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人工“气胃”方法应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与其它急腹症疾病鉴别诊断的经验。方法对8年诊治的22例X线腹部检查膈下无游离气体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患者用人工“气胃”的方法在鉴别诊断中回顾性分析。结果此方法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与其它急腹症疾病鉴别诊断中,可避免或减少临床上误诊、误治的发生。结论人工“气胃”方法在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鉴别诊断中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与胃镜对比分析,明确数字化胃低张双对比造影在胃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经胃镜检查和(或)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49例数字化胃低张双对比造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数字化胃低张双对比造影对于糜烂性胃炎、浅表性胃溃疡、球后溃疡、早期胃癌以及某些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胃镜的诊断较一致,而对于"正常"和"胃窦炎"的诊断二者分歧较大。结论数字化胃低张双对比造影较常规检查为优越,如与胃镜密切配合,取长补短能进一步提高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熊萍香  袁武 《江西医药》2007,42(11):1062-1063
目的 与电子胃镜(EG)对照分析,明确胃低张双对比造影(HDC)在胃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经电子胃镜检查和/或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0例胃低张双对比造影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低张双对比造影对于糜烂性胃炎、浅表性胃溃疡、球后溃疡、早期胃癌以及某些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胃镜的诊断较一致,而对于"正常"和"胃窦炎"的诊断两者分歧较大.结论 胃低张双对比造影较常规检查为优越,如双对比造影与胃镜密切配合,取长补短能进一步提高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经食道超声检查对胃疾病的诊断价值初步探讨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林赛榕,罗周荣,阮琴韵用食道探头进行胃超声检查未见报道。本研究将探头经食道置于胃腔内,可清楚显示胃壁及胃肿瘤结构,为胃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明确依据,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胃轻瘫是常见的胃动力疾病,其发病率随着糖尿病发病的持续增加而有上升趋势,本文综述了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量表与食管阻抗-pH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将60例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依次给予胃食管反流病量表与食管阻抗-pH监测,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 两组食管阻抗-pH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胃食管反流病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亚型胃食管反流病的胃食管反流病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量表与食管阻抗-pH监测均可用于胃食管反流病诊断,联合应用可进一步确诊患者的疾病,可及时辅助临床有效治疗患者疾病,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疾病变并念珠菌感染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胃疾病患者经内窥镜下取活检或刷检涂片找念珠菌。结果胃癌并念珠菌感染17例(40.5%),胃溃疡并念珠菌感染11例(26.2%),残胃炎吻合口溃疡并念珠菌感染8例(19.0%),慢性浅表性胃炎念珠菌感染6例(14.3%)。结论胃部疾病变并念珠菌感染不少见。胃黏膜活检或刷检涂片是诊断胃疾病并念珠菌感染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引起胸痛的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临床特点以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6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致胸痛的临床资料、内镜检查结果.结果 62例中胃病56例,十二指肠疾病6例,占非心源性胸痛的13.2%(62/470例),占消化源性胸痛的26.1%(62/238例),误诊为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34例,肋间神经痛12例,心脏神经官能症2例.结论 内镜检查是确诊胃十二指肠疾病所致胸痛的重要手段,重视胸痛的鉴别诊断,减少误诊,对疾病的尽早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述一例诊断为胃原发性绒毛膜癌的患者病例资料,为临床诊断提供借鉴或是参考。方法结合我院于2013年4月22日接诊的一例最终诊断为胃原发性绒毛膜癌的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详细分析该疾病的临床诊断,病理资料及肿瘤的生长特点。结果该患者从最初来院明确诊断到因肝肾功能衰竭死亡历时2个月。结论论胃原发性绒癌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化疗为主,但该疾病恶性程度高,肿瘤进展极其迅速,发现时多以已有远处转移。同时,胃原发性绒癌化疗疗效较原发于生殖器的绒癌及胃腺癌差,因此预后很差,生存期短,未经治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期只有数月。监测血清中HCG的水平可能对评价治疗的效果、有无肿瘤复发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为了发现胃前壁的病变,给予临床提供正确的诊断,选用精密的胃前壁摄影技术是非常必要的。通常胃前壁摄影方法一般应用粘膜浮雕法、薄层法、压迫法等,这些方法从筛选检查的角度考虑各有其优、缺点,但是对于有些疾病确定诊断尚有一定的困难。根据作者调查统计,认为胃前壁恶性病变与  相似文献   

11.
