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建立甘遂饮片中3-O-(2,3-二甲基丁酰基)-13-O-十二烷酰基巨大戟二萜醇(简称为DBDI)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DBDI为指标,采用HPLC-ELSD法对甘遂饮片进行测定,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流动相为甲醇-水作梯度洗脱,流速为1.1 ml/min,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柱温为35℃。结果建立了甘遂饮片中DBDI的HPLC-ELSD含量测定方法,DBDI在进样量为5.78~57.8μg的范围内(r=0.999 7),进样量的常用对数值与峰面积的常用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94%,RSD为2.50%,另外对6批生甘遂和9批制甘遂饮片进行了含量测定。结论采用HPLC-ELSD法测定甘遂饮片中DBDI的含量,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作为甘遂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建立白及Bletillastriata饮片及其常见伪品饮片的挥发性有机物指纹图谱,探索用于快速鉴别白及饮片真伪的新方法。方法 以常见伪品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饮片为例,基于GC-IMS检测白及饮片和玉竹饮片的挥发性有机物,采用直观法和指纹图谱法对比两者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再基于指纹图谱筛选的差异峰建立多种辨识模型,以评价GC-IMS技术用于白及饮片快速真伪鉴别的可行性,最后根据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partialleastsquares-discriminationanalysis,OPLS-DA)模型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projection,VIP)和P值筛选两者的差异标志物。结果 2种饮片挥发性有机物的峰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结合指纹图谱进一步对比两者的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差异发现白及和玉竹各有53和38个特征挥发性有机物;以筛选的差异峰峰体积作为变量建立分类模型,发现OPLS-DA、K最邻近等模型分类预测的准确率均为100%,最后根据VI...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五味子中5-羟甲基糠醛(5-HMF)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对市售的五味子和醋五味子饮片进行5-HMF的含量测定,并对5-HMF含量与仓储时间、色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HPLC-PDA法检测,ODS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95),检测波长284 nm,流速1 m L·min-1,柱温30℃。结果:建立了五味子和醋五味子饮片中5-HMF的HPLC测定方法,五味子、醋五味子中5-HMF的质量分数分别在3.6~70.2,3 719.0~14 486.0μg·g-1。结论:醋五味子中5-HMF的含量明显高于五味子生品;随着仓储时间的延长,五味子的色泽加深,5-HMF的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4.
硫熏中药材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硫熏中药材、中药饮片中硫及各价态硫残留物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改良古蔡氏法,对3个品种的17批中药材及饮片进行试验,检验中药材、饮片的熏硫情况,测定含硫化合物的残留量。并对实验条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与结论:中药材、饮片的硫化铅斑点清晰,与标准斑点比对,可以确定硫化物的含量范围。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是一种快速检验熏硫药材的定性方法和半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5.
