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 自从1960年Harken在人体上第一次用笼球瓣膜进行替换手术获得成功后,继之1965年由Binet将异种生物瓣膜使用于人体获得成功。前一种瓣膜是用人工材料制成的称为“人工瓣”而后一种是用生物组织(如:猪主动脉瓣、牛心包)制成的称为“生物瓣”。自1965年生物瓣应用于临床到在现只不过有十多年历史,目前国外、国内对瓣膜的研制和临床应用正  相似文献   

2.
心脏瓣膜疾病是常见的心脏病,瓣膜病变严重或毁损后需要置换人造瓣膜。自从1960年Starr首次施行人造瓣膜置换成功以后,已对数十种人造机械瓣膜作了研究或临床应用。但无论任何瓣膜置换都需要具备几个条件:①替换后接近正常的血液动力学。②能维持长期组织学上与功能的完整性。③不需长期抗凝。人工机械瓣膜虽然临床广泛应用,但存在术后血栓栓塞发生率高,需要终身抗凝的缺点。自从1968年Carpentier发现戊二醛处理和保存生物组织,  相似文献   

3.
心脏瓣膜疾病是常见的心脏病。心脏瓣膜外科的发展给瓣膜病患者带来了福音。50余年来,瓣膜外科取得了许多成果。人工心瓣的试制成功及临床应用,是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人工生物瓣膜,由于其血栓栓塞发生率低,不需终身抗凝治疗等优点,在瓣膜外科中应用广泛。本文就生物瓣膜近年来的发展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生物瓣膜材料的选择生物瓣膜诞生20余年来,生物瓣膜的材料不断更新、改进。最早的生物瓣膜为同种主动脉瓣,1962年由Ross等成功地将其应用于临床,早期效果令  相似文献   

4.
随着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技术的提高和人工瓣膜材料的进步,在过去10年间,生物瓣在国外的使用增长了近78.4%[1,2]。根据长期临床随访研究的结果,已有许多国外学者建议将生物瓣的推荐使用年龄从65岁降至60岁[3]。目前,我国国内的生物瓣使用比例仍明显低于国际水平。生物瓣膜的衰坏、失功及二次手术的风险依然是限制其使用的主要原因。生物  相似文献   

5.
自1986年Psathakis首先倡用肌襻代瓣膜术以来,该术式在国内已逐步开展,临床疗效满意.我院自1992年应用此方法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62例,其中16例在原术式的基础上作了改进,效果满意,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风湿性心瓣膜疾患,是常见的心脏病,病变严重时需行瓣膜置换。自从人工机械瓣膜于1961年成功应用于临床施行二尖瓣置换以后,不断有各种机械瓣膜置换,但由于血栓栓塞的问题,需要在手术后长期抗凝治疗。1970年生物瓣膜开始应用于临床,较好地解决了血栓栓塞问题,近几年来国内外都普遍喜用。本院自1980年1月以来施行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11例,获得成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生物心脏瓣替换后瓣膜功能失调标本分析李冠周,马宝珠附属二院心外科(050000)关键词生物瓣;瓣膜替换术;猪;牛;分析我科自制猪主动脉瓣和牛心包瓣,1979年3月~1987年7月应用临床共94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56例,单纯M尖瓣病变应用生物瓣膜...  相似文献   

8.
1965年蔡氏首次在国内应用国产笼球型瓣膜施行二尖瓣替换术获得成功后,近10年来,心脏人工瓣膜替换术在我国广泛开展,随之而来的育龄妇女换瓣术后妊娠分娩问题受到临床的重视。迄今为止,国内已有董氏,张氏、罗氏、林氏等报道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妊娠分娩的处理共34例,其中生物瓣19例、进口机械瓣2例、国产机械瓣13例。我院自1984年5月以来,应用国产碟瓣换瓣后妊娠14例,足月妊娠分娩活婴12人,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风湿性心脏病是常见病,国内统计约占成人心血管病的40—50%。近10多年来国内外对严重二尖瓣损害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已有很大进展。我院自1978年11月至1981年5月应用异种生物心脏瓣膜更换二尖瓣共33例,除2例为进口Hancok瓣外,其余均应用自制的XA—Ⅰ型生物心脏瓣膜,本文对33例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了临床X线分析。  相似文献   

