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贵喜  刘连军 《石油机械》1995,23(11):19-23
叙述了用水力旋流器处理油水中间层乳化液的现场试验情况,比较了固液分离旋流器与油水分离旋流器的异同,分析油水中间层乳化液的成因及温度、分流比、添加破乳剂等分离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国内陆上油田是否可应用水力旋流法液一液分离技术,大庆油田设计院于1992年进行了水力旋流器污水除油小型试验,取得了大量试验数据,并基本摸清了影响水力旋流器除油效率的因素。1.试验用水力旋流器的结构从结构形状匕分,液一液分离用水力旋流器大体可分为三类(如  相似文献   

3.
水力旋流器分离设备在海洋石油工业中已证明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海洋钻井与生产中的严重问题是如何同时减少产出水中油与固体的浓度,在重新利用或排放至公海前使其含量达到环境允许的程度。为解决这一障碍,目前的研究工作已将双锥和单锥水力旋流器的设计与操作条件以流体动力学方式混合而成为混合的多锥水力旋流器,能完成液/固/液三相同时分离。该项研究中这种混合式的水力旋流器称为同时进行三相(CTP)分离的体系。以CTP  相似文献   

4.
液-液水力旋流器是一种新型的油水分离器。主要是由旋流腔、收缩腔、尾维、尾管和溢流管组成,分离机理为离心沉降。用有机玻璃制成的液-液水力旋流器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其分离效率与污水中的含油浓度无关,而随进口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当液-液水力旋流器的几何结构确定以后,进口流量随进口压力增大而增大。用计算机仿真与用激光实测所得的水力旋流器内的流场分布基本吻合,故其可作为样机设计的理论指导。液-液水力旋流器具有分离效率高、处理量大、重量轻、占地面积小、无运动部件、维修费用低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海洋钻井平台和边远油田的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5.
液-液旋流分离器的评价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液-液旋流分离器的性能评价指标从分离性能、能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含水原油预分离旋流器分离性能的评价指标,以及旋流器的综合性能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除油水力旋流器在大港油田板大站的工业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液一液分离旋流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给出了公称直径37mm除油水力旋流器在大港油田板大站的实验结果,分析了入口流量、分流比等参数对旋流器分离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用水力旋流器处理油水中间层乳化液的现场试验情况,比较了固液分离旋流器与油水分离旋流器的异同,分析了油水中间层乳化液的成因及温度、分流比、添加破乳剂等对分离效率的影响。现场试验表明:(1)用水力旋流器分离油水中间层乳化液是可行的;(2)选取分流比的数值稍大于乳化液含油浓度可得到较高的分离效率;(3)对乳化液加温时温度控制在50℃~60℃较为经济;(4)在乳化液进入放流器前加入100ppm破乳剂,经旋流器处理再沉降后,最终可将原油含水降至5%以下。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水力旋流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了影响水力旋流器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两相密度差越大,液体温度越高,油滴直径大,则分离性能就好;讨论了流量大小,尾管长短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综合分析了分流比与入口浓度和压降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液-液旋流分离器进行高含水原油预分离,然后进行污水除油,可以缩短油田采出液处理流程,节约能耗,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为了提高油水分离效果,常将两台旋流器串联使用,一级保证溢流口原油含水率尽量少,二级则保证底流污水含油量尽量少,这样就存在一级和二级间的匹配问题。在旋流器的串联运行中,没有必要对第一级旋流器的底流进行严格的控制。原油预分水旋流器对脱除高含水油井采出液中的游离水比较有效,可以将采出液中的游离水基本上全部脱除,但不能脱除其中的乳化水。通过试验,分析了一级底流含水率对二级除油效果的影响,讨论了旋流器串联的优化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组合式预分离水力旋流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体预分离水力旋滤器现场试验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对两种不同型式(列管式和筒式)组合预分离水力旋流器的现场性能试验和对比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重点对筒式组合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摸索出了较为合理的操作参数(处理量、分流比及压力降等),并对预分离水力旋流器的现场应用工艺流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液—液分离旋流器在油田采出液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莉 《石油机械》1996,24(A02):145-148
液-液分离旋流器是国外近年来研制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利用高速旋流产生的离心力来进行油水分离。按期处理对象的不同可分预分离旋流器,除油旋流器和脱水旋流器三种。液-液分离旋流器与其它油水分离设备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无更换或易堵塞的附属部件,结构布置灵活,处理能力调节方便等特点。试验研究表明,液-液分离旋流器是油田污水处理设备中油水分离效果较好的一种,在油田采出液处理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液—液水力旋流器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液-液水力旋流器是一种致型的油水分离。主要是由旋流腔、收缩腔,尾锥、尾管和溢流管组成,分离机理为离心沉降。用有机玻璃的液-液水力旋流器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其分离效率与污水中的含油浓度无关,而随进口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当液-液水力旋流器的几何结构确定以后,进口流量随进口压力增大而增大。用计算机仿真与用激光实测所得的水力旋流器内的流场分布基本吻合,故可作为样机设计的理论指导,液-液水力旋流器分离效率高,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除油水力旋流器的常用技术术语,分析了分散相(油)液滴在旋流器旋转为场中所受的静分离力,并讨论了影响除油水力旋流器分离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油水密度差是影响分离效率的重要因素;油滴平均直径越小,分离效率越低,设计时应尽量简化旋流器上游流程,避免设备、管阀对液流的剪切;除油水力旋流器的流量调节比为3~6,当旋流器在最大、最小流量范围内工作时,流量时除油效率的影响较小;除油水力旋流器的最佳分流比为0.5%~5%,它与入口液流的含油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在得克萨斯州西部的North Cowden Deep油田,水力旋流工艺已 用于规范化油田产物的分离,在高含水的电潜泵井中,不力旋流器证实是水分离的主要方法。采用该方法,就不需要在现有罐组上增设常规的水分离和处理设施。无论是从环境还是从经济效益方面来说,这种水力旋流器系统都优于常规系统。  相似文献   

