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重塑与冠心病临床表现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重塑与冠心病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4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甲组)和32例稳定性冠心病(乙组)患者于介入治疗前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测量冠状动脉病变处和近远端参考血管的外弹力膜横截面积(EEM CSA)、管腔横截面积、斑块面积.计算冠状动脉重塑指数(RI)= 冠状动脉病变处EEM CSA / 近远端参考血管处EEM CSA平均值.定义RI>1.05为正性重塑,RI<0.95为负性重塑,0.95<RI<1.05为无重塑.结果甲组以低回声软斑块多见(60% 和 31%),高回声硬斑块则在乙组中多见(69% 和 40%,P=0.015).EEM CSA甲组为(15.37±2.88 )mm2、乙组为 (13.35±2.87) mm2,P=0.004.斑块面积两组分别为(10.94±2.66) mm2 和 (9.30±2.66) mm2(P=0.011),两组的管腔横截面积和面积狭窄程度相似.RI甲组大于乙组(1.07±0.15 和 0.95±0.13, P=0.001),正性重塑在前者更多见(50% 和 25%),而负性重塑在后者较常见(22% 和 53%)(P=0.021).结论冠状动脉重塑与冠心病临床表现有关.结果甲组以低回声软斑块多见(60% 和 31%),高回声硬斑块则在乙组中多见(69% 和 40%,P=0.015)。EEM CSA甲组为(15.37±2.88 )mm2、乙组为 (13.35±2.87) mm2,P=0004。斑块面积两组分别为(1094±2.66) mm2 和(9.30±2.66)mm2(P=0.011),两组的管腔横截面积和面积狭窄程度相似。RI甲组大于乙组(1.07±0.15 和 0.95±0.13,P=0.001),正性重塑在前者更多见(50% 和 25%),而负性重塑在后者较常见(22% 和 53%)(P=0.021)。结论冠状动脉重塑与冠心病临床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老年女性冠心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中老年女性冠心病 (CHD)并发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特点。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选自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1 994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有冠脉造影资料的 65 6例女性CHD患者 ,从中严格筛选出年龄 5 0~ 70 ( 60 .9± 3.4)岁 ,体重 5 0~ 70 ( 5 9.2± 3.1 )kg,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均在正常范围内的非吸烟者 1 5 6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 43例 ,心绞痛 1 1 3例。1 .2   方法以患者入院时所测血压 ,采用 1 999年WHO/ISH确定的标准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 1 999年1 0月 )的规…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 (IVUS)明确了冠状动脉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对探讨冠心病 (CHD)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意义。本研究通过IVUS观察冠脉缺血相关斑块的特征 ,并探讨其与CHD临床表现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1年 12月住院患者 116例 ,男 77例 ,女 39例 ,年龄 36~ 78( 6 5 0±11 2 )岁。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 ,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 (CAG)及IVUS检查。根据CAG血管狭窄程度及临床表现分为Ⅰ组 (冠脉硬化组 ,CA组 ,血管狭窄 <5 0 % ) ,4 6例 ;Ⅱ组 (CHD组 ) ,血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发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349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心病发病年龄将患者分为早发女性冠心病组(早发组,发病年龄<65岁,共155例)和非早发女性冠心病组(非早发组,发病年龄≥65岁,共194例),分析早发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与非早发女性冠心病组比较,早发组中的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非早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7%vs.18.6%,P<0.05),糖尿病的患病比例低于非早发组(29.7%vs.41.2%,P<0.05),早发组患者TG、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水平较高,肌酐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组患者的冠状动脉以单支病变为主(47.1%),与非早发女性冠心病组(35.6%)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组钙化病变的发生率低于非早发女性冠心病组(1.3%vs.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闭塞病变的发生率则高于非早发女性冠心病组(15.5%vs.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异常、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的水平增高是早发女性冠心病主要的危险因素。早发女性冠心病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完全闭塞病变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50岁以上各年龄段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3组:G1组(50~60岁),G2组(61~70岁),G3组(>70岁),观察各组既往病史、生化指标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分析各组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结果(1)从G1组到G3组,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1.4%、62.3%、68.2%,逐渐升高;入院时收缩压为(129.2±22.4)mm Hg(1 mm Hg=0.133 kPa)、(133.7±18.6)mm Hg、(140.8±21.4)mm Hg,G3组与G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1、G2组单支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为48.5%、56.6%;G3组三支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为45.5%,与G1、G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改良Gensini评分3组分别为(6.6±3.1)分、(7.3±3.0)分、(7.7±3.0)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病史和收缩压高为中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70岁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病变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70岁以上女性冠心病患者以三支血管病变更为多见,并且随着年龄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时比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的诊断正确率高,尤其对不典型症状较多的女性其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7.
