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降血压肽的超滤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滤技术对花生降血压肽进行分离,一级超滤用截留分子量为5000的超滤膜,二级超滤用截留分子量为1000的超滤膜。研究了操作压力、料液浓度和操作温度对超滤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级超滤的最适操作条件为操作压力174Pa,料液浓度5%~7.5%,操作温度35℃;二级超滤的最适操作条件为操作压力209Pa,料液浓度7.5%,操作温度40℃;经超滤分离后,分子量小于1000的短肽降血压活性非常突出,IC50达到0.4mg/mL。  相似文献   

2.
采用膜分离技术进行鱼鳞胶原蛋白中试提取液的脱盐实验。研究了不同分子量、不同类型的超滤膜对料液脱盐效果及胶原蛋白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用膜为截留分子量8ku的卷式超滤膜,脱盐废水经纳滤膜处理后可循环用于脱盐过程,从而减少了用水量。经过三批次胶原蛋白中试规模脱盐实验验证,当提取料液浓缩倍数为4倍时,胶原蛋白总回收率>75%,胶原蛋白提取液中与灰分相关的无机盐脱除率>85%,最终产品灰分<1%。  相似文献   

3.
对膜技术在花生蛋白酶解液分离纯化应用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超滤膜截留相对分子质量(1、3、5 kDa)、超滤压力(0.086、0.121、0.157、0.193 MPa)、超滤温度(30、35、40、45℃)、超滤加水量(0.5~5.5倍)对超滤效果的影响,以及考察加水次数(1~12次)对纳滤脱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滤操作的最适工艺为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 kDa的超滤膜,在超滤压力0.193MPa、超滤温度45℃的条件下进行恒体积超滤,加水量以加入3倍水为最适,此时短肽透过率可达65.01%,透过液中短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283~402 Da之间;纳滤操作在纳滤温度为常温(20℃)、纳滤压力为1.5 MPa的条件下进行,采用间歇式恒容纳滤方式,最适加水次数为10次,此时Na+脱除率为(69.78±0.69)%,短肽损失率仅为2.00%。采用最适的先超滤、后纳滤联用工艺制备的花生短肽液经冻干后,冻干粉对ACE的IC50为0.78 mg/mL,体外抗氧化活性为ORAC值(以Trolox计)(2 359.50±40.43)μmol/g,表明短肽同时具有较强的ACE抑制活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王永斌  王允祥 《饮料工业》2008,11(12):25-28
【研究目的】采用无机陶瓷膜分离提取翘鳞伞胞外多糖,考察不同孔径的膜对膜过程妁影响,优化膜通量影响因素,获得超滤膜分离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微滤处理后的翘鳞伞发酵液为研究对象,测定了5种不同孔径超滤膜的膜通量以及多糖截留率,采用L9(3^4)正交实验优化了超滤工艺条件;【结果】在5种陶瓷超滤膜中,截留分子量为50kDa的超滤膜最适合于翘鳞伞胞外多糖发酵液分离浓缩,当压力在0.1~0.4MPa,温度在20~40℃时,压力和温度的提高均有利于超滤膜通量的增大,而料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对多糖截留率影响较小.【结论】选择50kDa的超滤膜在压力0.3MPa、温度40℃、料液质量浓度0.8g/L的条件下,其膜通量以及多糖截留率最佳。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级膜对鱼皮胶原寡肽提取液进行分离。研究了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对提取液分离效果及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用膜为截留分子量为5 ku的超滤膜,透过液中胶原寡肽占总肽量的96%,胶原寡肽的回收率为92.5%。经超滤膜处理后的料液再用纳滤膜进行脱盐、浓缩。200 u的纳滤膜能够有效地除去鱼皮胶原寡肽提取液中的无机盐等小分子杂质,经过脱盐后的浓缩液中胶原寡肽的分子量集中分布在100~1 000 u之间,料液的电导率从初始的10 ms/cm,下降至86μs/cm。  相似文献   

6.
膜技术分离纯化牛蒡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膜技术分离纯化牛蒡多糖的过程.首先,以蛋白脱除率、多糖损失率为指标,比较了三氯乙酸法、鞣酸法、Sevage法几种常用的除蛋白方法,结果表明:鞣酸法除蛋白的效果最佳,蛋白质总去除率为67.87%,糖损失率为18.18%;其次,以膜通量和透过液中糖浓度为指标,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超滤膜、超滤压力、料液温度对超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10万的超滤膜,在压力为0.25MPa,料液温度为40℃时,膜通量最大,而且膜污染较轻,多糖得率为25.8%,多糖纯度为73.27%.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醚砜超滤膜对酵母味素溶液进行超滤试验,并对超滤特性及影响特性的操作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超滤过程,通量衰减变化很大,蛋白质主体浓度的对数和渗透通量呈线性关系;随料液浓度增加,膜通量下降,蛋白截留率和海藻糖透过率增加;料液pH和操作压力均影响通量、蛋白截留率和海藻糖透过率。经提取后的海藻糖浓度为25.7%,整个过程海藻糖总提取率达89.8%。  相似文献   

