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白雄伟  黄章  汤文平  任飞  彭毅  张科 《安徽医药》2017,38(10):1327-1329
目的 观察Brostorm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汉中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4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按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Brostorm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Chrisman-Snook术式非解剖学重建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距骨倾斜角变化、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以下简称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临床疗效及手术情况,在治疗后1、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及稳定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8%,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距骨倾斜角(7.61±1.42)°,小于对照组(8.89±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骨前移距离(3.09±1.21)cm,短于对照组的(5.22±1.9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2.14±0.92)分,较对照组(3.21±0.95)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观察组患者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ostorm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疗效明显,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张秀伟  徐斌 《安徽医药》2016,37(12):1519-1521
目的 分析外侧副韧带修复联合关节镜下踝关节腔清理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8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踝关节镜处理关节内病变及修复外侧副韧带,应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术前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为(40.63±4.75)分,术后3个月评分为(68.75±3.65)分,术后6个月评分为(90.00±1.31)分,术后1年评分为(91.25±1.28)分,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侧副韧带修复联合关节镜下踝关节清理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李多玉  刘彬  鹿亮  曾建学  杨家赵 《安徽医药》2020,41(10):1151-1154
目的 探讨跟骨载距突螺钉固定治疗移位性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10月36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载距突有无螺钉固定,分为载距突固定组与载距突无固定组,每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学会(AOFAS)评分、贝氏角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半年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载距突固定组患者优良率为94.44%,载距突无固定组优良率为88.89%。两组患者术后贝氏角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的推移贝氏角大小有逐渐减小趋势,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贝氏角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方式和时间对术后贝氏角大小有交互作用(P<0.05)。载距突固定组患者术后6个月AOFAS评分为(88.92±7.21)分,高于载距突无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AOFAS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载距突置钉可以有效提高术后AOFAS评分,有利于骨折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徐磊  王叙进  方诗元  孙建皖  杨家赵  李黎  李蒙  刘雷 《安徽医药》2017,38(11):1421-1424
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C1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桡骨远端C1型老年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外固定支架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随访,记录骨折复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分别为(45.38±5.91) mL、(23.28±2.94) min和(6.27±0.84) d均少于对照组的(76.19±8.34) mL、(60.15±6.84) min和(10.63±1.86) 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63,31.321,13.511,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和骨折复位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C1型骨折的手术效果与内固定治疗相似,但是前者可减少术中患者出血量,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5.
朱亚坤  范海涛  赵勇  申才佳 《安徽医药》2018,39(10):1249-1252
目的 分析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5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41例),观察组行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对照组则行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评定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2天、术后3个月、6个月评定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6个月通过X线片测量计算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术后6个月通过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腰背慢性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天、3个月、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差值分别为(12.95±1.83)°、(28.24±4.25)%,均大于对照组的(11.68±1.67)°、(24.13±3.62)%(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闫志  荆珏华  钱军  田大胜  陈磊  朱斌 《安徽医药》2016,37(11):1405-1408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早中期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4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不同术式分为A组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组(20例)和B组后路钉棒内固定组(15例),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后凸角(Cobb角)、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问卷表(ODI评分)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Frankel分级)。35例患者均获随访。结果 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B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方面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obb角术后为(8.47±1.67)°较术前(13.28±3.12)°减小,VAS评分术后为(2.30±1.10)分较术前(7.10±1.20)分改善,ODI评分术后(13.70±3.50)分较术前(43.80±5.50)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obb角术后(5.37±2.21)°较术前(13.83±4.54)°减小,VAS评分术后(1.90±1.20)分较术前(7.10±1.10)分减少,ODI评分术后(13.90±3.10)分较术前(41.10±5.30)分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手术前的Cobb角、手术前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Cobb角矫正及防止丢失上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Frankel分级,A组术前D级7例,E级13例,术后D级3例,E级17例,术前B组D级5例,E级10例,术后E级1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后路钉棒内固定,不做病灶清除,其疗效优于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早中期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王高远  李博  王瑞  徐洪港  徐斌 《安徽医药》2017,38(11):1399-140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胫骨端保残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ACL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胫骨端保残重建ACL组(保残组)和清除胫骨端韧带组(对照组),术前及术后第12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IKDC)及本体感觉评分的差异。结果 保残组患者术前IKDC评分为(49.54±5.17)分,本体感觉评分为(16.14±1.04)分,术后第12个月IKDC评分为(89.61±5.21)分;本体感觉评分为(7.04±0.79)分。对照组患者术前IKDC评分为(48.64±5.26)分,本体感觉评分为(16.28±0.98)分,术后第12个月随访IKDC评分为(88.15±4.98)分,本体感觉评分(10.43±0.84)分。两组患者术后的IKDC和本体感觉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残组术后的本体感觉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胫骨端保残单束重建ACL对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登峰  姜锋  王晓  张鹏 《安徽医药》2017,38(7):883-886
目的 探究分步延期手术对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血清学和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就诊的94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分步延期手术、对照组患者接受早期手术,随访骨折愈合情况、踝关节功能并检测血清中炎症反应、应激反应、骨形成、骨吸收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影像学愈合时间(2.28±0.35)月、完全负重下地时间(2.77±0.31)月均短于对照组的(3.19±0.42)月、(3.85±0.47)月,术后6、12个月的Baird评分(89.63±10.15)分、(94.26±10.77)分均高于对照组(78.31±8.93)分、(82.15±9.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皮质醇、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Ⅱ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以及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总骨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的含量低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骨保护素、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骨钙素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步延期手术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能够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踝关节功能、减轻创伤反应程度并改善骨代谢。  相似文献   

9.