10.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26(2):F002-F002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胸心外科创建于1951年,是我国较早成立心血管外科专业的单位之一。我国著名的胸心外科专家蔡用之教授是学科的创始人和第一任科主任。1963年在国内首先开展人造心脏瓣膜的研究工作,并于1965年6月在国内首次应用国产球型心脏瓣膜替换二尖瓣成功,推动了我国心脏瓣膜外科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心脏瓣膜外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树林 《黑龙江医学》2004,28(10):727-730
采用各种瓣膜替代物置换自体心脏瓣膜现已成为临床治疗晚期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手段〔1〕。但目前临床应用的瓣膜替代物 ,无论是机械瓣膜还是生物瓣膜 ,都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 :即机械瓣膜术后需要终身抗凝 ,抗凝不足或过度均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异种生物瓣膜则普遍存在着抗疲劳能力差 ,易于钙化等缺点 ;同种生物瓣膜除来源有限外 ,还涉及到复杂的伦理问题。临床迫切的要求人们去开发一种新型的组织相容性好 ,经久耐用且具有生物活性的瓣膜替代物。因此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研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组织工程瓣膜是利用生命科学和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比较心脏人工生物瓣膜与机械瓣膜在育龄期妇女(18~40岁)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围术期、围产期和术后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纳入2005年9月至2014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心脏人工生物瓣膜置换术并完成随访的33例育龄期〔(25.2±7.1岁)〕女性患者,按照1∶4比例纳入132例人工机械瓣膜植入患者匹配。随访其围术期、围产期和术后近中期(3~5年)临床结局。 结果平均随访(5.8±3.6)年,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围术期和术后近中期临床结局无明显差异。17例生物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有孕产经历(pregnancy and birth experiences ,PBE),术后(3.8±1.1)年共经历PBE 21次;60例机械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有PBE,术后(3.6±1.4)年共经历PBE 69次,两组患者孕产期和胎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此外,有PBE的17例生物瓣膜置换患者术后3年和5年心瓣膜置换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9%和11.8%,而无PBE的16例生物瓣患者上述发生率分别为0%和5.9%,两组总体无病生存率(未发生心瓣膜相关不良事件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结论育龄期女性选用人工生物瓣膜或机械瓣膜植入均能取得理想的近中期疗效,而选用生物瓣膜并未较植入机械瓣膜获得更佳的围产期结局。PBE可能不会增加生物瓣膜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正> 心脏瓣膜更换手术至今已有19年的历史,在这过程中生物组织瓣膜和机械瓣膜已形成了两大类别。机械瓣膜包括球瓣和碟瓣,经过不断改进和研究,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主动脉瓣、二尖瓣和多瓣膜更换术。至今已治疗十万余人次,手术死亡率逐年降低。平均约10%上下,并取得良好的远期效果,但术后需长期抗凝治疗,晚期栓塞率仍较高,尚未达到理想程度。  相似文献   

14.
背景:瓣膜结构破坏是生物瓣膜失效的主要原因。由于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和抗钙化处理,Freestyle无支架生物瓣膜结构破坏的进展可能与其他生物瓣膜不同。本研究评估了Freestyle无支架生物瓣膜结构破坏的机制和临床表现。方法:1993年1月至2005年8月间,608例患者利用Freestyle无支架生物瓣膜行主动脉瓣置换术。475例患者采用冠状动脉下植入技术,133例患者采用根部置换技术。平均总随访时间为5.6±3.4年。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前瞻性进行临床和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10年无瓣膜结构破坏率为95.8%。12例患者出现瓣膜结构破坏证据,10例因主动脉瓣反…  相似文献   

15.
临床常用的心脏瓣膜移植物是机械瓣和生物瓣。机械瓣有需要终生抗凝的缺点 ,生物瓣最大缺点是植入人体后易钙化变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进行了许多尝试 ,如无支架生物瓣膜、同种主动脉瓣膜和自体肺动脉瓣膜等 ,但都有一定的缺撼。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兴起 ,出现了组织工程心脏瓣膜 ,能较好的解决瓣膜移植物问题。笔者就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发展现状作一综述。1 组织工程瓣膜的概念组织工程的概念 (tissue engineering,TE)是 Wolter于1984年首次提出 ,其定义是应用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 ,以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临床医学为…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十年来,人体心脏生物瓣膜置换已给不少患者带来了新的生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尽管如此,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关于宿主对心脏生物瓣膜的排斥反应,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同种生物瓣膜虽比异种生物瓣膜置换后的排斥反应弱,但材料来源受到限制。晚近,临床上较为广泛地应用牛心包作为人体心脏生物瓣膜材料,若能更好地降低或消除其排斥反应,无论在理论上及临床实践上均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的目的,在于应用间接免疫萤光反应、生化分析及断裂强度测定等实验方法,探讨牛心包的抗原成分及其定位,观察消除这些成分的生化处理方法是否影响其机械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生物瓣膜在临床应用中瓣膜组织的钙化与疲劳衰败是面临的最大挑战,其次就是感染性心内膜炎造成的瓣膜损害。目前生物瓣膜固定交联的方法很多,各有优劣,对生物瓣膜钙化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都还无法达到理想的目标。本文就目前的几个热点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比较,为选择一种较合适的处理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心脏生物瓣膜替换术64例临床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心脏外科(110001)张显清,杨耀晨,赵希武谷春久,袁义华,闫德民我们1978年12月至1987年3月为64例病人施行生物瓣膜替换术,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生物瓣膜替换术64...  相似文献   

19.
52例人工生物瓣膜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异种心脏生物瓣膜置换的临床应用结果,评价生物瓣膜在瓣膜外科中的应用效果及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6年6月,在我科接受异种生物瓣膜置换术的患者52例,年龄13~73(52.4±14.0)岁,手术置入生物瓣膜53枚,合用机械瓣膜8枚;同期行双向Clenn分流术1例,B型预激旁路切除术1例,冠脉搭桥术5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4例.结果:术后早期(30 d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平均随访25个月,随访率96%.随访病例生存良好,心功能Ⅰ级41例、Ⅱ级9例、Ⅲ级1例.心脏彩超示瓣膜功能良好,无明显衰败迹象.结论:人工生物瓣膜置换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在保证手术技术的情况下.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正> 良好的生物瓣膜材料除应消除其抗原成分外,还应保证无菌、具备一定的机械强度、柔软性能及防止胶原纤维溶解等不利变化。自1968年Carpentier采用戊二醛保存生物瓣膜材料以来,大量资料证明,它具有降低生物瓣膜抗原性、提高柔软性和耐力性的特点,已为国内外广泛推广使用。但目前对戊二醛保存组织的适宜浓度、温度和时间等意见尚不一致,以致影响临床效果的进一步提高。本实验应用不同浓度的戊二醛在不同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