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无水乙醇和碘为原料,成功地制备出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复合纳米纤维,并利用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复合纳米纤维.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针尖平行放置的一对细小铜针作为接收装置,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无水乙醇质量分数为10%,电压25kV,在不同的旋转数下纺出了PVP纳米纤维绳.在电纺丝喷丝针头和接收铜针间的静电库仑引力,以及纺丝间库仑斥力的双重作用下,电纺出PVP纳米纤维,纺丝电源中断后,一端的铜针固定,另一端作高速旋转,在接收器铜针的高速旋转下最终制得PVP纳米纤维绳.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接收器旋转速度和接收距离对多纤维结构的形貌有显著影响.讨论了纳米纤维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3.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 CS/PVP 质量比分别为0/100、10/90、20/80、30/70、40/60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 X射线衍射仪对纳米纤维膜进行表征,利用电子强力机对纤维膜断裂强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CS/PVP质量比从0/100变化到30/70时,纤维形态良好,平均直径随着壳聚糖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质量比达到40/60时,纤维中有大量珠串,均匀性变差.FT-IR 和 XRD 图谱表明,复合纳米纤维膜中CS与PVP存在相互作用,分子之间形成了氢键;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断裂强度随着 CS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壳聚糖含量达到40%时,其断裂强度为19.87 MPa.  相似文献   

4.
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成功制备了ZnS/PVP纳米纤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可知,纤维的直径大约在400 nm,纤维中的无机物为立方ZnS晶体,从荧光光谱图中可以知道,发射峰的位置在415nm。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以自由基型引发剂引发制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实验技术,讨论了在不同引发剂引发条件下影响PVP分子量的各种因素,得到了制备不同分子量的产物的最佳合成方法,并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及成份分析。  相似文献   

6.
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制备银纳米粒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还原性,通过水热法还原Ag2O制备了Ag纳米粒子,并初步探讨了PVP作为还原剂的还原机理.利用X-ray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对Ag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分析.实验结果发现,PVP在制备Ag纳米粒子的过程中可同时起到还原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配比的钨磷酸/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纳米复合薄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复合薄膜的结构和光致变色性能进行了研究.AFM结果表明,复合前后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表面形貌因杂多酸的掺杂而发生了显著变化.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Keggin结构钨磷酸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分子的基本结构在复合薄膜中仍然存在,乙烯基吡咯烷酮分子基团质子化后与杂多阴离子成盐,形成电荷转移桥.在紫外光照射下,复合薄膜由无色变为蓝色,在空气中暗处放置后复合膜重新恢复为无色.复合膜的升色速度和褪色速度均随着杂多酸含量的增加而加快.结果表明,杂多酸含量对复合膜的光致变色性能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聚乙烯吡略烷酮K30(PVP)为辅助模板刺,利用简单的沉淀-陈化法合成了具有介孔结构且稳定性较高的二氧化锆.采用TG,XRD,SEM以及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前驱物和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PVP为模板,可以获得有序的介孔结构,经过600℃煅烧仍能保持这种相对有序的介孔结构,且具有四方相的孔壁结构,显示了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改变PVP的浓度、溶液的pH值、锆盐浓度等因素可以有效地调控产物的孔结构和孔尺寸.  相似文献   

9.
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六氰合铁酸钴(CoHCF)纳米颗粒.得到了分散较好、大小均匀、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纳米颗粒.重点分析了PVP的引入以及溶液初始酸度对CoHCF纳米粒子粒径分布、晶体结构、红外光谱的影响;得出随PVP浓度的增大,溶液初始酸度的减小,CoHCF纳米粒子的尺寸逐渐减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CdTe/PVP纳米杂化材料制备及其荧光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巯基水相法将硫基乙酸(TGA)合成一系列不同粒径的Q态CdTe纳米晶,再与聚乙烯吡咯烷(PVP)杂化制备出具有红、黄、绿3种颜色的CdTe/PVP纳米杂化材料.通过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X射线衍射(XRD)、光致发光(PL)等表征方法考察Q态CdTe纳米晶的尺寸、晶形及其光学性能并系统考察CdTe/PVP纳米杂化材料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pH从9.85变化到5.22,荧光强度有一定的增大.所制备的CdTe/PVP纳米杂化材料具有优越的荧光性能及荧光稳定性,其聚合物中的CdTe纳米晶仍然保持很好的量子尺寸效应和良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1.
聚丙烯酸、聚乙烯吡咯烷酮对萘普生片释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方法制得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丙烯酸(PAA)均聚物.将PVP和PAA简单混合制备物理混合物,通过旋转蒸发法制备PAA/PVP复合物,分别以PVP、PAA均聚物、物理混合物、复合物为载体制备药物(以萘普生为模型药物)片剂,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以PAA、PVP为载体的萘普生片.考察这些药片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释放度,以研究它们输送药物的特性.结果表明:与PVP、PAA均聚物和物理混合物相比,PAA/PVP复合物作为药物载体能使萘普生具有肠溶包衣片的性质;而且提高载体中PAA的比例可使萘普生的释放速率减缓.  相似文献   

