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ICT产业发展要从最初"量的增加"进入到"质的提高"阶段,需要努力提升我国ICT产业的国际化水平,这不仅是坚持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实选择。文章分析了我国ICT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国际合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我国ICT产业发展是"危中有机",同时也给我国ICT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相似文献   

2.
随着ICT技术的创新、运用和渗透,ICT产业不仅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化背景下,ICT产业发展特征和发展阶段都呈现出一定变化,而国内ICT企业在进行国际合作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本文认为,我国ICT产业发展阶段要从“量的增加”转变为“质的提高”,需要在培育适宜国际合作的发展环境和建立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引导企业合理利用国际规则,进而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促进ICT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电信业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在信息社会中发挥着主体和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 今年5月17日“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主题是“携手青年:ICT产业的机会(Connecting the Young the opportunities of ICT)”,这也是“世界电信日”与“世界信息社会日”合并后的一周年的日子。从ICT(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轨迹来看,“80后”和“90后”的动感一代逐渐成为消费的主体,被看作为ICT的绝对潜力股。  相似文献   

4.
动感一代     
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电信业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在信息社会中发挥着主体和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今年5月17日“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主题是“携手青年: ICT产业的机会(Connecting the Young the opportunities of ICT)”,这也是“世界电信日”与“世界信息社会日”合并后的一周年的日子。从ICT(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轨迹来看,“80后”和“90后”的动感一代逐渐成为消费的主体,被看作为ICT的绝对潜力股。  相似文献   

5.
《微型计算机》2009,(10):1-9
CeBIT,全球最富盛誉的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信息与通讯技术)展会,集中了全球最顶尖的ICT厂商的最新成果,同时也是了解ICT产品和发展动态的最佳平台。每年的3月初,CeBIT都在德国“展会城市”汉诺威举行,今年也不例外。虽然金融危机正;中击着全球经济,IT产业也深受影响,但3月3日~3月8日,大多数ICT厂商都带着最新技术和产品来到这里,CeBIT2009展会如约而至。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天地》2023,(1):8-9
<正>2023年1月6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主办的“2023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主论坛在京举办,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以《ICT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助推现代化建设开新局》为题发布了信息通信业(ICT)十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泰国《ICT发展规划2020》分析了泰国ICT产业的发展现状,确定了发展方向,强调了未来泰国ICT产业的需求和作用,并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诸多挑战作了预测。文章对未来10年泰国ICT产业的需求和发展规划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90年代初,互联网技术及相关创新业务在我国开始蓬勃发展,同期,国家一系列金字工程所带来的政府采购,以及相关的产业政策也带动了ICT产业的发展。作为ICT产业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系统集成业在90年代中后期业的到迅猛的发展,增长率平均达到23.3%。  相似文献   

9.
到2020年,欧盟对信息通讯技术(ICT)的投资将增加一倍,以满足消费者对在线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但是,ICT产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消耗电力、排放二氧化碳,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环境。为此,欧盟委员会正在考虑是否应当对ICT产业的碳排放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随着互联网泡沫的崩溃,全球IT产业普遍陷入低迷,唯有中国IT产业仍旧保持着比较高的增长速度。无疑,这样的发展势头是值得人们兴奋和鼓舞的,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在信息产业的全球化大潮中,我国较好的把握住了机遇、规避了风险。但是,如果说中国IT产业在全球化潮流中已经把握了主动,已经胜券在握,也未免有些盲目乐观。 居安思危,不容沾沾自喜 事实上,IT产业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机遇,与之并存的还有巨大的挑战。面对既有成绩的取得,整个产业界还不能过于乐观,还要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心态,因为现有成绩的取得,距离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目标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按照“十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目(?)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网络世界》2007,16(5):57-57
近日,由通信业界的权威门户网站C114(CHINA通信网)联合各大媒体共同举办的“2006C114年度大选”活动结果正式揭晓,康宁公司荣获“2006年度ICT产业最具发展潜力企业”奖。该活动是通过网上投票与专家评选,公正、客观地推选出ICT产业中的风云企业,入选的还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微软、英特尔、IBH、  相似文献   