梅茜  许金国  苏联麟  毛春芹  陆兔林  房方 《中草药》2023,54(16):5165-5171
目的 基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枳壳Aurantii Fructus饮片麸炒前后气味差异标志物进行快速识别研究,拟建立一种基于气味的有效快速识别生、麸炒枳壳饮片的方法。方法 通过建立生、麸炒枳壳饮片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检测方法,结合Arochembase数据库,采用主成分析、判别因子分析方法对生、麸炒枳壳饮片气味色谱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 建立了生、麸炒枳壳饮片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分析方法,通过对生、麸炒枳壳饮片气味指纹图谱分析,匹配出11个气味特征成分,推测D-柠檬烯、β-月桂烯、γ-松油烯为生、麸炒枳壳饮片气味差异标志物。结论 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可较好地快速识别生、麸炒枳壳饮片气味特征成分,可应用于饮片生产过程的质量在线监测,为饮片不同炮制品的快速识别及质量控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郁金饮片存在的基原繁多、依靠传统性状难以鉴别区分、基原混用影响临床疗效等问题,该研究采用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对来自四川、浙江和广西3个省份的40批郁金样品进行气味成分分析与快速识别研究。该研究在建立多基原郁金饮片气味指纹图谱的基础上对其气味成分信息进行识别分析,并对多基原郁金饮片的气相电子鼻色谱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建立快速识别方法,并构建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因子分析(DFA)和软独立建模聚类分析(SIMCA)3个模型进行验证。同时对多基原郁金饮片的气味成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合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分析(VIP)得出P<0.05且VIP>1的气味成分,推测β-石竹烯、柠檬烯等13个气味成分为不同基原郁金饮片的气味差异标志物。研究结果表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可较好地分析不同基原郁金饮片的气味特征并进行快速而准确的鉴别区分,可应用于饮片生产的在线检测等质量监控环节,为多基原郁金饮片的快速识别与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建立广藿香饮片快速鉴别方法,建立专属性特征性强的广藿香饮片气味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广藿香饮片及黑龙江、四川和湖南3个产地的藿香饮片样品进行气味分析,根据获取的气味色谱信息,结合Kovats保留指数及Arochembase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快速区分白及饮片与水白及饮片的方法。方法:采用性状鉴别与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白及饮片与水白及饮片在性状及表皮细胞特征上有明显区别。结论:白及饮片与水白及饮片可快速区分,使用时应注意两者的不同,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性状电子检测技术,结合多元分析算法,建立不同产地薏苡仁的快速鉴别方法。方法 使用CM-5分光测色仪测定薏苡仁的色度值,建立决策树(decision tree,DT)模型、k最邻近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模型和贝叶斯(Bayes)判别模型。其次,根据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检测气味成分,建立不同产地薏苡仁的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模型及热图,探究不同产地薏苡仁的气味信息差异。同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模型探究不同产地的差异标志物。最后,将薏苡仁表面颜色与内在气味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丙烯酸、2-甲基丁醛、甲苯、丙醛可以作为区分不同产地薏苡仁的主要气味标志物,丁二酮、2,3-乙酰基丙酮、3-己醇等多种气味成分与L*a*b*值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电子眼联合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能够快速、准确鉴别不同产地的薏苡仁,该方法对于多产地中药的鉴别和质量控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醋五味子中有机酸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15 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1∶9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 nm,测定醋五味子饮片中奎尼酸和柠檬酸的含量;甲醇-0.5%冰醋酸(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0 nm,测定原儿茶酸含量.结果:不同市售醋五味子饮片中均含有上述3种有机酸类成分,三者总量平均为17.6%,其中以柠檬酸的含量最高,平均含量约为15.6%.结论:有机酸类成分是五味子饮片物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其与木脂素类成分一同用于五味子饮片的质量评价,并进一步开展与五味子不同饮片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研究,为揭示五味子饮片炮制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五味子醋制前后潜在的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UPLC-Q/TOF-MS解析生、醋五味子饮片中主要的木脂素类成分,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筛选出炮制前后潜在的差异化学成分,即化学标记物。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显著差异成分相关的主要作用靶点和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关系,预测生、醋五味子潜在的质量标志物。结果筛选了五味子醋制前后差异性成分40个,其中8个为生、醋五味子之间显著性差异成分(即化学标记物)。鉴定并确认了其中的5个化学成分,分别是5-羟甲基糠醛、五味子甲素及其同分异构体、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酯丁。而其余3个化学标记物通过解析一级、二级质谱信息,推测它们很可能也属于木脂素类成分。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鉴定并确认的5个潜在质量标志物与五味子的主要药理作用密切相关。最终五味子乙素和5-羟甲基糠醛被确定为最具代表性的潜在质量标志物。结论五味子醋制前后其化学成分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经研究分析确定五味子乙素和5-羟甲基糠醛可作为五味子醋制前后代表性的潜在质量标志物,并推测木脂素类成分可能为五味子醋制保肝的重要效应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苗明三  彭孟凡  刘保松  方晓艳  王坦 《中草药》2018,49(13):3074-3081
目的观察五味子粉对D-半乳糖所致小鼠衰老模型的影响。方法 72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脑康灵(0.810 g/kg)组和五味子粉高、中、低剂量(3.00、1.50、0.75 g/kg)组。小鼠颈背部sc 1.25 g/kg D-半乳糖制备衰老模型,连续40 d,于第11天开始ig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连续给药30 d。于第39天进行小鼠行为学避暗实验;末次给药后2h,检测小鼠脑匀浆、肝匀浆及血浆中丙二醛(MDA)水平,全血中过氧化物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脑、肝脏、胸腺、脾脏的形态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五味子粉均可延长小鼠避暗潜伏期,减少小鼠明暗穿梭次数;不同程度降低小鼠脑匀浆、肝匀浆及血浆中MDA水平,升高全血中CAT、SOD活性及GSH水平;不同程度升高小鼠脾脏、胸腺和脑指数,降低肝脏指数。结论五味子粉可显著改善衰老模型小鼠的各项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3.
