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探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理想术式,对151例200只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部分混合型青光眼行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先用氩激光在术眼虹膜面作分层击射,达2/3 ̄3/4基质层厚;然后用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Nd:YAG)作穿透击射。虹膜透切率为100.0%,1次透切成功率为95.0%,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较单独术式低。随访时间在2年以上者为161只眼。随访结果表明联合激光手术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和激光虹膜周边成形术对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30名(50眼)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按照UBM检查分组:虹膜膨隆型眼做Q开关Nd: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A组,18人,31眼);虹膜高褶型眼做倍频Nd:YAG激光虹膜周边成形术(B组,12人,19眼);激光术后1月停用降眼压眼液,前房角开放度无明显增加,并且眼压≥21mmHg者,改做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或激光虹膜周边成形术(C组,8人,10眼)。结果术后3个月30名患者的平均眼压和平均用药指数从术前的(21.8±3.1)mmHg和2.6±1.4降到(17.8±1.6)mmHg和1.0±0.90。A、B、C三组术后小梁虹膜夹角分别增加了10°、9°、11°,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分别增加了0.17mm,0.19mm,0.22mm,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A、B、C三组术后瞳孔增大者分别为16%、53%、50%,视力下降者分别为13%、32%、30%。3组间比较,术后视力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瞳孔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激光虹膜周边成形术对根部虹膜高褶的青光眼疗效较好。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对虹膜膨隆型青光眼疗效较好。对1种激光疗法效果不佳者可联合2种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3.
我们应用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 YAG和氩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998年 9月~ 2 0 0 0年 9月应用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 YAG和氩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42例 5 1眼 ,女性 33例 ,男性 9例 ,年龄 5 3~ 73岁 ,平均 6 4岁。临床前期 38眼 ,间歇期 6眼 ,发作期 3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作暗室试验。随访观察时间 3个月~ 2 4个月。常规作视力、裂隙灯、房角镜、暗室试验和视野检查。眼压控制标准为停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2 .79k Pa,…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联合激光技术治疗高褶虹膜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0例(37只眼)早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高褶虹膜型青光眼,一次性行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氩激光加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联合激光手术)。结果随访8个月至4年零7个月,平均2.7年。17例(32只眼)获得满意疗效,在观察期内无青光眼急性发作,眼压从5.80±1.04kPa(1kPa=7.5mmHg)下降到2.74kPa以下,周边前房加深,房角增宽,虹膜皱缩,有效地防止了房角的进一步粘连,86.7%的患者暗室试验转阴性。结论联合激光手术是治疗高褶虹膜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激光虹膜根部切除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4年1月间应用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Nd:YAG和氩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21例21眼,缩瞳后氩激光在周边虹膜360。度范围共击射约30点,再于鼻上方或颢上方击射周边虹膜,范围约0.5~1mm,然后用Nd:YAG激光击穿虹膜。结果 术前术后平均视力无明显变化,术后1周眼压7~20mmHg,平均眼压14mmHg,暗室试验全部阴性。所有患者均可见周边切除孔沟通前后房,前房角均有不同程度加宽。结论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虹膜根部切除既可解除前房阻滞又可加深前房角,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国颖  刘斐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6):1080-1082
目的:探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药物难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药物治疗24h后眼压仍高于21mmHg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5例17眼和白内障膨胀期继发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4眼,共19例21眼,采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24h观察视力、眼压、角膜、周边前房深度、房角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激光术后24h眼压均有大幅度的下降,术前眼压53.09±11.01mmHg,术后24h眼压下降至14.98±4.21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术后视力由术前手动~0.3提高至0.1~1.0。所有患者角膜水肿减轻或消退,周边前房深度增加,房角不同程度开放。其中虹膜出血11眼(52.4%),轻度反应性虹膜炎21眼(100%),无1眼发生角膜灼伤。结论:激光周边虹膜切除联合周边虹膜成形术,是降低药物难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疗效观察。方法:应用UBM对28例41眼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前后的观察。对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房角增宽不明显的方法。应用UBM对28例41眼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前后的观察。对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房角增宽不明显的患者,局部点0.5%pilocapine后再次复查UBM。结果:83%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后,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50%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仍不能完全治愈,局部点0.5%的pilocapine可减少房角粘连的机会。