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1年在上海浦东新场镇某合作社开展河蟹套养红螯螯虾生态养殖试验,在河蟹基本放养模式基础上套养一定量的红螯螯虾能够提高饵料利用效率与单位池塘的产出,最终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红螯螯虾又名澳洲淡水龙虾,原产于大洋洲,其外形似海水中的龙虾,雄性成虾2螯足的前端有一鲜红的膜质斑块,故称红螯螯虾。该虾生存水温为5~42℃.水温20℃以下基本不生长,常见个体50~150g。为摸索红螯螯虾的生长规律,我们于2003年在吴兴区东林镇东明村进行了池塘主养澳洲红螯螯虾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鱼种池套养红螯螯虾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螯螯虾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出肉率多等优点,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为摸索红螯螯虾在长江流域养殖的生长习性,我场于1997年5月至12月在鱼种池内进行小面积、低密度套养红螯螯虾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塘选择本场进排水方便的三  相似文献   

4.
2010年在闽西北山区进行红螯螯虾池塘健康养殖生产试验,经过5个月的养殖,结果8口池塘共产红螯螯虾19095kg,平均单产达0.57kg/m2,养殖成活率64.2%,饲料系数1.31,投入产出比1∶1.69。试验结果表明,池塘养殖红螯螯虾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利用0.53 hm^2池塘试养红螯螯虾,放养体长1.5 cm红螯螯虾虾苗2万尾,收获红螯螯虾975 kg,另外收获河蟹175 kg、青虾36 kg、鲫鱼190 kg,总利润68420元。饲料系数为0.72,红螯螯虾成活率为65%。结果认为:红螯螯虾可单养,亦可与河蟹、青虾等混养;水草覆盖率80%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6.
红螯螯虾成虾和幼虾是否能在福建闽南地区自然越冬,是评价其在该地区是否有发展养殖生产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我们于1993年10月至1995年3月分别在厦门高崎养鳗场和厦门湖里区湖边水库养殖场进行了成虾和幼虾的越冬试验,现报告如下。1 试验情况和结果 试验分别于1993年10月25日至1994年5月24日和1994年9月15日至1995年3月24日进行。试验池共5只(表1)。红螯螯虾成虾及幼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红螯螯虾养殖发展趋势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红螯螯虾养殖发展趋势初析红螯螯虾,它是目前世界上淡水螯虾中最优良的品种。最近几年在它的原产地澳大利亚得到迅速发展。86年澳还成立研究所,对螯虾所属品种进行系统研究,目前已筛选出较为理想的三个养殖品种即:红螯螯虾、马朗虾、亚比。其中以红螯螯虾最...  相似文献   

8.
1991~1992年对澳大利亚北方的热带大型虾红螯螯虾cheraxquadrinarinatus在室内进行了孵化实验。6个玻璃钢水槽放养40~190g的性成熟红螯螯虾10只/m2,雄雌比率1:2,水温保持在28±1℃。1991年采用自然光照,1992年控制光照。采用自然光照,每日光照不是12小时.月产卵率为15%;每日光照有12小时以上,月产卵率在35%以上。由于产卵高峰期在5~7月,故春季放养为时过晚。翌年,将光照由12月的10小时光照14小时黑暗调节至2月的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且一直持续至7月。红螯螯虾产卵率随光照期的延长而提高,且产卵高峰期提前在3~5月,月产卵率高达50%。5月份以后,即使水温和光照期一直不变,产卵率将直线下降。所产卵数与雌虾个体规格呈正相关。40~190g的雌虾平均产仔虾7.3只/克体重,卵色用于预测卵的发育期。  相似文献   

9.
红螯螯虾繁育和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螯螫虾,引进我国后被称为澳洲龙虾,原系澳大利亚的野生种类,1971年澳大利亚才开始进行人工养殖,外形酷似龙虾,是目前世界上优良的淡水养殖虾类之一。1990年6月广东省新会市牛湾镇从澳大利亚引进繁殖和养殖。我场1995年4月27日从广东省平山市水口镇引进150~200克/只亲虾554只,7~10厘米虾种86只(死10只),5月25日引进7~10厘米虾种1850只(其中死亡200只),雌雄比例1:1。现将试验观察情况初报如下:一、生物学特征红螫螯虾隶属十足目,拟螯虾科,光亮虾属,一般个体100~200克,最大个体可达500克。体色里镶嵌色褐绿,头胸部和…  相似文献   

10.
红螯螯虾的室内人工育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顾志敏 《水产学报》2003,27(1):32-37
于1996-1998年,在浙北地区,对澳大利亚引进的红螯螯是进行亲虾培育、人工越冬,怀卵孵化,室内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研究表明,在浙北地区,2.8-4.9g的幼虾经5个月左右的饲养可以达到性成熟并部分怀卵,利用电厂余热水水泥池人工越冬的成活率可达70%以上。越冬后亲是在水温20℃以上即开始交配怀卵,怀卵盛期4-6月。红螯螯虾一年可产卵4次,但只有第一、二次怀卵可用于育苗生产,个体一次怀卵量较少,一般为400-500粒,但群体怀卵比率较高。试验还表明,红螯螯虾出膜幼体即呈幼虾状,需依附母体7-10d后才营独立生活并开口摄食外源性饵料,所研制的幼虾Ⅰ号饲料为红螯螯虾室内人工育苗较好的开口饲料。室内人工育苗成活率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红螯螯虾生产性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育出全长2cm以上虾苗百余万尾,每只抱卵虾每次能出苗100-300尾。介绍了红螯螯虾的亲虾培育、抱卵虾孵幼培育及幼体培育技术等。  相似文献   

