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粘土矿物对海水中主要营养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对海水中磷盐和硝酸盐在粘土矿物上的吸附行为的研究发现,海水体系中高岭土对磷酸盐的吸附能力大于蒙脱土,其原因为,粘土颗粒的表层铝/硅结构比是控制磷酸盐吸附的主要因素,其中铝含量越高,肿附能力越大。考察PH、粘土酸改性处理等因素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PH<8.5的磷酸盐吸附PH曲线呈峰形,其吸附作用以阴离子交换为主;PH>8.5时磷酸盐的吸附作用以沉淀吸附为主。酸改性蒙脱土可提高吸附磷酸盐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螯合离子交换树脂,具有离子交换和络合反应的特性,有可能从海水中选择地络合吸附微量重金属元素.1968年,Riley等[1]首先引用Chelex-100螯合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海水中29种金属离子的吸附与解吸试验.  相似文献   

3.
海水中元素在悬浮物上的固-液界面作用是控制海水中元素迁移变化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一直是海洋化学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海水中金属元素在粘土矿物、氧化铁、氧化锰上的交换作用已有许多报道。本实验室也系统地研究了几种重金属元素分别在不同形态的粘土矿物、水合氧化铁和水  相似文献   

4.
研究海水中微量元素在悬浮颗粒上的吸附作用,对于海洋地球化学、海洋环境化学以及海洋资源的提取利用等都有重大的意义。水合氧化物颗粒对微量元素的吸附作用是海洋环境中微量元素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有关水合氧化物与海水界面上微量元素的吸附及其反应机理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吸附机理仍是目前研究的焦点。 元素在海水中的生物化学、地球化学行为不仅与该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而且与该元素在海水中的不同存在形态密切相关。近年来,对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形态研究颇多,但尚未涉及海水中铜存在形态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5.
铀酰络离子在水合氧化钛上的吸附作用 Ⅱ.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文通  骆炳坤 《海洋学报》1989,11(3):320-324
本文测定了Na4[UO2(CO3)3]、Na[UO2(OH)3]和水合氧化钛(HTO)在海水中及NaCl-NaHCO3-U水溶液中吸附铀的红外光谱,得到它们的铀酰振动光谱带,计算了表面吸附态和某些铀酰络合物配位体与中心原子的电荷迁移量,研究红外光谱特性与络合物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还发现,海水中铀在HTO上的吸附,除了HTO作为配位体外,吸附态的其他配位体是H2O和OH,也有一部分CO32-基团.提出了吸附态结构和吸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江河湖水资源调查,水源污染控制以及海水提铀工作的开展,都促使人们开展对微量铀分析的研究.天然水中微量铀的分析大体上由二步组成,一是从大体积水样中浓集铀,二是浓集物中铀的分离和测定.人们广泛采用的富集方法之一是吸附共沉淀法(作为吸附剂有Al(OH)3[1]、Fe(OH)3[2]、活性炭[3]、AlPO4[4]等)、胶体吸附浮选法以及有机共沉淀法等.  相似文献   

7.
ICP-MS测定海水中溶解态痕量重金属——直接稀释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莹  翟世奎  张爱滨  王蓓 《海洋学报》2008,30(5):151-158
海水水质监测是环境监测中的重要一环[1]。海水中痕量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现今仍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痕量重金属元素有机和无机形态分析,二是海水中痕量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2]。海水的含盐量为35 g/dm3左右,基体中除了大量的NaCl外,还含有相当量的SO42-,Ca2+,Mg2+等离子及有机质。由于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基本上都在微克每立方分米量级或更低,在传统的分析方法中这部分元素含量的测定或受到严重的光谱干扰、或低于仪器检测限,定量分析相当困难。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领域的高速发展,工业废液频繁排入水体,导致被排入的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越来越高.重金属是主要的海洋污染物之一,易被生物体吸收富集,转化为毒性更大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再经食物链传递,危害人体健康,而海洋沉积物是进入海水中具有毒性的重金属的主要归宿地.笔者主要讨论了沉积物吸附重金属的沉积物重金属的质量基准和背景值、吸附机理和海域金属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并进行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海水中微量元素分配在粘土矿物上的一种新的化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海水中微量元素与粘土矿物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一个化学模型,即低铅浓度下以阳离子交换作用为主,高铅浓度下以表面沉淀作用为主.两种作用分别用粘土矿物和铅相互作用的pH效应和温度效应加以验证.应用描述气-固吸附的Toth方程于我们的试验体系,从而建立了适用于液固体系的等温方程式,理论曲线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0.
海水中重金属铅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庆梅  秦伟 《海洋科学》2009,33(6):105-111
铅(Pb)是已知毒性最大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它可通过呼吸以及饮食摄入人体.铅是一种慢性的积累性毒物和潜在的致癌、致突变物质.铅的性质与钙类似,在人体骨骼中能够积蓄,主要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肾脏 [1].鉴于重金属铅对人体如此严重的生物毒性作用,美国环保总局(EPA)将其列入内分泌干扰物(又称环境激素)名单,因此对环境水体中铅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了海水中铅的含量及其存在形态,评述了原子光谱法、分子光谱法、质谱法及电化学法在海水中铅含量及其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海水中酚类有机物在粘土或沉积物上吸附特性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桂朋 《海洋科学》1999,23(5):60-63
研究了海水中7种酚类有机污染物在粘土矿物及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发现了酚在粘土或沉积物上的吸附平衡常数与其水溶解度之间的线性自由能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茅尾海海水、表层沉积物和生物体中Cu、Pb、Zn、Cd、Hg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评价了该区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海水中Pb、Cd、Hg的含量大都符合海水水质第一类标准,Cu符合第二类标准,Zn超第二类标准,但含量均低于渔业水质标准;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Cu、Pb、Zn、Cd、Hg的地积累指数(1geo)均较小,Cd污染程度略大,污染多在红树林潮滩,沉积物质量属轻度污染,与国内外海湾相比处于较低污染水平;不同生物对重金属吸附作用存在较大差异,潮间带生物除对Pb外的其他重金属富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双壳类分子生物标志物对海水重金属的响应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双壳类动物的组织和器官对微量重金属具有高富集能力,诱导机体内的某些分子生物标志物(molecular biomarkers,MBMs)发生变化,可用于指示海水中的重金属污染水平。近10年来,许多学者在双壳类MBMs对海水重金属的响应规律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金属硫蛋白(MTs)、热激蛋白70(HSP70)、抗氧化防御系统等受到了较多的关注。本文在介绍这些MBMs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评述了各种MBMs对海水重金属的响应特征,并提出了影响双壳类MBMs应用于海水重金属监测的因素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黄河口水域微量重金属表观络合容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铭一  张昊  张正斌 《海洋学报》1987,9(5):581-588
本文采用物理涂汞膜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络合滴定技术结合ip-Ea*特性曲线的研究,完成了黄河口水域两个站位的微量重金属(Cu、Pb、Cd)的表观络合容量测定.结果表明,黄河口水样中微量重金属的表观络合容量大小顺序为:Cu>Cd>Pb,近岸水样比远岸水样的表观络合容量高.同时还对紫外线照射对有机配位体的破坏效应及电解池壁的吸附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利用ip-Ea*特性曲线探讨了海水中微量重金属在电极上还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海水中钼(Ⅵ)与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水合氧化铁(赤铁矿、无定形氧化铁)和水合氧化锰(水锰矿、相互作用的交换百分率E(%)-pH曲线.钼在这三类固体粒子上的E(%)-pH曲线分别为新发现的N-型曲线,以及峰型和反S型曲线.其中N-型曲线在负离子交换吸附文献中尚未见报道,本文提出用"静电交换和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共同作用"的观点作理论解释.峰型和反S型E(%)-pH曲线可用固-液界面上负离子交换吸附作用解释.钼(Ⅵ)在这三类粒子上的交换能力顺序为:水合氧化锰>水合氧化铁>粘土矿物.  相似文献   

