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地震灾后林业及生态恢复重建工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汶川地震灾区绝大部分是山区,林业在该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保护好这一地区的森林资源,对维护灾区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森林的减灾防灾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地震灾害会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损失,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①地震灾害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破坏和功能衰退,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加强震后生态评价,促进灾区生态修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科技导报》首期学术沙龙"汶川震区生态影响评价及灾后生态重建与修复"讨论的成果,对汶川地震灾区生态环境的特点,地震对灾区生态的影响,震后生态评价的地位及任务,灾区重建及生态修复的原则、内涵和方法等进行了综合评述,力图为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及生态修复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灾后重建时须解读地质、地震、气象等灾情,也要考量自然巨灾史料。灾后重建规划须与相关灾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现代相关灾区经济结构、相关灾区自我发展潜力等相结合。须对受灾地区进行综合安全分类,认真开展地质结构及地震危险性、居民聚居地及重新恢复耕地可能性、危害性地质化学环境变化及潜在危险性、水源安全性改变的区域性、  相似文献   

4.
 关闭煤矿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迫切需要国土空间层面的生态恢复规划指导具体的生态恢复工作。综述了关闭煤矿区域生态恢复规划研究的主要特点,包括工作尺度、规划目标以及规划方法类型;总结了前期学者在生态恢复规划方面取得成果;从生态恢复规划方法、学科交叉融合与人才培养、先进技术应用及建立健全生态监测与普查机制等方面展望了关闭煤矿区域生态恢复规划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MODIS时序数据的汶川地震灾区植被覆盖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MODIS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植被覆盖估算像元二分模型,分别计算汶川地震灾区2008~2015年共8个时相的植被覆盖度,以此为基础定量分析了汶川地震对植被的破坏程度,地震后植被逐年恢复状况.结果表明:地震灾区平均植被覆盖度在震后显著降低,其降低程度与地震烈度呈正相关,截至2015年,灾区平均植被覆盖度恢复至地震前水平.不同烈度区植被覆盖变化速率和构成具有差异性,总体表现为烈度9°区恢复速度最快,7°区恢复速度最慢,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研究结果对发展遥感植被覆盖监测理论,汶川地震灾区生态环境恢复、灾害评价与水土保持等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石庆忠 《工程与建设》2007,21(4):537-538
人类社会在发展中越来越认识到生存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人们必须珍惜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应用先进的科学手段修复自然资源.文章从园林建设角度,从绿地系统规划,景观生态设计、生态恢复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大地震留下了大量的灾害遗迹。根据科学发展观,我们认为川西“5.12”特大地震灾害遗迹是旅游业开发利用的特殊资源。地震灾区坚持科学的灾后重建观,确定旅游开发的主题形象,打造出世界级的以地震旅游为特色的川西旅游胜地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川西地震灾害遗迹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和分类是地震灾区旅游恢复重建的前提。本文重点阐释了地震灾害遗迹旅游资源分类问题,以期为川西旅游重建规划提供参考,并试图对《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分类系统作补充。  相似文献   

8.
陈吉森 《科技信息》2010,(6):179-179
最近,四川地震灾区损毁的高校图书馆重建工作即将启动或者开始再建,本文就重建新图书馆的建设规划、设计、施工和后期处理等方面需要关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恢复和重建淮北市矿区的生态系统,拟利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对矿区进行生态总体规划.该规划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固废综合利用业及污染防治业等几个方面.规划时充分考虑矿区内各塌陷地的特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最终使淮北市矿区实现生态良性循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流畅通.  相似文献   

