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诺氏现象是1862年Raynand首先在<四肢限局性窒息性坏死>一文中有记述,是指(趾)动脉阵发性痉挛所致的缺血性表现,以对称性肢端间歇性苍白、紫绀、潮红,此后恢复正常颜色为临床特征.雷诺氏现象是许多疾病共有的临床表现.由其它疾病引起的称为继发性雷诺氏现象,没有原发性疾病的雷诺氏现象称雷诺氏病.本病多发干女性,男女比为1:10,以20~40岁常见.  相似文献   

2.
雷诺氏病的病机与辨证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诺氏病是一组因血管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阵发性末梢动脉痉挛性疾病。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2种类型,前者无潜在疾病,肢端血管多无器质性病变,后者继发于某种全身性疾病,肢端血管常有器质性疾病,常称为雷诺氏综合征或雷诺氏现象。主要症状为肢端皮肤出现由苍白-紫绀-潮红-正常的规律性颜色变化.多数患者病变部位以手指指端为主,且呈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郝虎伏 《中原医刊》2003,30(6):34-35
雷诺氏病 (Raynand’sdisase)又称“肢端动脉痉挛病”。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本病少见 ,男女发病比例为 1∶10 ,年龄多在 2 0~ 3 0岁之间 ,寒冷季节发作较重。而闭塞性动脉硬化 (arteriosderosisohlirerans)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周围动脉并引起慢性闭塞的一种疾病。本病多见 5 0~ 70岁之间 ,男性 >女性。我院公疗门诊长期接触中老年患者 ,心脏血管病引起的患肢麻木、功能障碍多见 ,与其它疾病引起的肢麻、疼痛 ,功能障碍等诊断中易引起混淆误诊。近期发现几例雷诺氏病患者曾一直按闭塞性动脉硬化治疗 ,疗…  相似文献   

4.
雷诺氏病,又称肢端动脉痉挛病,是一种由于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间歇性脚踏实地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多发于青壮年,以女性常见。在寒冷的季节容易发病和使病情加重,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近年来,治疗71例,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雷诺氏病(肢端动脉痉挛症),世界范围内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金旭 《开卷有益》2014,(10):14-15
<正>肢端动脉痉挛病是因肢体末端小动脉痉挛引起的疾病,发生在肢体末端指的是手指和足趾,过去这种病称为雷诺氏病,现在统称为肢端动脉痉挛病。该病是由于血管神经功能的紊乱而导致,主要引起肢端动脉所支配的手指或足趾因血管痉挛出现对称性、间歇性的苍白与紫绀。肢端动脉痉挛病多发生在20~40岁的女性,尤其是神经敏感性较高的群体,这可能与精神高度紧张,导致交感神经机能亢进使肢端血管产生痉挛;也有的认为是肢端动脉对  相似文献   

7.
<正>雷诺氏病是一种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缺血性疾病,寒冷和情绪反应可诱发,以阵发性四肢肢端(指、趾)对称性间歇性发白、发绀、潮红及疼痛为其临床特征,轻者长期被疼痛困扰,重者可发展至肢端坏死甚或截肢。其病理生理机制并  相似文献   

8.
<正> 肢端动脉痉挛现象(即所谓雷诺氏现象),是局部振动病普遍而突出的一种表现。因此,探讨肢端动脉痉挛现象的客观指标为振动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十分重要。我们知道,血流图是一种与心脏搏动周期相一致的血管容积脉搏  相似文献   

9.
对34例具有肢端雷诺氏现象患者以冷水刺激试验诱发雷诺氏现象发作,在冷刺激前后测定DLCO,12例原发雷诺氏现象患者冷刺激前DLCO正常,冷刺激后明显降低,提示肢端局部的血管痉挛同时伴有肺部血管痉挛,证实肺部雷诺氏现象存在。22例伴有结缔组织疾病韵继发雷诺氏现象患者冷刺激前DLCO显著降低,冷刺激后无变化。研究表明观察冷刺激前后DLCO的变化有助于鉴别原发与继发雷诺氏疾病。  相似文献   

