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产后出血严重危害产妇的健康、轻者减低全身低抗务,延缓产后恢复,或遗留产后遗存。如席汉氏综合症,重者可致休克死亡。产后出血一即胎儿娩出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达400ml以上者,常发生于产后2小时内,发生于产后24小时后,在整个产褥期内发生阴道出血者,称为晚期产后出血。以产后1—2周发病最为常见,亦有迟至产后6—8周发病者。阴道出血可以少量或中量,持续或间断;亦可表现为急剧大量流血,同时有血凝快排出,产妇多伴有寒战、低热,且常因失血过多导致严重贫血或休克,因此,为了保障妇女的健康,产科医护人员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4h以后者称为晚期产后出血(late puerperal hemorrage)。晚期产后出血是产科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休克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以产后1~2周发病最为常见,亦有迟至产后6~8周者。可以表现为一次性大出血,亦可表现为产后持续或间断少量或中量出血继以突然大量出血。先将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晚期产后出血1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分娩24小时后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出血量超过500ml,最常见于产后1-2周发病,也有延迟到产后6周发病,称晚期产后出血。是产科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产妇生命,现将我院收治的20例晚期产后出血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24小时到产后6周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被称为晚期产后出血。它多发生在产后1~2周,也可迟至6~8周,甚至10周发病。作为一名产科工作者,有责任做好观察治疗护理工作,减少这一产褥并发症的发生,对保护产妇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意义。2008年3月~2009年9月,我院共收治晚期产后出血患者8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晚期产后出血系指产后24小时以后至产后6周阴道大量出血,是产科重要并发症之一,现将我院8年间发生的18例晚期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晚期产后出血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出血,且出血量超过500mL.该病在产后1-2周内发病最常见,亦有迟生产后6周发病.西药治疗往往疗效欠佳,严重影响产妇恢复及生活质量.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晚期产后出血,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是指产后24h至产褥期内发生大量腹腔与阴道出血,是产科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以产后2~4W期间发病较多,子宫出血持续或间断,也可表现为一次急骤大量出血,结果造成重度贫血,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本文就11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病因、治疗方案及临床疗效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结束24h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1],以产后1~2周发病最常见,因失血过多导致严重贫血或失血性休克,而需要切除子宫[2]。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逐渐上升,其术后各种并发症也相应增多,其中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是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危及产妇生  相似文献   

9.
宋秀勉 《光明中医》2003,18(5):40-40
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 2 4小时以后者称晚期产后出血。以产后 1~ 2周发病最为常见 ,亦有迟至产后 6~ 8周发病者 ,阴道流血可为少量或中量 ,持续或间断。产后恶露持续 3周以上仍淋漓不尽者 ,祖国医学称为“恶露不绝”。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我院选自 1 998年~ 2 0 0 0年间在我院正常妊娠阴道分娩、非高危妊娠产妇 2 0 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年龄 2 4~ 3 5岁 ,平均 2 6岁 ,孕周 3 9~ 41周 ,平均 40周 ,初产妇 92例、经产妇 8例 ,新生儿体重平均 3 45 0克。对照组产妇年龄2 3~ 3 2岁 ,平均 2 7岁 ,孕周 3 9~ 4…  相似文献   

10.
晚期产后出血即分娩24h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大量腹腔与阴道出血,严重者危及产妇生命.多发生于产后1~2周,出血可表现为持续或间断,也可表现为一次急骤大量出血,如果抢救不及时,则可危及生命.我科2006年5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2例晚期产后出血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产后大出血是指胎儿分娩至分娩后6周前所有的大量阴道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产后出血分为早产出血(胎儿出生后24h出血总量>500ml)和晚期产后出血(24h至6周出血总量>500ml),以早产出血常见,危险性最大。  相似文献   

12.
晚期产后大出血,指发生在产后24小时至产褥末期的大量阴道出血。产后1~2周发病最常见,是产科最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大出血可导致病人休克甚至死亡。我院于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晚期产后大出血病例19例,占同期住院总分娩数的0.1%,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h后,在产褥期内发生子宫大量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也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产后I~2周发生最多见。现将本院3年来发生的58例晚期产后大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我国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产后出血往往发病突然而且来势凶猛,如抢救不及时轻者影响产妇身体恢复,重者可危及生命或导致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应加强对产后出血的观察、治疗及护理工作,以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对于产后出血定义已经很明确,即在胎儿分娩24小时内,产妇阴道的出血量达到500ml以上。产科疾病中产后出血是常见且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产妇的生命安全,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居产妇死亡的第一位I一。由于分娩时收集和测量失血量有一定的难度,估计失血量偏少,实际发病率更高……产后大量出血易导致产妇贫血、产褥感染甚至席汉氏综合征或死亡,严重影响了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产科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产后出血又居产科出血的首位,且主要死于失血性休克.产后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骤减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往往发病急骤,产妇病死率高 [1].子宫体切除术目前虽应用较少,但当采用其他方法治疗无效或急性大量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时,该手术是一种有效的紧急止血方法,可挽救患者生命.2007年5月-2008年4月,本院对8例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行子宫体切除术,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逐渐升高,剖宫产术后各种并发症相应增多,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也日渐增多。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剖宫产晚期出血率为0.17%,至90年代末上升至0.4%。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或反复大量出血直接危及受术者的生命安全,且与一般的产后出血相比有其特殊之处。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4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产后出血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大多继发于宫缩乏力 ,为了预防产后出血 ,临床上常采用催产素或麦角新碱加强子宫收缩 ,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这两种药物对部分患者无效或有禁忌证 ,故应用受限。我院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于胎儿娩出后口服米索前列醇 ,通过加强子宫收缩来预防产后出血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研究对象 :将 1 997年 1 2月— 2 0 0 1年 5月在本院分娩有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 1 1 8例产妇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 6 2例 ,平均年龄 ( 2 7.1± 1 .3)岁 ;平均孕周 ( 39.3± 1 .2 )周 ;高危因素为巨大…  相似文献   

19.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h内出血〉400ml或24h内出血〉500ml,其中产后2h的出血量占产后出血量的90%,而由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占产后出血总数的40%以上,为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胎儿过大使得子宫过度膨胀,产程延长,产妇体力消耗增加,精神紧张,导致宫缩乏力,易引起产后出血。为确保母婴健康,防治产后出血,降低手术产发病率,我们采用静滴催产素附加钙剂的方法,增强子宫收缩力,减少产后出血量,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产后病是指产妇在新产后至产褥期内所发生的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新产后是指分娩数日之内;产褥期是指分娩结束后至生殖系统恢复至非妊娠状态,约需6~8周。产后病的发生一般可归纳为3个方面:一是因分娩用力、出汗及产伤或出血过多,亡血伤津,且气随血耗,因而体虚,以致变生它病。二是产后余血浊液未净,或胞衣残留不净,而致瘀血内阻为患。三是产后体虚,易感外邪,或饮食、房劳所伤而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