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木结构古建筑带内部填充木框架的抗震性能和价值损伤规律,选取清式木结构古建筑中广泛应用的槛窗木构架为研究对象,制作了缩尺比例为1∶2的试验模型进行低周往复试验,分析了槛窗木构架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规律和耗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槛窗木构架滞回曲线有明显的"捏缩效应",随着加载位移的增大和加载循环...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框格形式对网格框架墙体的抗震性能的影响,在试验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不同肋梁肋柱数目的网格框架墙体进行了非线性数值模拟,对该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破坏形态等抗震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肋梁纵筋在传递水平荷载方面的贡献较大,因此设计时可考虑适当加大肋梁配筋;若墙体发生整体弯曲破坏,则肋柱数量较多的墙体承载力较大,但是变形能力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北方地区传统民居抬梁式木构架的抗震性能,制作了三榀足尺木构架模型,开展了低周往复的拟静力抗侧试验,研究木构架的受力特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强度和刚度的退化、耗能规律等,揭示不同柱基础及荷载条件对木构架抗侧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馒头榫连接的木构架是一种变刚度的摇摆体系,主要的表现形式为柱脚翘起,馒头榫节点的拔榫量;木构架竖向荷载下存在明显的P-△二阶效应,该影响不可忽略;在大变形下由于二阶效应不能自己复位,主要借助外部荷载进行复位;允许柱脚滑移使木构架在低周往复水平荷载下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摇摆特性,相比柱脚限制的情况耗能能力减弱,捏拢效应更为严重,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馒头榫节点;竖向荷载增大有助于提升木构架的抗侧性能;作为山墙位置的木构架竖向荷载偏小,容易导致木构架的抗侧承载力与耗能能力不足.研究成果将为北方传统村落"四梁八柱"木结构民居抗震性能的评估、修缮与加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唐代殿堂型木结构是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遗存,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为深入研究此类木构架的抗侧力性能,建立了经模型试验验证的唐代殿堂型木结构单间四柱空间木构架精细化有限元模型,探究斗栱-梁架一体化铺作层构造,柱脚管脚榫、柱头馒头榫等弱连接节点形式以及竖向荷载大小和位置对木构架滞回耗能及抗侧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唐代殿堂型木构架表现为摇摆抬升,其水平位移以柱架层的水平位移为主,滞回曲线呈"S"形,具有明显的"捏缩"效应,两端较饱满,正反接近对称。木构架初始抗侧刚度最大,随位移增大退化明显。铺作层为刚度较大的水平结构层,其横梁联系存在一定的冗余度。柱脚管脚榫及柱头馒头榫均可增强木构架的滞回耗能及抗侧力,但两者发挥作用的阶段不同。竖向荷载越大,木构架的滞回耗能越大,水平抗侧力也越大;其作用位置在一个柱径长度内偏移对木构架的滞回耗能及抗侧力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砖石古塔墙体抗震性能差的问题,提出采用形状记忆合金丝(SMA丝)对古塔墙体进行抗震加固的新技术.为研究其加固效果,对SMA丝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分析应变幅值对其耗能的影响,并通过SMA丝加卸载训练使其保持稳定的完全超弹性状态;通过2片SMA丝加固古塔墙体模型(1片完好墙体和1片损伤墙体)和1片未加固古塔墙体模型的拟...  相似文献   

6.
小砌块墙体抗震延性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的一套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对混凝土空心小砌块墙体的基本抗震性能指标之一-延性系数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的数理统计计算,揭示了工程实践中墙体高宽比,砂浆强度,墙体正应力和芯柱数量等重要因素对小砌块墙体延性系数的不同作用,通过计算结果的对比,对尚存争议的小砌块墙体延性(系数)的确定方法提出了看法,认为目前我国规范规定的方法虽然基本合理,但有待于改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虑了组合墙体骨架立柱C型钢截面大小、组合墙体开洞以及墙架角部焊接钢板等研究内容,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实验室设计了5个1∶2的组合墙体试件,对这些试件进行地震力的模拟,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得到:组合墙体骨架截面尺寸对组合墙体的抗震承载能力的影响比较小,墙体开洞使墙的水平抗剪承载力有所下降,角部焊接钢板使墙体的刚度有所提高,屈服强度提高7.2%,最大荷载提高4.5%,极限荷载提高4.7%,组合墙体墙板采用兼墙板其承载能力要比采用石膏板的墙体提高一倍左右.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承重围护保温一体化的目标,提出一种设置暗支撑的承重围护保温一体化墙体。墙体内部为支撑钢框架,填充发泡水泥等保温隔热材料,外部设置双向钢筋网并浇注砂浆层作为保护层。框架内填充发泡水泥对结构的水平承载力和抗侧刚度有较大影响,以暗支撑设置、墙体高宽比为变化参数,对6榀单层单跨承重围护保温一体化墙体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得到各试件的水平承载力、抗侧刚度和滞回特性。结果表明:设置暗支撑能够明显提高新型承重围护保温一体化墙体的水平承载力和抗侧刚度;相比纯钢框架,新型承重围护保温一体化墙体具有更高的水平承载力和抗侧刚度,其耗能能力和变形能力也更强;高宽比对墙体抗侧性能影响显著,高宽比越大,墙体的水平承载力、抗侧刚度、耗能能力均越小。给出了新型承重围护保温一体化墙体的水平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图形相似性原理获取丽江纳西传统木构架的基础数据,骑厦楼为基本模型再对各类木构架进行串联、绘制图谱以及建立实物模型。通过引入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得出各木构架的差异因子,推演差异的形成过程。将串联结果、差异因子、木构架类别的演化过程进行整合,得到相对完整的丽江纳西传统木构架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双钢板混凝土墙体构件的抗震性能,基于2组6个双钢板混凝土墙体构件的拟静力试验,开展了墙体构件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和破坏特征分析,得到了试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系数和耗能能力.第1组试验结果表明:栓钉间距是影响钢板和混凝土整体受力、防止钢板局部屈曲的关键因素;设置加劲肋,可以提高墙体整体刚度、承载能力和延性,但对延缓墙体裂缝出现影响不大.第2组试验结果表明:试件弹性阶段,3个试件的刚度变化基本一致,而且刚度较大,弹塑性阶段时,基础梁出现了裂缝,提前破坏,说明钢板混凝土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交接处容易出现破坏.  相似文献   

