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微流控芯片直接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Ru(bipy)32+的化学发光反应,建立了一种新型微流控芯片化学发光检测方法.以草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表面活性剂CTAB的浓度、化学发光反应酸度以及Ru(bipy)32+浓度等因素对峰形以及检测灵敏度和重现性的影响.草酸的线性范围为1.0×10-4~5.0×10-6mol/L,检测限达到2.0×10-6mol/L.该方法的建立为微流控芯片分离检测某些有机酸、药物、环境物质及核酸等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用于流通体系的电解池,并以恒电流电解法与流动注射技术相结合,在线定量电解产生不稳定试剂次溴酸根,使其浓度和反应活性得以在线控制,稳定地应用于化学发光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BrO-在pH=9.60Na2CO3-NaHCO3缓冲介质中氧化鲁米诺弱化学发光反应的分析特性,并基于硫离子对该弱化学发光反应体系的发光强度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S2-的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法.采用该方法测定S2-的线性范围为3.10×10-7~9.30×10-5mol/L,检出限为1.00×10-7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2%[n=11,c(S2-)=3.10×10-6mol/L]  相似文献   

3.
氯化钾介质中铈(Ⅲ)的荧光特性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e3+在pH<6.2的KCl介质中受252.4nm的紫外光激发时,发射出的353.8nm荧光可用于痕量铈的测定.在pH5~6时,用Al2(SO4)3可消除Fe3+的干扰.在0~3.0×10-6mol/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Ce3+的浓度遵守ΔF=2.37×106C-0.001方程(n=10,r=0.9999),检测限为6.0×10-9mol/L.用于GWB07103(GSR-1)岩石成分分析的回收率为95.0%~103.2%,变异系数是4.18%(n=10);用于水系沉积物和土壤标准物质中铈含量分析,结果与标准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稀土离子跨人血红细胞膜的荧光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Fura-2荧光浓度指示剂对红细胞的稀土跨膜作用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稀土离子不能通过完整的红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通过与离子载体实验相对照,发现细胞ATP耗竭后,低浓度的稀土离子(5×10-6mol/L)不能跨膜进入ATP-耗竭红细胞.KCl去极化及加入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刺激剂Bay-K8644对稀土离子的跨膜也没有促进作用.在Ca2+内流正常的情况下,低浓度稀土离子(5×10-6mol/L)对钙离子内流无影响.增大稀土离子浓度到5×10-4mol/L,用显微镜观察此时红细胞已开始溶血.在模拟胞内离子组分的缓冲液中(pH=7.05),比较了La3+,Eu3+和Ca2+对Fura-2的敏感程度.此条件下Fura-2对La3+和Eu3+的检测限分别为10-12和10-14mol/L,对Ca2+的检测限为10-8mol/L,并测得Fura-2-La3+(Eu3+)的络合比为1∶1,表观离解常数为1.7×10-12和4.95×10-14mol/L,表明用此法检测稀土离子跨膜行为相当灵敏有效.  相似文献   

5.
基于拮抗作用检测除草剂的类囊体膜生物传感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除草剂对植物类囊体束缚酶分解过氧化氢的拮抗作用,研制了一种快速检测痕量除草剂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将植物类囊体用聚乙烯醇-苯乙烯吡啶(PVA-SbQ)光敏聚合剂在紫外光诱导下产生大分子网状结构进行包埋,制成生物敏感膜,并固定在铂电极表面.根据加入除草剂时类囊体膜束缚酶分解过氧化氢活性的变化,对除草剂进行测定.在含有1×10-3mol/LNaCl,5×10-3mol/LMgCl2和0.01mol/LH2O2的Tris-HCl缓冲溶液(pH=7.4)中,基于测量0.65V处H2O2氧化电流的变化,可以对下列浓度的除草剂进行定量检测:百草枯3×10-9~1.5×10-7mol/L,敌草龙1×10-8~3×10-7mol/L,扑草净4×10-8~3×10-6mol/L,阿特拉津1×10-7~5×10-6mol/L,莠灭净1×10-7~5×10-6mol/L.利用PVA-SbQ光聚合膜固定类囊体,能够使酶的活性在低温下保持数月.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制的液体光声传感器,研究了在620~665nm波长范围不同溶剂中稀土Ho3+的光谱精细结构;探讨了入射激光脉冲能量、测试温度以及各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对光声信号强度的影响。在乙腈水溶液中测定稀土Ho3+、Nd3+检测限分别为5×10-8mol/L和1.0×10-7mol/L,相应的吸光度为1.5×10-7和6.3×10-7。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设计合成了基于1,3-二氨基胍盐酸盐、氨基胍盐酸盐的新型香豆素类荧光探针L1、L2。通过紫外-可见、荧光光谱的变化研究探针L1、L2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效应。