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温润  石林 《丝绸》2014,51(11)
中西文化在民国时期激荡交融,女装变革是为物化典型。受其影响,以女装为主要载体的民国丝绸纹样呈现出异于古代之新风。由平面到立体的款式促使纹样装饰趋于简洁,由厚重到轻薄的面料致使印花纹样日益流行,由迂缓到趋时的时装加速了纹样更迭,由鄙夷到崇洋的心态助推外来纹样大量涌入。女装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国丝绸纹样的发展方向,使其突破了数千年一直纵向继承、自成体系的保守模式,转变为横向借鉴、多元并行的开放形态,俨然成为20世纪中国丝绸纹样演进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生色花"纹样在丝绸上的应用,开创了中国植物装饰纹样的写实风格,形成了宋代清新自然、典雅秀丽的时代风貌。通过对南宋"生色花"丝绸纹样的形式特征及其形式美、意蕴美的分析研究,探讨传统植物纹样从装饰性到写实性的发展变化,分析社会文化对"生色花"纹样兴盛发展的内在影响,并结合实际探寻"生色花"纹样在现代丝绸纹样设计中的新发展。研究认为,写实性手法的应用促进了丝绸纹样从装饰到写实的转变,使花卉造型更加完善,为明清时期纹样的繁盛发展奠定了基础,它还丰富了花卉装饰纹样的寓意并促成吉祥纹样的出现和流行。  相似文献   

3.
苏淼  鲁佳亮  蔡欣  章玮龚 《丝绸》2013,50(4):55-60
以出土文物和相关文献为参考,从结构、造型、色彩等方面分析了宋代丝织花卉纹样的艺术风格与特征,认为宋代丝织花卉纹样题材丰富,花卉纹样风格注重写实,形象刻画细腻精致,具有整齐、典雅的艺术风格,典型的组织形式有散搭式、折枝式、缠枝式和几何填花式等,造型手法与装饰处理多采用写生花、复合花、四时花、情景花及文人花等,总体色彩倾向于清淡柔和、典雅庄重。结合现代的表现手法对经典宋代花卉纹样进行再设计,并通过现代织造工艺将设计纹样应用于现代丝绸家纺的产品设计中。设计作品既体现宋代的纹样艺术风格又符合现代家纺的流行时尚,体现出独特的自然典雅之风,是一次古典艺术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汉代丝织纹样中除了部分纯装饰性图案外,主题性纹饰很多,大多用于祈祥纳福.这种主题性纹样与民俗相关,同时更与流行于汉代的神仙思想、升仙观念密不可分.通过对当时社会观念、民间信仰、习俗的分析,探究影响汉代丝织品中主题性纹样的成因及文化意蕴,并对丝绸发展史中"文化追问"的研究方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丝绸服饰纹样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文章在翔实的史料基础上 ,整理出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丝绸服饰纹样的特点 ,并据此认为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由先人们创造的丝绸服饰纹样对当今丝绸纹样设计的重大影响 ,实际上正体现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继承 ,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丝织技艺水平 ,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它是中国和世界的科学文化遗产的珍贵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正>丝绸纹样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古代工艺装饰中最重要的装饰工艺,为后世留下了诸多珍贵的工艺制品。其中,明代是古代丝绸织花工艺的高度发展阶段,一方面融合了唐代和宋代的彩色提花工艺;另一方面充分借鉴了元代的织金工艺,从而衍生出更加丰富成熟的纹样制作工艺。根据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和文物造型记载,明代丝绸纹样主要包括动植物、几何、人物、器物等图案类型。与此同时,受到吉祥文化的影响,明代丝绸装饰纹样将各种象征"吉祥"寓意的图案素材组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黄鑫杰  林竟路  程灵 《丝绸》2023,(3):158-167
计划经济时期的浙江丝织绸缎设计与上海印花绸齐名,其经历20世纪70年代初新一轮外交政策与国际贸易活动后,迸发出新的活力。文章针对此时期浙江丝织绸缎,以历史文献、绸样实物与图像资料为研究参考依据,从设计学角度,通过对纹样设计范式核心构成要素即题材、造型与色彩进行整理归纳、对比与分析,并结合彼时社会语境,以释读其多元的设计观念。研究认为,创外汇的刚需及国家形象展示诉求赋予了丝绸快速扭转研发方向的特殊性,纹样除复现传统题材外,展现出时代风貌,并对外来纹样进行本土化改造;造型上展现出写实风格新样态,广泛运用“花精叶粗”的设计手段,且更注重纹样延展性;并根据外销市场较及时地调整配色,并注重色彩和谐。这些归因于彼时追求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统一,包括坚持以实用性为前提的纹样设计原则及整体氛围。  相似文献   

