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仅是新形势下对耕地保护制度的一个创新,也是实现耕地保护由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保护并重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参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11]144号),基于重庆市荣昌县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调研成果,针对丘陵区耕地资源的特殊性,对荣昌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基础条件进行分析,结合国家下达给重庆市的34.67万hm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指标任务,进而从耕地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和集中连片程度三个核心指标层面对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及潜力进行分析.研究实例表明:丘陵区特定耕地资源禀赋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求应在国家建设要求基础上适当降低;选取坡度、有效土层厚度、耕地集中连片度、灌溉保证率以及农业产业规模5个影响因子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合潜力空间布局,划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示范片,并结合特色产业划分产业核心区,使划定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
西南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测算及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本文依据相关规划和标准建立了西南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以重庆市荣昌县为研究区,运用ArcGIS软件空间叠置分析工具和层次分析方法,对研究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进行了测算,并探讨了西南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适宜模式.结果发现,研究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潜力为35 241.85hm2,占区内基本农田总面积的72.34%;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农业产业现状和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区内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宜采用"粮油基地"、"蔬菜基地"、"城乡统筹示范村"、"西部生态农田"等4种不同的模式进行.研究认为,摸清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总结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经验模式,是发挥区域农业水土资源优势,提升农业科技应用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增产稳产的一条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以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度与耕地和基本农田现状分析为先导,通过大都市边缘区高标准基本农田潜力评价体系构建和潜力结果分析,总结了大都市边缘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与建议;研究方法:GIS分析法、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法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研究区基本农田分值大于60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总面积为4 355.27hm2,主要集中分布在茨竹镇、兴隆镇、大湾镇和大盛镇共10个片区;研究结论:构建了城郊农业生产主导型、景观生态农业主导型、生态阻隔功能主导型三种大都市边缘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临沧市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飞  方源敏 《河南科学》2014,(3):376-380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保护耕地、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为依据,从云南省临沧市的基本情况和耕地利用现状出发,对临沧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临沧市耕地现状和基本农田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四象限法对临沧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潜力及其分布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临沧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任务,并进行了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以期为云南省其他地区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带来启发和提供参考,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的前提条件下,努力提高临沧市的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在全市基本农田面积中所占的比重,确保区域性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采用GIS连片性分析方法确定评价单元(可整治区),共135个,占基本农田面积的59.92%;运用综合评价方法与限制因素组合法,探讨研究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与模式分区.结果显示:晋江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分为近、中、远期整治区,分别占可整治区面积的29.55%,32.30%,38.15%;建设模式分为土地平整工程重点建设区、灌溉与排水工程重点建设区、田间道路工程重点建设区,分别占可整治区面积的32.91%,40.27%,26.82%.研究方法可为县域土地整治规划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当前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合理制定相关规划,明确重点区域与建设时序是有效开展工作的保障,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缺乏相关研究,仅依靠其规定要求难以确保建设区顺利落地.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传统方法包括图层加权叠加法、逻辑规则划分法和综合区划法,这些方法侧重考虑数据的客观性、分区的主观能动性和图层的纵向叠加性,易忽视地块之间的水平扩展效应.本文从地块单元受相邻地块的水平影响入手,采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以陕西关中地区作为研究区,选取社会经济基础、农业生态环境和水土资源条件三个方面构建分区阻力面指标体系,以高等级耕地作为扩散的"源",依据累积阻力值的突变性建立了关中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划定方案,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划定为重点区、限制区和禁止区.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划定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的面积为14828km2,占区域总面积的30.22%;其限制区面积31897km2,占区域总面积的65.00%;其禁止区面积2345km2,占区域总面积的4.78%;通过与传统的综合区划法比较,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分区在现状耕地延续性、分区连续性等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在人多地少的中国,开展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地处丘陵区的璧山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适用于丘陵区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对璧山县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寻求针对性途径提高璧山县土地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璧山县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较低,呈现出中部地区高,南、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经济因素是影响璧山县城镇土地利用集约水平的主要因子;(3)加大城镇单位土地面积上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等要素投入是提高丘陵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是确保基本农田质量和数量的重要手段,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为例,从耕地的质量状况、地形条件、区位条件和政策属性出发,建立永久性基本农田决策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ArcGIS9.3获取评价因子数据,采用模糊优选模型对耕地的综合质量进行排序,最后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和制图输出功能实现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研究实例表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与合理,模糊优选模型可以解决一些难以量化的问题,GIS技术在数据获取、基本农田空间定位和制图输出方面具有强大的功效.