范晓东  赵新国  张敬堂 《安徽医药》2016,37(8):1026-1028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入院的年龄≥75岁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FNA内固定组与股骨头置换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术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6~18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85.3±15.5)min vs(69.5±15.3)min]、下地负重时间[(11±3.3)周 vs(5±1.2)周]及术后ADL评分[(70.3±3.1)分 vs(81±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出血量[(79±15.9)mL vs(80.1±10.7)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29% vs 16.67%)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85.7% vs 88.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头置换及PFNA都是有效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手术方案,但股骨头置换手术较PFNA治疗具有明显优势,符合关节部位快速康复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瑞 《安徽医药》2018,39(8):936-939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采取同时保留股骨及胫骨残端方式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技术应用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住的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52例,术前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同时保留胫骨及股骨韧带残端重建ACL组(保残组)与不保留任何韧带残端重建ACL组(对照组)并按照单束重建ACL方法完成手术,每组26例。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客观功能及行为能力,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主观评分评估主观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8个月上述评分标准评估的患者膝关节功能。所有患者于术后6个月复查磁共振,观察移植肌腱与骨隧道的愈合情况及有无其他关节异常信号。结果 保残组患者膝关节术前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低于术后[(57.21±5.05)分vs(89.43±4.12)分;(52.18±7.61)分vs(91.43±4.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低于术后[(54.72±4.06)分vs(86.21±3.89)分;(56.24±6.59)分vs(83.56±5.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KDC主观评分保残组优于对照组[(91.43±4.52)分vs(83.56±5.02)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同时保留胫骨及股骨侧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术后效果良好,无不良并发症,有利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年11月—2020年12月长沙市第四医院收治的76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1次/周,20 mg/次,连续治疗5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关节腔内注射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3 mL/次,1次/周,连续治疗5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评分标准(AOFAS)评分,白细胞介素(IL)-17、C反应蛋白(CRP)和IL-8水平,以及患肢的背伸活动度和跖屈活动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显著降低,AOFAS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AOFAS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IL-17、CRP、IL-8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IL-17、CRP、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背伸活动度、跖屈活动度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背伸活动度、跖屈活动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疗效确切,能减轻患者疼痛,控制病情发展,提高关节活动度,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具有良好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对老年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160 mg,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20 mL,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血压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NDS评分为(24.01±7.61)分,BI评分为(38.14±6.42)分,对照组NDS评分为(24.08±7.93)分,BI评分为(38.45±8.02)分,两组治疗前NDS及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NDS评分为(13.81±3.91)分,BI评分为(59.11±7.12)分,对照组NDS评分为(15.50±4.32)分,BI评分为(50.92±6.48)分,两组治疗后NDS及BI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NDS及B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平均收缩压(SBP)为(165.0±6.8)mmHg,平均舒张压(DBP)为(101.0±5.9)mmHg,对照组患者SBP(167.0±7.6)mmHg,DBP(102.0±6.6)mmHg;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138.0±7.6)mmHg,DBP(78.0±6.7)mmHg,对照组患者SBP(135.0±8.1)mmHg,DBP(80.0±7.2)mmHg,各组治疗前后SBP和D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奥扎格雷钠,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丁螺环酮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与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伴有焦虑症状,根据信封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螺环酮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HAMA评分、皮质醇水平变化,观察两组在治疗期间出现的嗜睡、便秘、口干、头晕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2%)显著高于对照组(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的HAMA评分分别为(4.86±1.49)分和(7.98±2.10)分,都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2.98±4.52)分和(23.87±3.10)分,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皮质醇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的嗜睡、便秘、口干、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丁螺环酮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能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和临床疗效,安全性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5年1月-2016年9月选择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5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喹硫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血脂改变及激越行为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7%(58/60)高于对照组87.3%(4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13/60),对照组为21.8%(12/55),且两组的不良反应都为轻中度。治疗后两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对比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激越行为评分分别为(8.14±6.33)分和(13.01±6.10)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2.22±5.33)分和(22.09±4.82)分(P<0.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喹硫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能有效控制激越行为,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也不会影响患者的血脂水平,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周宇  傅启伟  黄牡婵 《中国药事》2018,32(6):799-803
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治疗精神疾病双相障碍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到2016年6月海南省安宁医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疾病双相障碍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给予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治疗,治疗观察时间为2个月。结果:治疗后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0.8%和98.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SP评分分别是(75.33±14.29)分和(62.87±16.02)分,都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8.24±15.02)分和(47.11±12.85分)(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PSP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为36.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且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微。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治疗精神疾病双相障碍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应用安全性比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依托考昔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4月选择在汉中市中医院诊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观察组给予依托考昔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和82.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86.34±11.36)分和(75.81±10.76)分,都明显高于治疗前的(56.24±12.53)分和(56.21±12.54)分(P<0.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外周血CD3+值和CD3+CD8+值都明显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的外周血CD3+值和CD3+CD8+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硫酸氨基葡萄糖,依托考昔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提高总体疗效,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氨茶碱治疗小儿反复气管支气管炎非急性期的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12月选择在西安市中心医院诊治的小儿反复气管支气管炎非急性期患儿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氨茶碱静滴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的咳嗽、肺部罗音、喘息等症状消失时间,比较两组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与喘息消失时间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FEV1值分别为(87.22±6.39)%和(78.20±7.38)%,都明显好于治疗前的(67.20±7.20)%和(66.98±6.82)%,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EV1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6.44±5.14)分和(42.30±5.00)分,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茶碱治疗反复气管支气管炎非急性期能促进临床症状的恢复,改善肺功能,促进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总体生活质量,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案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70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个月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术后2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