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L-丝氨酸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及发酵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含50mL/L的甲醇、5g/L的甘氨酸的基本培养基平板上,从土壤中分离出130多株细菌,测定了它们利用甘氨酸生产L-丝氨酸的能力,获得了一株产L-丝氨酸较好的菌株A3,L-丝氨酸产量最高为1.4g/L,分类学鉴定为微球菌科(Micrococcaceae),对菌株A3利用甘氨酸发酵生产L-丝氨酸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包括甘氨酸和甲醇添加量,不同碳源、氮源,初始pH值以及发酵时间对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A3在不添加甲醇、只以甘氨酸为惟一碳源的发酵培养基中也能产L-丝氨酸,培养基中较高质量浓度的甘氨酸存在对L-丝氨酸生产是必需的.添加葡萄糖、甘油等外源碳源对菌体生长有利但不利于L-丝氨酸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甘氨酸的生产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甘氨酸生产工艺的进展,并综述了甘氨酸在农药、医药、食品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含乳饮料惊现甘氨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丁棉 《饮食科学》2006,(12):22-23
8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对外发布了部分含乳饮料企业违规使用甘氨酸的预警公告,并随即组织了含乳饮料中甘氨酸专项国家监督抽查,同时紧急部署了各级质检部门立即开展全国含乳饮料生产加工企业专项整治。  相似文献   

4.
日前,国家质检总抽查发现,部分乳饮料企业为提高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在生产加工中违规使用价格低得多的甘氨酸来代替奶粉作为原料,其中,游离甘氨酸含量最高的达8250mg/kg。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甘氨酸允许使用的范围为调味料和豆奶,最大使用量是1000mg/kg,乳饮料企业添加甘氨酸应属违规、超范围使用。  相似文献   

5.
甘氨酸的生理作用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小娟  吴希茜 《饮料工业》2011,14(7):5-7,17
综述了甘氨酸的生理作用,并介绍了甘氨酸在医药、食品、农药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氨基酸,赖氨酸,甘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各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的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展望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给违规添加甘氨酸掺杂造假含乳饮料的判定提供科学依据.测定了纯牛奶和含乳饮料中游离甘氨酸、谷氨酸的质量浓度和蛋白质的质量比,并对其相互比例关系进行研究。含乳饮料中的游离甘氨酸总量不应超过250mg/L,谷/甘比值不应低于3,游离甘氨酸占总蛋白的百分比应小于0.05%。综合样品中甘氨酸质量浓度、谷/甘氨酸比值、以及甘氨酸占总蛋白的百分比,可准确判断含乳饮料中是否人为添加外源性甘氨酸。  相似文献   

8.
甘氨酸螯合铁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贮藏试验,研究了甘氨酸螯合铁的理化性质。甘氨酸螯舍铁的氧化稳定性明显好于硫酸亚铁。在水溶液中,甘氨酸螯合铁非常稳定,而硫酸亚铁极易水解、沉淀析出。硫酸亚铁对油脂的催化氧化作用显著,而甘氨酸螯合铁对油脂催化氧化作用极小。添加甘氨酸铁的面粉中维生素A的氧化降解速度常数Ka值显著小于添加硫酸亚铁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离子膜法分离甘氨酸新工艺 ,并探讨了新工艺的绿色生产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乳品工业》2006,34(12):28-28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发布了含乳饮料中甘氨酸专项抽查结果。结果显示,在抽查的223批次产品中,平均抽样合格率为65.5%,18种不合格产品被曝光。据了解,我国甘氨酸允许使用的范围为调味料和豆奶,最大使用量是1g/kg,而在乳饮料中是不允许添加甘氨酸的。8月4日,质检总局对外发布了部分含乳饮料企业违规使用甘氨酸的预警公告,并随即组织了,专项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一些含乳饮料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违规使用甘氨酸代替奶粉以提高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1.
按照食品添加剂的国标要求,利用动物试验对甘氨酸亚铁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小鼠试验确定甘氨酸亚铁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15g/kg,95%可信区间为1.04g/kg-4.44g/kg。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缺铁大鼠模型,利用甘氨酸亚铁进行恢复试验,并与硫酸亚铁的恢复作用进行了比较,对甘氨酸亚铁的功能性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甘氨酸亚铁使患缺铁性贫血(IDA)大鼠的血红蛋白中总铁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等指标均有显著提高,并且优于硫酸亚铁的补铁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甘氨酸对淀粉酶产色链霉菌Cbγ4产ε-聚赖氨酸的影响,在种子培养阶段添加不同浓度的甘氨酸。结果表明,在种子培养初期添加3 g/L甘氨酸,天冬氨酸激酶活性会明显提高,ε-聚赖氨酸最高可积累0.51g/L,比对照组高27.5%。5L自控式发酵罐发酵ε-聚赖氨酸试验中,种子液中添加甘氨酸组比对照组明显提高了菌体耗糖速度,缩短了达到最高生物量的积累时间,ε-聚赖氨酸产量也提高至12.87g/L,糖酸转化率也比对照组提高了30.6%。因此甘氨酸可作为一种新型营养物质用于ε-聚赖氨酸的生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甘氨酸的性质、用途、合成方法以及国内外生产状况和市场情况。  相似文献   

