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建立卡培他滨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并对其在胃癌患者体内的药动学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入组4例胃癌患者,其血浆以替硝唑为内标,以叔丁基甲醚进行提取后进样测定,色谱柱为EclipseC18,流动相为乙腈-水(26∶74),检测波长为310nm,流速为1.0ml/min。血药浓度数据用DAS药动学计算机程序处理。结果:卡培他滨与内标替硝唑分离良好,保留时间分别为8.15、3.15min,卡培他滨血药浓度在0.05~8.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RSD均<7%,提取回收率在77.04%~87.53%范围内;卡培他滨的药动学参数cmax、tmax、t1/2β、AUC0-6h分别为(5.42±2.90)μg/ml、(1.0±0.71)h、(1.01±0.50)h和(9.54±5.32)mg·h/L。结论:胃癌患者口服卡培他滨后吸收迅速,消除半衰期短,个体之间生物利用度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吉西他滨的浓度。方法:采用Phenomenex色谱柱,以5-溴尿嘧啶为内标,流动相为乙腈-0.1%三氟乙酸溶液(3∶97),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8 nm。结果:大鼠血浆中吉西他滨浓度在1-2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97%,提取回收率〉72%,日内、日间RSD均〈6%。结论:本法快速、高效、灵敏,适用于吉西他滨的血药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卡培他滨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卡培他滨(capecitabine)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取0.3 mL血浆,以甲硝唑为内标,叔丁基甲醚提取后氮气吹干,复溶,进样分析.流动相:乙腈-水(35:65);流速1.0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310 nm,室温操作.结果:卡培他滨与内标分离良好,保留时间分别为6.9 min和3.4 min,且达峰处无杂峰干扰.标准曲线范围0.05~2.00mg·L-1,线性良好(r=0.999 1,n=6),日间误差2.57%~5.93%,日内误差1.99%~5.96%,最低检测限为0.01 mg·L-1.卡培他滨血样在检测过程中保持稳定.结论:本方法取样量小,操作快速简便,专一性强,灵敏度高,可满足药物动力学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体5-氟尿嘧啶血药浓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5 -氟尿嘧啶的浓度。方法 :用硫酸铵作为蛋白沉淀剂 ,血浆样品用乙酸乙酯 -异丙醇(85∶15 ,V/V )提取 ,氮气吹干 ,残留物用流动相溶解后进样。色谱柱为DiamonsilC18 柱 (4 6mm×150mm ,5μm ) ,流动相为0 01mol/LKH2PO4(pH5 5) ,流速1 5ml/min ,紫外检测波长267nm ,5 -溴尿嘧啶为内标。结果 :本法最低检测浓度为0 025μg/ml ,线性范围为0 3~10μg/ml ,日内RSD≤5 0 % (n=5) ,日间RSD≤11 5 % (n=5)。结论 :本法简便、灵敏、经济 ,可作为5 -氟尿嘧啶药代动力学研究时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氟尿嘧啶、尿嘧啶和二氢尿嘧啶浓度的方法 ,并应用于临床.方法:建立LC-MS/MS法,以溴尿嘧啶为内标,采用Waters Atlantis T3色谱柱(100 mm×3.0 mm,3μm);0.1% 甲酸水溶液(V:V,A相)-甲醇(B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2 min,5%B;2.0~2...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种测定人血浆中氯法拉滨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并用于氯法拉滨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以替米沙坦为内标.色谱柱:Aglient TC-C18柱(150.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1 mmol·L-1乙酸铵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培哚普利及其活性代谢物培哚普利拉的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测定法.方法:采用不同的沉淀法对血浆样品进行处理,分别对培哚普利和培哚普利拉进行测定,采用Phenomenex Cu-rosil-PFP柱对样品和内标进行分离,以不同比例的甲醇和醋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通过电喷雾离子化四级杆串联质谱,以选择反应监测(SRM)正离子方式进行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369→172.2(培哚普利)和m/z 377.0→234.1(内标依那普利);m/z 341→170.2(培哚普利拉)和m/z 349.0→206.0(内标依那普利拉).结果:培哚普利标准曲线范围为0.5~200μg·L-1,定量下限为0.5μg·L-1;培哚普利拉标准曲线范围为0.2~20μg·L-1,定量下限为0.2 μg·L-1.原药和代谢物的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均<15%.