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以来,我科采用一层吻合法进行胃肠、胆管手术共112例,效果良好。其中男87例,女25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8岁,平均47岁。其中胃空肠吻合34例,胃十二指肠吻合11例,胆管吻合4例,胆管十二指肠吻合3例,胆管空肠吻合4例,小肠吻合21例,小肠结肠吻合14例,结肠吻合13例,结肠直肠吻合9例。方法:采用不吸收丝线,吻合口开放直视下操作,吻合口四定点。即吻合口两侧定点及两侧点的中点定点,先缝合后壁,依次一分为三方式缝合,再缝合前壁。针距相隔3~5mm。切缘浆肌层进出针距视吻合处浆肌层厚薄而定。(胃肠吻合时应特别注意)。粘膜层尽量靠切缘处。做到多缝浆肌层少缝粘膜层,吻合完后稍有内翻即可。结果:本组112例病人术后出血者3例。1例胆总管囊肿行间位空肠搭桥,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均为少量出血,经保守治疗出血停止。1例胆肠吻合术后6d发生肠吻合口瘘。病人曾有多次手术史,再发胆总管结石。行胆肠R_o—Y吻合术,解剖关系欠清,肠吻合处可能张力高而使肠瘘。经引流、静脉高价营养12d后瘘口自然闭合,其余病人均一期愈合,无1例出现狭窄。梗阻、脓肿形成。其中7例结、直肠癌术;后经纤维结肠镜随访6个月至3年。证实吻合口平整、光滑通畅,与2~3层吻合法相比不易看出吻合口。  相似文献   

2.
秦仁义  朱峰  王欣  邹声泉 《中华外科杂志》2009,47(16):1525-1528
目的 探讨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PD)治疗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导致术后出血、胰瘘、胆瘘和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胆胰外科中心在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接受RPD术的156例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7例,女性59例,年龄37~79岁,平均56.9岁.其中胰头颈部肿瘤72例,胆总管下端肿瘤35例,壶腹部肿瘤27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22例.结果 156例RPD患者中,4例发生了消化道应急性溃疡大出血,2例发生胰肠吻合口出血;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为3.9%(6/156).6例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中,1例因并发严重的肺部感染和呼吸窘迫综合征,在ICU住院2个月后死于呼吸功能衰竭(0.7%).1例胰肠吻合口出血患者于再次剖腹切开胰肠吻合口处空肠缝扎胰腺断端出血点后第3天发生胰瘘;1例胆总管下端肿瘤患者于术后11 d发生胆瘘.2例胆瘘、胰瘘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及时有效地处理出血、胰瘘、胆瘘可大大降低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PD)治疗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导致术后出血、胰瘘、胆瘘和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胆胰外科中心在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接受RPD术的156例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7例,女性59例,年龄37~79岁,平均56.9岁.其中胰头颈部肿瘤72例,胆总管下端肿瘤35例,壶腹部肿瘤27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22例.结果 156例RPD患者中,4例发生了消化道应急性溃疡大出血,2例发生胰肠吻合口出血;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为3.9%(6/156).6例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中,1例因并发严重的肺部感染和呼吸窘迫综合征,在ICU住院2个月后死于呼吸功能衰竭(0.7%).1例胰肠吻合口出血患者于再次剖腹切开胰肠吻合口处空肠缝扎胰腺断端出血点后第3天发生胰瘘;1例胆总管下端肿瘤患者于术后11 d发生胆瘘.2例胆瘘、胰瘘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及时有效地处理出血、胰瘘、胆瘘可大大降低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肝门部胆管癌行胆肠吻合术后并发症包括复发性胆管炎、胆肠吻合口狭窄、盲袢综合症、消化道出血,其中消化道出血常是来自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胆肠吻合口大出血不多见.我们抢救1例肝门部胆管癌术后胆肠吻合口大出血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科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采用介入放射方法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例,取得满意效果。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11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24~60岁。十二指肠溃疡出血4例,十二脂肠溃疡毕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致出血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并感染术后假性肝动脉瘤破裂致胆-肠吻合口出血4例。均表现反复大量呕血和便血,呕血500~1000ml/d,便血600~1200ml/d,伴休克,血压80/50mmHg(1mmHg=0.133kPa)。