14.
<正>2008年7月20日,泰州市新治化工有限公司2万t甘氨酸技改项目奠基仪式在海陵区城西街道举行。该公司技改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全省名列前茅的甘氨酸生产企业。甘氨酸技改项目总投资7 300万元,一期工程计划建设期120天。到2009年底项目全面达成后,该公司将形成2万吨甘氨酸生产能力,年产值10亿元、税收3 200万元、利润3 768万元,成  相似文献   

15.
利用琼脂双向免疫扩散法测定免疫活性IgG含量,采用三国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甘氨酸、蔗糖、甘露醇作为牛初乳活性免疫球蛋白(IgG)热变性保护荆的保护效果进行研究,建立了活性免疫球蛋白(IgG)残留率与各热变性保护荆之间的回归方程,分析了甘氨酸、蔗糖、甘露醇作为热保护剂对免疫活性IgG残留率的影响,筛选出了较为理想的热保护荆为甘氨酸添加量3%。蔗糖添加量3%,甘露醇添加量4%(均为质量分数),它们对免疫活性IgG残留率的作用为甘氨酸〉甘露醇〉蔗糖。  相似文献   

16.
甘氨酸亚铁在强化米粉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不同铁营养强化剂在米粉储藏实验中亚铁稳定性及其对VA保留率的影响。甘氨酸亚铁的亚铁稳定性要优于硫酸亚铁,添加甘氨酸亚铁的米粉中VA的氧化速度明显小于硫酸亚铁组。同时考察了甘氨酸亚铁在加工制作成米粉制品后亚铁氧化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对鞣性多金属离子Cr,Ln的甘氨酸固体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进行了归属,计算了羧基的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的差值讨论了金属离子与甘氨酸配体之间的化学键性质,分析了金属离子的鞣制性能和配合物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14N核磁性共振法研究了甘氨酸及其与稀土金属离子Nd(Ⅲ)的张合机理,结果表明,在pH3-5时甘氨酸的氨基未与Nd(Ⅲ)形成配键;在pH〉5时,氨基与Nd形成了配键。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甘氨酸含量和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酒中甲醇含量,研究了发酵液中甘氨酸与其生成甲醇的关系。结果表明,甘氨酸浓度在 0~0.9 g/L 范围内与酿造酒中甲醇生成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Y=103.3X-4.5,甘氨酸转化率为 24.2 %。  相似文献   

20.
高谷胱甘肽生产酵母的育种大竹康之生物科学技术.1992,50(10):989~994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甘氨酸、胱氨酸组成的有生理活性功能的三胜肽,医药中用处很大。谷胱甘肽(GSH)以酵母发酵生产为主。用淆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