应用该法测试了1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口服培哚普利片后血浆中培哚普利和培哚普利拉的浓度.结论:该法灵敏、快速、准确,适用于培哚普利的临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人体血浆中5-氟尿嘧啶及其活性代谢物5-氟-2′-脱氧尿嘧啶核苷浓度的HPLC法。方法:以肌苷为内标,血浆样品用硝酸银(10%)沉淀蛋白质,采用C_(18)柱,检测波长为266nm,流动相:0.01mol·L~(-1)磷酸盐(用2mol·L~(-1)氢氧化钠溶液调pH为7.0)-甲醇(96∶4),流速1.0mL·min~(-1),柱温为45℃。结果:5-氟尿嘧啶和5-氟-2′-脱氧尿嘧啶核苷分别在0.1~20μg·mL~(-1)(r=0.9997)和0.2~40μg·mL~(-1)(r=0.9997)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5和10ng·mL~(-1),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8.2%~101.2%、99.5%~102.3%,日内、日间RSD均小于6%。结论:方法灵敏、快速、准确,适用于临床上测定5-氟尿嘧啶及其活性代谢物5-氟-2′-脱氧尿嘧啶核苷的血药浓度及药动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培他滨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采用C18柱,以B(甲醇∶乙腈∶0.1%醋酸=7∶0.2∶12.8)-C(甲醇∶乙腈∶0.1%醋酸=16∶1∶3)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250nm,柱温为40℃,自动进样室为5℃。结果在浓度为0.0997~0.997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检测限为0.020μg.mL-1。该方法能够分离卡培他滨及其有关物质。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及重复性好,可用于卡培他滨的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限量检查。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用HPLC法测定血浆或制剂中的氟尿嘧啶(5-FU),以胞啶为内标,该方法快速、精密.5-FU和内标的理论塔板数分别为242和208,其分离度为4.65,测定与5-FU联合化疗的其他抗癌药物均不干扰,用于制剂分析相对标准偏差<3.5%.方法:HPLC法,流动相为0.025mol/L正己烷磺酸水溶液,流速4ml/min,色谱柱内装10μm8mm×10cm MB~(TM) C_(??),检测波长为270nm.血浆中5-FU标准曲线:由于5-FU血浆中存在浓度范围宽,所以其标准曲线0.025~1.0μg/ml用于低浓度范围,1~25μg/ml用于高浓度范围.取空白血浆1ml,加适量0.1μg/ml或0.02μg/ml的5-FU水溶液,在上述浓度范围内使呈不同浓度.加色谱级纯  相似文献   

11.
叶鹏  宋金春  李娟 《中国药房》2011,(13):1168-1170
目的:研究氟尿嘧啶脂质体(FU-Lip)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并评价其靶向性。方法:将9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10组,前5组静脉注射FU-Lip,后5组静脉注射FU注射液,剂量均为25mg·kg-(1以FU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浆、心脏、肝、脾、肺、肾中24h内的FU浓度,分析药物组织分布情况,以24h内的相对摄取率(re=AUC脂质体/AUC注射液)和靶向效率(te=AUC组织/AUC血浆)判断FU-Lip对主要器官的靶向性。结果:各组织中FU浓度均先升高后降低;与FU注射液比较,静脉注射FU-Lip后24h内的平均FU浓度在肝、脾中均升高,在其他组织中的浓度均降低;FU-Lip在肝中的re为17.13,其他组织的re均≤7.017;肝、脾中FU-Lip的te1与FU注射液te2的比值分别为5.616、2.301,其他组织均≤1。结论:FU-Lip能提高药物在肝、脾中的分布,具有肝、脾靶向性,尤其是肝靶向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进复方氟尿嘧啶口服溶液中氟尿嘧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5 TC-C18(2)(4.6×250 mm,5μm),流动相为6.8 g·L-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用5 mol·L-1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值至5.7±0.1):甲醇(95:5),检测波长为265 nm.结果:氟尿嘧...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尿嘧啶在人体内的血药浓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血清中氟尿嘧啶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血清经处理后,采用Nova-Pak C_(18)柱,流动相为甲醇-0.3%乙酸溶度(2:98),检测波长266 nm。结果:氟尿嘧啶浓度在0.226~36.16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血清中药物最低检测浓度为0.028 25 μg·ml~(-1);高中低3种浓度的日内 RSD(n=5)分别为2.2%,2.4%和3.5%,方法回收率为99.8%,107.5%和91.7%。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能满足氟尿嘧啶血药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徐飞  闫玉梅  虞炜 《齐鲁药事》2012,31(3):143-144
