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满足机电行业人才需求,结合学校特色,分析了当前高职教育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验实训等方面提出了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举措,为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快速形成品牌特色、打造复合型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是特色专业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结合我校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实际,从实践教学观念、实践教学体系与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出发,详细介绍了特色专业建设中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践证明,通过这些改革,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3.
农机专业是农林类高校开展工程教育、培养工科人才的传统优势专业,在国家实施新工科建设、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和双一流专业建设的多重背景下。以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为例,从专业定位、历史沿革、专业特色与优势、改革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介绍农机一流专业建设的举措与成效,不断推进与提高农机一流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的根本着力点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与之期望高度契合的优质的、高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并以“双高”目标为引领,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双师队伍”,“大赛”“双创教育”等方面入手,多角度发力,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对接行业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2019年中国的制造业增长明显放缓,给装备制造类各专业的招生就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很多高职专科的数控技术、机电维修类专业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境地。从不撤并专业的角度考虑,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突出专业培养特色,建设符合中国制造业创新环境和教育文件精神要求的新专业方向,才是高职专业发展的新动力。本文从教学模式改革,培育工匠精神等方面研讨了新专业方向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6.
结合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际,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三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为培养面向汽车后市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技能竞赛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职业学校在特色专业建设、双师型教师的评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结合广西区内特色专业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专业的办学经历、发展历程及面临困境进行分析,为更好地建设地方特色专业、服务区域地方经济,总结归纳继续推动该专业提升办学能力的思考与举措。  相似文献   

9.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影像工程)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普通院校和国家级生物医学工程特色专业院校为研究对象,比较其课程体系,见诸其它高校特色专业的分析差异与差距,寻求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结构切入点,提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以南方医科大学、湖北科技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工程)特色专业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对课程类型之间的关系、基本架构、必修与选修课、课程学分、学时分配、主干课程与就业方向、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要素进行比较分析,探索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的方向。提出结合专业方向突出主干课、改三段式课程结构为三段九层式课程结构、调整课时比例,研究型高校理论与实践课程学时比例1∶0.3为宜,教学型或应用型高校理论与实践课程学时比例1∶0.4为宜。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等,以达到全面提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以南宁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总结了当前GIS应用型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不明晰、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师资能力与新工科不够适应、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相脱节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果不佳等问题。以新工科理念为引领,面向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组建自然资源数字产业学院,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构建了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立足自然资源行业优化专业培养目标,基于OBE理念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为途径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结合不同的地理学专业课程特点,深化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形成了新工科GIS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新模式,并进行了人才培养实践,GIS专业建设水平明显提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有效运行,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