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8例山东省聊城地区医院儿科(252000)张凤玉我院自1993年1月~1994年12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病例中,资料完整者48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分类,且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1]。男28例,女20...  相似文献   

2.
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藻酸双酯钠治疗2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NS)高粘血症患儿,剂量:2~5mg/(kg·d),分2~3次口服,连续用11~14个月。患儿的血液粘度检测指标(血流变学、血脂和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0.01,0.001),且明显低于用常规疗法加潘生丁的对照组(P<0.05,<0.01)。疗程中,蛋白尿和血尿的反复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提示藻酸双酯钠对儿童难治性NS高粘血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普瑞博思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89 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普瑞博思混悬液0.2 mg/kg,每日3 次口服,共7 d。治疗前后分别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 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53.18±26 .38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 .86±2 .36 μmol/L( P< 0.01)。结论 普瑞博思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可加速降低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茵栀黄联合西医常规(病因治疗、蓝光照射、静脉输注白蛋白或血浆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茵栀黄加西医常规(病因治疗、蓝光照射、静脉输注白蛋白或血浆等)治疗。结果231例患儿茵栀黄加西医常规(病因治疗、蓝光照射、静脉输注白蛋白或血浆等)治疗后有嗜睡、呕吐症状消失,二便正常,皮肤及巩膜黄疸6~20天消退,血清总胆红素平均6~8天(171例)、8~10天(41例)、10~20天(14例)降至正常值,5例未降至正常值(因自动出院)。结论早期发现并及时应用中药茵栀黄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明显缩短病程并预防核黄疸发生。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引起的原因特殊而复杂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在新生儿可引起胆红素脑病 ,常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对每个黄疸患儿应尽快找出其原因 ,及时治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方法较多 ,我们根据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在常规的黄疸治疗上加用石蜡油口服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 ,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将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 12 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病例性别、日龄、胎龄、出生体重及病因差异无显著性。临床资料及病因见表 1,2。…  相似文献   

6.
思密达治疗大剂量化疗致消化道粘膜损伤15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对158例急淋完全缓解者因大剂量氨甲喋呤加四氢叶酸钙解救(HD-MTX+CF)治疗导致消化道粘膜损伤,用思密达治疗,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 1994年11月~1997年11月我科接受HD-MTX+CF治疗的急淋完全缓解患儿302例,男206例,女96例,年龄2~13a。随机分治疗组158例,对照组144例。二、方法 两组均从HD-MTX(1.0g/m2)+CF治疗d1投药,疗程7~10d。治疗组单用思密达(博福-益普生制药集团生产,批号940267,批准文号HK34268)口服;对照组同…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退黄洗液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的疗效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新生儿退黄洗液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足月新生儿黄疸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干预组采用新生儿退黄洗液行药浴;对照组口服苯巴比妥 加味茵陈汤治疗。比较两组黄疸出现时间、胆红素水平变化及退黄效果。结果干预组黄疸出现时间相对推迟;治疗后干预组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明显减少,光疗率减少(P均<0.05)。结论采用新生儿退黄洗液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胆红素水平,达到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思密达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5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疾病 ,在医院设备所限无法用光疗的情况下 ,给予茵栀黄退黄及保肝等综合治疗 ,但疗效不十分满意。思密达用于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文献中已有报道[1] 。我们用思密达口服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对象  1999年 3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4 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日龄均 <2 8d ,均符合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2 ] 。总胆红素 <342 .0 μmol/L(2 0mg/dl) ,未成熟儿总胆红素 <2 5 6 .5 μmol/L(15mg/dl)。感染性黄疸 14例 ,头颅血肿 8例 ,母乳性黄疸 13例 ,溶血…  相似文献   