同时,本次研究成果也为乡镇尺度的基本农田划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和林县胜利营乡为例分析了半干旱山地丘陵区生态农业系统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探讨了本系统结构、功能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并分地区、分用途区提出了发展该生态农业系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曲周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及具体建设内容研究,对提高其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等具有重要意义.以曲周县为例,基于生态位理论,从村域层面多个维度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判体系;采用Simpson与Pianka模型等测度了曲周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生态势,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适宜性区域及建设限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曲周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生态位宽度值域为[6.87,16.67],范围较大,表明影响曲周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性;2)曲周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Ⅰ级适宜区涉及135个村,总面积25 240.84hm~2,涉及耕地地块面积18 827.79hm~2,无论地力水平还是田间基础设施水平均相对较高,应为曲周县近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3)曲周县耕地的本底质量相对较高,而田间设施水平相对较低.其中,灌溉条件、田间道路条件较差是共性,其改善与提高应为今后曲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以中方县为研究区域,综合考虑耕地质量、区位条件和政策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选取土壤肥力、坡度、地貌类型、灌溉能力和连片性等指标,建立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利用MapGIS 6.7的空间分析功能,计算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适宜性综合指数.再通过TOPSIS法对中方县耕地的综合质量进行排序,最终得出基本农田布局图.实例研究证明,该方法可以减少基本农田划定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基本农田的划定过程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2.
对比研究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极差最大化法、均方差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6种指标赋权方法,分析各赋权方法的优劣。以湄潭县基本农田划定为例,选取农用地自然等、坡度值、交通条件、水利条件、与居民点距离和集中连片程度构建评价体系,指标标准化处理后分别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极差最大化法、均方差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进行赋权,通过减少指标个数来探讨不同方法赋权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法的使用有着严格的限制条件,要求评价指标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熵权法具有区分指标差异的优越性,确定为最优。因此,当不同方法区分各评价指标间差异性不大时,即不同方法的赋权结果相近时,可任意选取一种赋权方法;但当不同方法对指标差异的区分度相差大时,应选用区分度大的赋权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基本农田整治项目为例,通过现场踏勘、访谈、问卷、村民代表大会、意见征询等多种方式深入分析公众参与,分析表明,有效的公众参与能够使土地整治工作更加符合当地实际,使规划满足农民生产生活、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土地整治工作更科学、高效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建设4亿亩高标准农田,大力建设农业现代化国家.为此,笔者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以具体的案例,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清水河县水土保持农田建设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总结近年来水土保持基本农田建设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了一些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为例,结合区域特性对项目区供水量与需水量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项目区内水资源供给量是否完全能满足耕种需求,并在自然条件下对该地区农作物的种植习惯进行考虑,根据该区的综合灌水定额以及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灌溉制度,对水资源平衡分析的要点和方法作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济南历城区为例, 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中的利用等指数作为耕地质量的主要参考,再加耕地坡度、耕地的连片性、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耕地到主干线的距离、耕地到城镇的距离和耕地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等建立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因子确定权重,然后用理想点法对历城区所有耕地进行排序,得到了济南市历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实现了基本农田的空间定位,从而为土地整理规划提供依据,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科学化、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胡丽慧 《科技信息》2012,(19):160-163
本文以四川华蓥市为研究区域,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标准和规范对低山丘陵为主的华蓥市征地统一年产值进行测算,通过的大量的数据计算得出结果华蓥市的地区征地统一年产值为20520元,并用该结果与上一轮的价格进行比较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实用该结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90年、2001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详查与相应年份的社会经济数据,以土地利用为切入点,在深入研究1990~2005年临汾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状态、结构和速度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增长和经济活动的数量耦合关系,探讨了1990~2005年临汾市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人地关系状态及其演变趋势,为黄土高原丘陵区环境变化和人地关系的演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东南低山丘陵区资源丰富,历来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其粮食生产近年发展缓慢.根据采用趋势潜力与资源潜力相结合的方法,所进行的桂林市土地粮食生产潜力及其发挥和实现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该区粮食生产潜力较大,但目前发挥和实现程度低.为促进粮食生产潜力的发挥.并保证其持续发展.今后应大力改造中产田.提高土地质量和耕地灌溉保证率.加强粮食生产的物化投入,保证活劳动投入的需要,并同时注意协调化肥的投入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