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放宽了传统的公司多元化动机理论的决策者理性假设,从行为金融学和自由现金流视角,以我国沪深两市2007-2010年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自由现金流以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对于上市公司多元化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促进了上市公司的多元化;丰富的自由现金流对上市公司多元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公司自由现金流充裕时,与管理者非过度自信的公司相比,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公司的多元化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2.
公司管理者职务晋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合力结果,探讨和研究各种影响因素对公司管理者职务晋升的作用机理已经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管理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论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若干合理假设条件下,通过借鉴和改进Gervais和Daniel等人提出的过度自信表示方法,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探索性地研究了过度自信心理偏好对管理者职务晋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能力水平相同且不为人所知的条件下,过度自信管理者比理性管理者更有可能获得职务晋升机会,而且过度自信管理者获得的职务晋升机会与过度自信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和参与职务晋升竞争的理性管理者人数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管理者过度自信、税盾拐点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行为公司金融的兴起,管理者非理性尤其是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与公司财务决策关系的研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基于中国制度背景,以2002年至200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观测值,考察管理者过度自信、债务政策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采用Tobit和Lopstic回归模型,从管理者过度自信视角,利用税盾拐点考察公司的债务政策.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显著影响公司的债务政策,公司税盾拐点随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的增强而降低,表明过度自信管理者将实施更为激进的债务融资策略.利用OLS回归模型检验过度自信管理者实施的债务政策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公司绩效随债务税盾拐点的降低而下降,意味着如果过度自信管理者奉行的债务政策是激进的,将对公司绩效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行为财务学将公司的管理者与决策者的心理因素引入投资决策影响因素当中,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投资决策分析的不足.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比较显著,分析过度自信对于公司投资行为非效率化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对过度自信对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影响的表现做出总结,有利于进-步改善和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6.
  上市公司高额持有现金的现象一直都是学者关注的焦点,但已有关于企业现金持有的研究基本都立足于传统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忽略了管理者非理性特征的影响,与现实情况不相符。         在此背景下,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从管理者非理性视角,系统分析并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机理以及内部控制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考察企业特征的情景效应、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超额现金使用方式、现金持有价值与现金持有动态调整的关系。以2010年至2016年中国沪深股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以管理者是否主动增持股票作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替代指标,运用Stata软件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验证假设。         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可能影响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因素的前提下,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现金持有水平显著正相关,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在二者关系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对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在融资约束高的企业、成长性高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对超额现金使用方式的检验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持有超额现金主要用于后续的研发投入。此外,股票市场投资者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所持有的现金给予了更高的估值,在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中更明显;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向上调整现金持有水平的速度明显快于向下调整现金持有水平的速度。         结合行为金融与传统公司财务,实现了跨学科之间的交融,丰富和拓展了管理者过度自信经济后果和现金持有影响因素领域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研究结果还有利于管理者进一步理解其非理性特征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对他们在实际中如何制定企业现金持有策略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云鹤  李湛 《管理评论》2012,(7):117-131
通过建立企业生命周期新的划分指标,从企业发展的动态层面研究管理者代理行为与公司过度投资之间关系随企业生命周期的演变,并检验公司治理机制随企业生命周期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代理行为随企业生命周期动态变化,其对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随企业生命周期发展不断减弱。不同公司治理机制的治理效果随企业生命周期也发生变化,其中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在成长阶段能够有效抑制公司过度投资,而独立董事在成熟阶段及大股东在衰退阶段均显著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成长阶段中的公司监事会能够对代理行为引致的过度投资起到显著的监督作用,而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则显著加剧代理行为引致的过度投资,成长阶段中管理层持股、成熟阶段中独立董事与外部机构持股以及衰退阶段中大股东均显著没有起到应有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宝 《经营管理者》2013,(28):24-24
