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模式下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的影响,对细化和拓展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所管辖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门诊65~80岁的高血压患者400例。根据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210例(家庭医生签约模式下PDCA+社区综合干预)和对照组190例(常规社区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脂(TC、TG、LDL-C、HDL-C)、空腹血糖、血压、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模式下PDCA综合干预后,明显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本社区管理的300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根据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n=150)和对照组(n=150);其中对照组进行传统高血压管理模式,观察组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血压控制情况、服药依从性以及生活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社区高血压患者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后的血压变化。方法将本社区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家庭医生团队按签约内容为其提供规范服务;对照组按一般管理提供服务。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体检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与知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习惯明显改善。结论家庭医生式服务能够提高社区医疗资源利用率,促进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1+1+1”组合签约模式下家庭医生服务对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的效果,旨在为其他地区探索各具特色的签约模式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 028例。由家庭医生告知其“1+1+1”组合签约事宜,由患者根据自身意愿自主决定是否接受签约,以接受“1+1+1”组合签约的528例患者为签约组,未接受“1+1+1”组合签约的50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6年第一季度为干预前,以2017年第一季度为干预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血脂、血压及BMI,干预前后血糖、血脂、血压单独达标率及联合达标率;比较签约组干预前后对家庭医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签约组FPG、HbA1c、TC、LDL-C、TG、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HDL-C、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糖达标率、血脂达标率、血压达标率、血糖与血压联合达标率、血糖与血脂联合达标率、血糖和血脂与血压联合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签约组血糖达标率、血脂达标率、血糖与血压联合达标率、血糖与血脂联合达标率、血糖和血脂与血压联合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签约组干预后社区就诊率、门诊预约率、家庭医生转诊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1+1+1”组合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控制情况较好,患者接受度高,适合在家庭医生制度、分级诊疗制度相对成熟的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下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前后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分析对比,探讨医联体模式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的20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常规健康管理,仅对组内成员状况进行监测及遵医嘱用药,干预组则进行家庭医生规范化管理。对两组患者血压、实验室指标、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自护能力以及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较干预前数值均有所下降,干预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BMI、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三酰甘油(TG)等较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服药总依从率、自护能力、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干预组的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可改善患者血压情况,提高患者高血压知识素养、服...  相似文献   

6.
杨利 《中国乡村医生》2023,(23):146-148
目的:分析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凯里市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比较两组血压、血糖、血脂指标、体重指数、自我管理能力、健康管理依从性评分。结果:管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指数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科学锻炼率、科学服药率、监测血压率、规律复查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健康管理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应用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效果优良,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体重指数,改善血脂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健康管理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全方位的干预和人文关怀,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度并有效依从性,达到自我管理率有效提高。方法从团队糖尿病管理对象中选取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访视,干预组予以家庭医生责任制指导下的"五站式"连续性管理,共观察1年,观察结束后对两组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自我管理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对干预组实施家庭-卫生服务站点-社区门诊-社区病房-上级医院专家团队指导"五站式"连续性管理后,对糖尿病防治、知晓率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的依从性有明显提高,干预前后的血糖,血压,体重,血脂等指标有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自我管理率有效提高。结论家庭医生责任制指导下的"五站式"连续性管理是适合在社区推广的,能够及早、有效的社区干预对糖尿病的并发症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刘春凡  陈玉荣  张婕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9):3483-3486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在签约家庭医生团队的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郑州市航海东路社区卫生中心登记签约的214例老年慢性病患者,根据建档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7例。对照组接受首诊负责制常规社区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达标、规律服药、危险行为改变)、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临床相关指标(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结果干预后,两组血糖控制达标、规律服药、危险行为改变、健康知识掌握比例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规律服药、危险行为改变、健康知识掌握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签约家庭医生团队的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提高按时用药依从性及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总体满意度,值得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广。  相似文献   

9.