赵阳 《中国医药指南》2014,(30):220-221
目的探讨在消化内科常规疾病中无痛胃肠镜的应用治疗效果及诊断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进行诊治的患者,共73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胃肠镜进行诊断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使用无痛胃肠镜进行诊断和治疗。将患者的疼痛程度,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以及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无痛胃肠镜治疗之后疼痛程度明显降低,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变得更高,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观察结果变得更具有优势。这些观察指标相对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应用无痛胃肠镜治疗消化内科疾病,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治疗中是相对更加理想的治疗和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胃血管瘤16例及内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海涛 《安徽医药》2004,8(5):348-349
目的 对胃血管瘤的临床及胃镜诊断情况进行总结,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用电子胃镜常规进行检查,镜下如发现局部粘膜有微隆起的红斑时,将胃镜的物镜靠近病灶,如见病灶为成团的杂乱血管组成则诊断为胃血管瘤,并对其临床表现进行总结.结果共检查26 891例,诊断出16例17个病灶.临床表现上无特殊表现.结论电子胃镜检查对胃血管瘤诊断有较大价值.胃血管瘤多无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56年以来应用腹腔镜诊断有关腹腔和盆腔疾病共880例。成功者858例,成功率97.5%;诊断正确率98.6%。文中重点叙述了腹膜结核、腹膜肿瘤、各种肝炎、肝硬比、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脂肪肝、肝囊肿病及其他一些肝病的腹腔镜诊断特点。腹腔镜对胆囊疾病亦有一定诊断价值。根据胆囊大小、色泽、张力及肝脏表面改变亦有助于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近年来对胰腺的腹腔镜检查主张从胃上或胃下方向进入作胰腺的观察。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其在诊断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胃肠镜的应用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传统胃肠镜检查、治疗时,由于对咽喉部及肛门括约肌等刺激,诱发平滑肌痉挛、迷走神经反应亢进,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时也限制了检查、治疗的进行,严重影响胃肠镜检测的效果。无痛胃肠镜技术的出现弥补了以上不足,使胃肠镜诊断、治疗更加安全、高效,成为未来趋势。由于丙泊酚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上使用胃肠镜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2年期间收治的的86名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48例常规胃镜使用资料和38例无痛胃肠镜使用资料。结果使用胃肠镜对消化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发现病灶的位置,为医师诊断病情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结论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方面效果显著,应大力推广。同时,鉴于无痛胃肠镜和常规胃肠镜的区别,即无痛胃肠镜能够较大程度的减小患者的痛苦,同时有很高的治愈率;常规胃肠镜在治疗过程中会使患者产生极大痛苦,使患者产生放弃治疗的心理,治愈率低。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爱坤 《江苏医药》2004,30(10):794-795
胃瘫(gastroparesis)通常指胃术后胃肠动力紊乱引起的非机械性胃排空延迟临床症候群。本结合有关献,回顾分析我院1993-2003年术后胃瘫25例的外科疾病、诊断方法、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研究人体脏器的功能状态也越来越深入,在胃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同时,胃动力学的研究,既观察胃的功能,消化食物的整个过程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利用Y照相机和计算机系统软件,根据临床需求,研究开发胃动态显像程序,利用H算机E!·算胃排空曲线及各时间胃排空率,对消化内科,内分泌科疾病患者做此项检查,客观地反映食物在胃内的消化状态。从我们设计程序应用于临床患者的检查结果看来,完全符合临床研究的要求符合临床医生诊断及观察疾病药物疗效的判定指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l胃…  相似文献   

18.
侯飞 《中国医药科学》2012,(16):116+143
目的评价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99、糖链抗原125及胃蛋白酶原Ⅳ4种肿瘤标志物对于胃癌患者的诊断意义,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对67例胃癌患者、56例胃良性疾病患者及7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的CEA、CA199、CA125及PGⅣ的含量进行检测,并比较其差别。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的CEA、CA199及CA125含量高于胃良性疾病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而胃癌患者中的PGⅣ的含量低于胃良性疾病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与单独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中的CEA、CA199、CA125及PGⅣ对胃癌患者的诊断价值较高,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无痛胃肠镜检查及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胃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食道、胃、结肠疾病的最常用和最直接可靠的方法,也是息肉和出血简便又快捷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检查时受检者常感到痛苦,拒绝接受检查和重查,以至耽误病情;全麻无痛胃肠镜的临床应用,消除了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检查能顺利完成,使疾病能得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胃肠镜检查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用胃B超快速显像剂对胃病的超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超声实时显像诊断胃部疾病,我院从1999—2002年用“胃B超快速显像剂”(胃钡剂)对76例胃病患者的超声检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