过度自信理论是行为金融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本文分析了过度自信理论的表现、成因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同时也指出只有减少投资者的投资情绪,我国的金融市场才能健康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习型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对连续并购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0-2007年间的1154家上市公司的3578次并购事件为样本,将并购公司管理者分为过度自信学习组和理性学习组,分析它们对上市公司连续并购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并购次序的上升,当并购公司的管理者过度自信且有学习行为时,并购绩效呈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当管理者理性且有学习行为时,并购绩效逐渐下降。本文还发现,无论有学习行为的管理者是理性的,还是过度自信的,并购的时间间隔都随着并购次序的上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过度投资,并对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有更高的敏感性。即当公司有充裕的融资活动现金流时,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过度投资;反之,则投资不足。本文还发现,过度投资与经营活动产生的自由现金流之间的敏感性基本上不受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特征的影响,这与其它一些研究的结论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模式的多维度比较研究:构建公司治理权变模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依据制度环境维度,将公司治理模式分为外部监管模式、家族监管模式和内部监管模式;依据人力资本维度,将公司治理模式分为股东至上主义模式、双边治理模式、员工至上主义模式;依据企业成长维度,将公司治理模式分为古典治理模式、过渡治理模式和现代治理模式。本文进行了公司治理模式三个维度的比较研究,即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在综合考虑三个维度因素基础上,构建了公司治理权变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溢价研究可以揭示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之间的互动机理,不仅有助于深化和丰富公司治理理论,为上市公司优化公司治理指明方向和重点,而且有助于投资者全面评估企业价值.而对公司治理的客观评价是公司治理溢价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上证公司治理板块的评选结果为参照样本,给出了检验公司治理评价指标有效性的科学方法,进而验证了以DEA方法构建的公司治理效率值指标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利用联立方程模型对公司治理溢价进行研究,解决了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以2007年中国沪市578家A股公司为样本对联立方程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公司治理溢价,公司治理效率值每增加0.1,流通盘市场附加值就会有37.2%的溢价.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影响我国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政府控制,同时分析了政府控制对治理机制有效性的影响机理.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干预行为影响到了董事会、股权制衡机制、薪酬激励机制等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为公司治理的完善首先需要的是政府治理的完善.只有政府治理完善,对上市公司的干预减少,董事会、股权制衡机制、经理人市场和控制权市场才会发挥其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公开的中国治理指数数据选择高治理质量公司,并根据自行计算的治理指数选择低治理质量公司,研究了公司治理高低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收益-盈余模型,使用2002年和2004年的数据,本文发现(1)公司治理质量显著影响到了盈余质量,高治理质量公司的盈余反应系数显著高于低治理质量公司;(2)高治理质量公司的盈余变化较之低治理质量公司的盈余变化具有更为显著的价值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公开信息为依据,基于2004年的样本,从中国公司治理指数及其所涉及的六个维度控股股东治理指数、董事会治理指数、监事会治理指数、经理层治理指数、信息披露指数、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进行比较研究,总结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特征和年度差异.2004年公司治理状况较之2003年有较大改善,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产生了积极作用,良好的公司治理有利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并有利于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本文对公司治理评价与指数未来研究提出了规划.  相似文献   

16.
全球公司治理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析了改善公司治理机制的目标,介绍了全球公司治理运动发源地英国的公司治理准则,指出公司治理机制与亚洲经济增长机制之间的关系并回顾了全球公司治理热潮。最后,文章对如何改善中国公司治理机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及其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评价指数,并据此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总体不高;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政府控股型公司的治理水平最高,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型公司的治理水平要高于国有法人控股型公司,而一般法人控股型及股权分散型公司的治理水平介于前两者之间 , 但不存在显著差异;公司治理水平对净资产收益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市净率却具有负向影响。本文最后给出了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1250家上市公司所公布的"自查报告和整改计划",重点从大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投资者法律保护等四个方面对"自查报告和整改计划"的调查问题进行全面归纳、整理、分解和剖析,通过统计分析和理论文献对比,综合反映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和问题.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我国目前已基本上建立了一整套与上市公司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上市公司在大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和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行为得到了一定的规范约束.但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仍然处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如何强化大股东的信托义务和法律责任,从根本上解决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保证董事会制度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培育经理人市场,积极推进股权激励机制、落实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等成为今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以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令众多的金融机构以及实体经济遭受重创,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第五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于2009年9月5日到6日在南开大学商学院召开。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报告、主题会场等方式,就金融危机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在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的主因,公司治理转型,基于监管视角下的公司治理风险的表现形式,深化公司治理改革、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等方面达成了重要共识,并就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司治理改革与优化提出了各种有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公司治理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及其改革动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的公司治理强化了它的企业竞争优势,一度让美国深感不安。而90年代后,日本的公司治理却又演化为经济发展的羁绊,个中原因耐人寻味。本文首先探讨了日本公司治理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90年代后日本公司治理改革的根本动因。文章的分析是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提供一些更有说服力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