卢敏 《心脏杂志》2009,21(1):92-94
目的 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将冠脉造影确诊的73例女性冠心病患者与同期造影确诊的男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和血肌钙蛋白T、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浓度相互比较分析。结果 女性组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较大、典型胸痛症状和冠心病危险因素个数较男性组低,大腹围、糖尿病史、高血清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及心电图缺血改变的比例较男性组高,血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及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与男性组无明显差别。女性冠脉单支病变比例高于男性组,Gensini计分低于男性组。结论 女性冠心病患者胸痛症状不典型,心电图异常检出比例高,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脉病变程度相对于男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45岁以下女性冠心病(CHD)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HD的45岁以下女性和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检测血脂、纤维蛋白原、血尿酸等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青年女性CHD患者较同龄男性患者CHD家族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RP水平显著升高,但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类型以局限和节段病变为主,单支病变约61%,罪犯血管左前降支病变占43%以上。青年女性典型心绞痛者占69%,急性心肌梗死所占的比例也较低(7%),与男性比较差异显著(P0.05),胸痛时心电图ST-T特异性改变占59%(P0.05)。结论:45岁以下女性CHD患者并发高血压病、糖尿病、CHD家族史、HDL-C和CRP的比例较高,但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无论男性或女性,冠心病都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女性冠心病的患病率低于男性,但预后却较男性差,除了女性发病年龄大和合并症多外,近些年的研究让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女性的不同,这对指导女性冠心病的治疗及改善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女性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584例经PCI治疗的患者,被分为女性组(122例)和男性组(462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及PCI治疗情况,并进行长期(3~49个月)临床随访,详细记录患者临床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男性患者的全因性死亡率(0:3.03%,P>0.05)及心因性死亡率(0:2.98%,P>0.05)有增高趋势,女性患者因心脏病再住院率(15.57%:9.96%,P<0.05)显著增加,但2组患者其他临床主要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校正不匹配因素的偏相关分析显示,男性与心因性死亡(r=0.0874,P<0.05)及全因性死亡(r=0.0970,P<0.05)呈正相关.结论:女性患者PCI治疗的长期临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2000年7月至2003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162例,年龄45~81岁,平均(60.63±8.41)岁。按有无糖尿病(DM)分为DM组41例,非DM组121例,2组之间比较其相关临床因素及造影情况、治疗情况,进行卡方检验或t检验,分析其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1.DM组与非DM组比较,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体重指数(BMI)均差异有显著性,除HDL外,余指标均为DM组高。DM组高血压、心肌梗死、冠心病发生率高于非DM组(P<0.05);2.DM组病变血管支/人、多支病变、弥散病变、血管中重度狭窄病变数及百分比均高于非DM组(P<0.05);3.DM组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人数及百分比也高于非DM组(P<0.05)。结论:糖尿病是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常与高血压、脂代谢紊乱/或肥胖等因素同时存在。女性冠心病伴发糖尿病者,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多支病变、弥散病变多、心肌梗死等危险心脏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2.
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女性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并探讨常规和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2例临床疑有CHD的女性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分为3组:冠状动脉狭窄≥50.0%为CHD组(32例),冠状动脉狭窄<50.0%或正常并除外X综合征者为非CHD组(31例),符合X综合征者为X组(9例);并比较各组临床特征。结果:普通和动态心电图诊断CH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似均约为45.0%和60.0%。CHD组中28.1%有典型心绞痛,71.9%为单支血管病变,其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积分为6.14±4.12,其中绝经和危险因素≥2个者占80.0%以上,相反非CHD组和X组约占30.0%。结论:女性CHD患者心绞痛不典型且冠状动脉病变较轻,多发生于绝经后;心电图对女性CHD患者的诊断受到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9例冠脉造影证实为左冠脉主干病变患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患心前区疼痛较重,持续时间较长,用硝酸甘油加用肝索静滴症状很难缓解,心电图表现ST—T改变严重,且累及导联较广泛。结论:左冠脉主干病变患病情严重,一旦确诊,应视血管病变情况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行PTCA 支架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梗死相关病变钙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将经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发现有冠状动脉钙化的患者48例分为两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 28 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 20 例。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梗死相关病变钙化进行测量及分析。结果:ACS组患者血管梗死病变处较SAP组患者相对缺乏,钙化两组的最大钙化弧度分别为(85.48±71.52)°,(152.00±103.08)°, P<0.05。ACS组的钙化斑块比例低于SAP组,57.14%∶83.33%,P<0.05;前者偏心斑块多于后者,93.88%∶54.17%, P<0.01;破裂斑块亦多于后者,42.86%∶8.33%,P<0.01。结论:ACS患者血管梗死病变处较SAP患者相对缺乏钙化,这有助于对ACS发病机制的理解,钙化的存在也有助于识别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年龄在50岁以下的停经与未停经的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取经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年龄50岁以下女性冠心病住院患者共173例,按月经情况分为停经组与未停经组,对比分析两组间冠心病危险因素、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未停经组年龄小于停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5±5.6)岁vs.