11.
针对7度设防地区的底部框剪砌体结构,采取不同的剪力墙高宽比,用非线性时程分析的方法,对该结构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地震反应进行分析.对比不同高宽比下该结构的层间最大剪力、各层最大相对位移以及各层最大加速度.结果表明:随着剪力墙高宽比的适当加大,建筑物的地震反应呈现出均匀性减小.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利用有限检测结果对古建筑木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估,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数学,提出古建筑木结构灰色模糊安全性评估方法.梳理古建筑木结构鉴定单元、子单元和构件的划分原则和安全等级的划分原则.研究并建议属性灰色模糊关系矩阵的确定原则和属性权重向量的确定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某典型民用古建筑木结构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灰色模糊分析法对古建筑木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估简单可行.与传统的评级法相比,该方法可考虑不同构件对结构安全性的贡献程度以及不同属性对同一构件安全性的贡献程度.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目前节能建筑外墙体的构造做法,节能建筑平面设计、剖面设计、外墙体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要点.提出应加强夏热冬冷地区外墙体隔热构造措施的研究,积极推广采用混凝土砌块做墙体的节能建筑,因地制宜发展高档次节能建筑.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木结构古建筑的安全性等级,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白化权函数聚类法的木结构古建筑安全性评估方法.运用此方法分析了灵水村114号院南房的安全性,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方法(AHP)确定各指标子因素的权重,再采用灰色白化权函数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按灰色聚类系数最大值原则确定结构的安全性等级及隶属度.结果表明:利用灰色白化权函数聚类法得到的木结构古建筑安全性等级与检测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估古建筑木结构加固后的抗震性能以及研究加固结构在各工况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及对应的破坏状态,基于碳纤维布加固燕尾榫柱架和枓栱铺作层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特性和能量耗散原理,计算了两耗能元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抵抗破坏潜能”;借助碳纤维布加固古建筑木结构振动台试验,计算了各工况地震作用下每一耗能元件所耗散的能量,基于构件的“抵抗破坏潜能”和各工况下的地震耗能建立了耗能元件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地震破坏评估模型,并借助能量分配系数找出了各耗能元件破坏状态与整体加固结构破坏状态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整体加固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评估模型。应用该地震破坏评估模型,定量计算了碳纤维布加固燕尾榫柱架和枓栱铺作层、整体加固结构在各工况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系数,并基于破坏程度,得出了整体加固结构不同破坏系数对应的结构不同震害等级。研究结果可为碳纤维布加固古建筑木结构的震前破坏预测和震后加固古建筑木结构的保护再修复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建筑木结构特性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古典建筑中最具特色的结构形式,研究其结构特性对现阶段的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国古典建筑木结构建筑形式的分析,总结了中国古典建筑的木结构特点。在分析木结构建筑的主体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力学分析手段对木结构建筑的榫卯、梁柱以及斗拱等典型构件进行了特性分析,并给出了进行有限元分析的简化单元模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初步阐述了抗震结构多柔性层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思想.文中划分了多柔性层控制的布置类型,并通过一种主动开环控制方法对其进行了理论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柔性层控制兼有隔震和控制双重作用,是一种新型的结构控制形式.  相似文献   

18.
马口铁加固古建筑抗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马口铁加固古建筑榫卯节点后木构架的抗震性能.基于故宫太和殿三次间的相关尺寸,制作了1∶8的4梁4柱榫卯连接木结构空间框架模型,采用人工加载方式,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获得了加固前后构架的力-侧移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分析了加固前后的构架耗能能力、刚度退化规律及变形能力.结果表明,马口铁加固榫卯节点后,马口铁对榫卯节点的约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节点拔榫量,提高了构架的侧移刚度及承载力;加固后的构架刚度退化不明显,变形能力较强,但是耗能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木结构榫卯连接模型试验及其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影响连接刚度的主要因素是替木尺寸,榫头尺寸和卯孔对柱的削弱程度.利用最小二乘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榫头尺寸及卯孔对刚度影响的规律.在原有的3参数幂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木结构榫卯连接的4参数幂函数弯矩-转角的相关曲线模型.本文基本结论可以为古木结构的研究和修缮工作提供一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20.
嵌入式系统层次体系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资源和能源问题日益得到大家的重视,人们对便携式、低功耗的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后PC时代,嵌入式系统的设备就应运而生了.任何问题的研究都是从整体到局部,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一个过程.要解决嵌入式系统的相关问题,嵌入式系统的体系结构这一具有统领性的问题首先值得探究.在过去,已有不少学术科技人员提出了嵌入式系统的相关体系结构,而本文笔者从哲学角度来阐述相应结构所体现的哲学理论,并由此提出了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学习的过程都应该遵循“自然性”和“过程论”这样一个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