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心电图的特点;方法采用AgilentM2661A电脑心电图系统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并加做1min连续V1导联的记录,按顺序统计以下资料以鉴别房颤伴室性早搏或室内差异传导;结果V1导联主波向下伴电轴左偏15例(15%);V1导联主波向下伴无人区电轴2例(2%);V1导联主波向下伴正常电轴8例(8%);V1导联主波向上伴电轴右偏或不偏38例(38%);V1导联主波向上伴电轴左偏30例(30%);V1导联主波向上伴无人区电轴7例(7%);其中符合Ashman现象37例。结论体表心电图在房颤伴室性早搏及房颤伴差异传导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对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意义;进一步探讨心电图V1导联中P波双向和P波负向对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是否有所不同。方法入选冠心病心肌梗死病史大于6个月的患者185例,在医院进行过冠脉造影检查并随访。PTFV1≥40mm×ms为PTFV1异常组,PTFV1<40mm×ms为PTFV1正常组,心电图PTFV1异常组再分为V1导联P波负向组和V1导联P波双向组,分别比较2组无主要事件发生率。结果与PTFV1正常组相比,心电图PTFV1异常组无主要事件发生率降低(P<0.01)。心电图PTFV1异常而V1导联P波负向的患者和心电图PTFV1异常而V1导联P波双向的患者,无主要事件发生率无差别。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PTFV1异常(HR2.721,95%CI1.237~5.987,P=0.013)是主要终点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心电图PTFV1异常是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性死亡或因心力衰竭住院的独立预测因子。心电图PTFV1异常中V1导联P波负向的患者和V1导联P波双向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没有差别。分析心电图PTFV1为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了有用的预后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采用心电图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0例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心电图特征。结果 V1导联主波向下并且伴随着电轴的偏左有6例;V1导联主波向下并伴随着无人区电轴的有2例;V1导联主波向上且正常电轴的有4例;V1导联主波向上且无人区电轴的有15例;V1导联主波向上且伴电轴左偏的有10例;V1导联主波向上且伴电轴右偏或是正常的有3例。共有13例存在Ashman现象。结论心电图在心房颤动伴室早与室传的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心电轴无人区指标,具有重要价值,今后还将进一步开发心电图对于心房颤动伴室早与室传鉴别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T波振幅、动态血压的变化情况以明确心电重构与血压控制的关系。方法 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360例血压分级为2级及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血压控制达标组(53例)和血压控制未达标组(307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24 h动态血压监测、心电图、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控制未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血压控制达标组比较,未达标组患者男性多见,心电图V1导联T波振幅增高(P<0.05),TV1>TV5、V6和V6 T/R<1/10比例增加(均P<0.05)。心电图TV1>TV5、V6组(90例)患者平均收缩压(m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较非TV1>TV5、V6组(270例)升高,V6 T/R<1/10组(119例)患者mS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nSBP、nDBP较非V6 T/R<1/10组(241例)升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分级、高血压病程及降压药物种类混杂因素,V1、V3导联T波振幅升高及TV1>TV5、V6、V6 T/R<1/10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未达标的危险因素;校正混杂因素后,仅TV1>TV5、V6、V6 T/R<1/10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未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3.145、2.632;95%CI分别为1.156~8.556、1.067~6.449;均P<0.05),V1、V3导联T波振幅升高不是血压控制未达标的危险因素。结论 心电图TV1>TV5、V6、V6 T/R<1/10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未达标有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房性P波形态对左房或右房房速的预测价值。方法 48例房速起源部位均经射频消融术精确定位,并回顾性分析房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房性P波的形态特征,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 V1导联P波正向预测左心房起源房速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6.7%和87.9%;而I导联和AVL导联P波负向预测左心房起源房速的敏感性分别为40%和53.3%;而特异性分别达100%和97%;V1导联P波负向预测右心房起源房速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1.8%和100%;而心电图与射频消融诊断房速起源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房速发作时的P波分析,可初步预测局灶性房速的起源部位,为射频消融术术前准备及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的Cornell电压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高血压患者381例(男233例,女148例),采集并计算其不同心电图指标:改良的Cornell电压(12导联中最大的S波或QS振幅与aVL导联R波振幅之和)、SD(12导联中最大的S波或QS振幅)、Cornell电压(V3导联的S波振幅与aVL导联R波振幅之和)及Sokolow-Lyon电压(V1导联S波振幅和V5或V6导联R波振幅之和)。以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作为诊断左心室肥厚(LVH)的金标准,分为无LVH组213例(男143例,女70例)与LVH组168例(男90例,女78例),比较无LVH组与LVH组之间改良的Cornell电压、SD、Cornell电压及Sokolow-Lyon电压及其对LVH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无LVH组比较,LVH组改良的Cornell电压、SD、Cornell电压及Sokolow-Lyon电压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男性患者中,改良的Cornell电压诊断高血压合并LVH的曲线下面积(AUC)、截断值及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10、1.60 mV、86.67%、67.83%,改良的Cornell电压诊断LVH的效能优于SD、Cornell电压及Sokolow-Lyon电压(Z分别为2.501、2.616、2.650,均P<0.05)。在女性患者中,改良的Cornell电压诊断高血压合并LVH的AUC、截断值及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37、1.45 mV、70.51%、68.57%,改良的Cornell电压诊断高血压合并LVH的效能优于Cornell电压及Sokolow-Lyon电压(Z分别为2.632和2.404,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改良的Cornell电压、舒张压升高为LV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改良的Cornell电压对高血压LVH的诊断价值优于Cornell电压及Sokolow-Lyon电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男女U波形态及变化规律。方法测量900名正常人V1~V6R右胸导联心电图,男女对半,分析U波形态及变化规律。结果右胸导联心电图U波只出现低平和平坦两种形态。从V1~V6R平坦U波的发生率依次增多;低平U波的发生率依次减少至V4R时其后只出现平坦U波。V1导联男性低平U波发生率多于女性(P〈0.01)。从V1→V6R U波均平坦的居多占79.3%,由低平→平坦的占20.7%(P〈0.01)。