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等压迫腰骶神经根已被广泛认识。腰骶神经后根节解剖变异移位于椎管内或畸形并遭受卡压引起的腰腿痛近年来也逐渐引起注意。自2000年8月至2005年1月我们收治腰骶神经后根节移位于椎管内且遭受卡压的患者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骶神经后根节卡压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5例腰骶神经后根节卡压的患者,均进行手术减压,术中发现神经后根节异位于椎管内,在神经根管内受到卡压。结果:随访13~37周,平均20周。腰腿痛和根性疼痛消失,恢复良好。结论:腰骶神经节受到卡压也可引起腰腿痛,只要认识到神经节异位畸形,手术减压彻底,均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伴腰骶神经节椎管内异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王培增,桑仲亮,苏炜腰骶神经节(即腰骶神经后根节)可因发育因素内移至椎管内致异位畸形。神经节因位置异常,可被退变狭窄的神经根管或变性突出的椎间盘卡压而发病[1]。陈伯华[2]将椎管内异位的神经节列为椎管内型。我院...  相似文献   

4.
腰骶神经后根节异位畸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报告7例腰骶神经后根节由于发育因素内移至椎管或神经根管内的异位畸形。神经后根节的位置异常,可能被退变狭窄的神经根管或变性突出的椎间盘所卡压而发病。本组男性3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4.5岁。直腿抬高试验阳胜5例,跟腱反射减弱4例,消失3例。7例均经手术减压治疗,术中发现腰神经背根节受压6例(1例为双侧),骶神经背根节受压1例,平均随访23个月。腰痛和根性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5例,明显改善1例,无变化1例。  相似文献   

5.
腰骶神经根(节)的解剖变异与腰腿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苗华  周建生 《颈腰痛杂志》1998,19(4):241-243
在腰骶神经根(节)受压而引起的腰腿痛手术中,时有发现腰骶神经根(节)形态或位置异常,这些解剖上的变异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对此,曾有人报道这种解剖变异可导致腰腿痛[1],但多数文献认为腰骶神经根(节)变异不一定会产生临床症状。为研究和探讨腰骶...  相似文献   

6.
腰骶神经节异位卡压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骶神经节异位卡压症丁国正,吴海良随着对腰腿痛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医生逐渐认识到,腰腿痛不仅由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引起,[1-3]其它诸如神经根异常、[3]神经节异位[4,5]等亦能引起。我科自1987年8月到1994年3月共收治5例因腰能神经节异...  相似文献   

7.
腰骶神经后根节卡压的临床观察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的原因很多,但有关腰骶神经后根节受卡压引起腰腿痛的报告尚不多见。我院自1990年至1998年10月确诊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神经根管狭窄并接受手术病人739例,术中所见有神经后根节卡压的病例48例,占总数的648%,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32例,女16例,平均年龄45岁(38~63岁)。31例有放射性下肢痛,12例有间歇性跛行,37例直腿抬高试验( ),22例小腿外侧足背皮肤麻木,11例背伸力减弱,9例足底皮肤麻木,足下垂2例。手术中48例可见侧隐窝内呈梭形膨大神经节,直径7~10mm,色呈粉红、暗红、紫红。合并腰椎间盘突出者21例,占44%;…  相似文献   

8.
腰骶神经根管非骨性段狭窄的动态影像学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临床具腰腿痛并脊髓造影显示单或双侧腰骶神经根影中断者,做了椎管斜位伸屈造影(35例)和动态CTM扫描(13例),观察了根影动态变化。其中17例术中加用伸屈腰椎拱桥探查了椎管前外侧角与神经根间关系。上述研究结果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发现:L5、S1神经根受椎管非骨性段挤压机会显著高于L4神经根。分析认为:常遇的腰骶神经根中断多发生在非骨性段的椎管前外侧角,椎间盘与黄韧带退变是神经根受压的主要病理因素,症状可随体位变动减轻或加重。斜位椎管造影和动态CTM对判断不同狭窄节段与指导手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腰骶神经根及其周围解剖与受压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雄生 《颈腰痛杂志》1996,17(3):185-188
腰骶神经根及其周围解剖与受压机制陈雄生综述贾连顺审校腰骶神经根自离开硬膜囊到椎间孔外口所经过的骨纤维管称为腰骶神经根管。多种原因可使神经根管形态和容量改变导致神经根及其营养血管受压,引起腰腿痛,临床上称为神经根管狭窄症。全面了解腰骶神经根及其周围解剖...  相似文献   