12.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PLG607为载体, 采用S/W/O/W溶剂挥发法制备牛血清白蛋白(BSA)微球, 对其性质进行表征, 并考察了处方中不同添加剂对BSA-PLG微球粒径、 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的影响. 结果表明, 采用S/W/O/W法所得微球粒径为40~70 μm, 表面光滑圆整. 加入添加剂(m(羟丙基 β 环糊精) ∶m(牛血清白蛋白)=1 ∶1)后包封率可以从27.9%提高到46.3%, 加入添加剂羟丙基-β-环糊精和羟基磷灰石制备蛋白微球, 能减小突释, 提高蛋白的包封率, 改善体外释放行为, 达到均匀释放.  相似文献   

13.
In the past decade, various medicated nanofibrous scaffolds have been developed as effective drug delivery systems for postsurglcal cancer treatment. In this study, hydroxyapatite nanoparticles (HANPs) were used as carriers to load an anticancer (CPT), and the CPT-Ioaded HANPs (CPT @HANPs) was then incorporated into 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 nanofibers via electrospinning. Thus fabricated medicated nanofibrous mats ( PLGA /CPT @ HANP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FE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TR-FTIR)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 release prof'des of CPT from the medicated electrospun mats were obtained and their in vitro anticancer efficacy against HeLa cells was also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PT was successfully loaded onto the surface of HANPs, and the prepared electrospun mats exhibited a homogeneous and continuous morphology. Furthermore, the loaded CPT exhibited a sustained release behavior from the nanoflbrous mats and the released CPT showed a long-term anticancer efficacy against HeLa cells. Therefore, the prepared medicated electrospun mats may be served as an effective drug delivery device for local antitumo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4.
静电纺丝法制备ZnO纳米纤维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乙烯醇作为络合剂与醋酸锌反应制得纺丝液,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得聚乙烯醇/醋酸锌复合纤维,经煅烧后得到直径为100 nm的纯ZnO无机纳米纤维.对所制得的纳米纤维的结晶度、纯度和表面形貌,分别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差热-热重分析(TG-DTA)、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测试手段进行表征.光降解亚甲基蓝水溶液的实验结果表明,700℃下煅烧得到的ZnO纳米纤维,紫外光照60 min使质量浓度为20 mg/L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率达99%,ZnO纳米颗粒对亚甲基蓝脱色率为84%,这充分说明ZnO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合成Tb(BA)3phen/PVP复合纤维.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纤维表面光滑,无交联,直径集中分布在350 nm.红外光谱分析表明,Tn3+与配体发生键合,在424 cm-1出现了Tb3+ - O2-特征振动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Tb (BA)3 phen/PVP复合物的吸收带发生蓝移.激发光谱分析表明,Tb(BA)3 phen/PVP复合纤维在214-355 nm之间有较宽的吸收谱带,对应着配体的π→π*跃迁,最佳吸收波长位于275 nm.发射光谱分析表明,最强发射峰位于545 nm处,对应着Tb3+的5 D4→7 F5跃迁.  相似文献   

16.
聚乙烯醇静电纺丝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疏松结构的优势固定葡萄糖氧化酶,以提高酶电极的性能.通过聚乙烯醇(PVA)和葡萄糖氧化酶(GOD)共同静电纺丝的方法在金电极表面获得了固定化酶膜,用于构筑安培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膜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扫描电镜的分析均表明酶成功固定在静电纺丝形成的纳米纤维膜中.循环伏安测试表明固定化酶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中保持了活性,采用PVA静电纺丝法固定COD比利用浇铸膜法所得到的酶修饰电极对葡萄糖有更好的电流响应特性,通过在静电纺丝溶液中加入纳米金进一步提高了酶电极的电化学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7.
在温和条件下通过静电作用成功制备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oly(St-co-MAA))分别与Cu2O、CuO形成的复合微球.所得样品的微结构和化学组成分别经过了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式电子显微镜、选区电子衍射和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poly(St-co-MAA)微球表面光洁,粒径约为440纳米,单分散性非常好;所制得的poly(St-co-MAA)/Cu2O微球单分散性好,平均粒径约为800 nm;而包裹在poly(St-co-MAA)微球表面的CuO纳米粒子呈棒状结构.本文提出了复合微球形成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8.
以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具有抗菌性能的壳聚糖/聚乙烯醇/氧氟沙星共混无纺布,测定了共混无纺布的力学性能,通过红外光谱(FT-IR) 、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选出了载药量较大、力学性能较好(壳聚糖/聚乙烯醇质量比为7,氧氟沙星质量分数为4%)的共混无纺布,在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中对其进行了体外药物释放实验。结果表明,所得的无纺布纤维直径均匀,平均为200nm。聚乙烯醇可以改善氧氟沙星/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无纺布的力学性能;氧氟沙星在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膜中有良好的相容性;氧氟沙星在pH为7.40的缓冲溶液中达到释放平衡时需要6h。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组装法以脱胶天然蚕丝为原料,制备了丝心蛋白微球.对影响微球的成球效果的因素如搅拌速度、乙醇(Et OH)用量、丝心蛋白(SF)浓度和冷冻温度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当V(Et OH)/V(SF)=1︰20,w(SF)=7.0%时,以n=100 r/min的速度进行搅拌,再放入-20℃环境下冷冻24 h最后室温融化,可获得较理想的丝心蛋白微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