16.
西部和南部太平洋表层海水中的重金属及有机沾污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2年冬季在太平洋西部和南部10个站位采集的表层海水样品分析,探讨了太平洋表层海水中重金属及有机沾污物的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表层水中大部分重金属及∑666、油类等均可检出,有的浓度水平较高;沾污物在不同的水团中浓度分布有差异,既是水团特征的表现,也是区域性沾污水平的反映;大气中沾污物质的长距离传输也是调查区表层水中的沾污物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对山东半岛沿岸7个泻湖的表层沉积物中的细颗粒成分中的粘土矿物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并描述了矿物特征,发现粘土矿物的百分含量判别很大,其中蒙皂石的含量在地域上由西向东规则递减。泻湖与海水的交换状况对粘土组分有相当的影响,不久前封闭的泻湖的粘土矿物成分与未封闭的泻湖不同,显示了物源、物源成分的搬运距离及水体交换等因素的明显影响,表明了泻湖沉积物与环境动力及物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海水中微量金属与固体粒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是目前海洋化学中的重要课题,它对了解微量金属在海洋巾的含量、分布和变化规律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一般认为,海水中悬浮物包括水合氧化物、粘土矿物和有机质三大类。据报道,在海水悬浮物中,水合氧化物的吸附量最大。海水中的水合氧化锰主要以δ-MnO2、水锰矿、γ-MnOOH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单因素实验对海洋解木糖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xylanilyticus sp.JZ008)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培养条件:温度为35℃、pH值为7.5、接种量为3%(V/V)、装液量为50cm3/250 cm3时,菌量达到2.01×108CFU/cm3,比优化之前提高了40.6%.添加海藻寡糖可以促进菌株生长,添加量为5.0 g/dm3时发酵液中活菌数是对照组的2.51倍.研究了菌株JZ008对Cd~(2+)、Cr~(3+)、Cu~(2+)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菌株JZ008对3种重金属离子污染的水溶液吸附率效果明显,20 d吸附率分别达到95.6%、96.4%、87.0%.土壤重金属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海藻寡糖复配菌株JZ008组对Cd~(2+)、Cr~(3+)、Cu~(2+)吸附效果明显,60 d吸附率分别达到82.5%、82.0%、86.9%.菌株JZ008对重金属的优良吸附作用为进一步开发解木糖赖氨酸芽孢杆菌在重金属修复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钛胶海水提铀动力学研究Ⅱ——吸附机理的推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提铀机理的研究,已逐渐受到重视,然而,至今研究还不是很深入,观点也各有差别.例如,Keen等[1]认为钛胶从海水中吸附铀是阳离子交换过程,即海水中的铀是UO22+离子的形式与钛胶进行交换;尾方升等[2]则倾向于阴离子吸着,即铀是以UO2(CO3)34-的形式被吸附.我们曾于1973年在海洋局系统的一次会议上提出阳离子给合交换的看法,并在后来的两次专业会议上予以补充发展.张正斌[3]认为是阳离子交换或一价阳离子失水络合.最近崔清晨[4]提出可能是UO2(OH)3-的络合吸附.根据几年来的工作,我们仍认为,钛胶从海水中的吸铀机理可能是一种阳离子形式的络合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