8.
郭丽丽  潘道东  李敏 《食品科学》2009,30(4):127-130
采用超滤技术,对通过胰蛋白酶酶解制备的粗肽进行初步分离纯化,从而获得较高纯度的促矿物元素吸收肽。对超滤工艺中几个主要技术参数(超滤压力、料液初始稀释倍数、料液pH 值、料液温度)进行了研究,以膜通量、目标肽回收率和P/N(摩尔比)作为其结果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利用截留分子量为6000D 的中空纤维超滤膜,在超滤压力为0.125MPa、料液初始稀释倍数为4、料液pH5.5、料液温度45℃的条件下,以45min 作为一个超滤周期,能得到纯度最高和活性最大的促矿物元素吸收肽。该条件下获得的目标肽可以将NaH2PO4 和CaCl2 在体外产生沉淀的时间推迟15min,此时目标肽回收率为84.1%。  相似文献   

9.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酵母抽提液中总氮截留率和海藻糖透过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优化超滤工艺,得到最佳超滤条件:料液质量浓度10 g/dL,料液温度42℃,操作压力0.31MPa,在最佳超滤条件下得到酵母抽提物蛋白质截留率96.5%,海藻糖透过率94.8%,所得RSA图可直观地反映各因素与蛋白氮截留率和海藻糖透过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易建华  朱振宝  赵天殊 《食品科技》2011,(5):168-172,176
以双低油菜籽饼粕为原料,采用盐提与膜分离偶联工艺制备菜籽蛋白,结果表明,盐提温度及浓度是影响盐提工艺重要因素,盐提最佳条件为:4.0%NaCl,50℃,90min,料液比(w/v)1:20,在最佳艺条件下,菜籽蛋白提取率达67.9%;超滤膜分离适宜工艺条件为:超滤膜MWCO100000,物料初始蛋白质浓度为4.0%,料液pH10.0,超滤操作温度为50℃,进出口压差0.12MPa,在此条件下,菜籽蛋白截留率>90%,产品蛋白质纯度为85.11%。采用盐提与超滤偶联处理菜籽饼粕,可得到高纯度菜籽蛋白,同时大幅度降低产品抗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11.
比较制备葡萄糖酸中两种脱盐方法。在葡萄糖酸钠与盐酸反应后,分别采用乙醇沉淀和纳滤脱盐制备葡萄糖酸的工艺。在研究葡萄糖酸钠与盐酸的料液比、乙醇的体积分数、静置时间等单因子对葡萄糖酸产率及脱盐效果影响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乙醇沉淀法脱盐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2 g/m L、乙醇体积分数75%、静置时间24 h,葡萄糖酸产率最高达到61.09%,脱盐率为80.44%。纳滤(10 L溶液)脱盐的最佳工艺为:采用截留分子量150 u的纳滤膜(膜面积为0.25 m2),在0.3 MPa压力,温度30℃下浓缩110 min,葡萄糖酸的截留率为85.99%,膜通量为10.01 L/m2h,浓缩四次,脱盐率为78.66%。两种脱盐方法均有较高的脱盐率,纳滤脱盐法较乙醇沉淀盐法更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滤技术分离南瓜籽蛋白酶解液,通过研究操作压力、料液浓度、pH和时间四个因素对膜通量和膜效能的影响,依次得到截留分子量分别为10、4ku两次超滤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比较超滤前后酶解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截留分子量为10ku的超滤膜的操作压力为0.25MPa、料液浓度为3.0%、料液pH为7,操作时间为60min;截留分子量为4ku的超滤膜的操作压力为0.20MPa、料液浓度为2.0%、料液pH为7,操作时间为60min。经过超滤以后分子量小于4ku的组分具有更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其中清除50%DPPH自由基所需的多肽浓度即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2.76mg/mL、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IC50值为2.91mg/mL、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IC50值为23.58mg/mL,同时对铁离子还具有显著的还原能力,吸光度为0.5时所需的多肽浓度为9.43mg/mL。  相似文献   