朱虹 《中国现代医生》2013,(14):120-121,13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药物治疗依从性、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监测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前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SBP、DBP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患者血压控制良好,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在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1月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16例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满意度、血糖达标率、血压达标率、血脂达标率、体质量指数(BMI)异常率、腹型肥胖率、不良生活习惯情况。结果:观察组管理满意度评分,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后,两组BMI异常率、腹型肥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后,两组饮酒率、吸烟率、缺乏运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在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患者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率及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家庭医生签约干预后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医院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红蓝球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社区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模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治疗依从性、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按医嘱服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定期复查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家庭医生签约干预后,血糖控制效果明显,治疗依从性显著升高,整体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吴跃传  黄小容 《基层医学论坛》2023,(14):110-112+129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下“医护协同”规范化全科门诊服务模式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7月海淀区双榆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高血压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签约服务,提供诊疗、随访、健康指导和宣教等。观察组签约后通过“医护协同”规范化全科门诊服务模式进行健康管理和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与干预1年后血压、血脂情况和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规范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率。结果 干预前,2组血压、血脂四项和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规范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规范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1)。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下“医护协同”规范化全科门诊服务模式在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降低血压,改善血脂水平,提高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规范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其规范用药及血压值、达标率、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筛选中山市古镇镇辖下12个社区2014年7月~2015年12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37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同时选取378例社区分组管理模式的高血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在社区建卡6个月后,观察组在家庭医生签约并开始服务后6个月后,分别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规范用药情况、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进行问卷调查,检测患者血压值,并对其血压控制水平和达标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高血压患者干预后遵医嘱服药率和总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患者干预后遵医嘱服药率和总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患者干预后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干预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患者干预后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患者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干预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干预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患者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有效提高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规范用药水平,提高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状况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服药依从性、血压监测、健康行为)评分及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监测和健康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DBP及SB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规范管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社区的10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仅进行普通治疗和一般宣教,观察组在上述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膳食运动指导等综合干预措施。进行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率、血压达标率及再住院率。结果经过12个月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理干预,观察组血压及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饮食控制率、适当运动率、自我监测率及遵医行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医院管理干预可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及血糖,提高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达标率,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为核心的2型糖尿病精准管理效果。方法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为依据,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1月东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进行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72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社区管理,实验组采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为核心强化管理,随访1年,对比管理前后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的情况。结果两组管理后,患者2型糖尿病管理后危险因素控制率显著高于管理前,血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治疗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精准管理较常规社区管理后效果更佳。结论通过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精准社区管理,能有效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高血压慢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社区收治的300例高血压慢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20例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者为研究组,180例接受常规社区管理者为对照组,分析管理前后两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管理后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高血压慢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血压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90-93
目的 观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慢性疾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分别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常规社区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血压、血糖、血脂指标在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随访患者遵医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较各项血糖、血脂及血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遵医用药、定期复查等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慢性疾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患者健康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提高患者医嘱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安徽省界首市购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干预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界首市5个乡镇合计48个行政村中购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高血压患者开展问卷调查;采用自制服药依从性量表和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作为数据收集工具,结合患者家庭智能语音血压计上传的血压数据,分析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3004名购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高血压患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平均得分率63.50%。服药依从性与患者的病程、年龄、BMI、收缩压及其变异系数、舒张压变异系数、相关症状数和家人的督促提醒密切相关(P<0.05)。结论:界首市购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率不高,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基于影响因素特点,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的用药行为干预以进一步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谈爱香 《浙江医学》2023,45(22):2432-2435
目的分析签约精细化门诊及管理对糖尿病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在杭州市拱墅区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时间为2020年6月20日至2022年12月20日。将患者依照是否固定在签约糖尿病门诊接受精细化门诊服务分为观察组(签约糖尿病门诊首席管理医师)和对照组(签约普通全科医师),每组20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门诊诊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签约精细化门诊及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水平、遵医行为情况、FP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TG、LDL-C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BMI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签约满意度及患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的新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认知情况、自我管理技能、心理状态评分、用药依从率、遵医行为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住院率、转诊率、FPG、餐后2h血糖、HbA1C、TC、TG、LDL-C水平、BMI、SBP、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签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新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签约精细化门诊及管理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遵医行为、血糖及血压水平,并可有效改善患者满意度,降低住院率、转诊率和并发症新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