输血900~6000ml,平均1600ml。11例患者均行急诊介入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细口径胆肠吻合使用改良的T管支撑引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胰腺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胆管直径8 mm、胰管直径正常的166例病人资料,其中81例病人采用改良的T管支撑引流胆肠吻合(改良组),85例病人采用直接胆肠吻合(常规组),比较分析两组胆瘘、胰瘘发生率及其他手术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改良组病人在术后胰瘘、胆瘘的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改良的T管支撑引流胆肠吻合操作简便,在降低胰瘘、胆瘘发生率方面有优势,同时存在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及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等优点,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胆肠吻合的一种有效的改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胆肠内引流术后行再次手术的其中6例病人实施了胆道修复术,使胆道恢复再通,术后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男2例,女4例,年龄34~60岁。胆肠内引流术后2~12年,其中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3例,Roux-Y式胆肠吻合3例,均为侧侧吻合。5例因术后反复发作胆管炎就诊,B超示肝内胆管复发结石,钡餐透视示肠胆返流,其中1例胆总管远端显影良好,并见钡剂向十二指肠内排放。1例因阻塞性黄疸就诊,B超及CT示肝外胆管巨大胆石,肝内胆管扩张,有结石。术中见:6例肝内胆管均有结石,无吻合口及肝内胆管狭窄。其中1例阻塞性黄疸病人在Roux-Y胆…  相似文献   

8.
胆道良性病变内引流术式与胆管癌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肠引流术后发生的胆管癌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2年~2000年因胆道良性疾病作胆肠引流术后75例病人的病历和随访记录,按照胆肠吻合术将病人分为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48例。胆管间置空肠吻合术4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16例,经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7例,随访期最长10年。结果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癌2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发生原发性胆管癌1例。发生癌变的病人中为肝内胆管结石及术后反复发生胆管炎者。结论长期胆肠引流和胆管恶性肿瘤存在相关性,可能与术后胆道结石、排石、反复胆管炎有关。  相似文献   

9.
例1.女,36岁。因腹痛、发热、黄疸,以急性重症胆管炎行急诊胆道探查术。术中见胆囊高度肿大,胆总管十二指肠上段胆管扩张,直径约2cm。在胆总管十二指肠上段与十二指肠后段交界处,可扪及鸽蛋大小结石嵌顿。切除胆囊后,切开胆总管,溢出脓性胆汁。取出嵌顿胆总管结石时,见大量鲜血涌出,立即控制肝门近、远端,探查见胆总管后壁有—0.25×0.2cm的瘘口与门静脉相通,胆管粘膜有散在性溃疡。用无损伤丝线修补瘘口,置T管术终。例2.男。58岁。因消化道出血,在当地医院行胃次全切除术。临出院时再次发生血便伴呕血,转来我院。全面查体时,B超发现胆囊结石。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见肝右动脉肝门处有一五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胆肠吻合方式的选择、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502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术后因胆肠吻合口梗阻再次入院治疗,按胆肠吻合方式分为胆囊空肠吻合组(n=3)与胆管空肠吻合组(n=3),分析两组患者两次手术围手术期相关资料。结果:两组患者首次术前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血红蛋白及白细胞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胆囊空肠吻合组首次手术时间平均(260.0±23.9)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8.8±66.8) m L,胆管断端直径平均(4.4±0.9) mm,术后发生胰瘘1例,无胆漏、出血发生,3例患者术后病理均为良性肿瘤,两次手术中位间隔时间18个月,第二次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原吻合口切除+胆管空肠吻合,第二次术后病理示胆管结石3例,术后无再次吻合口狭窄发生。胆管空肠吻合组首次手术时间平均(280.0±28.1)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90.7±73.1) m L,胆管断端直径平均(4.5±1.5) mm,术后发生胆漏、腹腔感染各1例,无术后胰瘘、出血患者,术后病理为2例良性肿瘤,1例恶性肿瘤。两次手术中位间隔时间12个月,第二次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吻合口重建,术后病理示吻合口良性狭窄3例,无一例再次出现吻合口狭窄。