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尧  王洪  张建 《电池》2015,45(2):78-81
以熔喷非织造布为基材,在表面浸渍4%、6%和8%质量分数的纳米SiO2颗粒,再涂覆粘结剂聚偏氟乙烯,得到锂离子电池用非织造复合隔膜。对非织造复合隔膜的微孔结构、孔径、孔隙率、吸液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等进行测试。非织造复合隔膜的孔径大于聚烯烃隔膜,但孔隙率、耐热性能更好,制备的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更好。SiO2质量分数为6%的非织造复合隔膜、聚烯烃隔膜组装的电池以0.2 C在4.5~2.5 V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75.7 m Ah/g、138.0 m Ah/g,循环30次的放电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9.1%、97.9%。  相似文献   

2.
将亲水改性熔喷聚丙烯(PP)非织造材料模压后用作镍氢电池隔膜,研究了模压温度、时间和压力对样品厚度、吸碱率及吸碱速率的影响.在模压时间30 s、模压压力2 MPa、模压温度55℃的条件下,可以得到吸碱率为760%、吸碱速率为64 mm/30 min的电池隔膜(面密度为92 g/m2).5种具有不同吸收率、吸碱速率和孔隙率等性能的隔膜组装的镍氢电池,初始放电比容量均高于理论值的70%,以0.3C在0.9~2.0V循环35次,放电容量保持率都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3.
徐立洋  陈萌  陈龙  谢玉虎  李凯 《电源技术》2021,45(8):983-985,1011
以磷酸铁锂/石墨为正负极材料,研究不同隔膜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法工艺下,隔膜的孔隙率与透气度呈负相关关系,隔膜厚度与透气度呈正相关关系.随着隔膜孔隙率的变大,电池的交流内阻(ACR)/直流内阻(DCR)会变小、自放电变大、-20℃放电性能变差.随着隔膜的厚度变厚,电池的ACR/DCR会变小、自放电变小、...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纤维素在锂离子电池隔膜中应用的可行性,对三大类纤维素——天然纤维素、改性天然纤维素、再生纤维素及纤维素衍生物在锂离子电池隔膜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了其所在问题,并指明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李明  袁园 《电源技术》2022,46(2):123-126
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其安全性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从基膜和涂层两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高安全性隔膜的研究进展,指出各种技术方向的优缺点.对高安全性隔膜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通过不断优化工艺、降低成本,提升高熔点基膜的应用价值,通过耐高温和具有关断功能的有机涂层提高隔膜的安全性,高熔...  相似文献   

6.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隔膜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综述了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类别,并对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了介绍,展望了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隔膜热处理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隔膜热处理对锂离子电池电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影响。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隔膜的收缩率增大。在90℃下热处理30min,对隔膜边缘的影响较小,可满足极组对齐度的要求,同时隔膜的孔隙率下降、穿刺强度提高。隔膜热处理会使电池容量分布均匀,自放电降低。隔膜热处理可改善电池的过充安全性能,并延长内短路的失效时间,提高散热效率,提高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隔膜的制备方法,对干法和湿法的原理、工艺及所制得的隔膜性能上的区别进行了阐述。介绍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生产技术,对电池隔膜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采用SEM、DSC等表征方法,对隔膜的物理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对电池的安全性进行测试,研究了隔膜材质、厚度、涂层对于电池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E隔膜电池的安全性能,优于采用PP隔膜的电池;通过在基膜表面涂覆陶瓷涂层,可以有效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用强化电解质隔膜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颜广炅  卢世刚  韩沧 《电池》2002,32(Z1):63-64
研制了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用的强化电解质隔膜,该强化电解质隔膜采用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PP/PE/PP)三层复合微孔隔膜为基体,通过对基体进行表面处理得到.研制的强化电解质隔膜在保持较高强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吸液性和保液性,室温下电导率可达3.38×10-4S/cm,用该隔膜装配的电池体积减小,成品率提高,电池性能与采用聚合物电解质的电池性能相似.  相似文献   

