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的寻求一种较为理想的烧伤创面覆盖材料,修复关节功能部位的创面,改善烧伤创面植皮片愈合皮肤的外形和功能,减轻供皮区的瘢痕。方法应用自制的脱细胞真皮基质+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于3例烧伤创面上。结果未发现排异反应,愈合皮肤柔软,有弹性,耐磨,非常平整,无挛缩及癜痕。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构良好。3例病人2例成功。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深度烧伤创面特别是手肘关节功能部位,一般常用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来覆盖,但愈后常出现明显瘢痕、挛缩、牵拉,导致功能障碍,而取皮区更是后遗严重瘢痕,给患者、家属带来很大心理负担。脱细胞异体真皮,应用在深度烧伤创面后,解决了皮肤的真皮层,在其上移植自体薄皮片,成活率高,瘢痕少,而且取皮区无瘢痕。近几年来,我科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薄皮片移植治疗烧伤深度创面,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供皮区创面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供皮区创面应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48处供皮区创面(治疗组),与同期应用凡士林油纱布治疗的48处供皮区创面(对照组)比较,观察供皮区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质量。结果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供皮区创面愈合时间[(10.5±3.1)d]较对照组[(17.2±5.2)d]平均提前3.8 d(P<0.01)。结论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可加快供皮区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祝伟建  徐溪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420-2420
近30余年来,将猪皮作为生物敷料已广泛应用于烧伤创面,作者自2006年以来应用脱细胞猪真皮基质治疗烧伤创面2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形成的复合皮一次性手术移植作为一种新的创面覆盖方法 ,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深Ⅱ度烧伤及Ⅲ度烧伤经手术创面愈合后 ,常有不同程度的瘢痕形成 ,功能部位的瘢痕除影响外观、瘙痒难忍外 ,更重要的是影响功能并伴有畸形。以往常规手术治疗采用的大张中厚皮片移植 ,因切取皮片厚度的差异 ,不仅造成术后功能恢复不佳 ,而且容易造成供皮区新生瘢痕 ,并且大面积深度烧伤病员创面愈合后 ,需解除功能障碍的部位多 ,供皮区又极为有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于 1998年 8月至 2 0 0 1年 10月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无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在烧伤创面早期整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自制的无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微粒皮在切痂创面上进行复合移植.结果 14例患者应用此方法治疗,48处复合移植部位除6处因感染致部分植皮坏死外,其余均完全成活,未见排斥反应.与单纯自体微粒移植及自体薄皮片移植对比观察,复合移植愈后表皮平坦光滑,质地柔软,弹性大,皮肤可捏起,色泽较正常皮肤略深,功能良好,与中厚皮片移植相似.结论 无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在大面积特重烧伤早期整形中是较理想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异体脱细胞真皮加自体刃厚皮多种复合方式移植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3年以来我科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加自体刃厚皮多种复合方式移植修复63例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观察。63例中,深Ⅱ度烧伤瘢痕37例,Ⅲ度烧伤功能部位创面26例,均为一次手术完成;其中49例为异体脱细胞真皮加大张刃厚皮移植,7例为异体脱细胞真皮加自体刃厚皮小皮片移植,7例为异体脱细胞真皮加网状皮片移植。结果63例中术后复合皮全部成活,愈后植皮区及供皮区瘢痕增生不明显,功能恢复较好,色素沉着较轻,外观满意。结论异体脱细胞真皮加自体刃厚皮多种方式复合移植修复深度烧伤创面是一种较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周宁  陈骅 《河北医药》2005,27(5):372-372
脱细胞真皮是将异体或异种真皮中的细胞去除,保留了细胞外基质,降低了抗原性,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表皮细胞复合移植,两者之间连接紧密,形成完整的表皮真皮复合组织,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烧伤整形创面的覆盖、软组织填充等领域。我科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加自体表皮复合移植20例,均获得成功,修复了创面并取得了满意的整形美容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体皮源的严重缺乏一直是大面积深度烧伤临床治疗的主要难点,因此,制备新型皮肤替代物已经成为大面积深度烧伤临床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伴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及制备工艺的改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理想的皮肤替代物,在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中被大量应用。本文对近几年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的临床应用现状、治疗机理研究现状、不同脱细胞真皮基质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细胞因子微球检测技术测定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口腔修复膜免疫评价中细胞因子的含量.方法:将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口腔修复膜为试验样品,按照高、中、低剂量组植入至Balb/C小鼠皮下28 d.28 d后用细胞因子微球检测技术测定IL-1α、IL-1 β、IL-6、IL-10、IL-17A、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ADM)包扎治疗烧烫伤Ⅱ度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采用ADM包扎治疗(观察组)和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包扎治疗(对照组)的烧烫伤Ⅱ度创面各50例。比较两组在换药后疼痛、换药次数、预后瘢痕增生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0~Ⅰ级疼痛入院时22例(44%),治疗后48例(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0~Ⅰ级疼痛入院时23例(46%),治疗后20例(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0~Ⅰ级疼痛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后皮肤颜色比对照组颜色更浅、弹性更好。半年后创面瘢痕形成有明显差异( P<0.01)。结论 ADM治疗烧烫伤Ⅱ度创面具有止痛快、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增生,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生劳动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 acelluar allogenic dermal matrix, ADM)和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在机体重要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早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烧伤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37例53处关节功能部位深Ⅱ~Ⅲ度烧伤创面及时进行早期切削痂扩创,用ADM和自体刃厚皮行复合移植,观察复合植皮的成活率、关节功能恢复及后期瘢痕形成情况。结果除2例3个部位复合皮片边缘有散在点状坏死延迟愈合外,其余35例手术均成功,50处关键功能部位复合皮片均成活。随访(12.15±1.35)个月,供皮区无明显瘢痕,关节功能恢复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ADM和自体刃厚皮复合皮应用于重要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早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田代雄 《安徽医药》2016,20(1):86-89
