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燕  律德才 《仪器仪表学报》2002,23(Z2):825-826
介绍了数字Smith补偿器的调节原理,SLPC数字调节器Smith补偿的实现,以及SLPC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的模糊自校正Smith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mith控制是解决纯滞后系统控制的有效方法,但其对过程对象模型参数的精确要求,限制了其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模糊自校正Smith控制方案,该方案无需知道系统的精确模型,采用模糊控制和PI控制动态复合,从而保持了模糊控制较强的鲁棒性和PI调节器消除静态误差的优点.仿真结果证明了模糊自校正Smith控制器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较强的鲁棒性.而且该方案算法简单、易于实现,对实际工业应用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学林 《仪器仪表学报》2003,24(Z2):565-566
文章介绍了KMM数字Smith补偿器的控制原理,KMM数字调节器Smith补偿的实现,以及数字调节器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串级-Smith预估控制在温度大滞后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莉  张锋 《仪表技术》2007,(2):37-39
在工业过程中,大滞后系统普遍存在。文章以一实验用加热装置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温度控制系统具有大滞后的特点,采用串级控制结构结合Smith预估控制器的控制方案。内环采用Smith预估器,大幅度降低滞后对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外环采用PI控制实现系统无静差。实验表明,该种控制系统与单回路PID控制或Smith预估控制相比具有更优的动态特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Smith预估控制原理,针对Smith预估器对象模型误差过于敏感的缺点,引入模糊控制代替Smith预估器中的PI控制,Matlab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Smith预估控制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常规PI Smith预估控制和模糊控制的缺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改进型Smith预估器的多媒体流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带网的普及使VOD(video on demand)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传输延迟的抖动影响了播放质量,传统的Smith预估器难以消除这一缺点.本文在速率反馈控制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结构的Smith预估器进行反馈控制,克服由于扰动和传输延迟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播放质量.  相似文献   

7.
时滞现象在工业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常规控制方法很难满足控制要求。Smith预估控制能克服系统的时滞现象,当预测模型存在误差时,控制效果将会下降。对Smith预估控制方法进行改进,辅助制器采用PI控制,主控制器采用模糊PI控制,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温度控制系统中去,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这种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滞后系统的Smith在线辨识预估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过程中普遍存在大时滞对象,为解决大滞后复杂系统因无法建立精确数学模型而难于控制的问题,将史密斯(Smith)预估控制原理和在线辨识方法结合起来,在Smith预估控制系统中,用系统辨识的模型代替传统预估补偿模型,根据最小二乘辨识算法辨识模型的各个参数,提出了Smith在线辨识预估控制算法;针对二阶加纯滞后对象在滞后时间有/无建模误差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mith在线辨识预估控制的性能指标和鲁棒性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改进的Smith预估控制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红  宋建成 《仪器仪表学报》2003,24(Z2):677-678
本文在传统Smith预估器的基础上,引入了"参考轨迹"的作法,形成了改进型的Smith预估控制,同时采用模糊PID控制器作为系统控制器.仿真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克服传统Smith预估器对模型精度敏感的问题,能在设定值扰动、负荷扰动控制中取得满意的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10.
在常规Smith预估控制器的基础上,结合神经网络理论,得到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Smith预估控制器,弥补了Smith预估器在解决模型不确定时滞系统时的不足.仿真实验证明了所提出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液比例阀控缸位置控制系统实时性能差和具有严重时变性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PID控制算法,并将该算法与模糊控制相结合构成Fuzzy-PID控制,对其在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上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实验比较不同工况下该系统Fuzzy-PID控制和常规PID控制对正弦信号的跟踪效果。结果表明:Fuzzy-PID控制比常规PID控制具有更好的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在工业生产自动化中对过程控制系统有多种控制方法,而这些过程控制方法没有一种是万能的,控制方法的选取要根据设备、工艺特点来具体分析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控制方法的正确选择影响着系统的效果,及后续产品质量、费用成本、劳动强度等诸多问题。介绍了基于串级控制的双效蒸发设备控制系统,实现加热过程来自蒸汽压力大幅度波动、被加热原料温度不稳定、设备传热延时大等多个干扰情况同时存在的控制系统的自适应,并实现对控制对象高精度控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模糊控制技术的研究,提高柴油机的调速系统性能,推动节能减排.在分析过程中重点介绍了模糊控制技术理论和模糊控制器的组成,对模糊控制技术在柴油机调速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并对柴油机模糊控制设计的相关环节做了分析,结论是加强模糊控制技术在柴油节调速系统的应用研究,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压力控制变量泵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排量控制的数字压力控制原理,并以比例排量控制径向柱塞泵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简单易行,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对数字控制变量泵有着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Adaptive Control Constraint of Machining Processes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Adaptive control constraint is one of the machining process control types. In this paper, the major adaptive control constraint systems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feedback control, parameter adaptive control/self-tuning control, 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sliding mode control, neural network control, and fuzzy control. Their typical applications to constant cutting force control system are also described, and some recent experiment result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6.
A Supervisory Control Approach for Execution Control of an FM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presents a generic methodology based on formal language theory for the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 (FMC) systems. The motivating idea behind the overall approach stems from the supervisory control theory under the framework of Ramadge and Wonham. Essentially, we characterize the asynchronous and dynamic behavior of an FMC as a regular language and formulate the control logic generation problem as a sublanguage calculation problem, which requires the resulting language to satisfy at least two properties: maximal permissiveness and controllability. Then an algorithm for resolving the problem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called supervisor, we propose a controller architecture that guarantees coordinated operation of an FMC through the regulation of occurrences of events. An adaptive control policy that regenerates supervisors on changes in task configurations is presented and a dynamic equation that describes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trol logic along time is derived. Then, we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aximally permissive adaptive control policy has a number of preferred properties, including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successive supervisors. Finally, a controller for an example FMC is implemented, using th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modules. Our procedure has the merit of mathematical soundness, modular design, and systematic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一般模糊控制系统抗扰动特性较差的缺点,在系统中加入一个干扰估计环节,对不可测量或特性未知的干扰实现前馈补偿控制,以抑制此类干扰对系统输出的不利影响。通过分析和计算机数字仿真表明,按这种结构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很好的抗干扰特性,同时对控制对象的模型化误差也有良好的鲁棒特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基于传统自动控制方法和智能控制思想,提出了一种新型智能控制(IC)结构,并利用小增益定理为闭环自学习智能控制系统建立了稳定性分析,给出了l∞稳定性结果。该智能控制器已成功用于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应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方法,建立了模糊控制器,对气缸位置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证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能够精确、稳定、快速地定位。  相似文献   

20.
讨论两种与不同驾驶员转向控制策略相应的人-车才环系统的运动特征。在描述驾驶员操纵汽车时可以认为驾驶员有两种操纵方式,即通过给转向盘施加转向力矩或通过使转盘转地定定角度来实施其转向策略,分别称这两控制方式为力输入控制与角输出控制。仿真计算表明,当不足转向度小的汽车高速行驶时,驾驶员采用力输入控制策略具有更小的跟随误差,在力输入控制下,驾驶员校正参数的变化范围也比采用角输入控制策略的小得多,这说明力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