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的房角再评价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在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选择对象和评价疗效方面的作用。方法32例4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按照UBM检查分2组:A组14例22眼,均为虹膜膨隆型,做Q开关Nd: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B组18例26眼均为虹膜高坪型,做倍频Nd:YAG激光虹膜周边成形术。结果术后3个月32例患者的平均眼压从术前的(22.2±3.4)mmHg(1kPa=7.5mmHg)降到(17.5±1.8)mmHg;平均用药指数从(2.5±1.5)分降到(1.1±0.8)分。激光治疗前后相比,A组和B组小梁虹膜夹角分别增加了7°和9°,房角开放距离(ADD500)分别增加了130μm和155μm,晶状体虹膜角分别减少了9°和6°,虹膜悬韧带距离分别减少了24μm和13μm,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用UBM为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和激光虹膜周边成形术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选择对象和评价疗效是准确可靠的。[眼科新进展2007;27(3):221.223]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理想术式,对151例200只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部分混合型青光眼行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先用氖激光在术眼虹膜面作分层击射,达2/3~3/4基质层厚;然后用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needymium:yttriumaluminumgarnet,Nd:YAG)作穿透击射。虹膜透切率为100.0%,1次透切成功率为95.0%,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较单独术式低。随访时间在2年以上者为161只眼。随访结果表明联合激光手术的远期疗效显著,是适宜于亚洲人虹膜特点的较为理想术式,建议在门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钟珊  李莉 《国际眼科杂志》2006,6(4):893-894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联合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方法:对89例110眼闭角型青光眼行半导体激光联合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结果:激光孔通畅100%,治愈98眼,好转8眼,无效4眼,总有效率96.4%。术前术后平均视力无明显变化。术后1wk眼压0.93~2.67(平均1.87)kPa。所有病例前房角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宽。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理想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46眼)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裸眼视力0.3及其以上者为36眼(78.26%),0.05及其以上脱盲率为100%。术后眼压全部降至正常范围,由术前的(32.5±6.2)mmHg降至术后(14.2±4.6)mmHg(1mmHg=0.133kPa),术前与术后眼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1,P〈0.01)。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4.331,P〈0.01),但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5~0.097,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获得良好疗效,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巩膜瓣外置可拆除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已确诊的开角及闭角型青光眼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1例(120只眼),即小梁切除及虹膜周边切除.巩膜瓣两角缝合后,再行巩膜瓣两侧外置可拆除缝线,水密缝合.对照组为常规小梁切除术65例(113只眼),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术后1周两组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P=0.08);术后6个月实验组平均眼压(14.34±3.95)mmHg,对照组(19.57±7.7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3.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方法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共64例(66眼).其中43例(45眼)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21例(21眼)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后视力:晶状体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手术组术后视力比术前提高者44眼(97.78%).晶状体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手术组术后视力比术前提高者18眼(85.72%).术后眼压:晶状体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手术组术后第1天眼压正常;8周后有2眼眼压>30 mmHg,给予二期行小梁切除术.晶状体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手术组术后第1天19眼(90.48%)眼压正常,有2眼(9.52%)低眼压,4周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或联合小梁切除术均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视力并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对照组73例(83眼)常规小梁切除术和观察组112例(127眼)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加可调节缝线,比较在术后1周内浅前房的发生率,眼压的控制及两组中部分术后随访1a的眼压控制及功能性滤过泡的维持情况。结果术后1周浅前房的发生率对照组为19.28%,观察组为9.45%,两组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P〈0.05)。术后1周眼压控制率对照组86.75%,观察组85.8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05),术后1a眼压的控制率对照组为72.22%,观察组为89.29%,(χ^2=6.83,P〈0.01)。功能性滤过泡的比率对照组79.63%,观察组为92.67%(χ^2=4.30,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较常规小梁切除术能更好地维持术后正常的前房,且远期控制眼压及维持功能性滤过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青光眼术后继发恶性青光眼19例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前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回顾了19例(19眼)恶性青光眼患者接受前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的病例。恶性青光眼发生前青光眼包括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1眼,开角型青光眼2眼,先天性青光眼2眼。