10.
雷诺氏综合病征(Raynaud's syndrome),亦称肢端动脉痉挛综合病征、“继发性肢端动脉痉挛现象”或“继发性雷诺氏现象”。它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伴有肢端血管痉挛的综合病征,它具有皮肤变化、感觉钝麻、疼痛与灼热感而最后导致肢体和器官末梢坏死等特点,临床上并不多见。我们遇到一例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所致四肢肢端、两脸颊部、两侧耳垂  相似文献   

11.
雷诺氏综合征是由于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现象的疾病,严重时可伴有局部血供和营养障碍,甚至发生肢端缺血坏死.分为局限性、系统性两种,目前病因不明.  相似文献   

12.
据报道,肢端发冷和雷诺氏现象为治疗高血压中多数β—阻滞剂的并发症。本文报告用β阻滞剂药物治疗的三例高血压病人。病例一,每日用心得安80毫克,因肢端发冷改为心得平80毫克;病例二,每日用atenolol 100毫克,因两手出现雷诺氏现象的症状,将atenolol减至50毫克;  相似文献   

13.
加味阳和汤治疗初中期雷诺氏病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诺氏综合征亦称雷诺氏病、雷诺氏现象。是原发或继发原因引起的血管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引起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初中期表现为因情绪激动或寒冷刺激诱发四肢末端 (主要手指 )阵发性对称性间歇苍白 ,继而引起紫绀和潮红 ,伴麻木、疼痛 ,晚期可发生指、趾端溃疡 ,甚至坏死。我院风湿门诊自2 0 0 0 - 0 2~ 2 0 0 4 - 0 5应用加味阳和汤治疗雷诺氏综合征初中期 32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观察病例均属门诊患者 ,年龄最大 5 7岁 ,最小 32岁 ,平均 4 7.5岁。男 11例 ,女 2 1例。病程最长 7年 ,最短 2个月。其中伴类风湿 3例 …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雷诺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诺氏病是一种由于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端小动脉阵发性痉挛疾病。我们从1989年至1996年,应用西比灵胶囊内服,加中药局部热浴治疗26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雷诺氏病是一种血管神经功能性紊乱所引起的周围(主要是手指)小动脉痉挛性疾病。表现为对称性肢端变色和痛性发作,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在中医称为“双手青紫症”。文献中有关本病在口腔方面的表现,几乎没有什么记载,恐系未加注意之故。1977年12月至1978年5月,作者在北京中医医院房芝萱老大夫指导下,在外科血管病门诊学习中医时,收集了雷诺氏病34例,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6.
雷诺氏病与雷诺氏征是一种末梢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性疾病,前者为原发性,后者为继发性。此种病征目前在诊断和治疗上均尚存在一些问题,因而复习部分国外文献,对本病征的若干问题加以综述。一、雷诺氏病雷诺氏病的特点主要是在寒冷环境中,或因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而发生两手皮肤颜色、温度和感觉异常的间歇性变化。典型的颜色改变就是发作时指(趾)端出现皮肤苍白~紫绀~潮红。由于1862年MauriceRaynaud首先描述这一征象,故被称为雷诺  相似文献   

17.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又称Buerger病.是一种以中、小动脉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和动脉腔内血栓形成为特征的慢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尤其是下肢的中小动脉和静脉,引起患肢远侧段缺血性病变.病人大多为男性,好发于青壮年,绝大多数有吸烟史,常伴有患肢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和雷诺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肠病性肢端皮炎是一种发生子婴幼儿的,以腔口周围和肢端皮疹、慢性腹泻、脱发等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不经治疗常进行性加重,多因营养不良、继发感染而死亡.自1942年Daobolt和Closs二氏报告并  相似文献   

19.
雷诺氏病(Raynaud's disease)是肢端动脉的痉挛性疾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AMI)尚属罕见,现报道如下。患者男,30岁,驾驶员,因反复发作性双手指末端发凉、青紫4月,右手食指末端溃烂2月于1990年12月26日入院。患者于1990年9月中旬发现四肢末梢(以双手为主)发作性、左右对称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98例雷诺氏病与雷诺氏征。平均年龄29.5岁;病史最长9年,两手对称性发病87例。按虚寒型、气滞血瘀型、湿热型分别治以温阳散寒、益气通络、益气活血、清热活血利湿。结果30~50天创面愈合,患肢皮肤温度升高1.5~2℃,有效率达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