结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首选胆管空肠吻合,吻合口狭窄形成原因较复杂,胆管口径细小是其原因之一,术中放置胆管支撑管、选择恰当缝线、精细规范操作可降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对于腹腔镜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胆肠吻合口重建仍可首选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同时行空肠肠袢固定的治疗效果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16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其中9例为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合并肝内胆管结石,7例为既往未行胆肠吻合,因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初次行胆肠吻合患者。全部病例均行胆肠Roux-en-Y吻合加空肠肠袢固定,原胆肠吻合口狭窄者行重新吻合。全部经固定肠壁处留置T管。结果: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中行盲袢固定2例,侧壁固定7例;未行胆肠吻合者行盲袢固定6例,侧壁固定1例。共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胆瘘2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出血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1例发生吻合口狭窄伴结石,行局麻下空肠穿刺窦道扩张,胆道镜下扩张取石后治愈。结论:肝胆管结石病行胆肠吻合术应慎重,对于结石复发几率较高的病例,术中应尽量固定并标记空肠肠袢,一旦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或结石复发,可以穿刺固定肠袢行胆道镜治疗,避免再次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胆肠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的处理方式及预防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3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实施再次手术治疗的13例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13例中12例有胆管结石伴胆管炎发作病史,另1例为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梗阻性黄疸。其中8例行开腹胆肠吻合口重建,2例行ERCP下胆肠吻合口扩张术,2例行腹腔镜下胆肠吻合口重建,1例行PTCD下胆道扩张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黄疸、腹痛、胆道感染等症状均得到缓解,术后恢复良好并顺利出院。13例患者术后随访至2022年10月,其中12例患者术后无胆管炎及肝内胆管结石复发,1例合并胆管腺癌患者术后6个月因肿瘤进展死亡。结论 胆管结石复发是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最常见原因。胆肠吻合口拆除重建、经皮经肝胆管介入治疗和经内镜行ERCP治疗都是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的重要手术方式。初次手术实施规范化胆肠吻合术的是预防狭窄的重点。一旦出现胆肠吻合口狭窄,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延迟发现的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手术治疗5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延迟发现(损伤后24 h)的患者,其中4例为ERCP或EST+内支架植入术后造成胆胰肠结合部损伤,1例为车祸伤致十二指肠穿孔.结果 经保守治疗24~72 h,腹膜炎症状未减轻,急诊行手术.3例行胃、胆管和空肠三造瘘术,1例腹痛减轻,逐渐痊愈;2例因MODS于术后5~6周死亡.2例行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手术,术中结扎胆总管下段和幽门,修补十二指肠置T管和胃、空肠造瘘,腹膜后冲洗引流,6~7个月后再次重建消化道,行胆肠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感染严重的患者,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延迟发现的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手术治疗5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延迟发现(损伤后24 h)的患者,其中4例为ERCP或EST+内支架植入术后造成胆胰肠结合部损伤,1例为车祸伤致十二指肠穿孔.结果 经保守治疗24~72 h,腹膜炎症状未减轻,急诊行手术.3例行胃、胆管和空肠三造瘘术,1例腹痛减轻,逐渐痊愈;2例因MODS于术后5~6周死亡.2例行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手术,术中结扎胆总管下段和幽门,修补十二指肠置T管和胃、空肠造瘘,腹膜后冲洗引流,6~7个月后再次重建消化道,行胆肠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感染严重的患者,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延迟发现的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手术治疗5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延迟发现(损伤后24 h)的患者,其中4例为ERCP或EST+内支架植入术后造成胆胰肠结合部损伤,1例为车祸伤致十二指肠穿孔.