12.
3月16日,长城集团在北京举办了“世纪的机遇和挑战——金长城产业论坛暨99新产品展示”活动。在“金长城产业论坛”上,各方代表共同探讨了全球计算机工业的发展趋势、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政策与中国计算机企业的对策,并对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做了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13.
《教师ICT自学包》是英国国家教育部开展的“学习型学校计划”(LearningSchoolsProgramme,LSP)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包”是免费发给中小学教师人手一份的“学习资料包”,由六本书和一系列CD光盘软件资源构成,为教师自学、使用和交流ICT提供支持,旨在全面提高教师应用ICT支持教与学的能力与素养。“教师包”一本书为一个单元,侧重描述一种教师应具备的ICT能力,并提供相应的自学方法指导以及技术与资源支持。本系列论文将对此进行系统扼要的介绍,并探讨其对我国教师ICT培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拥抱大数据     
大数据,俨然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为时髦和耀眼的ICT技术,最近,大数据应用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全球各地涌现。大数据能够给产业发展带来什么?将书写多少神话?能创造多少财富?中国信息产业网和你一起探讨大数据对于ICT乃至整个产业界的影响,透视大数据蕴含的商业价值,分析大数据为电信运营商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15.
正德国是一个高技术国家,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今天,ICT产业本身的毛附加值已经超过了机械工程产业和汽车制造业。在就业方面,2009年ICT行业紧随机械工程行业之后,有846,000个工作岗位。这些都表明,德国已经更好地利用ICT促进增长和就业的巨大潜力。在传统行业如能源、交通、保健、教育、休闲、旅游和管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周刊》2012,(13):49
在向ICT转型的过程中,华为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其电信设备商的基因很难在短期之内改变,华为还需要去适应,去调整。华为公司过去二十几年一直在电信领域耕耘。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业务从语音时代向数据时代转变,ICT的融合在加深,因此华为公司整体的战略上也在做进一步调整,从单纯的CT产业向整个ICT产业扩展,简单概括为云计算、网络和终端,即聚焦ICT产业,提供"云管端"整体方案。  相似文献   

17.
《数码世界》2008,7(4):20-20
面对需求的融合与变迁,单一企业、甚至单一产业链主体已经很难在日益融合的市场中继续保持竞争优势。超越产业链.整合产业生态资源。创新变革企业商业模式,正逐步成为ICT产业的主旋律。机遇与挑战并存,问题与机会同在,2008年IT业界必将面临新一轮的挑战和更为深刻的变革。为此,“2008中国IT市场年会(ITMC2008)”于2008年2月26日在北京香格里拉大饭店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8.
新闻     
云计算“十三五”规划启动助推产业腾飞 我国云计算产业即将迎来黄金发展机遇。近日,工信部启动针对云计算的“十三五”规划,将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其对产业发展的辐射作用,打造云计算产业链。在政府机构大力主导信息国产化的背景下。实现国产化设备进口替代已成为保障信息安全的必经之路.国产化设备进口替代的进程也大大提速。相信随着云计算“十三五”规划的进一步落地.未来信息设备国产化的步伐有望进一步加快,云计算行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相似文献   

19.
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产业在过去一年里得到了长足发展,我们以华为提出的基于"云-管-端"的未来信息服务平台的新架构为基础,从"云"、"管"、"端"三个方面来综述一下ICT产业在2012年的发展,并对其在2013年的发展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0.
新闻     
电子信息产业前三季度增速低于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呈先升后降态势;中国ICT面临突破性产业升级;50万台数据库服务器无防火墙保护;逾六成汽车企业拥有中文CN域名中文CN域名进入“汽车营销战”;建立资源再生系统,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延伸责任”利于电子垃圾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