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设置型钢剪力架可有效提高板柱节点的抗冲切承载能力,改善节点的延性和变形性能;结合已建成的工程实例,重点阐述了型钢剪力架在钢框架-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中的应用情况;给出了型钢剪力架的具体设计公式和设计流程;依据节点荷载值可以得到每个板柱节点所需型钢剪力架的数量和每个型钢剪力架的最小伸臂长度;为了加强型钢剪力架与框架柱的刚性连接,同时考虑到建筑使用功能、造型效果和层高受限问题,采用了钢框架-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同时给出了钢管柱-型钢剪力架的连接节点,有效解决了板柱节点的抗冲切问题,为以后型钢剪力架在板柱-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
由约束混凝土柱和组合梁组成的混合结构能够克服钢筋混凝土梁、柱的截面大、自重大、抗震不利、施工麻烦的缺点。该结构的特点在于约束混凝土柱的箍筋直径、间距、配箍特征值、平均约束应力和轴压比限值等。梁和柱的节点是该结构体系的核心问题,比较端板螺栓连接节点、钢筋连接节点、角钢桁架节点的试验,以端板螺栓连接节点和角钢桁架节点为好。通过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混合结构体系与异形柱结构体系实际工程设计用材对比,该结构能够节省混凝土、钢材用量。  相似文献   

3.
新型梁柱———板柱组合结构(住宅)体系是指为适应现代住宅的大空间、灵活隔断的要求,住宅部分采用外为梁柱框架内为无柱帽的板柱结构,当有公建部分的多功能要求时,底部可采用梁柱框架结构的体系。对本体系探讨了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列试验和工程试点。在此仅对系列试验进行综合分析,包括2个12层及1个9层模型振动台试验、4个有填充墙框架的抗震试验、10个设有抗冲切元件并受不平衡弯矩作用的大型板柱节点试验以及对试点工程的现场实测。试验表明,该体系建筑功能好,实为梁柱-板柱-剪力墙体系,可考虑填充墙的作用,抗震性能优良;板柱节点的设计可采用空间拉杆拱模型;板柱节点设置锚栓抗冲切元件时,锚栓均参与工作,可实现破坏面的外延,使板厚由受弯控制。  相似文献   

4.
无柱帽板柱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房屋结构形式,在工程实践中应用不多,尤其是在地震工铁使用就更少。本文从板柱结构体系和板柱节点两方面的受力分析入手,详细阐述该结构形式的结构设计和配筋设计的要点,强调节点设计的原则,重点讨论本结构体系在地震区的运用,并将其应于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本设计方法得到北京铁路局勘测设计院沙志国总工程师和中国科学民黄玉霞副研究员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目前商品房市场中存在的影响投资效益问题的基础上,介绍后张预应力平板-柱结构体系和板柱节点、异形柱和短肢剪力墙的力学特性及计算理论,提出它们在住宅建筑结构中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6.
《重庆建筑》2010,9(4):I0001-I0001
由约束混凝土柱和组合梁组成的混合结构能够克服钢筋混凝土梁、柱的截面大、自重大、抗震不利、施工麻烦的缺点。该结构的特点在于约束混凝土柱的箍筋直径、间距、配箍特征值、平均约束应力和轴压比限值等。梁和柱的节点是该结构体系的核心问题,比较端板螺栓连接节点、钢筋连接节点、角钢桁架节点的试验,以端板螺栓连接节点和角钢桁架节点为好。通过约束混凝土柱一组合梁混合结构体系与异形柱结构体系实际工程设计用材对比,该结构能够节省混凝土、钢材用量。  相似文献   

