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浸泡试验结合极化曲线以及电化学阻抗测试研究了304不锈钢在含不同浓度Cl-的水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引起304不锈钢产生明显点蚀的NaCl浓度为0.4%;随Cl-浓度和温度的升高,点蚀现象加重;点蚀电位与温度之间存在一线性关系;阻抗谱测试也显示出NaCl浓度大于0.4%后对钝化膜的破坏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
采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硝酸温度和含量对304不锈钢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钝化电位下,304不锈钢在硝酸溶液中的阻抗呈现容抗特征,阻抗值达到104Ω·cm2,形成的钝化膜致密完整,随着温度的升高,阻抗值和相位角都减小,局部腐蚀加剧。高温和高含量均会促进钝化膜的溶解,进而加速304不锈钢在硝酸中的腐蚀。  相似文献   

3.
运用开路电位(OCP)、电化学阻抗(EIS)、阳极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频率调制(EFM)技术研究了304不锈钢在不同温度(60~90℃)及不同海水(一级反渗透淡化海水、天然海水、1.6倍浓缩海水)中的点蚀行为。结果表明,304不锈钢在一级反渗透淡化海水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点蚀敏感性增加;在发生点蚀前的钝化状态下,304不锈钢在一级反渗透淡化海水中比在海水中腐蚀严重;304不锈钢的点蚀敏感性随Cl-浓度的升高而增加;304不锈钢在80℃下的一级反渗透淡化海水中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腐蚀速率逐渐增大,且在浸泡1 d时即出现点蚀的倾向,在第10 d时已经发生了点蚀。  相似文献   

4.
304不锈钢在垃圾渗滤液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304不锈钢在垃圾渗滤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垃圾渗滤液中,不锈钢的腐蚀电位在-0.30~-0.60 V范围内波动,浸泡888小时后,平均腐蚀电流密度为2.829μA/cm2;不锈钢在垃圾渗滤液中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主要是由其表面活性点钝化引起的,并非钝化膜的阻隔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方法研究了304L不锈钢在硼酸水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304L不锈钢的自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随着硼酸水溶液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同温度下的电化学阻抗谱呈单容抗弧,表现为一个时间常数,80℃硼酸水溶液中的阻抗模值较小;随时间的延长,304L不锈钢的均匀腐蚀速率逐渐降低,并且维持在较低的腐蚀速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Mott-Schottky曲线研究了不同时效温度下,13Cr15Ni4Mo3N高强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形成的钝化膜性能。结果表明:相同时效时间下,随时效温度升高,于350~625℃温度区间,点蚀电位先降低后升高。电化学阻抗结果表明:随时效温度升高或时效时间延长,钝化膜的致密性先降低后升高。Mott-Schottky曲线计算表明:钝化膜缺陷扩散系数随时效温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小,表面钝化膜的稳定性随时效温度先降低后升高,与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利用间歇式方法培养海水中的细菌,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304不锈钢在有菌和无菌培养基中的腐蚀行为.研究表明,前者的阳极极化电流密度大于后者,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电化学阻抗值在无菌培养基中先降低后升高,而在有菌培养基中一直降低.表明海水中的细菌对 304 不锈钢的腐蚀起到促进作用,诱导了不锈钢点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采用稳态阳极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方法和恒电位-恒电流瞬态响应测试技术研究了有机缓蚀剂哌啶对Cr25铁素体不锈钢在NaCl介质中钝化膜破坏的抑制作用,以及缓蚀剂浓度和Cl^-浓度对钝化膜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电化学合成聚吡咯及其腐蚀防护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304不锈钢(304SS)基体上电化学合成聚吡咯(PPy)膜层,并通过Tafel极化曲线、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法(EIS)研究聚吡咯膜层的腐蚀防护性能.