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为促进超重肥胖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降低自杀意念检出率提供指导。方法 2018年3-5月选取潍坊市4 250名青少年,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心理健康自评量表(K10)、社会支持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 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为9.55%(406/4 250),肥胖检出率为6.94%(295/4 250);农村超重肥胖青少年心理健康得分显著高于城市青少年(P<0.001),城市超重肥胖青少年社会支持得分显著高于农村,超重肥胖青少年自杀意念得分农村显著高于城市(P<0.001);心理健康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r=0.639,P<0.01),社会支持分别与心理健康、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r=-0.378和-0.449,P<0.01);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对超重肥胖青少年自杀意念有显著预测作用(β=0.278和-0.197,P<0.01;R2=0.459),且社会支持在心理健康与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通过改善超重肥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社会支持,从而降低超重肥胖青少年的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2.
袁园  王海霞  杨玲玲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0):1243-1246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对其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 方法 抽样选取在本院治疗的20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其疾病心理社会适应性、心理弹性、应对方式资料。 结果 研究对象心理社会适应总分为(52.68±14.53)分,其总分及各维度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r=-0.618~-0.218,P<0.01),与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540~-0.209,P<0.01),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276~0.519,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中,年龄、个人月收入、心理弹性、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等因素进入回归方程(β=3.658、-0.971、-0.672、-0.297、2.577,P<0.05),可解释总变异量的49.0%(ΔR2=0.490,P<0.05)。 结论 心理弹性与积极应对方式对于提升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有正向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则有负向作用。因此,临床工作人员应密切关注高龄、月收入低的脑卒中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态,帮助其采取积极态度去应对疾病,以提高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提升心理社会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研究乌鲁木齐市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其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联,为强化育人阵地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高校学生管理人员547人,运用职业倦怠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调查其心理状况、应对策略及社会支持情况。 结果 高校学生管理人员职业倦怠检出率80.44%,积极应对得分(23.40±7.61)分,社会支持得分(33.20±14.77)分,年龄、工龄、学历、岗位、职务、职称、平均下班时间、每月休整日、社会支持水平、应对倾向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以及总分上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支持、积极维度、支持利用度、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得分均与职业倦怠3个维度及总分呈负相关(r=-0.946~-0.612,均P<0.001),消极维度与职业倦怠3个维度及总分呈正相关(r=0.701~0.742,均P<0.001);逐步线性回归显示工龄、学历、应对倾向、平均下班时间、岗位、职务、每月休整日、职称、社会支持水平是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 结论 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虽普遍存在,但其所处的社会支持情况及应对策略比较良好,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及组织关怀,优化考核内容,促进健康心态,进而保障高校育人质量及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2020年6月11日—7月20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情况及网络关注点进行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新冠肺炎疫情通报和互联网搜索引擎,回顾性搜集整理疫情数据和网络搜索指数数据,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6月11日—7月20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累计确诊335例,累计发病率为1.56/10万;累计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丰台区(230例,占68.66%)。网络搜索指数研究显示,“北京疫情最新情况”和“新发地”搜索指数均与疫情数据存在相关关系(r=0.711,P<0.05;r=0.861,P<0.05); “北京疫情”搜索指数最高,并与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呈高度正相关(r=0.919,P<0.05)。 结论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网络搜索指数与疫情发展高度相关,应加强网络搜索指数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综合心理干预对城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方法 选取城市某街道社区全部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性别变量匹配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辅以综合心理干预每月1次,共观察6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ore,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MQ)分别于干预前后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评估。 结果 综合干预后研究组SAS阳性率(17.07%)、SDS阳性率(21.95%)较干预前(SAS阳性率36.59%、SDS阳性率43.90%)显著降低(P<0.05),SSRS主观支持评分和总分、SCMQ积极应对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各项评估指标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SCMQ积极应对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女性尿失禁患者社会支持与抑郁之间调节作用,为降低尿失禁患者的抑郁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9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妇科诊断为尿失禁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抑郁自评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结果 225例研究对象中,检出抑郁症状72例(32.0%),高龄、病程长、肥胖、离婚和丧偶、有抑郁家族史的患者抑郁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平均得分48.38.2,领悟社会支持平均得分为59.58.7,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为22.16.3;领悟社会支持(β=-0.251,P=0.002)和自我效能感(β=-0.324,P<0.001)对抑郁均呈负向作用,P<0.001),自我效能感在尿失禁患者社会支持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中存在增强型调节作用(β=-0.114,P=0.020)。