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小板增多症分特发性(或称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在儿科罕见,后者虽较多见,但文献中报道较少。我们自1986年1月~1993年1月间发现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1.血小板计数>400×109/L,为暂时性,随原发病或病因祛除血小板渐降至正常;2.很少伴有出血和栓塞症状;3.骨髓巨核系增生不明显,血小板形态和功能正常。二、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2例患儿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7天~13岁。(二)原发病情况扁桃体炎、败血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缓解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川崎病、类…  相似文献   

2.
3.
小儿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5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情况、病因及预后。方法对6167例住院患儿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计数≥400×109/L者次日重检1次,取其均值,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小板计数≥400×109/L者537例,占8.71%,男与女比例为1.62∶1。以婴幼儿为主,≤3岁351例,占65.4%。感染为主要病因,血小板计数在2~51 d内恢复正常,平均(15.0±5.3)d,病程中未发生出血、血栓形成及心脏、神经系统等并发症。结论小儿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较为常见,主要与感染相关,预后好。  相似文献   

4.
对104例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增多的住院患儿进行病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感染性疾病47例占45.2%,慢性感染16例占15.4%,肾功能不全12例占11.5%,贫血12例占11.5%,硬肿症7例占6.7%,高胆红素血症4例占3.8%,其他6例占5.8%。提示:多种疾病都能引起血小板增多,尤以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为多。它往往是一种反应性现象,在小儿中很少为恶性疾病。5岁以下的小儿较常见的是急性感染所致的反应性血小板增多,5岁以上患儿较多是由于慢性感染,肾功能不全、贫血所致的血小板增多。  相似文献   

5.
56例小儿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小儿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情况,病因及预后。方法:对2 936例住院患儿,男1 748例,女1 188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数量,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56例血小板计数≥500×109/L,发生率为1.91%,男∶女之比为2.1∶1,其中<6岁40例,~13岁为16例,发病原因与感染相关占71.9%;<6岁组以急性炎症为主占72.5%,>6岁组急性炎症占43.8%。血小板计数在1~33 d内恢复正常(平均12 d左右),病程中未发现血栓形成、出血、高血钾等并发症。结论:小儿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生率较低,主要与炎症相关,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 (MP)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单 )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ELISA方法检测MP IgM均≥ 1∶80和痰MP培养阳性 ,且EB病毒检测病毒衣壳抗原 (VCA IgM、VCA IgG、VCA IgA)、早期抗原 (EA IgA)均为阴性 ,并除外CMV感染可能 ,而诊断为MP感染并发传单的 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6例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 ,肝脾肿大 5例 ,鼻塞 3例 ,血尿 1例 ,皮疹 1例 ,肺部有改变 6例。全部病例仅经红霉素治疗 14~ 2 1天痊愈。结论 MP感染可并发传单 ,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中、低热 ,均有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亦多见 ,使用红霉素规则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儿童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ST)比成人更易发生,引起的病因很多.本文收集了因各种疾病住院的983例ST患儿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4岁,发现血小板增多2个月,发热、咽痛3天入院。患儿碰撞部位有皮下瘀斑,在当地查4次外周血小板在(1335~1618)×109/L,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部充血,扁桃体I°肿大,可见数个脓点,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肋下1cm可触及,质软,脾肋下未及,双下肢可见陈旧性的皮下瘀斑。实验室检查:Hb118g/L,RBC4.35×1012/L,WBC17.00×109/L,N0.539,L0.326,PLT1426×109/L;D-二聚体( ),EBV抗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正常,血块回缩测定良好,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均正常,心电图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患儿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8例有不规则发热、颈部淋巴结大、咽炎、肝脾大、肺内感染等症状,经ELISA检测MP-IgM( )、EBV-IgM( ),临床诊断为MP感染并传单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外并发症8例(44.4%),其中肝脏损害3例(16.6%),心肌损害1例(5.56%),心脏、肝脏同时受损2例(11.1%),泌尿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各1例(各5.56%)。并发症多于原发病后1周左右发生,无典型临床表现,仅1例脑炎以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主要依靠辅助检查确诊。病例均予以大环内酯类治疗3周,更昔洛韦治疗5~7d,辅以并发症和支持治疗,均痊愈。结论MP感染并传单引起肺外并发症的发病率较单一感染高,多数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被原发病症状掩盖。少数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易造成误诊,早期诊断、规则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患儿,女,5岁,因咳嗽两月,发现血小板增多6天入院。患儿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呈阵发性,无痰,无呼吸困难,抗炎治疗无好转。近1月开始出现间断发热,咳嗽、咳痰加剧,咳后有鸡呜样回声,6天前入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血常规WBC25.7×10^9/L、Hb92g/L、Plt 1171×10^9/L,胸片示“支气管肺炎”,腹部B超发现肠淋巴结肿大,诊断为“支气管肺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血小板增多待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患儿,男,14岁,因胸痛2个月,加剧3d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为阵发性刺痛,可自行缓解,未治疗。近3d来诊。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2℃,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mmHg,体质量50kg。营养发育正常,前胸壁可见少许瘀斑,余皮肤未见出血点和发绀,胸骨无压痛,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肋下2cm,  相似文献   

12.
13.
<正>近年来,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MP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简称类传单)[1]国内外已陆续见诸报道[2-3],因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与EB病毒(EB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类似,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斯-琼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和中毒性表皮松解坏死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是严重的表皮松解性药物不良反应疾病谱的两端,其组织病理特点为快速而广泛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继而导致表皮与真皮分离的一种疾病。在儿童,除药物外,感染也是引起SJS/TEN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