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认识行为治疗术前焦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患者术前有焦虑情绪,我科主编出版了《胆囊疾病患者就医指南》一书,对术前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结果显示:行认知行为治疗组手术前焦虑情绪明显降低,术前夜血压较入院时血压升高不明显,术前置胃管顺利人数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术前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对82例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分组进行观察,2005年1月~2006年7月收治的41例TURP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2006年8月~2007年3月收治的41例TURP患者为干预组,除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外,还进行术前护理干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知干预、情绪干预、行为干预、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前焦虑值、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入院时焦虑值及血压、心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经进行术前护理干预后焦虑值及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护理干预可降低前列腺术患者的焦虑。  相似文献   

3.
余新华  王桂荣 《中国康复》2010,25(4):264-265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缓解脊髓型颈椎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颈部介入放射治疗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常规术前护理。观察组配合心理疏导及全身放松训练等认知行为干预。结果:干预3次后,观察组焦虑评分(SAS)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及手术时观察组患者心率及血压变化不明显;对照组入手术室时则明显上升(P0.05,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术前焦虑,降低生理应激反应,有利于手术顺利实施及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导管室内实施患者间认知干预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6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导管室内患者间的认知干预这一环节。两组在导管室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焦虑情绪程度评估图,进行术前、术后焦虑程度的测量。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程度评分、心率、血压、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术前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SA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中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管室内患者间认知干预能缓解接受介入诊疗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5.
朱珍玲 《当代护士》2006,(9):107-108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甲状腺切除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按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护理常规接受护理,实验组加用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干预.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前焦虑和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配合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明显缓解甲状腺次全切除患者术前焦虑和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中配合程度.  相似文献   

6.
心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的作用,预防或减轻介入治疗肝癌患者焦虑、恐惧等紧张情绪的影响.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术前采取常规方法,干预组术前采取心理干预,观察术中情绪变化,监测血压、心率及临床症状.结果对照组术中情绪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组术中情绪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血压、心率改变也明显高于干预组.结论心理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预防或减轻介入治疗肝癌患者焦虑、恐惧等紧张情绪,提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对改善患者焦虑情绪的作用.方法 将600例PCI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护理.两组患者在PCI前后使用SAS量表进行焦虑评分.结果 两组在PCI术前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SAS评分为(31.7±1.7)、(42.9±1.2)分,术后3个月SAS评分为(29.2±2.1)、(39.3±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焦虑明显改善.结论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PCI前后对患者的焦虑情绪作用显著,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急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术后对改善患者焦虑情绪的作用.方法 将228例急诊VSD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护理.两组患者在认知行为干预前后使用SAS量表进行焦虑评分.结果 两组在认知行为影响后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明显改善.结论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急诊VSD术后对患者的焦虑情绪作用显著,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认知和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焦虑情绪、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12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实验组(60例),对照组按乳腺癌手术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加用认知、心理和行为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情绪、术后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认知和行为干预可明显降低乳腺癌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术后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秦发伟  解晨  杨丽娟  李文慧  刘轶平  金琳 《护理研究》2007,21(23):2086-208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焦虑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0例行PCI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护理。[结果]两组PCI术后两周、术后3个月(随访)SA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病人焦虑情绪明显改善;心绞痛发生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消耗量以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焦虑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焦虑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0例行PCI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护理。[结果]两组PCI术后两周、术后3个月(随访)SA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病人焦虑情绪明显改善;心绞痛发生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消耗量以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焦虑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影响行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术前焦虑的相关因素,为制订减轻术前患者焦虑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术前患者认知问卷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对行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患者有67.7%发生焦虑情绪,其焦虑情绪与文化程度、住院费用、手术方式、麻醉方式、认知因素等有关(P﹤0.05)。结论行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术前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13.
术前访视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择期手术患者生理和心理有效性影响,为手术室开展术前访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20例择期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除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和护理外还接受术前访视教育。采用状态-特质焦虑(STAL)量表对访视前后患者焦虑情绪进行测评,测定人院时和麻醉前血压、脉率,术后进行心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焦虑均值、脉率、血压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前15 min,实验组患者焦虑均值升高幅度和生理指标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心理满意度调查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访视可缓解患者术前应激反应,稳定生命体征,便于麻醉手术顺利进行,便于术后康复,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治疗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焦虑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按计算机随机化程序将10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术前按常规进行入院指导、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3d进行认知行为治疗。两组在术前及术后均进行焦虑自评量表评估,并记录术后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前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观察组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两组患者术后除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两个项目之外,其他项目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减轻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10月经确诊为恶性肿瘤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号顺序,随机分为单号干预组60例,双号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化疗期间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再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状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未给予认知行为干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认知行为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负性情绪,利于患者的治疗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本科室2014年1~12月间收治的56例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4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焦虑抑郁的程度,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术前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率、血压术前、术后较对照组明显平稳(P0.05);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手术治疗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应用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68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治疗,对照组在护理常规的基础上接受一般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主要包括理性情绪疗法、放松训练、健康教育、术后康复训练.介入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抑郁、焦虑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知行为干预后干预组的焦虑、抑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依据认知行为疗法为患者制定了周密的干预措施,加强了相关知识的指导和宣传,提高了患者的认知能力,改善其不良行为,缓解其抑郁、焦虑的心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了患者的心身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术前探访对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6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按是否接受术前探访分为观察组(接受术前探访)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后心率、血压,术中配合完成率、出血量等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心率比术前晚的心率增快20%以上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血压比术前晚的血压增高30mmHg以上者,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中自觉配合手术完成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量超过100ml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探访可减轻或消除患者术前焦虑情绪,对稳定患者的心率、血压作用明显,从而使手术顺利完成,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9.
孟晓琴 《全科护理》2011,(36):3320-33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术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1年6月前列腺电切术病人60例,对照组30例行常规围术期护理,实验组30例在常规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病人于术前2d和术后3d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术前2d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术后3d;对照组术后3d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术前2d;实验组术后3d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前列腺电切术病人焦虑情绪程度,有利于病人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神经心理障碍指脑血管病或脑损伤引起的认知、情绪方面的行为异常,术后患者神经心理学改变的评定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具体内容包括认知功能(记忆力、注意力、思维等)和情绪状态(焦虑、抑郁等)[1],认知功能和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的变化是心脏术后常见的神经心理学改变[2]。本研究通过实施术前健康教育,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与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及应对的相关性,为降低心脏术后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提供完善的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