五味子“生熟异用”之补肾阳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慧  佟鑫  裴启洋  贾天柱 《中草药》2014,45(13):1889-1893
目的 比较五味子、醋五味子、酒五味子对肾阳虚小鼠的影响,为五味子“入补药熟用”的研究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小鼠ig给予腺嘌呤方法制备肾阳虚模型,以桂附地黄丸为阳性对照,以小鼠体征,血清皮质醇、睾酮、肌酐(Cr)水平,精囊腺、睾丸的脏器指数,及睾丸、肾脏组织病理观察等为评价指标,比较五味子、醋五味子、酒五味子水煎液的补肾阳作用。结果 五味子、醋五味子、酒五味子对肾阳虚小鼠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改善小鼠的激素水平,增加脏器指数,其中酒五味子作用最好,各剂量组以中剂量组作用最好。结论 炮制与剂量均会对五味子补肾阳作用产生影响,临床应用于治疗肾阳虚时应首选酒五味子,并注意五味子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4.
秦妍  李天娇  包永睿  王帅  孟宪生 《中草药》2023,54(22):7300-7305
目的 建立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的定性和不依赖多种对照品定量的五味子Schisandrae Chinensis Fructus药材“质-量”双标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HPLC技术建立五味子对照药材的特征图谱,将其与供试药材图谱进行比对来辨别药材的真伪,即“质”;采用“五味子甲素”作为内标物质对特征峰化学成分进行相对定量来区分药材的优劣,即“量”。结果 建立的五味子药材“质-量”分析方法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各供试药材与对照药材的相似度均大于0.97;规定了五味子药材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下限。结论 该方法不依赖多种对照品,能清晰、快速地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弥补目前五味子药材质量控制的不足,且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不仅完善中药材质量控制体系,还能减轻中药企业经济负担,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内转录间隔区2(ITS2)序列对五味子及南五味子药材进行DNA条形码鉴定。方法:对五味子和南五味子样品的ITS2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测序。从Gen Bank中下载了五味子属10个近缘种和2个外类群的ITS2序列。利用Codon Code Aligner软件拼接,采用MEGA 5.10计算相关数据,基于K2P模型构建聚类树(NJ树),应用Blast法进行鉴定分析。获取所测样品序列的ITS2二级结构信息,分析各样品间ITS2序列二级结构的差异。结果:五味子、南五味子样品序列长度分别为231,225~227 bp,Blast鉴定五味子药材原植物为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南五味子药材原植物为华中五味子S.sphenanthera。五味子与南五味子药材的种间K2P遗传距离(0.010 4~0.015 7)远大于五味子种内K2P遗传距离(0~0.002 5)和南五味子种内K2P遗传距离(0~0.005 1)。在NJ树模型中,五味子样品被独聚为1支,南五味子样品被独聚为1支,皆表现出单系性,Bootstrap支持率较高,可与五味子属近缘种区分开。结论:以ITS2序列为标准的DNA条形码能够有效地鉴定五味子和南五味子药材。  相似文献   

16.