结果表明,聚吡咯膜层使304不锈钢基体的自腐蚀电位正移60 mV,腐蚀电流密度由10-6 A/cm2 变化到 10-7 A/cm2;覆有聚吡咯膜层的304不锈钢在腐蚀液中浸泡的过程中,由于聚吡咯的氧化还原能力,在金属表面加速钝化层的形成及修复破坏的钝化层,进一步提高了金属的抗腐蚀性能;聚吡咯膜层的防腐机制归结为物理屏蔽作用和钝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敏化态304不锈钢在10%草酸溶液中电解浸蚀不同时间的腐蚀形貌及产生晶间腐蚀后的电化学阻抗谱特征并拟合了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表明:钝化膜表面界面电容Cc及晶间腐蚀活性区界面电容Cd随敏化态不锈钢晶间腐蚀程度的加剧呈上升趋势,电荷传递电阻Rt呈现下降趋势,与晶间腐蚀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为运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检测不锈钢晶间腐蚀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Mott-Schottky曲线研究了不同时效温度下,PH13-8Mo高强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形成的钝化膜性能。结果表明:时效温度对PH13-8Mo高强不锈钢耐点蚀性能有影响,具体表现为:时效时间为4 h,随时效温度升高,于480~595℃温度区间点蚀电位持续降低,温度升至621℃时,点蚀电位升高。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表明:随时效温度升高,钝化膜表面阻抗先增大后减小,温度升高到621℃,阻抗增大,与极化曲线测试结果一致。Mott-Schottky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时效温度下PH13-8Mo高强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致密性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南海大气环境中服役的304不锈钢的点蚀原因与机理。方法 以不同暴露周期的304不锈钢试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动电位极化、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扫描电镜和Kelvin 探针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304不锈钢表面的点蚀坑数量和深度均逐渐增加,其极化曲线中,钝化区间缩短,点蚀电位负移,阳极极化曲线斜率明显减小,并出现反复再钝化现象,钝化曲线逐渐消失,同时阻抗测试中的膜层电阻越来越小。SEM分析表明,304不锈钢暴露初期出现不连续的点蚀,点蚀坑向纵深发展,暴露后期出现点蚀群,局部有多个点蚀坑连成一片形成溃疡状的腐蚀表面,同时随暴露时间的延长,扫描试样微区的Kelvin表面电位不均匀性逐渐增强。结论 304不锈钢试样的耐蚀能力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不断下降,点蚀现象不断增加。暴露初期,点蚀坑主要向纵深发展;暴露后期,点蚀坑的宽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本体溶液向坑内迁移,稀释了坑内溶液的酸度,点蚀坑向纵深和横向同时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动电位极化曲线、循环极化曲线(CP)研究了316L,2205,254SMo和2507不锈钢在含不同浓度Cl-的高炉煤气管道冷凝模拟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Cl-浓度的增加,该四种不锈钢电极的电荷转移电阻均逐渐减小,其中2507不锈钢电极的电荷转移电阻最大,其次为254SMo不锈钢,而316L不锈钢的最小。316L不锈钢电极的极化曲线没有钝化区,腐蚀电流密度较大;254SMo和2507不锈钢电极的极化曲线存在明显的钝化区,显示较好的耐蚀性。254SMo和2507不锈钢电极的循环极化曲线中的折回段几乎沿原曲线逆向变化,显示其表面钝化膜破坏后的修复能力强;2205不锈钢回扫电流始终大于正扫电流,其钝化膜修复能力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
