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涛  武艳丽  董来启 《山西建筑》2010,36(27):358-360
通过介绍国内外关于跨流域调水对生态影响的研究现状,从地貌、地下水及其他生态方面,综合探讨了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跨流域调水工程实施的同时合理选择生态评价模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跨流域调水明渠工程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案例推理的明渠工程事故应急决策方法。对跨流域调水明渠工程事故的特征属性进行提炼归纳,利用框架表示法对事故案例进行组织表达;依据两级检索策略,从案例库中获取符合事故基本特征信息的源案例集,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属性指标权重,并结合属性相似度和结构相似度构建情景匹配模型;通过案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在跨流域调水明渠工程事故应急决策辅助救援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区冻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冻土的存在 ,不仅会对建于该区的建筑物造成危害 ,而且还可能引起塌滑、泥 (石 )流、地面融陷等不良地质现象。本文从分析影响冻土发育的因素入手 ,分析了调水区的冻土类型和分布规律 ,以及冻土的构造及工程地质特征 ,最后简单地预测了冻土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跨流域调水(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是指修建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流域的引水(调水)工程,将水资源较丰富流域的水调到水资源紧缺的流域,以达到地区间调剂水量盈亏,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需求的一种重要措施。跨  相似文献   

5.
<正>截至10月26日,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2016-2017调水年度累计收南水达10.11亿立方米,提前5天完成年度调水任务。预计至2017年10月31日,本调水年度结束,可调水10.32亿立方米,届时将超计划调水2000万立方米。一年来,北京市全年调水有七成用于城市供水,北京1100余万市民喝上了优质的南来之水。在供水范围基本覆盖中心城区、丰台河  相似文献   

6.
丽水市区城区水系发达,河流众多,且大多发源于山区,属山溪性河道,水量明显受季节和降雨量的影响,丰水期,河道坡陡流急,蓄渗能力差,产流时间短,汇流迅速、集中,洪水暴涨暴落,极易造成洪涝灾害;枯水时,河道流量极少,如果长时间没有降水,河道会断流干涸。针对山溪性河道的特点,本文对丽水市区两大流域河道生态环境用水的增水调水措施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增水调水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7.
跨流域调水.从古至今中国人有过许多成功。自然界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十全十美的事在人类社会中从来都是少有的。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跨流域,长距离调水的事从很古的时代就已经有了。早期的跨流域工程主要为的是漕运和农业灌溉。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400年古埃及就修建过跨流域的调水工程。从尼罗河引水灌溉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国际上大规模跨流域调水工程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万物之源地球的表面 ,70 %覆盖着水 ,但其中的 97%是人类无法直接饮用或使用的海水 ,在余下的 3%的非咸水中 ,仅有 1/ 3可以供人类开发利用。即便是如此之少的淡水 ,在分布上也极不均衡。目前 ,世界有 2 6个国家 2 3.2亿居民处于经常缺水的状况 ,还有 4亿居民已面临“水危机”。缺水 ,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起了警钟 ;缺水 ,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怎么办 ?跨流域调水 ,各国高唱进行曲调水古已有之 ,2 4 0 0年前我国开凿的大运河 ,当属跨流域调水的鼻祖。在国外 ,最早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 4 0 0年前的古埃…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蔡家浜调水泵站为例,通过用MIKE 11 Ecolab模块建立外浜水系水动力、水质综合数学模型,分别研究在不同调水模式下,水系水环境的改善情况。通过分析研究得出结论:蔡家浜调水泵站是对水闸调水的补充,更重要的是在水质突发恶化期时,能增强外浜水系引调水的主动性。这对水系水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用事业》2005,19(2):40-40
<正>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先生在其提出的《河流伦理学》中有这样一个概念:人类调水用水有一个极限。超过这个极限,便形同竭泽而渔,得不偿失。汪恕诚先生曾经彻底地分析说,现在国际上通常认为一条河流调水不要超过20%,用水不要超过40%,否则对生态就会有严重影响。黄河、淮河用水都已超过40%,而天津海河用水已超过95%,远远高于40%,就以40%为例,用1m3水一般就要产生0.7m3污水,该污水又排放到原来的河道中。因此,用了河道里的40%的水,就意味着返回28%的污水。原来的河道里所剩余60%的清水与之对比,这就意味着,河道里污水与清水之比为28:60,也  相似文献   