10.
椎管外因素引起的腰腿痛中,有一些病例疼痛的模式是典型的坐骨神经痛,酷似椎管内神经根受压迫刺激而产生的坐骨神经痛。本文结合临床病案,对椎管外因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进行分析。 (一)腰神经后支在软组织的行程中受卡压或炎性刺激: 病案1:王××,男性,40岁。右侧腰  相似文献   

11.
MRI诊断腰骶分叉神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MRI对腰骶分叉神经的诊断价值。方法:复习376 个腰腿痛患者腰椎MRI片。所有病人MRI矢状位和轴位影像均采用T2 加权,冠状位为短T1 条件。结果:发现分叉神经57 例。分叉神经多数由L3 和L4 根节段发出,分叉部位虽大多位于椎间孔内,但个别亦可位于椎管内。椎管内静脉易被误为分叉神经。结论:MRI能很好地诊断分叉神经。分叉神经较相应根易于受压且是腰腿痛患者神经根定位表现不典型的解剖学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节段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性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诊节段减压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共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5.76岁,平均63岁,均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其中35例仅有腰椎退行性改变,5例有脊柱侧弯改变,5例1-3度滑脱。两个节段狭窄者31例,其中腰。节段11例,腰,骶.节段20例。三个节段狭窄者14例,为腰3-骶1节段,均采用节段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疗效评定采用北美脊柱外科学会改良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Modified Oswestry Low Back Pain Disability Questionaire Index,MODI),从腰腿痛,生活自理,行走和举重物等10个方面评估患者腰椎的ODI分数,计算方法:改善率=(1-术后ODI分数/术前ODI分数)×100%。改善率〉75%为优,50.74%为良,25.49%为可,〈24%为差。术后15个月随访30例,其中28例改善率为59-89%,疗效优良率为93.3%;术后30个月随访15例,其中14例改善率为53-92%。优良率为93.3%。结论对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及少数不严重的发育性椎管狭窄,根据术前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采用多节段有限椎管减压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骶神经背根节 (DRG)嵌压的机制。方法  1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中发现 :髓核切除后神经根张力仍较大并固定 ,沿神经根探查发现腰骶神经DRG充血并肿大 ,直径 0 8~ 1 2cm ,平均 1 1cm。嵌压物为增生的上关节突和增生肥厚的关节囊韧带。 12例病人共探查 15个DRG ,其中位于椎间孔 6例 ,椎管和椎间孔交界 7例 ,椎间孔外2例同时合并腰神经在椎间孔外嵌压。结果 术后腰腿痛完全缓解 9例 ,遗留轻度臀部牵涉痛 2例 ,无改善 1例。随访 0 5~ 5年 ,平均 1 8年。优 :9例 ,良 2例 ,无变化 1例。结论 腰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引起上关节突增生、关节囊韧带增生及肥厚 ,导致椎间孔狭窄 ,腰骶神经DRG位置相对内移并嵌压是产生腰腿痛或腰椎间盘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腰骶神经节椎管内异位畸形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再认识腰骶神经节椎管内异位的应用解剖和探讨腰骶神经节椎管内异位畸形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1991~1996年对27例腰骶神经节椎管内异位畸形的病人进行了诊断与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对所有病人进行了4月~4年的随访,平均25年,手术优良率为926%。结论:该类病人主要表现为下腰痛和根性腿痛,其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腰椎管造影术、CT或MRI及手术探查,该类病人的腰骶神经节异位于神经根管或侧隐窝内,并因组织退变或间盘突出而遭受卡压。手术治疗包括神经根管的探查、矫形、减压,并注意异位神经节与神经根肿瘤的鉴别,以免发生腰骶神经节误伤或误切  相似文献   