13.
超滤技术浓缩分离羊肚菌胞外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超滤技术浓缩纯化羊肚菌胞外多糖的最佳条件。方法以截留率和膜通量为参数,从超滤膜大小、超滤压力、超滤温度3个因素优选最佳超滤条件。结果超滤羊肚菌胞外多糖的最佳条件为:用截留Mr 10&#215;103的超滤膜,超滤压力0.100 MPa,超滤温度20℃。结论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截留率达到95.72%。  相似文献   

14.
预分离米糠可溶性蛋白类阿片拮抗肽的超滤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滤法从米糠可溶性蛋白酶解物中初步分离提取类阿片拮抗肽,研究了错流方式的板式膜组件时间、压力、温度和料液浓度对膜通量的影响。采用截留分子量为10000的超滤膜,料液浓度为10mg/mL,膜压差为0.14MPa,温度15℃的操作条件。离体豚鼠回肠(GPI)检定法鉴定表明,类阿片拮抗肽活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啤酒废酵母为原料,研究了中空纤维膜(微滤和超滤)分离酵母提取液中活性成分的工艺.基于超滤机理分析了操作压力、温度、pH值和料液浓度对膜通量的影响,得到超滤工艺最佳条件:压力为0.105MPa,温度、pH值和料液浓度分别为24℃、6.0、3.0%.在此条件下,膜通量为18.42 L/m2·h,海藻糖透过率为96.36%,蛋白质截留率为94.50%.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验证,实现了酵母提取液中活性成分的分离.  相似文献   

1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0):234-237
采用截留分子质量(MWCO)为1000 Da、10 kDa和30 kDa的卷式膜,探索卷式膜超滤核黄素发酵液的可行性。对比分析超滤膜的杂质截留率和膜通量,发现MWCO为10 kDa的卷式超滤膜对核黄素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通过研究操作压力、温度、流速及浓缩倍数对膜通量的影响,确定核黄素发酵液超滤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0℃,流速5 m/s,操作压力0.2 MPa,浓缩倍数为3.8倍。超滤后,经过氧化结晶核黄素的纯度可达98.6%,总回收率达95%。  相似文献   

17.
以提高溶液中抗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纯度为目的,采用来自小鼠腹水、经辛酸-饱和硫酸铵法提取的粗品单抗溶液为原料,通过单因次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建立了两步超滤法的纯化工艺。第一次超滤采用200 kD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第二次超滤采用50 kD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超滤温度25℃、超滤压力0.12 MPa、浓缩倍数6倍。取两步超滤的中间截留液,单抗纯度可达80.5%,而提取率仅下降8.7%。纯化工艺对单抗效价没有影响,基本脱除了溶液中的硫酸铵。该工艺可用于大规模制备高质量的抗AFB1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8.
以纯化分离秸秆酶解液中低聚木糖为目的,以蛋白、木质素去除率和低聚木糖的透过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工业化超滤膜分离装置,考察料液浓度、操作压力、温度、pH值对超滤除杂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确定初步的工艺条件后,Box-Behnken模型优化得最佳超滤纯化工艺条件为:料液浓度2.24°Bx,操作压力0.18 MPa,温度25℃,pH 7.0。在此条件下,低聚木糖的透过率为92.1%,蛋白去除率67.9%,木质素去除率67.8%,透过液澄清透亮。响应面法分析各因素对超滤提纯效果的影响,其强弱性依次为:料液浓度、pH值、操作压力、操作温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滤技术从ε-聚赖氨酸(ε-PL)粗品溶液中纯化ε-PL,研究了超滤过程中的操作压力、操作温度、超滤液的体积和料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膜通量和粗品溶液中蛋白截留率及ε-PL透过率的影响;并确立了采用聚砜膜去除ε-PL粗品溶液中蛋白工艺的最佳参数,在此条件下,蛋白去除率达到86.2%,ε-PL透过率达到86.7%.  相似文献   

20.
采用乙醇/水/NaOH溶液从玉米麸皮中提取阿魏酸,解决了提取液粘度高而难于实现膜分离的问题。最优提取工艺为:NaOH 0.25mol/L,醇水比1∶1(v/v),料液比1∶10(w/v),提取时间2.0h,提取温度75℃,搅拌速度120r/min。膜分离工艺为:利用截留分子量为5000u的超滤膜,在室温、0.10MPa下超滤,阿魏酸透过率达86.4%;透过液用截留分子量150u的纳滤膜在0.45MPa、30℃下浓缩120min,此时料液浓缩4.3倍,阿魏酸截留率为94.3%。将纳滤浓缩液经酸化、结晶,低温干燥后获得阿魏酸含量为55.8%粗制品;粗制品得率为16.5g/kg玉米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