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分析其对围生儿结局与分娩方式关系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于我院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07例,依据终止妊娠孕周,将其划分为四组,即A组32周,B组31~33~(+6)周,C组34~35~(+6)周,D组≥36周。依据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观察比较两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与围生儿结局。结果不同终止妊娠孕周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具有差异性围生儿死亡率(P0.05),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显著(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较之引导分娩组,均低于后者(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将孕周延长至34周后,具有较好的终止妊娠围生儿结局,合理选用剖宫产,可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率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定期产检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母婴结局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来我院产检、住院并最终分娩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共计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怀孕期间没有定期产检和定期产检分为两组,没有定期产检为对照组(n=10),定期产检为观察组(n=10),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并发症及胎儿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最高值/舒张压最高值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怀孕期间,孕产妇定期产检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及时采用治疗干预措施,有效控制病情的进程,为孕妇后期的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并且有效降低了胎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内科》2016,(5)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终止妊娠时机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终止妊娠时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患者孕周32周、32周≤B组患者孕周34周终止妊娠,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如胎盘早剥、子痫等的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新生儿窒息、胎死宫内、围产儿死亡情况。结果 A、B两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主要为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分别76.7%和78.3%;A组胎儿窘迫的发生率(25.0%)显著高于B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胎盘早剥、子痫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产儿新生儿窒息、胎死宫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围产儿死亡发生率(35.0%)显著高于B组(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过早终止妊娠(32孕周)对母儿结局会产生较大不良影响,终止妊娠时机选择在"32周≤终止妊娠34周",能最大限度保证围产儿的生存率和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围产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2009-12间524例子痫前期病例的有关临床资料,根据孕周将其分为早发组(32周),晚发组(≥32周),比较两组病例发病情况、病情特点及母婴并发症等。结果与晚发组子痫前期相比,早发型子痫前期具有明显的高血压家族史(P0.01);易发展成重度子痫前期(P0.01),出现肝、肾功能损害(P0.01);围产儿病死率高(P0.01)。分娩孕期与围产儿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早发型子痫前期对孕妇的危害主要是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妊娠结局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9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妊娠结局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总体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重度脐血流缺如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孕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50名无妊娠并发症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围产儿1分钟Apga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母体腹水及剖宫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流缺如说明胎儿已严重缺氧,其会增加围生儿结局不良风险,此时应及时终止妊娠,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联合干预对妊娠期亚临床甲减孕妇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58例6-12周亚临床甲减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行常规孕检、观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早期、专人、系统、联合干预,观察两组孕期并发症及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孕期发生妊娠期高血压3例、糖耐量异常3例、贫血5例、胎盘早剥1例、胎膜早破2例,孕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4.58%;对照组分别为7、8、9、9、6例和62.90%。观察组孕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生儿发生胎儿窘迫2例、早产2例、窒息2例、低体重2例、甲减2例,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10.42%;对照组分别为6、6、5、7、5例和46.77%。观察组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期亚临床甲减孕妇实施早期、专人、系统、联合干预,可显著降低孕妇孕期并发症及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王健  张莉  吴丽萍 《山东医药》2007,47(10):68-69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4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孕妇(观察组)及26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对照组)的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一1(IGF—1)水平,发现观察组IGF-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IGF-1可能是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FGR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合维生素联合低分子量肝素和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6-01~2016-12收治的子痫前期高危孕妇330例,年龄19~45(26.3±4.4)岁,孕周12~16(14.3±2.1)周。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二联组(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和三联组(复合维生素联合低分子肝素和小剂量阿司匹林),每组110例。对照组按常规处理。二联组为睡前口服阿司匹林75 mg/次,1次/d至孕36周,皮下注射那曲肝素钙4 100 U/次,1次/d至终止妊娠前24 h。三联组在二联组的基础上睡前口服复合维生素片1片/次,1次/d至分娩。观察比较各组血小板计数、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子痫前期及不良妊娠结局(流产、早产、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二联组和三联组APTT明显延长(P0.05)。二联组和三联组孕妇轻度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三组孕妇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组和三联组孕妇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孕妇治疗后流产、早产、围生儿死亡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期应用复合维生素联合低分子肝素和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高危孕妇子痫前期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并不增加产后出血发生风险,提示上述联合用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胎盘早剥病例的临床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01~2008-12收治的胎盘早剥孕产妇109例,其中将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胎盘早剥33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非重度子痫前期的胎盘早剥孕产妇7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最终结局.结果 研究组平均孕周为(32.54±2.11)周,近90%产前无阴道出血症状或经B超检查可疑胎盘早剥;对照组平均孕周为(37.62±4.73)周,产前以腹痛、阴道外出血为主要症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分娩方式与产时并发症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儿死亡者研究组为9例,占25.7%,对照组为8例,占9.9%,两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是胎盘早剥的重要诱因,胎龄是影响围产儿结局的主要因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与孕妇合并重度子痫前期无直接关系,重度子痫前期无典型症状的胎盘早剥更易引起严重的孕产妇及围产儿不良结局,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警惕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