结果 经保守治疗24~72 h,腹膜炎症状未减轻,急诊行手术.3例行胃、胆管和空肠三造瘘术,1例腹痛减轻,逐渐痊愈;2例因MODS于术后5~6周死亡.2例行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手术,术中结扎胆总管下段和幽门,修补十二指肠置T管和胃、空肠造瘘,腹膜后冲洗引流,6~7个月后再次重建消化道,行胆肠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感染严重的患者,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延迟发现的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手术治疗5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延迟发现(损伤后24 h)的患者,其中4例为ERCP或EST+内支架植入术后造成胆胰肠结合部损伤,1例为车祸伤致十二指肠穿孔.结果 经保守治疗24~72 h,腹膜炎症状未减轻,急诊行手术.3例行胃、胆管和空肠三造瘘术,1例腹痛减轻,逐渐痊愈;2例因MODS于术后5~6周死亡.2例行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手术,术中结扎胆总管下段和幽门,修补十二指肠置T管和胃、空肠造瘘,腹膜后冲洗引流,6~7个月后再次重建消化道,行胆肠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感染严重的患者,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良性胆管狭窄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再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良性胆管狭窄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和再手术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良性胆管狭窄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28例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文中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Stepwise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再次手术原因为残余结石合并胆管狭窄10例,单纯吻合口狭窄11例,胆管狭窄6例,吻合口漏和十二指肠漏1例.再手术方式为:肝叶或肝段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术18例,肝正中裂劈开+胆肠Roux-en.Y吻合术5例,右半肝切除术1例,吻合口狭窄段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术1例,腹腔引流+十二指肠造瘘+空肠造瘘术1例,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结论 胆道再手术病情复杂,手术难度高,详细了解病情和正确的手术方式是良性胆管狭窄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延迟发现的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手术治疗5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延迟发现(损伤后24 h)的患者,其中4例为ERCP或EST+内支架植入术后造成胆胰肠结合部损伤,1例为车祸伤致十二指肠穿孔.结果 经保守治疗24~72 h,腹膜炎症状未减轻,急诊行手术.3例行胃、胆管和空肠三造瘘术,1例腹痛减轻,逐渐痊愈;2例因MODS于术后5~6周死亡.2例行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手术,术中结扎胆总管下段和幽门,修补十二指肠置T管和胃、空肠造瘘,腹膜后冲洗引流,6~7个月后再次重建消化道,行胆肠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感染严重的患者,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延迟发现的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手术治疗5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延迟发现(损伤后24 h)的患者,其中4例为ERCP或EST+内支架植入术后造成胆胰肠结合部损伤,1例为车祸伤致十二指肠穿孔.结果 经保守治疗24~72 h,腹膜炎症状未减轻,急诊行手术.3例行胃、胆管和空肠三造瘘术,1例腹痛减轻,逐渐痊愈;2例因MODS于术后5~6周死亡.2例行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手术,术中结扎胆总管下段和幽门,修补十二指肠置T管和胃、空肠造瘘,腹膜后冲洗引流,6~7个月后再次重建消化道,行胆肠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感染严重的患者,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延迟发现的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手术治疗5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延迟发现(损伤后24 h)的患者,其中4例为ERCP或EST+内支架植入术后造成胆胰肠结合部损伤,1例为车祸伤致十二指肠穿孔.结果 经保守治疗24~72 h,腹膜炎症状未减轻,急诊行手术.3例行胃、胆管和空肠三造瘘术,1例腹痛减轻,逐渐痊愈;2例因MODS于术后5~6周死亡.2例行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手术,术中结扎胆总管下段和幽门,修补十二指肠置T管和胃、空肠造瘘,腹膜后冲洗引流,6~7个月后再次重建消化道,行胆肠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感染严重的患者,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