11.
锂离子电池聚烯烃隔膜的特性及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昆  胡信国  伊廷锋 《电池工业》2007,12(2):122-126
聚烯烃材料价格低廉,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用该原料制作的微孔隔膜被广泛地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中。综述了聚烯烃电池隔膜的厚度、孔径、孔隙率、透过性、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电阻、润湿性、热稳定性和自闭性能等各种特性;研究了隔膜的这些特性对于电池性能和安全性的影响。最后,从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综述了聚烯烃电池隔膜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张爱勤  王力臻  张勇 《电池》2008,38(2):109-111
利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对化学氧化合成的聚吡咯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红外光谱对聚合物循环前后的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聚吡咯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97.9 mAh/g,25次循环后降为76.5 mAh/g;聚吡咯具有较好的电化学可逆性和活性;聚吡咯正极在15次循环后,结构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3.
以溴化1-乙基-3-甲基咪唑(EMI mBr)和二(三氟甲基磺酰)锂(Li TFSI)为原料,制备了离子液体二(三氟甲基磺酰)1-乙基-3-甲基咪唑(EMI-TFSI),并将1 mol/L Li TFSI/EMI-TFSI用作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当n(EMI mBr)∶n(Li TFSI)=9.95∶10.00、搅拌时间为12 h时,EMI-TFSI的产率可达86.4%。Li4Ti5O12与1 mol/L Li TFSI/EMI-TFSI的兼容性优于LiCoO,而石墨只有在添加5%碳酸亚乙烯酯(VC)时,才能获得较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4.
电动汽车用LiFePO4/C锂离子蓄电池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最新开发的150AhLiFePO4/C锂离子蓄电池进行了试验测试。分析和评价了其电压特性、容量特性、直流内阻特性、功率特性和温度特性,同时与其他动力电池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LiFePO4/C锂离子蓄电池在安全性、循环寿命、成本和对环境友好等方面的特点适于电动汽车应用,但综合性能优势尚不明显,尤其是低温性能需要改善,比能量和比功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高洪森  龚金保  韩恩山  高俊奎 《电池》2008,38(3):166-168
用4种隔膜制作了18650型锂离子电池,并测试了电池的安全性能(150℃热箱、冲击和过充实验)和电性能(倍率和循环性能).隔膜的孔隙率大、熔融温度高,电池的150℃热箱安全性能坚持时间就短,而2C,12V过充安全性能和倍率放电性能更好.孔隙率值合适(约45%)和孔径均匀的隔膜,能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肖立新  郭炳焜  李新海 《电池》2003,33(2):110-113
通过介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特性及基本组成 ,对比于液态锂离子电池分析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不同点及优势。从介绍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电池、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电池及聚合物正极电池 3种聚合物电池类型的特性出发 ,分析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并详细介绍了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组成及导电机理等 ,简要地介绍了聚合物正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7.
李杨  张娜 《电池》2016,(1):28-30
对循环后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性能进行分析。以1.00 C在2.00~3.65 V循环6 000次,容量保持率为84.87%,交流内阻上升18.25%,直流内阻上升66%,放电比功率下降34.5%。将循环后的电池进行拆解,分别进行扣式电池性能测试、SEM分析。负极材料在循环后的性能衰减较快,负极体积的膨胀、SEI膜的增厚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作为锂离子电池隔膜使用时具有优良的性能,但是由于纤维间抱合力较小,强度较低,其应用受到了极大限制。通过耐高温相PAN与低熔点相PVDF两种聚合物混纺,并经过适当的热压后处理,使PVDF部分熔融形成点粘结,制备PAN-PVDF复合纳米纤维膜,并测试其相关性能。发现在保留静电纺膜优良性能的前提下,其强度相对处理前提高了近10倍,并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室温下离子电导率达到1.32×10-3S/cm,聚合物电解质分解电压高达5.24 V,界面阻抗仅为45Ω,0.2 C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52 m Ah/g,综合性能远优于美国CELGARD2400。  相似文献   

19.
余威  谢凯  胡芸 《电池》2007,37(6):438-440
制备了一正一负型平板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评价了电池在受力条件下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压应力σ1<3 MPa或拉应力σ2<1.5 MPa时,挤压和拉伸对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弯曲对性能有严重的损害;在单位长度扭转角ψ>18(°)/cm时,扭转对性能有严重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