8.
程冰莹  梁惠娥  毕红军 《丝绸》2011,48(2):57-61
在将清代及民国时期部分文献记载的丝绸服饰花样汇总列表的基础上,利用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的馆藏服饰进行纹样验证,得出近代江南地区丝绸纹样在传承先代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和创新,在多样性、抽象性及装饰性上有一定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多元审美观念下,丝绸装饰纹样无论从题材到表现方法都呈现出多种形式的发展趋势,并逐渐同中国社会的当前文化语境相吻合,表现人们对社会、对生活的不同态度和感受.通过对传统丝绸装饰纹样的解读,从吉祥观念、表现题材、造型方式、空间结构、色彩与光等方面论述了现实生活题材在当代丝绸装饰纹样中的空间拓展.  相似文献   

10.
清代皮球花纹样起源于瓷器装饰纹样,明清时期在服饰上也屡见不鲜.它虽然不如尺寸较大的"喜相逢"等团花纹样那样繁复秀美、细腻雅致,但形态活泼、组合多样,具有其独特的造型趣味和审美寓意.通过查阅与分析文献资料,探讨皮球花源流及演变,解析皮球花纹样组合形式、造型特点及美学价值,希望借此推动传统清代皮球花纹样的传承与发展,为现代...  相似文献   

11.
墓葬出土丝织品是研究古代丝绸技艺和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证据。浙江湖州在明代中期已是中国丝绸的重点产区,除湖丝甲天下外,生产的丝绸品种也极其丰富。湖州明代邵南夫妇合葬墓出土丝织品,是湖州地区目前出土的保存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明代丝织品实物资料。本文对该墓出土的丝绸服饰及所用面料进行重点考察,从服饰品类、丝织品种、丝绸纹样类别等角度开展了服饰形制研究、面料工艺分析与纹样复原研究,为后续的文物保护与复原提供了重要依据。该墓出土的男女服饰种类齐全,丝织品种基本涵盖明代丝绸的典型品种,丝织品纹样题材广泛、构图巧妙,呈现出敦厚温柔的明代丝绸风貌,出土丝织品反映出明代中后期杭嘉湖地区丝织品的技艺与服用特征,也为研究浙江地区的丝绸技艺与服饰文化提供了宝贵信息。  相似文献   