曾行手术包括虹膜周边切除术3眼,小梁切除术16眼。手术前后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有15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患者术前眼压为41.33±13.85mmHg;术后眼压降低为14.23±4.88mmHg。术后患者前房形成,术后早期炎症反应较重,术后4d减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角膜内皮水肿、皱褶和少量玻璃体脱入前房。结论:前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伟  程萍  陈娜  杨艳风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8):1495-1497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双切口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双切口三联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6-01期间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58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29眼予以双切口三联术治疗,对照组20例29眼予以单切口三联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术眼的视力、眼压、术后滤过泡,术前和术后1 mo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面积,并统计两组术后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显著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术后滤过泡形成率分别为14.41±1.38 mmHg、90%,与对照组的14.40±1.40 mmHg、86%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1 mo 时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面积为1696.6±300.8个/mm2、540.8±71.6μm2,与对照组的(1410.6±288.5个/mm2、594.3±72.8μ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合并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7%,对照组为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给予双切口三联术和单切口三联术治疗均能取得良好效果,但双切口术式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术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36例40眼分为联合治疗组及传统治疗对照组,联合治疗组行前房穿刺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对照组按常规行药物治疗,根据眼压结果选择不同手术,并观察眼压、前房角开放范围、发作终止率及小梁切除术率。结果:发作终止率:联合治疗组为89%,传统治疗组为38%;小梁切除手术率联合组32%,对照组76%。结论:发作期行前房穿刺及LPI联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它能迅速打开房角、降低眼内压,因此提高了大发作终止率,降低了小梁切除手术比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激光治疗前房角粘连范围大于180°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43例(56只眼)前房角粘连范围大于180°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先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2d后再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对手术前后的眼压、前房角、视野进行对比观察。术后随访18个月。结果治疗后前房角粘连范围减小,眼压降低,视野无改变。随访18个月后30只眼(53.6%)眼压在21mmHg以下(1mmHg=0.133kPa),19只眼(33.9%)局部加用1-3种降眼压滴眼液,眼压可以控制;7只眼(12.5%,7/56)加滴2~3种降眼压药物,眼压仍高,行青光眼滤过手术。结论联合激光治疗前房角粘连大于180°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可降低滤过手术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远期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各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慢闭青),在施行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YAG laser iridectomy,YLI)治疗后的远期临床效果并评估其适用范围。方法 对青光眼门诊中已施行YLI的各期幔闭青患者随访一年以上者(1~8年,平均3年),着重对眼压的控制情况、视功能(视力和杯盘比)的保持情况、激光孔的保持情况、周边房角的保持情况、以及远期合并症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在204例(337只眼)各期慢闭青中,YU后有87.5%(295/337)的眼压及视功能保持稳定。其中27%(91/337)临床前期或早期病人效果最佳,基本达到“痊愈”,而60.5%(204/337)的发展期或晚期病人则需长期加点适量降眼压药方可控制眼压。另外有12.5%(42/337)的发展期或晚期病人,眼压仍未能控制,需用其它治疗或施行手术。结论 Nd:YAG激光虹膜周切术,对慢闭青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治疗手段,尤其对临床前期或早期患者效果最佳,对很大一部分发展期或晚期病人,施行YLI后加点药可以控制眼压,从而避免了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康柏西普辅助小梁切除联合广泛视网膜光凝治疗前房角关闭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944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前房角关闭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82例(82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43只眼),行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辅助小梁切除联合广泛视网膜光凝术;对照组,39例(39只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联合广泛视网膜光凝术。观察两组手术后视力、眼压及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观察组视力提高率为13.95%(6/43),对照组为10.26%(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5,P=0.030)。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下降,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t=11.910,P<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8.510,P=0.003);观察组术后并发前房积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125,P=0.001),两组均无眼内大出血、感染性眼内炎、巩膜坏死、视网膜脱离或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辅助小梁切除术联合广泛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前房角关闭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