目的 探讨不同人工真皮支架对Ⅲ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组织TGF-β1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2只实验动物分成2组每组6只,A组为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人工真皮支架组;B组为负载VEGF DNA质粒的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人工真皮支架组。C组为在A、B两组中各取3只猪,在背部制备同2组相同的烧伤创面,只植入硅橡胶膜。比较3组间创面修复情况,创面中表达α-SMA、TGF-β1的情况以及细胞凋亡数。结果 B组负载VEGF DNA质粒的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人工真皮支架与创面的整合和恢复均较好于A、C组。1~3周3组创面α-SMA表达阳性的血管逐渐增多。C组在1~4周内α-SMA表达阳性的血管数均显著少于A、B组(P<0.05)。B组在1~3周内α-SMA表达阳性的血管数均显著多于A组(P<0.05)。第2周3组创面TGF-β1阳性信号数比第1周显著增多。植皮后A、B组创面TGF-β1阳性信号数均有降低。A、B两组创面TGF-β1阳性信号数均成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2周TGF-β1阳性信号数表达最高。C组3、4周创面TGF-β1阳性信号数均显著多于A、B组(P<0.05)。1~4周,3组创面的细胞凋亡数逐渐增加。在不同时一间点,A组与B组的细胞凋亡数经统计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时一间点,C组的细胞凋亡数均显著少于A、B组(P<0.05)。结论 负载VEGF DNA质粒的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人工真皮支架在Ⅲ度烧伤创中可促进血管生成,有效抑制创面收缩同时促进细胞凋亡,减少瘢痕的增生。  相似文献   

15.
金鑫  徐文华  陈新  周健 《安徽医药》2013,17(7):1128-1129
目的评价海奥口腔修复膜用于腮腺浅叶切除后预防味觉性出汗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腮腺良性肿瘤患者57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实验组31例在术中植入海奥生物膜,对照组26例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随访12~18个月,进行主观评价及碘—淀粉酶实验客观评价,判断两组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出现味觉性出汗综合征的主、客观阳性率分别为0/31(0%)、2/31(6.45%);而对照组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主、客观阳性率分别为7/26(26.92%)、16/26(61.54%)。两组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海奥口腔修复膜可以有效减少腮腺浅叶切除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负压伤口疗法(NPWT)联合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修复四肢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2015年3月21日至2016年1月18日收治的102例四肢深度烧伤创面患者,采取信封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其中对常规组单纯采取ADM敷料修复治疗,对观察组采用NPWT+ADM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21 d的引流液量(18.65±1.23)mL,明显少于常规组的(48.36±3.12)mL( t=63.265, P=0.000);观察组治疗后7 d( t=153.829, P=0.000)、14 d( t=53.786, P=0.000)、21 d( t=70.763, P=0.000)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8.86±1.52)d,明显短于常规组的(28.32±1.76)d( t=29.050, P=0.000)。 结论 对四肢深度烧伤创面患者采取负压伤口疗法联合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值得实践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应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包扎治疗门诊小面积烧伤患者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11月至2012年11月门诊收治的63例小面积烧伤患者分别应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和传统聚维酮碘乳膏纱布换药治疗,根据烧伤的深浅和处理方法的不同分成四组:真皮基质治疗浅Ⅱ°组(13例)、聚维酮碘乳膏治疗浅Ⅱ°组(17例)、真皮基质治疗深Ⅱ°组(19例)、聚维酮碘乳膏治疗深Ⅱ°组(14例)。观察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创面疼痛情况、患者依从性等。结果真皮基质治疗小面积浅Ⅱ°创面,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6.23±2.21)天,真皮基质治疗小面积深Ⅱ°创面,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46±3.57)天;聚维酮碘乳膏治疗小面积浅Ⅱ°创面,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8.37±4.39)天,聚维酮碘乳膏治疗小面积深Ⅱ°创面,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5.45±6.32)天。真皮基质治疗小面积浅Ⅱ°创面,平均换药次数为(3.34±1.45),真皮基质治疗小面积深Ⅱ°创面,平均换药次数为(3.69±2.48);聚维酮碘乳膏治疗小面积浅Ⅱ°创面,平均换药次数为(6.67±3.72),聚维酮碘乳膏治疗小面积深Ⅱo创面,平均换药次数为(8.54±6.21)。结论真皮基质能够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适合门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抗氧化肽AOP_1促进小鼠皮肤烫伤创面愈合修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通过细胞增殖与迁移实验检测药物毒性及对创面愈合的影响。采用直径1 cm铜柱80℃水浴2min、紧贴小鼠皮肤10 s的方法制备烫伤模型,观察烫伤创面愈合情况;并用HE和Masson三色染色观察AOP_1对皮肤烫伤创面愈合修复的作用;检测小鼠全皮组织中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在细胞水平上,抗氧化肽AOP_1能够明显降低HaCaT和L929细胞内ROS的含量,促进细胞迁移和增殖。与对照组相比,AOP_1组小鼠皮肤创面愈合时间短、愈合率高,结痂面积小,可明显降低烫伤创伤组织中炎症反应及MDA的含量;HE和Masson染色也证实了AOP_1对烫伤创面愈合修复的促进作用。结论具有天然活性的抗氧化肽AOP_1可能通过减轻烫伤引起的氧化应激,促进小鼠皮肤烫伤创面的愈合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