15.
脱油型水力旋流器分离准数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贵喜 《石油机械》1997,25(9):17-20
在分析影响脱油型水力族流器分离性能的结构参数、操作参数、物性参数和分离性能指标的基础上,利用相似理论推导出相似准数,结合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处理现场试验数据,建立了能反映脱油型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指标与其影响参数间的分离准数模型,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这组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对模型分析后认为:除油效率主要受处理液含油浓度影响,其次受底流口压力与进口压力的比值pu/pi、雷诺准数的影响;分流比主要受pu/pi的影响,其次受溢流口直径和底流口直径影响;要提高旋流器的处理量,主要应增大旋流器的当量直径,但增大族流器的当量直径对提高除油效率却未必有利。该模型的建立对脱油型水力旋流器的参数优化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油田采出液温度对油水分离旋流分离器(简称旋流器)性能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温度下旋流器分离流场内的流动参数、油相分布、油水分离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采出液温度升高,分离流场中油水混合物的切向速度、压力、湍动能以及油滴粒子的径向沉降速度均增大,旋流器的分离性能提高;随着采出液温度升高,旋流器轴心处油水混合物中油相体积分数提高13.97百分点,油相体积分布非均匀度降至80%以下,油芯平均直径减小0.16 mm,轴心处的油相富集程度提高,分布均匀;当采出液温度高于70 ℃时,旋流器分离效率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7.
双锥脱油旋流分离器流量和压力特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进  陈海 《石油机械》1997,25(7):11-13
用35mm双锥脱油旋流分离器进行试验,重点在有溢流和无溢流情况下研究了液-液旋流器的流量、压力和分流比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不同情况下流量、压力和分流比的变化规律,发现双锥旋流器和单锥旋流器的压降与进口流量的关系和分流比与压降比的关系一样是唯一的;当底流出口背压一定时,溢流流量与进口流量之间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水力旋流污水除油技术代表着水力旋流分离技术的最新发展。根据国内、外水力旋流污水除油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对其发展背景和性能进行了简要评述。在介绍除油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固液分离用水力旋流器与水力旋流除油器在结构与尺寸比例等方面的差异,并结合Vortoil公司与Krebs公司的产品,讨论了应用设计中应遵循的设计原理。最后,指出了使用过程中影响除油效果的因素及消除这些因素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水力旋流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对有于油不分离的的三种水力旋流器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它们的应用前景,分析了两相密度差,液体温度,油滴直径,流量大小和尾管长短对分离效果的影响,讨论了分流比大小和压降控制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于含油率在1%-2%之间的采出液业说,采用单级旋流器进行分离,常常无法同时满足底流水质和溢流含油两项要求。通常先将采出液进行预分离,再对其底流污水进行除油。设计了一套名义直径为35mm的预分和除油旋流器,并将它们置于撬装式试验台架上。同时设有取样装置并进行压力和流量的检测,大大方便了旋流器的现场试验。通过改变旋流器操作参数,试验两级旋流器的分离性能。试验中旋流管入口含流波动较大,并具有随机性这考验了旋流器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平均入口含油浓度为7.64%的油水混合物,经两级旋流分离后,净化水中含油最低为19.9mg/L,平均为31.75mg/L;油中含水率最低为23.3%,平均为40.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