利用Job’s plot曲线确定探针L1与Co2+形成了1∶2的配合物,探针L2和Fe3+形成了3∶1的配合物,且表现为明显的荧光增强。探针L1对Co2+的检出限可达到10-6mol/L,探针L2对Fe3+的检出限可达到10-7mol/L。两种高灵敏度荧光探针有望应用于生物和环境监测领域。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Ni2+-胆红素和Ni2+-2,2'联吡啶-胆红素在微碱性介质中的单扫描极谱行为和电极反应机理.在Ni2+-胆红素体系中.于-1.0V处产生络合物的催化前波;而在Ni2+-2,2'联吡啶-胆红素体系中,则于-1.5V处产生催化氢波.这2个体系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0-6~5×10-6mol/L和2×10-7~8×10-6mol/L.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对氮基苯磺酸在金属离子钻(Ⅱ)作为催化剂存在下,在碱性溶液中被过氧化氢氧化的化学发光行为,测定了发光光谱,最大发射波长为445nm.基于钻(Ⅱ)的催化作用建立了分析采量钻的化学发光新方法,其线性范围为5.0×10-11~5.0×10-7g/mL,检出限为0.01ng/mLGo2+,具有较好的选择性,通过对化学发光反应产物及有关反应试剂的紫外、红外和荧光光谱的测定研究,提出了氧化发光反应的机理,还对发光猝灭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聚茜素红膜修饰电极(PARE)的制备及其对多巴胺(DA)和抗坏血酸(AA)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PARE上DA和AA具有不同的循环伏安行为,前者表现为一个准可逆过程,后者则为不可逆过程,并且二者的氧化峰电位分开近200mV.因此可通过控制不同的电位范围进行分步扫描,实现了对同一体系中DA和AA的分别测定,DA的还原峰电流和AA的氧化峰电流分别在8.0×10-6~4.0×10-3mol/L和4.0×10-5~2.0×10-2mol/L范围内与各自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8.0×10-7mol/L和1.0×10-5mol/L.同时与导数伏安法一步测定进行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以吡啶偶氮类螯合剂为配体同时测定多种金属离子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虽有报道[1~3],但还未见应用4-(5-氯-2-吡啶偶氮)-1,3-二胺基苯(5-Cl-PADAB)为配体与重金属螯合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的文献。本文试图用反相分离方式研究Fe(Ⅱ)、Co(Ⅱ)、Fe(Ⅲ)与5-Cl-PADAB螯合物的色谱保留行为并拟建立分离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同时测定Fe(Ⅱ)、Co(Ⅱ)、Fe(Ⅲ),3种离子的检出限分别为4×10-11、4×10-11和2×10-11g。该方法可用于矿样和天然水样分析,尤适于Fe(Ⅱ)、Fe(Ⅲ)的价态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木文报道了钴(Ⅱ,Ⅲ)与meso-四(4-苯基磺基)卟啉(TPPS)络合物的形成条件和电还原行为.结果表明在醋酸缓冲溶液(pH3.5)中,Co2+-TPPS还原同时产生催化氢波.在氨性缓冲溶液(pH9.0)中,Co2+-TPPS产生络合吸附波,讨论了其伏安行为,认为络合物中Co2+和TPPS是一步同时还原.溶解氧可以把Co2+-TPPS氧化为Co3+-TPPS,对比Mn3+-TPPS讨论了络合物的形成和溶解氧的作用,认为氧对卟啉络合物中心离子价态变化和电子转移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发光标记试剂ABE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EI-[N-(4-氨基丁基)-N-乙基]-氯基-2,3-二氢吩噻嗪-1,4-二酮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简称LIA)中最常用的发光标记试剂,但有关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利用自制的电化学发光仪,对ABEI和ABEI标记兔抗HCG的电化学发光行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利用电化学发光进行免疫分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用聚乙烯醇凝胶为基质的光导纤维铝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桑色素通过氰脲酰氯固定在聚乙烯醇上,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在光导纤维上制得对铝离子产生荧光响应的聚乙烯醇凝胶传感膜,这种光纤传感器对铝离子的响应时间在10s以内,在3×10-7~10-4mol/L铝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验结果与理论式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些无机氧化剂在氧化有机物时伴随的化学发光现象引起了分析工作者的广泛兴趣[1,2].NaIO4氧化H2O2会产生弱化学发光,不同的多羟基酚类物质能不同程度地增强这一化学发光行为,据此建立了测定多羟基酚的化学发光法.目前,利用该法测定的酚主要有苯酚[3]、酚的衍生物[4]和连苯三酚[5,6].本文建立的测定连苯三酚的方法检测限较王伦等[3]的利用苯酚对Luminol-H2O2发光体系猝灭作用测定工业废水及Ermiridis[5]以IO4-在碱性介质中直接氧化连苯三酚的检测限低两个数量级,且扩大了测定酚的种类.研究发现,一些非极性有机溶剂对这一化学发光亦有增强和增稳作用,而痕量非极性溶剂由于在水中的溶解性较差,对化学发光的作用尚未受到注意.  相似文献   

16.