10.
在GIS支持下, 基于芦山地震灾区生态环境敏感性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估, 研究灾区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方法, 提出灾后重建国土空间优化开发格局的方案, 指出各个区域的保护措施和发展方向。按照主要功能定位, 优化后的国土空间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农业发展区和生态城镇复合发展区3个区域: 1) 芦山地震灾区生态保护区, 占区域总面积的80.6%, 以维护生态安全为目标, 保护和恢复区域重要的生态功能, 实施生态修复; 2) 生态农业发展区, 约占区域总面积的 13.4%, 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功能区, 其主导生态功能为农产品供给保障, 同时兼具土壤保持功能; 3) 生态城镇复合发展区, 仅占区域总面积的 6.0%, 是区域城镇化和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 应依据当地发展需求, 进行生态城镇化建设, 同时注重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1.
地震破坏了灾区的资源环境、地质构造,对区域人居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改善和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这一整体宏观战略出发,将玉树灾后重建规划与人居环境建设有机联系起来,从人居环境建设的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等系统角度探讨玉树重建思路.玉树灾后重建,必须尊重灾区自然地理条件、地质条件、生态环境保护、现有人口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文化环境等,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借鉴国内外灾后重建经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建中强调人与自然、文化的和谐统一,重建一个更加安全、和谐、有特色的新玉树.  相似文献   

12.
主体功能区导向下的甘肃林业发展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波  陈道军 《甘肃科技》2016,(3):135-137
为适应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林业发展格局,促进林业生态和经济效能发挥,围绕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及禁止开发区功能定位提出了分区林业发展方向和思路。并结合甘肃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落地、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生态红线划定及林业生态补偿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荣瑛 《科技信息》2010,(23):J0116-J0116,J0050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林业生态系统破坏对水土保持的影响,以此基础上提出必需发展森林的生态经营管理,恢复林业生态,走持续发展之路。继而从天然林保护、次生林经营、荒山荒地造林、陡坡退耕还林四个方面讨论了保护和恢复天然林生态系统的方法。从造林地的清理和整地、林种和树种的选择、造林密度和造林方法、幼林的抚育管理、森林的采伐五个方面讨论了转变和改善人工林经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梁科科 《科技信息》2012,(6):432-432
园林景观生态性规划设计主张景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人性化、规划与设计的统一性以及规划设计的理性与人类生态系统的结合。生态规划是对景观规划设计科学化、知识格局、过程、节律、恢复、容量等自然规律和生态系统化、生态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规划设计。本文对景观规划设计中硬质景观中的小品、铺装、水体,通过生态规划的设计原则、设计手法等方面的融合,以达到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地震灾区公共图书馆重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米硕  温丽娟 《科技信息》2009,(24):I0350-I0350
本文介绍了“5.12”特大地震发生时灾区的公共图书馆受灾的基本情况及救灾重建概况。就如何在恢复重建期提高公共图书馆建筑的抗震设防能力,加强做好灾区图书馆员工的的心理疏导和培训,以及为灾区群众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灾后城镇恢复重建规划的宜居性包括选址和详细规划的宜居性.目前较好地解决了选址的宜居性.结合恢复重建规划用地的具体特点,应用后现代主义城镇规划的宜居性策略,是灾区化自然灾害为发展契机的必然选择.通过广泛宣传,采用学术研讨、规划竞赛等形式,建立政府与社会的互动机制.动员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广泛参与详细规划的讨论与编制,也是保证城镇规划宜居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汶川特大地震后灾区恢复、重建中的消防安全工作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发生半年过去了,当我们重新凝视这惨痛经历的一刻,不得不去思考未来的恢复重建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地震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惨痛的人员伤亡,整个地震灾区的经济结构也在这次地震中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影响的方面是多元化的,首当其冲的就是旅游业受损严重。景区的破坏和房屋的垮塌对于未来旅游业的重建提出了新的挑战,景区的边界被打破,景源被破坏,人力资源和生产要素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动。因此,有必要在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去看待灾后旅游业的恢复重建,从产业布局中去考虑未来旅游业恢复重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根据玉树地震灾区的气候特点、地理环境、雷暴特征、土壤理化性质等资料,对玉树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的防雷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玉树地震灾区雷暴特征和土壤腐蚀程度,确定了过渡安置点的适宜安置区和禁止安置区,并对3个安置点的雷电防护设计给出了科学可行的防护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的城市林业方向--生态风景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林业是为城市服务的林业体系.如何改善城市环境发展城市林业,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课题.从城市林业的兴起,城市林业的骨干林种和新方向,生态风景林的设计原理以及关于生态风景林的效益评估等几个方面讨论了新世纪的城市林业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