结论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U波形态特征及性别差异,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薛静 《家庭医药》2016,(8):52-53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心电图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溶栓抗凝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有50例存在18项不同程度的心电图表现异常:肺型P波、AVR导R波振幅提高、窦性心动过速、胸前导联T波倒置、S1QMTM、右束支阻滞等。通过溶栓抗凝治疗后,4例无明显变化,3例V1(或V3R~V5R)顿挫波消失,36例窦性心律减慢,3例室性早搏消失,2例AVR导R波振幅降低,3例房性早搏消失,1例心房颤动消失,9例胸前导联T波直立数增加,11例S1QMTM消失,10例QRS波电轴左移。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多存在心电图异常,主要特点是多样性、一过性、无特异性。分析心电图变化可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早期危险进行分层,结合患者临床生命指标,以便更好地做出诊断和早期治疗干预,对再灌注疗效的评估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心电图在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早期表现中的差异,强调心电图在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入组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确诊为肺栓塞、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分别为80、150例,分析早期(发病72h内)心电图改变并按21评分表计算积分。结果①PE组比MI组心电图正常者人数多:18/80 VS 12/150(P<0.01);②出现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右支传导阻滞、肺型P波、S1Q3T3、V1导联S波粗顿或挫折等的比例在PE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组ST段压低及抬高的比例较PE组高,差异有显著性;而窦性心动过速和S1S2S3两种表现上,两组无差别;③PE组与MI组的心电图积分:7±4.1 VS 2.1±1.6(P<0.05)。结论虽然肺栓塞中无心电图改变的比例多于心肌梗死,但是肺栓塞的右心负荷增加样心电图改变及较高的心电图积分,在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中AVR导联QRS波振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该院内科收治的不同病因96例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AVR导联QRS波振幅,并将观察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AVR导联QRS振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AVR导联QRS波振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AVR导联QRS波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VR导联QRS波振幅对心力衰竭程度具有较好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稳心颗粒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将115例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PAF患者作为房颤组,随机分为两组:A组56例为常规治疗组,B组5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同时以54例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不伴PAF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及无房颤组以及A、B组间治疗前后Pmax及Pd的变化。结果房颤组Pmax及Pd均高于非房颤组(均P〈0.01),治疗前A、B两组Pmax及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B组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max及Pd较治疗前均明显缩短,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PAF者较无PAF者Pmax及Pd增大,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PAF可缩短Pmax及Pd,减少房颤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轴测定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超声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12月215例产妇进行心脏轴测定,在心脏超声四腔观基础上测定胎儿心脏轴,并从多切面观察胎儿心内结构,以确定胎儿有无先心病。结果正常组胎儿心轴角度分布为21.84°~61.7°,平均心轴角度为(41.52±7.38)。。先心病组中心轴角度分布为15.52。~91.85°,平均心轴角度为(54.09±17.94)°,两组患者左侧心轴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胎儿发生心轴左偏1例(0.53%),无心轴右偏;先心病组心轴左偏9例(36.00%),心轴右偏5例(24.00%),其余10例在正常范围内。正常组的心轴左偏发生率以及心轴右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先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轴测定在胎儿先心病筛查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一种常规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平衡法心血池造影和心电检测各指标的改变,以评价肺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方法对38例肺心病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患者和18例肺心病代偿期(包括缓解期)患者进行平衡法心血池造影和心电检测。结果肺心病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STⅡ,Ⅲ,aVF压低可出现肺型P波、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极度顺钟向转位;高峰充盈率和射血分数均逐渐下降,高峰充盈时间改变不明显。结论心室的泵功能与肺心病本身病情的轻重有密切的关系,应用心电检测各指标结合核素平衡法心血池造影,可用于早期诊断肺心病和评价肺心病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临床研究。70例患者经过各种检查有41例明确患有器质性心脏病,设为甲组,另29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设为乙组。结果甲组中仅有5例符合R/S比例自右向左逐渐增高,乙组中有25例符合R/S比例自右向左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甲组中符合RV1、RV2、RV3〈0.3mV者35例,乙组中符合RV1、RV2、RV3均〈0.3mV者3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可由很多心脏器质性疾病引起,也可因生理因素引起,要结合临床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吴玉平  徐华  毕淑英 《安徽医药》2017,21(10):1872-1874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对肺炎患儿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43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加用阿奇霉素前为对照组,加用阿奇霉素治疗2d后为观察组.同时招募45名健康儿童为正常组.记录并分析三组的胃电参数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餐前波形平均幅值(VPP)升高,餐后/餐前功率比(PR)降低(均P<0.05),而餐后VPP、餐前餐后平均频率(F)、餐前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PNSW)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比较,观察组餐前VPP升高、PNSW降低及F加快(均P<0.01),而餐后仅F加快(P<0.01),PNSW和PR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餐前餐后F均增快,餐前PNSW降低(均P<0.01),而餐前餐后VPP、餐后PNSW及PR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炎患儿存在胃电活动异常,阿奇霉素加重了肺炎患儿的胃电活动紊乱,而进食能够改善阿奇霉素导致的胃电异常.此外,研究也为阿奇霉素促胃动力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