A new ruthenium complex containing bidentate xanthate ligands was synthesized in a good yield. This complex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and UV-Vis spectroscopies. The cyclic voltammetry of the complex revealed one quasi-redox wave centered at Ru(Ⅲ)/ Ru(Ⅱ) couple, indicating its catalytic potential. So the preparation of a glass carbon electrode modified with ruthenium xanthate complex and its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 the oxidation of tryptophan(Trp) were also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ified electrode had excellent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oxidation of tryptophan. Moreover,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the oxidation peak current was proportional to tryptophan concentration in a range of 2.5×10-7 to 5.0×10-5 mol/L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928 and a detection limit of 8.3×10-8 mol/L(S/N=3).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 tryptophan was successfully determined in pharmaceutical samples with standard addi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化学技术及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于0.1mol/LHClO4溶液中研究了Schiff碱N-aete-N在单晶Au(111)面上所形成的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的电化学性质及结构.N-aete-N在Au(111)电极表面的吸附抑制了金的阳极氧化,同时使固/液界面双层电容明显降低.观察到N-aete-NSAMs的高分辨STM图像.N-aete-N分子在Au(111)表面上以(6×7)结构单胞呈二维有序排列,其表面浓度为5.5×10-11mol/cm2.  相似文献   

18.
铜-四(4-三甲胺苯基)卟啉配合物吸附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铜-四(4-三甲胺苯基)卟啉配合物在汞电极上的吸附行为及其反应机理。实验证明,该配合物强烈地吸附在电极上,配合物中配位体和钢离子同时还原产生灵敏的配合物吸附波。将该吸附波用于多种样品分析,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人体内摄入过多的铝可能导致或促进阿尔茨海默氏病 ( Alzheimer s disease)、帕金森氏病( Parkinson s disease)及透析脑病 ( Dialysis encephalopathy)的发病 [1] .原子吸收光谱法、能量分布 X射线光谱法、 X射线微探针分析法、激光微探针质量分析法和核显微法曾用于测定脑铝 .这些方法在样品制作过程中易被污染 [2 ,3] ,仪器昂贵 ,灵敏度不高 ,而且均不能用于人体液和脑铝的在体检测 .由于铝的还原电位约 - 1 .7V,易受 H+干扰 ,直接测定铝有困难 .吸附伏安法利用铝与染料的配合物的电化学响应来测定环境和生物制品中的铝 ,检测下限达 1…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反相离子对液相色谱-柱后衍生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分离测定痕量的钴(Ⅱ)、铁(Ⅱ)、铜(Ⅱ)、铁(Ⅲ)及铬(Ⅲ).利用弱络合性的乳酸作为淋洗剂,加入适量的十二烷基磷酸钠作对离子试剂,研究了分离条件、发光条件及二者的匹配方式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测定线性范围分别为(g/mL):Cr(Ⅲ)5.0×10-9~1.0×10-5;Fe(Ⅱ)2.0×10-9~1.0×10-5;Fe(Ⅲ〕8.0×10-9~1.0×10-5;Cu(Ⅱ)8.0×10-11~1.0×10-5及Co(Ⅲ)1.0×10-11~1.0×10-5.检出限分别为:10pgCr(Ⅲ),0.4pgFe(Ⅱ),20pgFe(Ⅲ),1.0pgCu(Ⅱ)及0.01pgCo(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