(48.4±2.1)岁,P<0.05];两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停经组血脂异常及糖尿病患者比例明显多于停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0%vs.0,P<0.05;62.1%vs.42.4,P<0.05);空腹血糖浓度高于停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7±2.30)mmol/L vs.(5.40±0.90)mmol/L,P<0.05]。未停经组高密度脂蛋白浓度低于停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1±0.31)mmol/L vs.(1.02±0.28)mmol/L,P<0.05],而两组其他血脂成分(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载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B100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蛋白阳性患者比例、血清尿酸及血清肌酐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停经组患者左前降支及其分支受累率明显高于停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4%vs.51.5%,P<0.05);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比例也比停经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4%vs.6.1%,P<0.05)。结论年龄50岁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未停经患者比停经患者年轻,有血脂异常及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比已停经患者多。未停经患者比已停经年轻女性冠心病患者高危,需要及时识别并积极诊治。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资料,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3组:冠状动脉造影完全正常(正常组)、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50%(狭窄组)、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闭塞组);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HRV的时域指标:SDNN、SDANNind、SDNNind、rMSSD、PNN50。结果①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SDNN、SDANNind、SDNNind逐渐下降,完全阻塞组这些指标下降最显著;②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SDNN、SDANNind、SDNNind、rMSSD、PNN50有进一步下降趋势,但只有3支病变HRV下降才有统计学意义;③左冠状动脉病变SDNN、SDAN-Nind显著下降,而右冠状动脉病变下降不显著。结论冠心病患者HRV显著下降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病变范围广、病变在左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疑诊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的症状、病程、心电图(ECG)ST-T改变、血液生化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别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评价应用ECG与CAG对不同年龄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在疑诊或确诊为冠心病并进行CAG的患者中抽取2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非老年组(45~59岁)及老年组(≥60岁);按照有ECG ST-T改变伴典型心前区闷痛和不伴典型心前区闷痛者分为A、B组.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A、B组间CAG与ECG的改变,及其心前区闷痛的病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g). 结果非老年组CAG阳性A组占88.8%,B组占56.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CAG阳性A组占90.8%,B组占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A组TC、LDL-C、Fg明显高于B组,非老年A组TC、TG、LDL-C、Fg 明显高于B组(均为P>0.05或P>0.01).老年组患者心前区闷痛病史明显长于非老年组,多支病变明显多于单支病变. 结论 ECG ST-T 改变伴典型心前区闷痛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优于仅有ST-T改变者,特别是对于非老年患者单纯ST-T改变不能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依据,应结合患者典型的心前区闷痛症状、病程、TC、TG、LDL-C、Fg结果综合作出判断;CAG可提高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减少误诊、漏诊率.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肾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肾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根据基础肾小球滤过率(GFR)将连续299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3组:肾功能正常组144例,GFR〉90 ml/(min×1.73m2);肾功能轻度减退组97例,GFR 60~89ml/(min×1.73 m2);肾功能中度减退组58例,GFR〈60ml/(min×1.73 m2);再分别根据入院检查的尿常规(0、微量、1+、2+、3+)将患者分为2组:尿蛋白阴性组171例,尿蛋白阳性组128例,比较各组间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随着肾功能减退及蛋白尿的产生,冠心病发生率(66.7%、70.1%和72.4%,P〈0.05,64.2%和75.0%,P〈0.05)增高,多支血管病变明显增多,冠状动脉病变积分[(15.0+14.7)、(19.0±20.0)和(22.0±21.2),(15.2±16.0)和(20.4±20.2)]增高.结论 慢性肾功能减退及蛋白尿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尤其在肾脏受损的早期蛋白尿检查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9.
女性血浆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血浆脂蛋白(a)[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的关系。方法:72例女性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测定Lp(a)、TC、TG、HDL-C、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的血浆浓度。结果:冠心病组患者中血浆Lp(a)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患者(P<0.05);血浆Lp(a)水平在冠状动脉闭塞及多支病变患者中显著升高。结论:女性血浆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程度及范围有关,是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0.
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影像学特征。方法入选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55岁以下的女性患者,收集既往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代谢综合征等)资料,入院后血压、血脂等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危险因素及临床资料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166例患者,其中冠心病组71例(占42.8%)。在研究人群中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史、高三酰甘油(甘油三酯)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依次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发现冠心病组体质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三酰甘油及血糖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多见。结论对于本研究中的较年轻女性患者,糖尿病史、代谢综合征以及高血压史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