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翠珍 《热带医学杂志》2008,8(2):133-134,154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心跳骤停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围手术期心跳骤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996-2006年菏泽市立医院16例围手术期心脏骤停病人为病例组,同时选择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60例未发生心跳骤停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前心脏功能差、术中缺氧、失血性休克、电解质紊乱、迷走神经反射是围手术期病人发生心跳骤停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625、1.055、1.901、6.337和6.507.结论 在围手术期心跳骤停的预防工作中,改善择期手术病人的心脏功能;术中注意给氧,输血,维持电解质平衡,避免牵拉迷走神经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孙延波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57-57,60
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围麻醉期心跳骤停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466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中在围麻醉期发生心跳骤停的2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心跳骤停发生原因,找到相应解决方法。结果216例患者围麻醉期发生心跳骤停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身体因素、心理因素、麻醉因素、手术因素。所有病例均经止血、去除刺激、输血、应用肾上腺素、补液、扩充血容量、心脏按摩等治疗,其中211例复苏成功,5例死亡。导致复苏失败引起死亡的主要因素是手术原因引起的出血。结论胸外科手术围麻醉期容易引起心跳骤停,多数患者经对症处理复苏成功,建议术前对患者的身体、心理、麻醉方式、手术方式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准备,减少心跳骤停发生率,降低手术失败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胸外科手术围麻醉期心跳骤停的原因及救治经验,旨在进一步提高胸外科手术患者的麻醉安全性.方法 查询2002年7月-2005年6月根据Access软件自编的麻醉登记(前组资料)及2006年8月-2008年12月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后组资料),共获取胸外科手术病例12 832例,分析围麻醉期心脏骤停的原因、救治经过及预后.结果 共发生围麻醉期心跳骤停16例,发生率为0.12%,其中前组的心跳骤停发生率为0.11%(6/5 301),后组为0.13%(10/7 531).单纯手术操作刺激所致心跳骤停12例(75%),均即刻心脏复苏,对麻醉恢复无影响;4例(25%)复苏困难者心跳骤停原因各异,其中心脏嵌顿1例,术中呼吸、循环功能不稳定伴手术刺激2例,可疑肺栓塞1例,心脏停搏的时间分别为40、10、7及39 min,经开胸解除病因、持续心脏按压、电复律、体外循环等综合措施抢救成功,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为100%.后组死亡1例,余病例均康复出院.结论 胸外科手术围麻醉期心脏骤停的发生率为0.12%,有创动脉压监测在心电干扰时有助于及时发现心跳骤停,中心静脉通路为心脏骤停救治中最为快捷、有效的给药途径,持续心脏按压维持脑灌注是脑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围手术期心跳骤停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英  姜红  李燕 《农垦医学》2004,26(3):191-192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麻醉中心跳骤停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1993年-2002年非心脏手术中22例心跳骤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701例手术中发生心跳骤停22例,占外科手术麻醉总量的4.3/万,其中与病人因素有关者59.1%,与手术因素有关者22.7%,与麻醉因素有关者18.2%。结论:高龄及并存疾病、全身情况差、大出血、休克、昏迷以及手术、麻醉不当容易引起麻醉手术期间心跳骤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术前充分正确估计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及麻醉是预防心跳骤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麻醉中心跳骤停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1999~2004年外科手术中6例心跳骤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51例手术中发生心跳骤停6例,其中发生在术前者占66.7%,术中占33.3%,发生率为5.4/万。所有患者均为60岁以上老人,ASA分级Ⅲ级以上者占83.3%,2例与手术因素有关,3例与麻醉因素有关。心跳骤停的心肺复苏成功率100%,心肺脑复苏成功率83.3%。结论 高龄及并存疾病、全身情况差、大出血、休克、昏迷以及手术、麻醉不当容易引起麻醉手术期间心跳骤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术前充分正确估计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及麻醉是预防心跳骤停的关键。只要发现及时,处理得当,围手术期心跳骤停的复苏成功率仍然很高。  相似文献   