结论 女性尿失禁患者中抑郁检出率高,在提高其社会支持的前提下,同时提高自我效能,可进一步降低患者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结核患者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有针对性地对结核患者及其社会支持系统进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Lorig编制的自我效能表、肖水源研发社会支持量表和一般资料问卷对215名结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二者进行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 结核患者自我效能平均得分为(36.37±12.84)分,处于中等水平,除自我效能的保健维度和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维度外(r=0.205,P=0.088),结核患者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的总分及其各维度均成正相关(r=0.205~0.553,均P<0.05),社会支持是自我效能提高的积极因素。婚姻、收入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均P<0.05),其他资料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观支持对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大于客观支持。 结论 护理人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强化患者社会支持,尤其是主观支持加强对非婚者和女性的关注并对其社会支持系统进行干预,以提高结核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加速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分析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疾控机构)工作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工作、生活现状及其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0年2月对安徽省各级疾控机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心理学量表的评测。 结果 本研究获得有效问卷679份,其中男性381名(56.1%),女性298名(43.9%)。研究对象中663人(97.6%)参与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疫情期间需要加班者658人(96.9%),其中每周加班时长超过20 h者318人(48.6%)。149人(21.9%)出现焦虑症状,且不同工作年限和年龄者焦虑状况不同(χ2=7.428、8.588,均P<0.05);234人(34.4%)出现抑郁症状,且因年龄、工作年限、最高学历、职称和所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级别的不同,抑郁状况也不同(χ2=35.336、17.121、25.291、22.152和40.847,均P<0.05)。 结论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安徽省疾控机构工作人员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有必要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高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心理健康调节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段云  赵琳  陈高帅  高晓凤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0):1182-1186
目的 了解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四川省凉山州地区860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分析该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结果 该民族地区44.19%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居前五位的心理问题分别是学习压力(48.37%)、情绪波动(47.67%)、焦虑(46.98%)、强迫症状(45.42%)、抑郁(43.3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成绩好、与父母联系频率高对中学生多个维度的心理健康具有保护作用(P<0.05);汉族学生相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易出现适应不良问题(P<0.05);男生相对于女生易出现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初中生相对于高中生易出现偏执、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独生子女的情绪不稳定问题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父亲学历较高的中学生相对容易出现强迫症状、焦虑及情绪不稳定问题(P<0.05)。 结论 四川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学习压力问题居首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多个因素影响,家长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宜昌市城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家庭功能和应激感受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21年9月抽取宜昌市城区5所中学4 674名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家庭关怀度指数、应激感受量表(PS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宜昌市城区青少年心理问题检出率24.22%(1 132/4 674),女生MSSMHS除心理不平衡外,其他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男生(P<0.01),高中生总评分及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心理不平衡)均显著高于初中生(P<0.01),非独生子女的学习压力感和情绪波动因子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t=2.13、2.21,P<0.05)。单亲家庭、非父母抚养学生的总评分及各因子分亦均显著高于非单亲家庭、父母抚养者(P<0.01)。Pearson分析显示,MSSMHS总评分及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心理不平衡)与家庭关怀指数呈负相关(r=-0.51~-0.37,P<0.01),而与应激感受呈正相关(r=0.41~0.5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级、是否单亲家庭、家庭关怀度指数得分、应激感受得分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β=0.112、-0.400、-0.385、0.400,P<0.01)。结论 宜昌市城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家庭功能与环境、应激感受、性别、年级均对其有影响。需学校、家庭、学生三方联动,坚持家校合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儿科护士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进行循证团体心理干预寻找理论支持。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临床科室护士11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82%的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筛查阳性,比中国常模高(χ2=4.36,P<0.05)。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解决问题型的压力应对方式均与SCL-90总分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 r值分别为-0.27、-0.38、-0.24、-0.40,均P<0.01);自责型及幻想型的压力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7,P=0.00;r=0.26,P=0.02);解决问题型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三维度均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0.44、0.26,均P<0.01),求助型应对方式与支持利用度显著正相关(r=0.32,P=0.00),而退避型应对方式与主观支持显示负相关(r=-0.28,P=0.02)。