15.
翻阅有关急慢性腰腿痛文献,出现腰骶神经根炎此类名词、国外报导多系俄文文献。与腰腿痛有关的神经根炎,国内亦屡有报导。 脊髓分为颈、胸、腰、骶、尾等段。从脊髓腰骶段出来的神经根即腰骶神经根,神经根经过椎管从相对应的椎间孔走出,在神经根经过椎间孔时,神经与椎体接触甚密切。从腰骶部椎管出来的神经根互相结合形成腰骶神经丛,坐骨神经是该丛分出的一支最大神经,腰骶神经根炎,可以涉及包括坐骨神经在内的全部腰骶丛以下神经,腰骶神经根炎早已有其名,第一次提到它是在十五世纪,不过到十八世纪才把它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6.
腰骶神经根管解剖与神经根受压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神经根管狭窄是腰椎根性疼痛的常见原因,Jenis等报道神经根管狭窄约占神经根受压因素的8%~11%,忽略或复发性的神经根管狭窄可能与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有关(fail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Burton等。在回顾分析FBSS时认为,对侧方椎管狭窄缺乏充分的认识和术中减压不充分,造成了60%患者术后出现症状和疼痛。自Lee等提出了神经根管狭窄概念后,有不少文献报道了腰神经根通道功能解剖与腰腿痛的关系。为了加强对该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减少FBSS的发生,本文对腰骶神经根管的解剖与神经根受压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腰椎管狭窄症经关节突减压手术后新发腰腿痛的情况,探讨其发生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9年12月腰椎管狭窄经关节突减压术后新发腰腿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95例患者中,术后新发疼痛53例,占6.67%。其中,因停用激素致神经根水肿21例、早期感染3例、压迫股外侧皮神经4例、下肢静脉血栓6例、椎弓根螺钉侵入椎管3例、椎间融合器移位2例、关节突周围脊神经后支刺激5例、椎管内血肿3例、骶髂关节炎6例。本组5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随时间推移,VSA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期确定术后引起腰腿疼痛的原因,及时处理,对于促进快速康复,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附49例报告)王清顺,沈恒志,高录明,海本亮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之一,老年多见。我院自1986年1月~1994年12月共进行椎管内神经受压的椎管内手术205例。术中证实为腰椎管狭窄引起的有49例占23%。经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11例腰骶神经根畸形患的临床报道。探讨了腰骶神经根畸形的发生率,形态学分型,发病机理,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在978例腰椎手术中发现11例腰骶神经根畸形患,4例术前行椎管造影,确诊3例。1例术前行冠状面MRI怀疑神经根畸形。均行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上,下关节突切除。根管前彻底减压,并行椎板或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0.5-8年,平均4.1年,优良率达81.8%。结论:(1)腰骶神经根畸形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多发生于L5,S1神经根,(2)腰骶神经根畸形本身并不引起症状;(3)椎管造影和冠状面MRI有助于术前获得确诊;(4)提出术中必须仔细探查神经根,充分显露,彻底减压,并行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骶神经背根节嵌压(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骶神经背根节(DRG)嵌压的机制。方法1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中发现:髓核切除后神经根张力仍较大并固定,沿神经根探查发现腰骶神经DRG充血并肿大,直径0.8-1.2cm,平均1.1cm。嵌压物为增生的上关节突和增生肥厚的关节囊韧带。12例病人共探查15个DRG,其中位于椎间孔6例,椎管和椎间孔交界7例,椎间孔外2例同时合并腰神经在椎间孔外嵌压。结果术后腰腿痛完全缓解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