6.
<正> 麻醉期间心跳骤停复苏后再手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和作者的临床体会综合如下。一、再手术的指征 Hanks等报告围麻醉期心跳骤停14例,复苏后延期手术全部获愈,其中4~26天手术6例,1 1/2月~6年手术8例。认为心跳骤停时间短暂,用胸外心脏按压复苏成功者可以手术;若心跳骤停干扰了手术和需适当药物治疗者,手术延至数天至一周;由于室颤致循环功能不良,择期手术时间延迟,以心肌损害程度而定国内徐利军等报道7例再手术,死亡2例,提出心脏复苏后继续手术将加重病人生理紊乱,仅适合于病灶危  相似文献   

7.
术中心跳骤停:一所三甲教学医院6年内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回顾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术中心跳骤停患者的医学资料,为防治这一严重术中意外事件提供一些有益的医学信息.方法 对2001年1月-2006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手术室接受非心脏手术时发生术中心跳骤停患者的医疗记录进行回顾分析,资料包括患者的病史、心跳骤停的原因、心肺复苏的过程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共72 822例患者接受麻醉手术,术中发生心跳骤停17例(2.33/10 000),其中全身麻醉15例,椎管内麻醉2例.2例(0.27/10 000)心跳骤停主要与麻醉相关.11例(64.7%,11/17)复苏成功,住院期间的存活率为58.8%(10/17).肝移植手术期间发生心跳骤停6例(1.0%,6/581),死亡2例.结论 术中心跳骤停的原因复杂,主要为高钾血症、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和大量失血.主要由于麻醉原因引起的心跳骤停非常少见,肝移植手术期间心跳骤停的发生率高.麻醉医师应警惕术中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可能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迅速实施"快速、有力"的胸外按压是保证心脏和大脑成功复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围手术期呼吸、心跳骤停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手术期呼吸、心跳骤停是一种严重的急症,抢救不及时可导致病人死亡,恰当的处理则可挽救病人的生命。我院1992~2002年6月共抢救了15例围手术期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除1例家属放弃抢救,1例发生脑死亡,2例复苏成功后因病情过重死亡外,余均获成功.没有其它的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病人围术期心跳骤停的原因和总结心肺复苏成功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心血管病病人心跳骤停的原因,并总结心肺复苏成功经验.结果15例病人复苏成功,5例死亡.心跳骤停的原因为急性心包填塞、大血管破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酸血症和低钾血症、麻醉深度不够疼痛刺激、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后移植血管闭塞.复苏成功的经验是对无气管插管的心跳骤停病人立即施行气管插管,坚持胸外按压和机械通气,大剂量肾上腺素的应用.结论心血管病病人围术期心跳骤停的原因较多,如果能及时发现,针对原因处理,复苏容易成功.  相似文献   

10.
耳鼻咽喉科临床检查和手术操作中,往往涉及具有丰富迷走神经纤维的布区,故更易引起迷走神经反射,致呼吸心跳骤停,甚至死亡。如此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国内外尚未有较成熟的预防护理措施。我科自1988年至今,因咽喉部手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至心跳骤停者11例,死亡3例,笔者将在预防、治疗、抢救、护理等方面的问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院自1960年1月—1984年3月在5.7万次麻醉和手术中共发生心跳骤停41例,自主心律停止时间为1—20min,发生率为1:1390复苏后心脏复跳者占61%,长期存活者占46.3%,死亡占53.7%。本文分析了导致心跳骤停的原因及影响复苏效果的因素。讨论了麻醉工作在预防心跳骤停的重要性、及时诊断和有效的抢救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胆系手术在牵拉胆囊和胆总管操作时常有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为特征的迷走神经增高现象,严重胆心反射导致心跳骤停病例时有报道,临床上往往应用阿托品和麻黄素纠正。在本组病人中我们应用654—2预防手术期胆心反射发生,取得较好效果,并与术中发生胆心反射时应用麻黄素纠正病例进  相似文献   

