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预制破片战斗部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预制破片战斗部的破片初速、飞散角等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表明战斗部的设计满足战术要求.模拟结果可信。程序中对预制破片采用刚性材料模型是合理可行的。通过模型假设,对整体破片初速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试验和模拟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得到可变形战斗部破片飞散分布规律,运用LS-DYNA对可变形战斗部变形和爆轰驱动破片飞散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与试验吻合较好的结果;对相同结构口径的偏心起爆战斗部、周向均匀战斗部的爆轰驱动破片飞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给定破片飞散角度内可变形战斗部整体性能优于偏心起爆战斗部。  相似文献   

3.
战斗部破片分布规律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基本概念入手,经大量试验数据分析处理,建立了不同结构形式战斗部破片初速沿弹轴分布和破片在空间分布规律的半理论、半经验工程计算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在战斗部设计中,使对破片在空间的分布规律进行效值计算(预报)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配合破片战斗部的研制,对靶网法测破片速度进行了改进,采用印刷线路板做靶网,使原来的打断靶改成打通靶,并采用高精度多通路计时仪,用这种通靶测速法,对三种型号战斗部的破片速度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与4000-6000幅/秒的高速照相法的结果相比较。该方法可测近距离(0-6米)范围内破片速度和衰减系数。本方法特别适用于中、小型战斗部或破片飞散角小的战斗部。  相似文献   

5.
D型预制破片战斗部破片飞散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有限元计算软件LS-DYNA,采用Lagrange算法对D型战斗部破片飞散及破片毁伤靶板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D型双层壳体预制破片战斗部破片飞散的特性。与试验结果及ALE算法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采用Lagrange算法模拟预制破片战斗部的破片飞散过程更具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战斗部微圆柱分析的破片飞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战斗部的微圆柱方法分析了一端起爆情况下爆轰波对破片微元的驱动飞散机理。通过联合同样基于战斗部微圆柱的破片初速端部修正方法,得到了一种基于微圆柱的破片飞散方向沿战斗部轴线分布的计算方法。并基于扇形靶板及经纬度试验测试分析方法,开展了战斗部破片飞散方向的试验研究。验证了该基于微圆柱的战斗部破片飞散方向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破片飞散特性研究对于深入开展战斗部破片飞散方向的控制与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导弹战斗部设计、试验中的破片威力试验,一般采用静爆法,即将战斗部置于一定高度的托弹架上,根据战斗部的威力大小和测试项目布置靶板、靶网、传感器及各种测试仪器。战斗部的威力试验多采用一靶一网、多靶多网、使用测试仪等方法,但这些方法都不能准确反映战斗部的爆炸威力,不同品种、不同批次的战斗部的试验结果存在很大差异。如某型号导弹的试验中,各批破片数和破片初速均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8.
基于LS-DYNA计算结果的破片战斗部虚拟打击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完整描述破片战斗部打击轻装甲目标的全过程,建立了破片战斗部打击仿真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基于LS-DYNA计算结果的动态破片场生成,使用射击迹线仿真模型确定了破片的飞行弹道,采用THOR模型分析了目标的侵彻毁伤.该系统使用标准C++和glut库进行程序编译,实现了虚拟打击仿真的三维漫游显示.以某战斗部为例进行了算例分析,并与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的破片着靶总数基本一致,但在分布上有一定的差别;利用该系统进行战斗部设计和评估能够减少靶场试验次数和降低试验费用.  相似文献   

9.
为模拟战斗部破片的宏观可控性和微观随机性,建立了描述广义杀伤战斗部起爆及破片飞散的射击迹线仿真模型(Shot-line model),应用于几种典型的破片战斗部中,并通过视境仿真技术生成各破片场仿真场景,该模型将为战斗部设计,威力评定、目标毁伤等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聚焦式定向预制破片战斗部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ANSYS/LS-DYNA软件对定向预制破片战斗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破片的速度、空间分布、径向散布面积和定向战斗部对破片的爆轰驱动过程的物理图像.通过模型建立,对整体破片初速进行理论计算,并与模拟值进行了比较,它们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论证战斗部装填六面体状预制破片的可行性,节约试验费用,缩短研制周期,利用ANSYS/LS.DYNA对球状和六面体状预制破片穿甲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对比分析。数值仿真模型对球状预制破片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比较接近试验结果,表明数值仿真模型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运用同样的数值仿真模型对六面体状预制破片穿甲过程进行数值仿真,结果显示可以满足穿甲威力要求,但与球状预制破片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以杀伤破片冲击起爆子母战斗部为背景,利用LSDYNA3D程序,对带三种典型铝壳的Comp.B炸药的冲击起爆问题进行数值模拟,比较靶板类型对破片临界起爆速度的影响,并分析了破片长径比、直径以及材料对炸药起爆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对子母战斗部和杀伤战斗部破片毁伤元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预制破片初速和飞散角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预制破片战斗部破片的飞散规律,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某底凹预制破片弹壳体的膨胀和预制破片的飞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预制破片初速和飞散方向角沿弹轴分布曲线,其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速、厚壁巡航导弹及反舰导弹无法通过传统的破片及MEFP战斗部有效击穿/击爆的工程难题,文中提出一种新型集束定向EFP战斗部结构,选用侵彻能力较强的钽-2.5钨合金药型罩,通过点起爆方式在一定空间内形成飞散的集束EFP,采用非线性动力学软件AUTODYN-3D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位置药型罩所形成EFP毁伤元的形状、速度以及飞散规律,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试验中集束定向EFP飞散角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该战斗部设计的可行性,集束定向EFP战斗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为我国防空反导弹药和反轻型装甲弹药高效毁伤战斗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基于强度等效法对导弹目标各个关键部件建立等效模型,通过对可变形战斗部的一体化作用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得到了目标在可变形战斗部作用下的毁伤图像.结果表明,可变形战斗部在目标方向的破片密度增益比较明显,能对目标造成严重毁伤;在自然破片和预制破片共同作用下,目标各部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对于等效壳体较薄的制导舱和发动机舱段,壳体变形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针对侧表面曲率半径对破片聚焦战斗部飞散规律的影响,对不同曲率半径的预制破片聚焦战斗部的形成 及飞散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应用数值模拟的方式,构建聚焦战斗部有限元模型,给出了不同曲率半径下预制破片形 成聚焦带的过程,通过破片飞散分布及速度分析,找出曲率半径对破片速度、破片密集度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 明:侧表面曲率半径越大则破片初速越大,破片密集度降低;随着曲率半径的增大,破片速度的增长率逐渐减小。 该计算结果可为预制式聚焦战斗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末敏弹对有生目标杀伤能力弱的问题,基于EFP战斗部结构,提出了一种轴向EFP药型罩结构并且周向装填预制破片的战斗部结构布局.利用仿真软件对EFP的成型与预制破片的飞散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周向装填预制破片对EFP的成型没有影响,而且预制破片的速度与分布较好.因此,周向装填预制破片可以增强末敏弹对软目标杀伤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不同起爆方式对聚焦战斗部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LS/DYNA软件,采用中心和偏心两种起爆方式引爆聚焦战斗部进行全模型三维数值模拟,得到该战斗部两种状态下的破片初速及其分布规律;在仿真模型中加入靶板,得到距战斗部中心6 m处的破片分布,结果显示破片在两种起爆方式下都能在靶板上形成聚焦带.通过统计得出,偏心起爆能使破片速度增益为20.3%,破片在6 m处带宽为1 m的密度增益为9.6%,飞散角和方向角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