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ǻճ��������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腹腔手术后粘连的形成是引起小肠梗阻、盆腔疼痛和不孕的主要原因 ,粘连形成与肠梗阻的关系最密切。随着对粘连形成机制的深入认识 ,预防粘连形成的措施也逐步更新换代。实验证明 ,仅仅依靠娴熟的外科操作技术不能减少术后粘连的形成。1 减轻炎症反应药物这一类药物主要有皮质类固醇及非皮质类固醇类抗炎药 ,抗组织胺类 ,孕酮 ,秋水仙素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皮质类固醇类药物不仅可以抑制早期炎症反应 (如纤维蛋白沉积 ) ,也可以抑制晚期炎症表现 (如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胶原沉积 ) ,但是大部分研究此类药物的动物实验方法由于随…  相似文献   

2.
血管炎的诊断周希静,张玉侠血管炎是全身各血管的炎症性疾病,为一全身性疾病,病变可累及各系统、器官的大、中、小动脉、毛细血管及小静脉,故称为系统性血管炎(SystemicVas-culitis)。其共同的病理特征是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和(或)肉芽肿形成,...  相似文献   

3.
蛋白尿通常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对大分子通透性增加的征象。在大多数肾小球疾患,组织学和功能性肾小球损害的起始均涉及到体液免疫机制和炎症。这种概念促使皮质类固醇和非类固醇抗炎药(NSATD)自50年代早期以来被推广到用于治疗肾变病患者。大多数NSAID是抗蛋白尿药,特别在病人缺钠时。这些药物引起的尿蛋白减少总是明显超过肾小球滤过率之降低,而且剩余的蛋白尿显得选择性较好,这些发现提示NSAID蛋白尿作用由血液动力学介导。NSAID减少肾前列腺素E_2和蛋白尿的排泄,仅苏灵  相似文献   

4.
得宝松用于神经阻滞治疗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门诊肩周炎,网球肘等患者16例,均以得宝松(diprospan)1ml做痛点注射治疗。于给药当日及1周、2周、3周、4周分别抽取肘静脉血1ml做血浆皮质醇(cortisol,又称“化合物F”)浓度的检测。16例患者化合物“F”浓度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变动,治疗效果满意。得宝松是一种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用于治疗,无可避免地会出现激素的共同副作用。但有文献报道每日小于75mg强的松用量,激素副作用很小。得宝松用于前述神经注射病例,平均每天用量相当于强的松2mg以下,因此在治疗期中不显示毒副作用。得宝松(先灵葆雅药厂)对皮质类…  相似文献   

5.
郭君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5):878-880
手术、创伤、烧伤及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都可以导致增生性瘢痕形成,其治疗包括手术与非手术方法。非手术方法有多种,如:瘢痕内注射皮质类固醇、局部使用维A酸、冷冻疗法、放射线疗法、压迫疗法、硅凝胶敷贴等,其中有些方法因为疼痛、疗程长等原因很难为患者所接受,而且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6.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在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drome,SIR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和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中的应用已越来广泛。炎症介质对…  相似文献   

7.
内镜超声在胰胆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亮 《肝胆外科杂志》1995,3(4):248-252
内镜超声在胰胆肿瘤中的诊断价值王亮(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州510010)内镜超声(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又称超声内镜(Echoendoscone)的临床应用日益增多,且逐渐趋于成熟,现就接触90年代以后有限文献综...  相似文献   

8.
朱尤庆  陈志芬 《腹部外科》2002,15(3):144-145
炎性肠病 (inflammatoryboweldisease ,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disease ,CD) ,其病因与发病机制涉及感染、免疫、遗传与环境等诸多因素。IBD的非手术治疗首先要考虑病变的部位与范围、活动性与严重性、病程长短、患者全身情况及有无并发症。治疗原则是控制炎症 ,维持缓解 ,预防复发和防治并发症。具体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与药物治疗两个方面。一、IBD的一般治疗急性发作期需要卧床休息 ,宜予低蛋白、无刺激及少渣饮食 ,以减少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缺血皮瓣微循环重建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在其背部形成7cm×1cm随意皮瓣,通过测定皮瓣存活面积、病理切片、电镜观察、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技术等手段进行观察。结果给药组以毛细血管增生为特征,微血管断面面积及皮瓣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缺血皮瓣微循环重建。  相似文献   