采用等离子体源渗氮技术在304L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制备高氮面心结构的γ_N相层,利用阳极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γ_N相在pH=8.4硼酸缓冲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γ_N相的阳极极化曲线呈现出自钝化-过钝化溶解过程,自腐蚀电位Ecorr较原始不锈钢提高了75mV,维钝电流密度Jp降低近一个数量级,耐蚀性能明显提高。与原始不锈钢钝化膜相比,γ_N相钝化膜的EIS容抗弧直径及|Z|值增大,相位角平台变宽,其电荷转移电阻Rct增至1.064×107Ω·cm2,双电层电容Cdl降至65.4μF/cm2,说明γ_N相钝化膜更致密,表现为近电容特性。随着浸泡时间增加,γ_N相钝化膜的Rct稳定在107Ω·cm2量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稳态阳极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方法和恒电位-恒电流(P-G)瞬态响应测试技术研究了有机缓蚀剂哌啶(PD)对Cr25铁素体不锈钢在NaCl介质中钝化膜破坏的抑制作用,以及缓蚀剂浓度和Cl~-浓度对钝化膜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D可有效地提高Cr25不锈钢在NaCl介质中的稳定性。得到研究体系的“临界浓度比”PD:Cl~-=1:100~170(摩尔比)。按照竞争吸咐机制,讨论了PD对Cr25的缓蚀作用,并对照PD对304不锈钢的保护作用,分析了PD对这两种不锈钢保护作用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恒电位极化电流响应曲线对一种高氮不锈钢在含不同浓度Cl~-的0.5mol/L NaOH溶液中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氮不锈钢在含Cl~-的0.5mol/L NaOH中具有良好的耐蚀性,极化曲线表现出阳极钝化特征,Cl~-浓度对点蚀电位无显著影响,钝化电流密度随Cl~-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Cl~-浓度增加到1.00mol/L时,高氮不锈钢表面生成的钝化膜呈n型半导体,仍具有良好的保护性,钝化膜的载流子密度随着Cl~-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304不锈钢在NaCl-(NH4)2SO4-NH4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化学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方法,研究了对304不锈钢(304SS)在3%NaCl和NaCl-(NH4)2SO4-NH4Cl混合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混合溶液中浸泡750h后,304SS仍然保持良好的钝化状态,其平均腐蚀电流密度为0.056mA/cm^2.根据交流阻抗研究结果,不锈钢在3%NaCl溶液中,主要表现出裸金属表面的点蚀和形成一定程度的钝化膜的特征,在2.0g/LNaCl、0.67g/L(NH4)2sSO4、2.3g/LNH4Cl混合溶液中,不锈钢表面形成稳定致密的钝化膜的典型特征.此钝化膜的电阻远小于腐蚀反应极化电阻.即使在形成良好的钝化膜的情况下,不锈钢所表现出的优良的抗腐蚀性能主要是由于金属表面活性点的钝化,而非钝化膜对离子导电或者对反应物/产物的扩散过程的阻隔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极化曲线、电化学噪声、电化学阻抗谱(EIS)和能量色散谱(EDS)等方法研究Cl-、SO42-及水处理剂RP-98H对304不锈钢在低硬度循环冷却水中腐蚀行为的影响.探讨了RP-98H对304不锈钢在低硬度循环冷却水中的缓蚀机理.结果表明,Cl-增强了304不锈钢的点蚀敏感性,SO42-能够减缓Cl-的侵蚀,而RP-98H能够在304不锈钢表面迅速成膜,提高其点蚀电位.该水处理剂为混合型水处理剂,其缓蚀率可达84.8%,最佳使用浓度为100 mg/L.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弧喷涂方法在低碳钢表面获得高铝含量的Al-Zn-Si-RE涂层。通过测量Al-Zn-Si-RE涂层在3.5%NaCl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腐蚀电位-时间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系统地研究涂层的电化学腐蚀行为。通过将测量电化学阻抗谱拟合成等效电路图,研究涂层在3.5%NaCl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的阻抗行为。结果表明:Al-Zn-Si-RE涂层与Zn-15Al涂层具有相似的极化行为,阳极极化曲线均无钝化特征,仅呈现出活性溶解,但其腐蚀性能优于Zn-15Al涂层。Al-Zn-Si-RE涂层可以给钢基体提供有效的牺牲阳极保护作用,且牺牲阳极保护作用在涂层腐蚀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此外,腐蚀电位-时间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表明:在浸泡过程中存在点蚀-溶解-再沉积、活化溶解、阴极保护、腐蚀产物引起的物理屏蔽和涂层失效五个腐蚀阶段。  相似文献   

20.
 Mott-Schottky图、Nyquist图及阳极极化曲线测定研究了硼酸-硼砂缓冲溶液中硫离子对不锈钢钝化膜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浸泡时间增加不锈钢电极阻抗值增大,但硫离子加入后阻抗值快速降低;阳极极化曲线测定显示硫离子使不锈钢钝态电流增大;硫离子浓度的增加使不锈钢电极的Mott-Schottky图中体现p-型半导体(铬氧化物)性质的直线段发生较大变化,说明硫离子影响了钝化膜中铬氧化物的性质,使其耐蚀性能降低. 钝化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