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郭宏生  徐通模 《热力发电》1994,(3):40-44,35
本文给出了对WG200MW机组锅炉炉膛进行冷态空气动力工况模化试验的结果。试验中炉内速度场的测试采用了1050A恒温热线风速仪,并通过IMP数据采集板及微机处理系统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二次风与一次风动压比、一次风的投运方式、燃烧器的布置方式等均会影响到炉内的空气动力场。这对我国200MW机组锅炉及其它切圆燃烧锅炉炉膛的设计和运行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600MW锅炉偏转二次风系统炉内流动和NOx排放特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某600MW四角切圆燃烧锅炉,采用偏转二次风系统,炉膛下部二次风大角度正切,上部二次风和OFA风反切削旋,因而在炉膛截面水平方向和炉膛高度方式形成分级燃烧,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燃烧器布置方式能抑制炉内结渣,减轻炉膛出口扭转残余并能降低NOx排放量。本文通过对该600MW锅炉进行冷热态多工况试验,摸索偏转二次风系统的炉风空气动力特性和热态运行特性,采用数值计算对炉炉内流动,传热、燃烧和氮氧化物生成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建电厂1号锅炉炉内的一次风进行调平,然后又对炉内一次风量和炉内二次风量进行相应标定,最终在B层炉膛内做了冷态空气动力场特性鉴定试验。试验表明:该电厂1号锅炉燃烧器设计及安装合理,炉膛实际切圆中心位置正确、稳定;炉膛火焰充满度较好,且气流没有明显的刷壁现象;通过调节一次风、二次风(辅助风)、周界风及一次风/二次风比例在合适的范围内,该炉膛拥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工况。  相似文献   

4.
对新建260 t/h煤粉锅炉进行空气动力场试验,检测设备安装尺寸和实际运行工况下的一次风喷口风速偏差情况并调平一次风速;实测二次风箱配风特性和三层二次风门挡板特性并调平三次风;通过飘带法了解炉内空气动力工况,为锅炉热态运行提供了定量、定性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次风反切系统的数值模拟和多相流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四角切圆燃烧锅炉,存在着稳燃和结渣的矛盾,一次风微反切技术已在多台锅炉上得到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这对矛盾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NOx的排放量。本文把湍流理论和多相流动理论应用于炉内空气动力场的计算机数值模拟,用投影法编制的计算软件对600MW锅炉炉内流动进行了计算,得出了一次风反切系统中炉内速度场、实际切圆、颗粒运动轨迹等结果,与冷炉和冷模试验基本吻合,对一次风反切系统的设计和调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中柏  刘海明 《湖北电力》2011,35(Z2):23-25,28
叙述了330MW锅炉大修后炉内空气动力场流动特性,对一、二次风测风装置进行了标定,并对一次风道阻力进行了调平.在炉内空气动力场测量的基础上,得到炉膛的实际切圆直径大小,并对贴壁风速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表明,炉内切圆偏大,火焰中心不偏斜、气流稳定,炉内切向空气动力场基本合理,炉内火焰充满度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锅炉炉内冷态空气动力场数学模型,开发了炉内冷态空气动力工况的模拟计算软件并以此替代人工试验方法,同时还以HG- 220/9 .8 - 11HM 型煤粉锅炉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数值计算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SBWL-CFS燃烧系统中周界风、一次风及其二次风混合特性进行炉内空气动力场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燃烧器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依据和运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锅炉炉内冷态空气动力场数学模型,开发了炉内冷态空气动力工况的模拟计算软件并以此替代人工试验方法,同时还以HG-220/9.8-11HM型煤粉锅炉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数值计算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某电厂 75 t/h 锅炉大修后炉内空气动力场的流动特性,对 4 个角的上、下二次风挡板特性进行了测量, 在不同风门开度下对一、二次风风速进行了调平。在炉内空气动力场测量的基础上,得到了炉膛的实际切圆直径和贴壁风速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在各层喷口风速达到调平状态时,可以基本保证锅炉四角配风的均匀性,获得了较理想的炉内空气动力场。  相似文献   