13.
陈剑波  黄坚  李春艳 《海南医学》2014,(8):1231-1232
心跳骤停(Cardiacarrest,CA)是指心脏因一过性急性原因突然丧失有效的排血功能而致循环和呼吸停顿的的临床死亡状态,是围术期最严重的突发事件,抢救成功率低、死亡率高、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心跳骤停(尤其是术中心跳骤停)发生率和抢救成功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麻醉科医师、甚至一个麻醉科麻醉质量和综合救治水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风心病患者院内发生心跳骤停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可能诱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7例风心病心跳骤停患者,按心跳骤停发生时间及推测的诱因分组进行构成比分析.结果 引起87例风心病患者心跳骤停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左室射分数下降、心胸比率异常、心律紊乱;可能诱因是起床小便、饱餐、情绪异常.结论 多种危险因素共存是风心病患者入院后发生心跳骤停的最主要原因,夜间是发生心跳骤停最多见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肝移植手术中发生心跳骤停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两年来肝移植术中发生心跳骤停患者的术前一般情况、心跳骤前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以及复苏后的血气分析。结果304例肝移植手术中有8例发生了心跳骤停,发生率为2.63%。2例心跳骤停发生在无肝期,停跳前出现循环功能失代偿;6例发生在新肝期,都出现再灌注综合征,2例出现高钾血症。结论高钾血症、低钙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可能是导致肝移植术中发生心跳骤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风心病患者院内发生心跳骤停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可能诱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7例风心病心跳骤停患者,按心跳骤停发生时间及推测的诱因分组进行构成比分析.结果 引起87例风心病患者心跳骤停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左室射分数下降、心胸比率异常、心律紊乱;可能诱因是起床小便、饱餐、情绪异常.结论 多种危险因素共存是风心病患者入院后发生心跳骤停的最主要原因,夜间是发生心跳骤停最多见时间.  相似文献   

17.
手术麻醉中心跳呼吸骤停是非常紧急的麻醉意外,本文着重阐述了呼吸心跳骤停的抢救要点及在手术麻醉中预防引起呼吸心跳骤停的措施。强调了在手术期间只有具备较熟练的抢救知识和操作技巧,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有效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谢炯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3):150-151
目的 探究手术后麻醉期间出现循环骤停的原由及应付对策.方法 采用实例分析,对本院1989年12月~2008年12月10年中,手术麻醉期间出现循环骤停17例原因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 神经性反射引起的循环骤停死亡2例;麻醉失误2例;急性大出血死亡4例;肺动脉栓塞致呼吸心跳骤停死亡1例;心脏因素引起的循环骤停死亡2例;综合因素引起循环骤停3例,均抢救成功.结论 加强手术前评估,正确选择手术麻醉方法,规范操作程序,提高医生素质以及加强监护是预防手术麻醉期间循环骤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胆囊切除术中心跳骤停原因及复苏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胆囊切除术中心跳骤停原因 ,巡回护士在预防心跳骤停中的作用。方法 :对 16例胆囊切除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复苏成功 13例 (81.3 % ) ,死亡 3例。结论 :胆囊切除术中心跳骤停原因是患者原有心脏疾病 ,麻醉不当或术者探查牵拉分离组织等刺激 ,反射性引起胆 -心反射造成心跳骤停。预防方法治疗原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心律失常等疾病 ,巡回护士严密监护心率、脉搏及心电图变化及早发觉心跳变慢 ,血压下降 ,前兆症状及时协助处理。  相似文献   

20.
张庆东 《中原医刊》2011,(21):41-42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成功率的相关因素,以便指导急诊抢救。方法收集2006年5月至2010年10月间12例复苏成功患者,分析其影响CPR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CPR的成功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心源性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选择CAB复苏程序,呼吸衰竭导致的呼吸心跳骤停及时建立气道易于CPR成功。结论早期CPR、持续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早期电除颤是CPR成功的关键。根据不同病因选择合适的CPR程序,加强围心搏骤停期的监测,有助于提高CPR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