9.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为避免高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毒性,早期治疗,早期干预。但是有许多父母不能予以重视,拒绝早期干预。我们收集了拒绝早期干预的新生儿母乳性黄疸40例,定期给予神经发育、智商及体格发育随访检查,现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1993年三月~2000年5月本院儿科资料完整的母乳性黄疸儿,多于生后7~10 d发现黄疸,符合母乳性黄疸的诊断标准[1]。因当地习俗,患儿祖父母反对治疗,劝说无效,共40例。男24例,女16例,均为足月儿,出生体重平均 3.68…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高胆红素血症对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我们于1998年6月至1999年10月对30例高胆红素血症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动态监测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随机选择1998年6月-1999年10月住院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0例,其中男23例,女7例,日龄7~15d(10.2±1.3),出生体重均大于2500g,Apgar评分≥8分。引起黄疸主要原因:ABO溶血症8例,Rh溶血症1例,红细胞增多症2例,母乳性黄疸7例,头颅血肿3例,不明原因9例。均未用肾毒性药物,无感染、窒息等病史。给光疗、酶诱导剂、中药退黄等综合治疗。选择正常足月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及早有效地纠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预防胆红素脑损伤。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酪酸菌制剂和四磨汤口服。结果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5017±252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95±2158)μmol/L(P<001)。结论酪酸菌制剂和四磨汤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2.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0)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 将32例分为IVIG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IVIG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予IVIG。两组均在治疗前后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末梢毛细血管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结果 治疗3-4dIVIG组在皮肤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降低斋成于常规治疗组(P均<0.001),两组在光疗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的末梢毛细血管RBC、Hb和HCT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01),而IVIG组的三项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IVIG以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有显著疗效,可有效地防止或减轻溶血和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2018年1~12月入院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63)。观察组给予光疗+布拉氏酵母菌散,对照组给予光疗+安慰剂,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72 h后收集患儿粪便样本,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肠道菌群特征。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24、48、72 h后的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需要再次给予光疗的新生儿比例(12例,20%)显著低于对照组(47例,75%)(P < 0.05)。治疗72 h后观察组肠道内拟杆菌属丰度较对照组高(P < 0.05),大肠埃希菌属和葡萄球菌属丰度较对照组低(P < 0.05)。结论 光疗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对于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及预防黄疸退而复现有较好的疗效。布拉氏酵母菌可能通过调节患儿肠道菌群改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由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G-6-PD)所致新生儿黄疸治疗时,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的退黄效果。方法 31例G-6-PD缺陷新生儿黄疸中12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19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IVIG每日0.4~1.0 g/kg。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监测治疗疗效。结果 在治疗24和48 h后与治疗前对比,治疗组的退黄效果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加用IVIG治疗因G-6-PD缺陷致新生儿黄疸有效。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尤以出生1周内为多,是由胆红素在血液及组织中聚集导致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的一种疾病。根据血清胆红素浓度及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后者又称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是指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病理性黄疸,常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而危及生命或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做好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减少伤残,现将我院儿科自2004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4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94年 1月~ 2 0 0 0年 1月我科共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4 7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2 5例 ,对照组 2 2例 ,治疗组男16例 ,女 9例 ,足月儿 17例 ,早产儿 8例 ,平均日龄 15 .1d ,平均病程 14 .6d。两组均予鲁米那口服及血浆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退黄汤。治疗组显效20例 (8 0 % ) ,有效 5例 (2 0 % )。对照组显效 8例(36 .4 % ) ,有效 11例 (5 0 % ) ,无效 3例 (13.6 %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加速胆红素在肝细胞中的转化结合 ,促使肝细胞排泄胆红素 ,明显增强药效和缩短病…  相似文献   

17.
母乳性黄疸68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1995年1月~2000年1月间我院共收治68例母乳性黄疸儿,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68例均为足月儿。男36例,女32例。诊断标准及分型依据(实用儿科学)等[1,2]。62例纯母乳喂养,6例母乳喂养为主,偶加少量牛奶。晚发型53例,占77.9%,早发型15例占22.1%,并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各6例,脐炎4例。 二、黄道临床分布与治疗1.血清胆红素与入院日龄分布:见表1。2.治疗及预后:入院后停母乳喂养62例(91 %),应用光疗、白蛋白或鲁米那口服37例(54.4 %),停母乳48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2018年1~12月入院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63)。观察组给予光疗+布拉氏酵母菌散,对照组给予光疗+安慰剂,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72 h后收集患儿粪便样本,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肠道菌群特征。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24、48、72 h后的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需要再次给予光疗的新生儿比例(12例,20%)显著低于对照组(47例,75%)(P < 0.05)。治疗72 h后观察组肠道内拟杆菌属丰度较对照组高(P < 0.05),大肠埃希菌属和葡萄球菌属丰度较对照组低(P < 0.05)。结论 光疗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对于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及预防黄疸退而复现有较好的疗效。布拉氏酵母菌可能通过调节患儿肠道菌群改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9.
以直接胆红素(简称直胆)升高为主婴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鉴别诊断(指肝细胞性黄疸与先天性胆道闭锁的鉴别)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我院1996年12月以来,为10例婴儿行99mTcEHIDA肝胆显像检查,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1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游离胆红素血症心肌酶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于人院时(治疗前)和治疗后(显性黄疸消退后)抽不抗凝血3ml,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心肌酶、肝功能、肾功能等10项指标,部分病人同时做心电图、胸片检查。结果30例感染性黄疸患儿心肌酶及同工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尤以CK、CK-MB活性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前后高游离胆红素、心肌酶比较,心肌酶升高与黄疸程度及黄疸出现时间、高度呈正相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出现心肌损害,与黄疸出现时间和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