周华英  李钟  骆德汉 《中草药》2017,48(19):4068-4072
目的建立了基于仿生嗅觉技术的枳壳气味指纹图谱鉴别方法,为枳壳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仿生嗅觉系统电子鼻(PEN3)检测不同产地枳壳气味信息,用线性判别分析(LDA)进行气味指纹图谱构建与分析,采用MATLAB 2013实现鉴别仿真。结果不同产地枳壳气味指纹图谱的整体"相貌"是相似,但各自的特征指纹峰值有明显差异。建立的枳壳气味指纹图谱可实现对不同产地枳壳的已知样品和未知样品96%的准确分类。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检测速度快,建立的枳壳气味指纹图谱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白及Bletillae Rhizoma为例,通过关联、决策和聚类等机器学习算法的联合使用进行数据挖掘研究,设计具有保胃、护肝双功能的保健食品配方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对现有具有保护胃黏膜或保护肝功能的保健食品批文,以及可用于治疗这2种疾病的中成药和方剂数据库中信息进行整理,先后使用关联规则算法(Apriori)、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SOM(self-organizing map)聚类、理想解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solution,TOPSIS)等关联、决策和聚类机器学习算法,挖掘其中高频原料药味的配方规律,结合现代功能活性及营养学研究成果,组成以白及为核心原料的具有配伍思想的保胃、护肝双功能保健食品配方并进行评价。结果对各数据库进行原料药味频次统计和相应高频原料药味的关联性分析,发现高频原料药味之间极易产生较强的关联性。继而对数据库中出现的64个可用于保健食品的高频原料药进行2个层次共17个指标的AHP分析和加权后,得到除白及外加权值排在前5位的原料药味为甘草、陈皮、黄芪、茯苓和五味子,这些原料药可以考虑在组方时进行优先选择。SOM聚类显示所有高频原料可分为7类,其中在最优选配方原料药味与AHP分析结果权重排名前列的原料药味有极高的重叠。对原料进行保胃、护肝功能方面的文献检索,同时结合之前的数据分析结果,确定了15个原料进行君、臣、佐、使的配伍组合,最终设计了10个可能配方;并对其进行TOPSIS分析评价,其中排名前2位的配方黄芪、白及、五味子和甘草及黄芪、白及、陈皮和五味子的分值相近,均大于0.14,与其他配方评分相差较大。结论在中医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各类机器学习算法,以核心药味白及为例建立了保胃、护肝双功能保健食品的配方设计和评价方法,为以后保健食品配方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一测多评法结合指纹图谱在枳壳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一测多评(QAMS)与指纹图谱的方法建立27批枳壳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柚皮苷为参照,计算芸香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并测定其含量,比较外标法与QAMS法的差异性。采用HPLC法,建立27批枳壳饮片的指纹图谱,通过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指纹图谱进行评价。结果QAMS法与外标法测量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建立枳壳饮片指纹图谱方法,相似度均>0.95,共标定11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谱图比对,确定了3号峰为芸香柚皮苷、4号峰为柚皮苷、5号峰为橙皮苷、6号峰为新橙皮苷。结论QAMS法结合指纹图谱可为评价枳壳饮片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西洋参“保健食品原料”与“中药材”的双重身份,以功能为导向,融合算法分析,实现西洋参保健食品组方规律挖掘与组方设计研究。方法 依据功能导向-算法集成,收集西洋参保健食品数据与临床应用数据,借助BDP平台、自然语言处理与信息检索(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information retrieval sharing platform,NLPIR)共享平台实现数据处理与信息挖掘,综合分析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保健食品功能;以选定功能为导向,收集西洋参保健食品、中成药、方剂的组方信息并建立数据库,统计高频药味及类别,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熵权-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SOM)联用的赋权聚类算法(主观与客观算法联用)、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综合评价法等机器学习算法提取样本数据特征并分析总结其内在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