12.
黄岩南宋赵伯澐墓,共出土丝绸织物76件。墓主人赵伯澐是宋太祖赵匡胤第七世孙,出土丝绸织物均为墓主人生前穿戴之物。其涵盖的服饰形制多样、织物品种齐全、纹样题材丰富、工艺精巧独特。[1]这些纹样造型如何,包括哪些题材,是怎样排列的?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南宋丝绸织物纹样的认知,为南宋丝绸艺术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张晓霞 《丝绸》2004,(8):40-41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丝绸上的植物纹样极具特色,本文就其形成的人文背景因素和纹样的造型特征及内涵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
张晓霞 《丝绸》2013,50(4):61-66
卷云纹是汉代丝织品上运用最广泛的装饰纹样。汉代织物云纹最初表现方式是染绘和刺绣,云纹在丝织品的装饰中主要由长短粗细不同的、飘荡律动的线形来表现,其中既有如穗、如卉的卷云,也有如带、如山的长云。尽管卷云于东汉逐渐向长云转化,卷云纹也时常点缀于带状长云纹之间,其风格化的模式几乎成为汉代丝绸云纹的标志。在造型上,卷云纹的基本形式因素为弧边涡卷和内旋涡卷,整体造型较模式化,即具有如穗、如卉的总体特征,其造型对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影响深远。造型的物象与意象分析表明,汉代如穗、如卉的卷云纹造型与所处时代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唐代和宋代丝绸织物上植物纹样的类型和特点,从整体风格、造型、色彩等方面比较了二者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王晓辉  宋魁彦 《家具》2024,(1):56-59
为了给茛苕装饰纹样的现代化创新应用提供新思路,对茛苕装饰纹样的演变历程和造型结构特点进行探究。茛苕装饰纹样是欧洲传统的装饰艺术纹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思想,对家具的发展和创新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以茛苕装饰纹样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以时代脉络为线索分析茛苕装饰纹样的演变与发展,并探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不同地域对茛苕装饰纹样造型变化的影响,得出茛苕装饰纹样的造型结构特点;采用变形重组法对提取的茛苕装饰纹样元素S形茛苕叶进行设计转变,得到茛苕装饰纹样在家具上的现代化创新应用思路,通过CAD与3ds MAX软件设计出具有茛苕装饰纹样的茶几家具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丝绸发源地,拥有悠久而丰厚的丝绸文化,而丝绸纹样是丝绸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西风东渐,中国丝绸植物纹样融合了波斯文化等外来文化元素,采纳运用了石榴等外来植物纹样,同时,在本土植物纹样特色的基础上,兼容并包,从题材、形式特征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完成民族化改造的同时,创造了宝花等一系列特色经典植物纹样。  相似文献   

18.
李田 《中国皮革》2023,(11):144-147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秦绣作为一项优秀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其纹样具有丰富的个性与内涵.本文以秦绣艺术纹样在革制品设计中的应用为研究内容,阐述了秦绣艺术纹样的概念、特色和造型种类,通过对秦绣艺术纹样的提取和运用,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观念的纹样造型;通过对秦绣艺术纹样在革制品设计中的色彩、图案、表现形式、加工工艺进行了应用研究,实现秦绣艺术与革制品设计的完美融合,为革制品设计注入一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徐宾  温润 《丝绸》2020,57(1):62-66
丝绸旗袍作为民国女装的典型,巧妙地衬托出女性优雅的身型,释放着女性魅惑的神情,其纹样装饰兼收并蓄,较之清代旗袍变化显著。文章针对民国丝绸旗袍,从发展动因、造型特征、色彩特征、装饰内涵等方面对纹样装饰进行探究,客观反映民国染织艺术水平。研究表明:伴随款式的不断改良和丝绸面料的激增,以及科技、文化、教育等社会背景的助推,民国丝绸旗袍纹样在造型上吸收西方光影表现技法,较清代更加立体,且“花小叶大”形式更为突出;配色上由崇尚纯色对比转向清丽雅淡,且大量应用复色;装饰内涵上淡化等级象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目的,以及中西交融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20.
沈爱凤 《丝绸》2013,(3):58-63
选择山普拉古墓群、阿尔泰山区和匈奴古墓出土的丝织品作为研究对象,探析古代西域和匈奴丝绸纹样中的东西方文化和造型要素,通过研究这些纹样造型上的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现象,来认识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影响。研究表明:这些区域上古游牧或半游牧民族接触到了来自中国、波斯﹣印度﹣希腊化和黑海﹣西伯利亚等不同方向的诸多文化艺术,他们对这些不同文化属性的艺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特点进行了借鉴、移植和改造等,创造了属于自己特色的艺术和纹样,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中国文化具有极大的魅力,并且传播范围非常辽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