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9,(3):405-406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0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的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促进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547-1548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肢体表温度、患肢周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可以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建 《时尚育儿》2016,(4):111-11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4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倒.其中观察组针对常见并发症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相对于对照组的40.00%有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8周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人工全髋关节王换术后并发症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左鑫 《药物与人》2014,(10):240-240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行人性化心理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一2014年4月在本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82例围术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1侧,对照组行常规心理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人性化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32%比对照纽31.71%低,两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行人性化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9月到2016年9月间本院收治的12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60)和舒适组(n=60),对所有常规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对所有舒适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舒适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舒适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4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实行分析研究,各为23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干预,并对比两组护理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1.30%,与对照组的65.22%相比效果更佳,且差异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及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6例进行分析,选取时段为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43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而43例予以全面预防护理干预的患者命名为实验组,护理后将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不同的护理,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较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2组比较差异均P0.05,形成了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给予全面预防护理干预,可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手术室护理配合的应用效果.方法:以8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对象,电脑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手术室全面护理配合,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术前,患者体征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体征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对比并发症,研究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术前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每组24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术前优质护理.结果:护理后,分析组SAS、SDS评分在统计学上分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价值(P<0.05);手术后,分析组的Harris评分和ADL评分在统计学上分析,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价值(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接受优质护理,可明显降低其焦虑、抑郁程度,同时可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易于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徐婉毅 《现代保健》2009,(32):119-121
目的探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疗效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1月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2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按照THA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41例,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髋关节脱位、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溃疡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接受术中保温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时间为2014年1月-2017年1月,简单随机化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术中给予保温护理,对比2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寒战、低体温、感染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对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术中保温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出现术中低温的几率,减少其应激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选出84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把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护理,观察两组疼痛情况(VA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12h、24h、48h的VAS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与术后12h相比,术后24h和48h的VAS评分明显降低。结论:采用精细化护理方式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在本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妇产科患者180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后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腹胀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进行腹腔手术的妇产科患者实施术后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术后腹胀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及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6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分为常规组(38例)和干预组(3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手术室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与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干预组康复效果与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呈P0.05,表示为统计学意义。比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呈P0.05,表示为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缩短治疗时间,提升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术中配合以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70例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实验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治疗依从性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术中配合以及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以及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从2016年04月至2017年04月在本院接受直肠癌手术治疗的病例中抽选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对照组34例,分别采取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20.59%),有统计学意义(χ2=5.10,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相应措施的采用,对于直肠癌术后接受结肠造口的患者有着良好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9,(11):1561-1562
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结合多元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SAS评分、 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多元化护理能够缓解其焦虑情绪,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9月在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优质护理,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生命体征监测、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及系统的机能康复训练等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39.9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生命体征监测、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和系统的机能康复训练等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SAS、SDS评分均为(36.81±10.14)分、(34.39±9.28)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24 h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显著改善了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了术后疼痛程度,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