结论不同的压力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程度与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相关,尤其是解决问题型应对方式及主观支持水平高的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主观支持程度能显著预测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实习护生COVID-19疫情期间心理韧性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援助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和滚雪球抽样,通过问卷星对实习护生进行心理韧性量表、一般健康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实习护生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全国22个省市1 343名实习护生参与调查,以四川省(60.5%)和重庆市(33.3%)为主,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9.6%。平均年龄为(20.52±1.46)岁,主要为女性(92.3%)和实习末期护生(89.8%)。实习护生心理韧性总得分为(67.68±16.31)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力量维度(2.89±0.65)分、坚韧维度(2.65±0.72)分、乐观维度(2.53±0.7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实习护生为男性(β’=0.100)、社会支持程度越高(β’=0.116)、应对方式越积极(β’=0.580),心理韧性水平越高;心理障碍水平越高(β’=-0.143),心理韧性水平则越低。结论 疫情期间实习护生心理韧性水平较低,性别、心理障碍水平、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是影响疫情期间实习护生心理韧性的重要因素。医疗机构、学校和家庭应多渠道、多途径为实习护生提供疫情期间的心理援助,帮助其顺利度过疫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公共卫生应急状态下临床护士的心理应激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20年2月,采用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全国各省份三级甲等医院527名医院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并探讨临床护士心理应激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疫情期间,临床护士心理社会应激水平平均总得分为(33.69±20.46)分,各维度得分中,积极应对态度得分最高,其次为消极情绪体验、消极应对态度、积极情绪体验和生活事件得分。临床护士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99±0.80)分,高于全国常模,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28±0.56)分,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相比18~39岁、工龄>10年、来自其他医院、男性临床护士,40~59岁、工龄 < 10年、来自隔离医院、女性临床护士有更高的心理社会应激水平(β=0.052~0.353,P < 0.05或0.01);无宗教信仰的临床护士心理社会应激水平较低(β=-0.170,P < 0.01);越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护士,其心理社会应激水平越低(β=-5.433,P < 0.01),越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护士,其心理社会应激水平越高(β=5.623,P < 0.01)。
  结论  公共卫生应急状态下临床护士心理社会应激水平较高,但能采取积极对应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心理社会应激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须密切关注临床护士特别是一线抗疫护士的心理应激状况,采取适当方法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线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知行为及心理卫生状况,为开展医务人员教育培训和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珠海市3家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的抗疫一线医务人员522名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问卷、新冠肺炎认知行为量表、焦虑自评(SAS)量表进行线上匿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及患者所采用的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在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237例,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高血压患者和常模的比较,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者SCL-90总分及五个因子(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t1=4.377,P1<0.05;t2=2.429,P2<0.05;t3=3.627,P3<0.05;t4=3.380,P4<0.05;t5=2.263,P5<0.05),应对方式中面对因子显著高于常模(t=6.545,P<0.05)、回避因子显著低于常模(t=-3.246,P<0.05)、屈服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面对因子与除强迫症状、敌对、恐怖因子外的其他因子及总分呈负相关(P<0.05);回避因子与除敌对因子外的其他因子及总分呈负相关(P<0.05);屈服因子与除强迫症状、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外的其他因子与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常人;面对和回避应对方式对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屈服应对方式对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有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服刑人员的焦虑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心理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西部数所监狱897名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服刑人员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42.92%、52.73%,共患焦虑、抑郁占38.91%。担忧自己或家人感染、担忧出狱后生计受疫情影响、身体健康状况越差是焦虑和抑郁的危险因素(OR>1.000,P<0.01),与亲朋联系次数越多是焦虑和抑郁的保护因素(OR<1.000,P<0.01)。焦虑、抑郁症状的服刑人员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而无焦虑、无抑郁症状的服刑人员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服刑人员焦虑、抑郁症状较为严重,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策略,排除危险性因素干扰,引导他们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保护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四川某医学院校实习生的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的相关性,为预防医学院校实习生的职业倦怠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MBI-GS职业倦怠问卷、SSRR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CSQ应付方式问卷及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量表对某高校356名实习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本次调查职业倦怠检出率为73.0%(260人),其中轻度倦怠占57.0%(203人),中度倦怠占14.6%(52人),重度倦怠占1.4%(5人)。性别、实习的工作量、专业、医院类型、带习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医学的兴趣均为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P<0.05);性别、实习的工作量、带习老师对学生态度、娱乐方式均为影响社会支持的因素(P<0.05);性别、实习工作量、专业、医院类型、家庭条件、对医学的兴趣、带习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实习态度均为影响应付方式的因素(P<0.05)。职业倦怠程度及其余各维度与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呈相关性极弱的负相关(-0.4<r<-0.0,P<0.01或0.05),解决问题与倦怠程度呈中等程度负相关(-0.6<r<-0.4,P<0.01),与社会支持呈中等程度正相关(0.4<r<0.6,P<0.01)。 结论 医学实习生职业倦怠率较高,其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相关,相关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