10.
骨盆环损伤的分类及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长期以来 ,骨盆环损伤不论其稳定性如何 ,均被推荐行保守治疗 ,并认为损伤后活下来的患者不会残留后遗症 ,直到最近才认识到一些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用保守治疗的远期疗效远不如手术治疗满意〔1~ 3〕。现就有关骨盆环损伤的分类及治疗进展作一介绍。1 骨盆环损伤的分型早在 1938年 ,Watson Jones就根据骨盆环损伤的解剖部位进行了分型。 195 0年Pennal创造性地将骨盆环损伤分为前后压缩 (anteriorposteriorcompression ,APC)、外侧压缩 (lateralcompression ,LC)和垂…  相似文献   

11.
免疫病或免疫性疾病(Immune diseases或Immunologically—midiated diseases)的治疗,是临床医师所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目前,治疗这类疾病的主要手段,仍然是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药及对症治疗。血浆免疫吸附疗法(Plasma Immunoadsorption,简称免疫吸附)则是近年来崭露头角的一种治疗免疫病的新方法。我们常说的免疫性疾病,实际上主要是指所谓“抗体介导性疾病”(Antibody—mediat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消除葡萄酒色斑(Port-winestains,以下简称PWS)且不留瘢痕。方法采用非相干光—红光结合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以下简称PDT)治疗11例。结果全部病例获得良好疗效。结论认为用穿透皮肤深的红光有效照射和给药后立即照射能有效闭塞PWS,特别是紫红型和肥厚型PWS的畸形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13.
硅橡胶(siliconerubber)是硅、氧及有机根聚合而成的一族有机聚硅氧烷(聚硅硐silicone)的一种。硅橡胶的临床应用已有几十年历史,人类有幸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各种形态(液态油状、乳状、胶胨状、网状、膜状、海绵或泡沫状及弹性固体块状)的...  相似文献   

14.
霉酚酸酯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霉酚酸酯(MMF)可选择性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在多种器官移植中得以广泛应用,笔者就肝移植中在治疗急慢性排斥反应、撤除皮质类固醇和减轻钙神经蛋白抑制剂不良反应等方面对MMF的应用及其副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脓毒性休克是可能发生在腹部外科、创伤和大面积烧伤感染的致命并发症,其病死率达40~90%.皮质类固醇在治疗脓毒性休克中的作用,至今仍有争论.赞成用类固醇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作者认为,类固醇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①稳定肺、胰  相似文献   

16.
通里攻下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中医通里攻下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原理。方法 回顾文献并加以综述。结果 通里攻下法治疗急性胰腺炎作用机理广泛,主要包括增强胃肠道运动功能;改善腹腔脏器血供和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炎症吸收;减少内毒素吸收,防治细菌移位;抑制全身炎症反应,保护组织器官;以及菌毒并治作用等。结论 通里攻下法在多个环节阻断或抑制了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过程,为其治疗急性胰腺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聚硅酮在瘢痕防治及创面处理中的应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630030)樊东力,李世荣,吴军聚硅酮(silicone)是一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其种类繁多、产品多样。在各领域应用都十分广泛[1]。该化合物自40年代由kipping研制成功以来[2],在医...  相似文献   

18.
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及治疗尹广综述黎磊石审校药物性急性间质肾炎(Drug-inducedAcuteInterstitialNephritis,D-AIN)是由药物引起的,以肾间质、肾小管的急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随着抗生素等多种化学药物的广...  相似文献   

19.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63例相关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海华  慕永飞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0):1590-1591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面部长时间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引起的以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红斑、丘疹、皮肤萎缩、灼热及紧绷感,毳毛明显,色素沉着等为临床表现的慢性皮肤病,症状顽固,反复难治。为探讨其临床特点,笔者对2007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63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扳机指又称狭窄性屈指肌腱腱鞘炎,是最为常见的手部疾病之一,一般人群发生率为2.6%,糖尿病患者发生率约为10%。目前主要的保守治疗方法包括制动、理疗、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及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等。既往研究已表明,1-3次皮质类固醇注射后,有61%-84%的扳机指初发患者被成功治愈。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与患者更趋年轻、糖尿病、病程长以及多指累及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