11.
2000t/h四墙切圆锅炉炉内空气动力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模拟燃烧器热态设计工况,对一台660 MW超超临界锅炉PM型四墙布置切圆燃烧器进行了炉内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研究。通过测量某一层燃烧器区域空气速度分布和衰减情况,研究了一次风速,一、二次风动量比和周界风风量等因素对四墙切圆燃烧方式下炉内空气动力场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四墙切圆燃烧器与四角切圆燃烧器有较大差别,冷态实际切圆形成主要取决于假想切圆直径,受一、二次风动量比和周界风量影响较小;降低了燃烧器向火侧火焰刷壁的可能性,更加有利于组织炉内燃烧,从而更好地控制炉膛出口热偏差、火焰中心高度和NOx排放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哈锅炉某600MW机组锅炉初步设计方案,在大型冷态空气动力场模化试验台上 ,利用先进的热线风速仪和烟雾、飘带示踪技术,对不同的燃烧器布置方式下的锅炉炉内空气动力场进行了试验研究,掌握了燃烧器区域内的气流旋转特性和锅炉水平烟道中气流分布特性,试验对有关技术人员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某电厂2023t/h亚临界四角切圆锅炉大修后炉内空气动力场的分布特性,进行了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对锅炉两侧二次风道挡板特性进行了测量,并对一、二次风风速进行了调平,对炉内实际切圆及水平烟道风速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表明,一、二次风挡板特性较好,经调整各粉管及燃烧器喷口风速均匀,实际切圆大小及水平烟道风速合理。  相似文献   

14.
四角布置切向燃烧锅炉炉内结渣原因分析及防止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厂四角燃煤锅炉为例,进行一、二次风同心正反切时炉内冷、热态试验研究,并进行数值模拟与之对照。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当一、二次风气流以一定角度交叉送入炉膛时,合理调节一、二次风气流配风角度,采用合适的一、二次风动量矩的比值,能够改善炉内空气动力结构,减少煤粉气流刷墙贴壁,有利于防止燃烧器区结渣  相似文献   

15.
导流板式煤粉燃烧器炉内空气动力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300MW锅炉模拟试验台上,比较了导流板式燃烧器在不同工况下的空气动力场。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导流板式燃烧器,且整组燃烧器的高宽比不大于6.5~8.5时,调节导流板安装尺寸可有效地调节炉内空气动力场。当燃烧器组的高宽比大于11.5,且导流板安装角度大于25°时,炉内切圆直径很小,在热态运行时将导致燃烧不稳。本实验为这种燃烧器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1025t/h锅炉烟温,汽温偏差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以山东石横电厂300MW机组配套燃煤锅炉为研究对象,对大型四角切向喷燃锅炉中普遍存在的烟温、汽温偏差的原因及改进措施进行了数值模拟。文中介绍了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处理方法,给出了不同工况下炉内相对实际切圆直径、气流混合强度、火焰充满度、炉膛出口残余扭转以及炉内不同截面上的温度分布、速度分布的计算结果,探讨了一、二次风气流旋转方向、屏式过热器、二次风切园直径等对烟温、汽温偏差的影响,提出了减小烟温、汽温偏差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开发和研究新型的墙置切圆燃烧锅炉时,重点对四组燃烧器不均匀配风工况下炉内空气动力场进行了研究,找到了炉内不均匀配风情况下的旋转气流分布规律,可根据流场的需要随意地进行不等量配风,对锅炉炉内工况的调整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E-500-13.8-560KT型锅炉在生产中出现的炉膛结焦现象,从燃煤煤质、炉内空气动力工况及配风方式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兰勇 《发电设备》2010,24(2):93-96
目前大容量锅炉普遍采用等离子或微油点火技术,对于摆动式燃烧系统中周界风、一次风及其二次风混合特性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对这类配置的1 025 t/h锅炉进行了炉内空气动力场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等离子或微油点火技术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自动测量系统研制与开发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海剑 《湖北电力》1997,21(4):34-36
炉内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得为了掌握炉内气流流动规律,查明炉内空气动力工况,是指导锅炉安装,运行,技术改造的重要手段,文章介绍了一种自动测量系统,通过计算机实现对数据的处理,记录,显示,打印等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试验人员在炉外安全,准确地完成炉内完成动力场试验工作,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这种系统在汉川电厂3号炉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