11.
魏静新 《供水技术》2023,(2):15-18+22
为了有效解决因地区间水资源分布不均而造成的环境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具有不同功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跨流域调水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均衡和合理利用,实现双赢,但这必然会导致各流域水资源的再分配,从而导致不同的区域资源与环境发生改变。本文按功能划分,对世界各地跨流域调水工程调出地、调入地与途径地等进行简单介绍,结合实例说明调水工程对调水出、入地资源与环境的积极和负面影响,对今后调水工程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进一步推进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合理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地球的表面70%覆盖着水,但其中的97%是人类无法直接饮用或使用的海水,在余下的3%的非咸水中,仅有1/3可以供人类开发利用。即便是如此之少的淡水,在分布上也极不均衡。目前,世界有26个国家处于经常缺水的状况,还有4亿居民已面临“水危机”。缺水,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起了警钟;缺水,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河川径流是人类最早利用的水资源,也是上、中、下游地区重新分配水资源的必由之路。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仅凭流域内调水已难以满足经济发达地区的用水需求,迫切需要跨流域调水。于是,在上个世界中叶,跨流域调水规划便迎…  相似文献   

13.
珠江压咸补淡跨地区应急调水的政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避免咸潮对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供水安全的潜在威胁,2005年珠江流域管理机构组织实施了珠江压咸补淡跨地区应急调水.笔者把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界定为水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一项公共政策,运用公共政策理论对此次应急调水所隐含的政策选择依据与价值取向进行了剖析.立足一般公共政策所应该遵循的效率与公平原则,阐述了在今后调水政策设计过程中开展成本效益分析和引入水权交易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为恢复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近日新疆启动了塔里木河第6次应急调水工程。经过5次输水,正在复苏的林草在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再次得到滋润。据塔里木河管理局局长祝向民介绍,目前已调水约1×107m3,加上3月份的临时输水量,向塔里木河下游的实际调水量已达2×107m3。与前5次不同,此次应急调水首次由塔里木河和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联合向下游调水,计划下泄3.5×108m3水,以进一步扩大下游生态植被的受水面积。调水分2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从今年4月到6月,由博斯腾湖调水1.2×108m3;第2阶段从8月到11月,主要从塔里木河干流调水2.3×108m3。新…  相似文献   

15.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科学发展有助于形成新的产业示范区和推动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基本特征、动力机制和演化规律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央商务区、文化创意产业区、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物流集聚区和服务外包集聚区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国际经验,进而提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平原河网区调水配水改善水环境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地城河河网为例,根据水质改善目标与河网水力特征、调蓄能力,从技术、经济两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间断引水”和“连续引水”两种方案.针对间断引水方案,分别计算了不同特征水位和不同水质改善目标条件下的首次引水流量、首次引水之后的水质维持时间和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的引水流量.针对连续引水方案,分别计算了不同水质改善目标条件下、不同特征水位时的最小引水流量.根据调入流量的大小不同,从提高河网水动力特性入手,提出了“同时配水”与“轮流配水”两种方案.在保证调水配水安全的同时,根据来水量的具体情况,通过调水方案与配水方案的有机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调水配水改善水环境的功用.  相似文献   

17.
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了50年的调研工作,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目前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工程规模大、建设工期长,既跨流域,又跨省市,不仅总投资(主体工程1240亿元)超过三峡工程,其复杂性和艰巨性也不亚于三峡工程。  相似文献   

18.
摘要 为探究山地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对水系连通性的影响,厘清二者交互耦合规律,以大渡河流域为靶区,采用复杂网络方法模拟现 实情景,构建水系连通指数指标(HC)和水电开发产量指标(E)和协调发展度(D)分析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引起的水系结构特征变化 及造成的生态过程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1)水电站修建的数量及位置对于流域水系连通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水电站修建数量 的增加,流域水系连通程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水系连通指数降速减缓,呈快速下降- 稳定下降- 波动下降三个阶段;水电站位于 中游比位于上游或下游产生的影响更大;水电站分散建设较之集中建设,加剧了流域水系网络的破碎化程度,且此时修建位置的影响 力大过修建数量。(2)山地流域水系连通性与水电梯级开发的耦合曲线呈倒“U”型,拐点与水系连通指数、水电开发产量变化曲线 的交汇点保持一致,并得到大渡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经验公式,由此构建山地流域水电梯级开发与水系连通性的耦合模型,并在大 渡河流域实证研究中对其耦合规律划分为生态衰退-耦合发展-生态失调-人工干预阶段四个阶段。研究结果可为山地流域梯级水电 开发提供科学参考,也可为区域范围内相关水资源开发的同类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9.
韩阳 《山西建筑》2012,38(20):116-118
列出了目前城市水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城市健康水循环和水资源持续利用的角度来构建新的城市水系统,可有效地协调城市流域的用水问题;同时针对新城市水系统规划需要研究的内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城市水安全提供一个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周建  张振华 《山西建筑》2009,35(33):363-364
以江阴经济强镇华士镇为例,结合实际情况,就改善河道水质目标以及改善水环境措施作了研究,对华士水系实施的调水工程的总调水方案布置及总调水效果进行了分析,以达到改善镇区内水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