7.
陈志华  闫翔宇  王亨 《钢结构》2007,22(1):17-19,36
介绍了住宅钢结构的发展概况,提出了两种方钢管混凝土柱与H型钢梁连接的新型刚接节点——外肋环板节点和隔板贯通节点,分析了方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特点。结合一栋6层钢结构住宅工程,阐述了这两种新型节点的构成和优点,并设计了分别应用于角柱、边柱和中柱节点的不同节点形式。设计了应用于异形柱结构中的L形、T形和十字形柱的外肋环板节点和隔板贯通式节点,提出了一体化的外肋环板节点和隔板贯通式节点,并分析了其在结构中不同部位的应用,为在工程中进一步推广应用这两种新型节点和异形柱结构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周星 《住宅科技》1999,(3):42-45
钢筋砼板柱结构体系,在竖向荷载、地震荷载、风荷载共同作用下,板柱节点除了要传递竖向剪力外,还要传递不平衡弯矩,但是在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并没有考虑不平衡弯矩的影响,近期地震表明,这种板柱结构体系没有抵抗强烈地面运动的能力。文章论述了该结构体系抗震加固的各种方法,并提出采用预应力螺栓连接,同时提高板柱节点强度和延性的加困方法尤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CCTV主楼为位于高地震区的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主楼最高点为234m,塔楼双向6°倾斜,且在高位作L型连体结构连接,采用较强抗侧刚度的钢支撑筒体结构体系。针对该重要、复杂、特殊的结构体系,按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进行结构设计,进行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模拟结构刚度形成的施工过程计算、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悬臂部分的振动与舒适度研究以及整体结构防连续倒塌分析。对复杂的超厚基础筏板、SRC柱构件以及巨型蝶型节点采用了有限元分析。基于大量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成果,结构设计采用了变刚度桩基设计超厚基础筏板、高含钢率SRC柱、高强钢材、巨型蝶形节点、高强锚栓柱脚以及钢板加强楼面设计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刘凛  张璐 《山西建筑》2008,34(4):102-103
介绍了目前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常用节点的构造形式和受力特点,按照柱贯通式节点和梁贯通式节点的分类,分析了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节点形式的一些研究,并提出了简洁合理的端板螺栓连接新型节点形式,以供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结构体系的节点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ETABS建立了框架-剪力墙钢管砼板柱结构分析模型,研究了钢管混凝土柱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地震作用在剪力墙、框架和钢管混凝土柱之间的分配等问题,并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响应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作为新型的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钢管砼板柱结构抗震性能良好,并且动力反应层间位移低于规范中的限定值。在同样条件下,可大大减小内柱的截面面积。地震作用全部由剪力墙和边框架承担,应加强边框架设计,提高边框架的抗侧刚度。通过合理设计,在8度设防条件下,该结构形式可以略超出规范中关于结构高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无梁楼盖作为一种常见的楼盖形式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中。文章阐述了无梁楼盖结构体系的计算方法和不同配筋形式,最后通过某工程实例比较了无梁楼盖体系不同配筋形式的经济性,以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某办公楼的抗震加固设计实践,提出对早期建造的钢筋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板柱结构房屋,应结合建筑物的维修改造,对其进行抗震加固设计。通过改变原有结构体系,将装配整体式板柱结构改造成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可从根本上消除抗震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广东江门某项目地下室底板按板柱结构方法进行了设计,介绍了板柱结构常用的内力分析方法。并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对板柱结构的地下室底板的设计合理性及经济性做了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提高板柱体系的承载能力有两种主要途径:一是提高结构构件的承载力,二是改变结构的受力体系。在应急加固中,改变结构的受力体系是主要的加固方法。作者以提高民防工程板柱体系承载能力为目的,进行了弹性条件下板柱体系的动力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边框框架对板柱剪力墙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蕊 《工业建筑》2011,(Z1):176-178,235
板柱-剪力墙结构属抗震性能相对不利的结构体系。我国现行的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板柱-剪力墙结构周边应设置有梁框架。结合中关村环保科技园J03科技厂房工程,对高烈度地区的带边框的板柱-剪力墙结构进行分析,适当加强边框框架侧向刚度后可以有效的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有效降低抗震墙承担的地震水平作用,减小楼层层间位移角。边框框架会引起重力荷载下局部应力的重分布,设计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民防工程抗力加固问题,采用量纲分析和微分方程法推导和分析钢筋混凝土板柱体系模型动力试验的相似比并建立试验模型。开展板柱体系立柱加固模型的动力性能试验研究。了解在核爆炸冲击波载荷作用下无边墙、无柱帽板柱体系的动力性能、破坏形态和采用后加柱加固的实际效果等问题。研究表明,采用后加柱加固明显改变结构的破坏形态,较大提高整个结构尤其是结构顶板的承载能力;无柱帽板柱体系的节点抗冲切破坏问题是一个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等代梁与虚梁两种模型对北京当代MOMA工程异形板无梁楼盖体系进行了整体分析。通过结构自振周期、层间位移、楼板刚度以及配筋量等指标的对比,总结了高层结构异形板无梁楼盖体系的受力特点,给出了异形板无梁楼盖的合理计算模式。并针对楼板开有较大洞口的实际情况,采用SATWE复杂楼板有限元及ETABS分析程序,对异形板无梁楼盖的挠度、配筋及冲切进行了详细的补充计算,给出了该类楼盖体系的实用设计方法和局部补强措施,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抗震性能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是一种经济技术指标较优的常用建筑结构形式。相比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未配置抗冲切钢筋板柱结构的抗侧刚度低,抗震性能差,这是因其节点的传力机制和冲切破坏导致的。多年来板柱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已比较深入,但仍存在不足。文中就板柱结构抗震试验、等代框架模型非线性分析和抗震性能评估等方面介绍已有板柱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进展以及设计方法的发展现状,同时对已有成果和规范的设计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及评析,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与方向,即需要明确板柱节点的冲切破坏机理,根据机理得到冲切破坏判断准则或计算公式并运用于非线性分析模型中,通过结构非线性分析为板柱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隔震板柱结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改善板柱结构的抗震性能,将隔震技术应用于该结构体系。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非线性时程分析表明:基础隔震板柱结构的周期明显延长,加速度、层间位移、楼板弯矩和剪力等明显减小,隔震是提高板柱结构抗震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