12.
为抵御单一养殖崇明清水蟹带来的风险,开展了崇明清水蟹与澳洲红螯螯虾高效生态混养试验。以2020年上海崇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混养试验为例,养殖池塘面积1 hm~2,蟹种放养量12 000只,产量1 125 kg,澳洲红螯螯虾放养量15 000尾,产量450 kg,总产值31.5万元,利润20.1万元。结果表明,采用崇明清水蟹与澳洲红螯螯虾高效生态混养模式,不会影响清水蟹的产量,且单位面积利润比单养模式提高了34%,因此是1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国内也有人称为澳洲龙虾、红爪龙虾或淡水龙虾,台湾省译为四脊滑龙虾,产于澳大利亚北部。隶属甲壳纲、十足目、长尾亚目、拟河虾科、光壳虾属。此虾个体大、适应环境能力强(终身生活在淡水中)、食性广、能进行高密度养殖。红螯螯虾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发展红螯螯虾养殖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红螯螯虾主要病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 )属甲壳纲、十足目、长尾亚目、拟螯虾科、光壳虾属,原产地澳大利亚,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易饲养等养殖优势;同时,因其肉味鲜美、富含低胆固醇蛋白质,是目前世界上较名贵的淡水经济虾之一.目前,美国、拉丁美洲、西班牙、南非、东南亚、中国等许多国家引进了此虾,进行工厂化育苗及养殖.我国于1992年引入该种,先后在广东、湖北、福建、江苏、山东、北京等地试养,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并在繁殖生物学、自然水温育苗、室内工厂化育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随着红螯螯虾养殖业的发展,疾病也逐渐增多.笔者就国内外近几年对红螯螯虾病害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
不同光周期对红螯螯虾繁殖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红螯螯虾 (Cheraxquadricarinatus)自从 80年代末被开发利用以来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生物学、增养殖技术等进行了研究 ,但至今尚未见有关光照对红螯螯虾影响的报道。本文研究了光周期对红螯螯虾抱卵、胚胎发育及虾苗生长的影响 ,以期为提高和完善红螯螯虾的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 :试验用虾为我院人工繁殖并培育的亲虾及虾苗。亲虾体长 113~ 12 2mm ,体重 5 5~ 90g ;虾苗平均体长 2 2~ 2 5mm ,平均体重 0 5~ 0 6g。1 2 试验方法 :光周期L∶D分别为 0∶2 4,6∶18…  相似文献   

16.
红螯螯虾的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螯螯虾是原产于澳大利亚的大型经济虾类,经引种养殖试验证明很有推广价值。为推广该虾在我国的养殖,我们经几年的试验研究掌握了其繁殖习性和苗种培育技术。1 红螯螯虾的繁殖技术1.1繁殖习性 红螯螯虾雌雄异体,在正常情况下幼虾经180~240天饲养,达到性成熟,成熟后水温在20℃左右即可交配产卵,卵粒粘着在腹肢上进行孵化,抱卵孵化时间与温度有直接的关系。红螯螯虾卵粒较大,怀卵量与亲虾体重呈正相关,据报道,对体重为13~112g范围的个体,其线性关系方程为C=106 6.5W(R2=0.46)(C为抱卵数,W为体重)。孵化过程中有一部分卵不能正常  相似文献   

17.
从澳大利亚直接引起红螯螯虾1万尾,放入1.5亩土池,进行鱼虾混养,池底投放隐蔽物,定期测定水质和生长情况,投喂颗粒饵料,螺蛳,小杂鱼虾,豆渣,使用塑料薄膜防逃,经过118天饲养,出池对虾165.92kg,平均尾重30.9g成活率64.98%,试验证明,红螯螯虾最适生长水温22~32℃放养密度20尾/m^2不影响生长,混养品种以中上层滤食性鱼类为宜,北方地区因适温期短,应放养尾重2g以上的苗种。  相似文献   

18.
陈晓  姜绍贤 《齐鲁渔业》2004,21(8):51-52
四、淡水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一)虾的饲料。淡水红螯螯虾在生长繁殖中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等。饵料好,虾生长快,养殖效益好。如饵料的营养成分欠佳,虾不仅生长慢,还会出现营养缺乏性疾病。饵料的品质好坏直接影响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19.
红螯螯虾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10年成功进行了红螯螯虾的人工繁育生产,掌握了红螯螯虾的亲虾培育、抱卵虾孵化和幼虾培育关键技术.红螯螯虾亲虾适宜在土池中进行稀养方式培育,繁殖亲虾规格宜在60 g/尾以上;水温达20℃以上,红螯螯虾可交配产卵;红螯螯虾属一年多次产卵类型.胚胎发育适宜温度20~32℃,孵化时间4~13周,在22~30℃温度...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红螯螯虾的人工繁殖技术,在非繁殖季节的冬季,采用温度和光照相结合的诱导技术,在试验室内进行了澳大利亚红螯螯虾的人工繁殖试验。试验结果,70d后雌虾的抱卵率达到97.2%,3月上旬即已孵出虾苗,比自然条件下早出苗90~100d,每尾亲虾的平均出苗数为517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