目的确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氟尿嘧啶有关物质的测试。方法 6.805 g.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5 mol.L-1氢氧化钾溶液将pH调至5.7±0.1作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66 nm,柱温:室温,对氟尿嘧啶样品进行高温、高温高湿、光照、氧化、酸、碱等处理后测试。结果用该方法进行测试均能很好分离各杂质,且能有效检测出各杂质含量。结论该方法对氟尿嘧啶的有关物质测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5.
N1-羧酰-5-氟尿嘧啶系列前体药物的体外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HPLC法测定N1-羧酰-5-氟尿嘧啶系列前体药物在不同pH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不同的组织匀浆中的含量以考察降解情况,并数学拟合求取降解动力学方程。同时对光敏感的N1-维甲酰-5-氟尿嘧啶进行了光解动力学研究,还测定了该系列前体药物在正辛醇-水两相中的分配系数。结果表明各前体药物在缓冲溶液和组织匀浆中的降解均为表观一级反应,光解动力学方程为对数曲线,前体药物的分配系数均高于5-氟尿嘧啶。其中N1-维甲酰-5-氟尿嘧啶和N1-山梨酰-5-氟尿嘧啶的药物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氟尿嘧啶注射液含量及其有关物质的HPLC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以水(0.05 mol·L-1磷酸溶液调节pH至3.5)-甲醇(9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5 nm.结果:氟尿嘧啶与其相邻杂质峰能完全分离,在进样量0.038 92~1.946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6),平均回收率为99.2%(RSD =0.5%);最低检出量为0.8ng.结论:本法专属准确,可用于复方氟尿嘧啶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pH梯度法结合逆向蒸发法制备氟尿嘧啶脂质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鹏  宋金春  郭成希 《中国药师》2009,12(3):308-311
目的:以pH梯度法结合逆向蒸发法制备氟尿嘧啶脂质体,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pH梯度法结合逆相蒸发制备氟尿嘧啶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进行处方优化;用Sephadex G-50葡聚糖凝胶柱分离-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尿嘧啶脂质体的包封率;以激光散射粒径分析仪测定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及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测形态,并初步考察脂质体在室温和4℃冷藏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制得的氟尿嘧啶脂质体外观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282nm,Zeta电位为-25.9mV,平均包封率为75.39%,4℃冷藏条件下贮存脂质体的稳定性要明显优于室温贮存。结论:运用pH梯度法结合逆向蒸发法能制备包封率较高的氟尿嘧啶脂质体。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去疣灵凝胶中氟尿嘧啶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去疣灵凝胶中氟尿嘧啶含量.方法RP-HPLC测定去疣灵凝胶中氟尿嘧啶含量,色谱条件YWG色谱柱(300 mm×4.6 mm,10 μm),柱温35℃,流动相甲醇-水(8020),流速1ml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莫氟片中氟尿嘧啶的含量。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25%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8 nm。结果:氟尿嘧啶在0.156 5~2.347 5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氟尿嘧啶的检测限为0.16 ng。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复方氟尿嘧啶凝胶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加入氟尿嘧啶、氢化可的松制成水溶性凝胶。对其外观、含量、稳定性和刺激性等质量进行考察,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本品外观均匀细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种主药含量而互不干扰,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控制,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