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保证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应定期对煤矿通风能力进行核定。以乌兰木伦煤矿为例,在矿井通风系统相对稳定时期,计算井下各个用风点所需风量,确定采掘工作面布置数量,并核定通风系统的通风能力,对矿井通风能力进行验证。研究表明,乌兰木伦煤矿合理的采掘比为2∶3,矿井生产能力为837.4万t/a,矿井等积孔为4.69 m2,矿井为通风容易矿井。依据矿井通风动力、用风地点有效风量、矿井通风网络能力和稀释瓦斯能力对矿井通风能力进行了验证,表明井下各用风地点风流稳定,风量、风速、风阻满足要求,矿井通风网络能力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海南铁矿地采基建工作逐步完成,北一采区井下通风系统各水平均存在着风流串联及短路、采掘作业面供风量不足等问题,造成了部分作业地点矿尘浓度超标,采掘工作面通风不畅,严重影响了矿井安全生产和井下矿工的身体健康。分别采用了通风网络优化技术、机站优化技术以及Ventsim三维通风模拟技术对该矿井下通风系统进行了优化研究。采用了动态仿真模拟软件进行了通风网络解算,结果表明:通风系统优化后,矿井总风量能够达到185.29 m~3/s,试生产区域(0~-105 m水平)的风量为152.45 m~3/s,-120 m开拓水平风量为32.84 m~3/s,可有效改善井下通风条件,提高矿井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选定矿井通风系统相对稳定的时期为核定时期,通过矿井需要风量计算,确定各采掘工作面、硐室及备用工作面的需风量;根据矿井通风能力计算,确定大湾煤矿合理的采掘比为1:4,矿井通风能力为130万t,矿井等积孔3.97m^2,矿井为通风容易矿井。并从矿井通风动力、用风地点有效风量、矿井通风网络能力、稀释瓦斯能力等方面验证了矿井通风能力为130万t。井下各用风地点风流稳定,风量、风速、风阻满足要求,矿井通风网络能力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华丰煤矿进入深部开采后,面临通风能力不足,为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实施矿井通风系统改造,选择其中一条进风井作为回风井,提高矿井通风能力,降低深部采掘地点回风流温度,确保矿井深部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兴旺煤矿作为资源整合矿井,存在通风线路长、通风阻力大、通风系统复杂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12#层通风系统进行了改造优化,简化了矿井、盘区通风系统。通过对通风系统的改造,增强了矿井的抗灾变能力。同时为该矿增加了煤炭采掘量,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鹤壁十矿通风系统优化改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鹤壁煤电公司十矿现有4个采煤工作面、11个掘进工作面,由于生产布置集中,西井风井担负的采掘工作面需风紧张。针对矿井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方安比较确定了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案是西井箕斗下山进风改为回风、西井轨道下山回风改为进风,该方案实施后满足了用风地点的需风要求,取得了良效果。  相似文献   

7.
 科学地进行“以风定产”,是实现高瓦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和前提之一。本文选定矿井通风系统相对稳定的时期为核定时期,通过矿井需要风量计算,确定各采掘工作面、硐室及备用工作面的需风量;根据矿井通风能力计算,确定安兴煤矿合理的采掘比为1:3,矿井通风能力为120万吨。并从矿井通风动力、用风地点有效风量、矿井通风网络能力、稀释瓦斯能力等方面验证了矿井通风能力为120万吨。井下各用风地点风流稳定,风量、风速、风阻满足要求,矿井通风网络能力能够满足生产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运河煤矿采区供风不平衡、通风机负担重等问题,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了通风阻力测定。在综合分析通风系统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均衡通风原则优化矿井通风系统的方法,并利用计算机对该矿2012—2015年的通风网络系统进行了模拟解算,分析了不同采掘布置时的矿井通风状态。通过采区均衡通风的优化与控制,达到了矿井通风阻力增长最小化的目的,满足了矿井需风要求,保证了矿井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9.
榆家梁矿井下采场发生较大变化,作业地点有效风量富裕较多,矿井通风系统较为复杂。针对这一通风系统现状,结合矿井今后5年的采掘接续安排和用风需求,论证分析了矿井通风系统调整方案,得出了最优系统调整方案;按照方案最终决策停运了42煤主要通风机,并对整个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了调整,满足了矿井安全生产和用风需求,通风系统稳定合理,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余吾矿通风系统现状,选取2条主测路线,对其进行通风阻力技术测定,得到实测通风参数并对其进行风网解算验证,掌握了矿井通风系统运行状况,分析找出了该矿通风系统目前存在问题。结合矿井的采掘部署和风量需求分配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改造方案,为进一步改善矿井通风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