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摘 要:[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切除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比值(lymphocyteand monocyte ratio,LMR)对HCC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HCC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119例,使用X-tile软件估算LMR对于术后复发的最佳决定值,根据该值将119例入组患者分为两组。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评估LMR在全部患者人群以及多种低危风险组中的价值。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术前各临床参数对于术后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术前单因素进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截止2015年7月,119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2.30个月,共有56例患者发生复发,占总入组人数的47.06%。X-tile计算得到的最佳切点为4.84,119例入组患者分为LMR≤4.84者72例(60.50%),LMR>4.84者47例(39.50%)。单因素分析显示卫星灶(P=0.032)和术前LMR≤4.84(P=0.004)是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卫星灶和LMR分别是预测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子(卫星灶:OR=1.90,95%CI:1.07~3.36,P=0.028;LMR:OR=0.41,95%CI:0.22~0.74,P=0.003)。对AFP阴性(≤400ng/ml)以及BCLC 0+A期的早期肝癌两个低复发风险亚组,LMR依然是一个具有显著意义的复发评估指标(P均<0.05)。LMR与肿瘤的血管侵犯显著相关(P=0.020)。[结论] LMR是一个简便、高效、易检测、低成本的HCC切除术后早期复发预测指标,LMR≤4.84的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甲状腺球蛋白(Preoperative serum thyroglobulin,PS-Tg)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yroid,PTC)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行甲状腺切除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PTC患者,并收集其临床及病理资料283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S-Tg与PTC LNM的关系,绘制列线图将两者关系量化,通过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结果 PTC合并LNM组PS-Tg水平高于单纯PTC组(P<0.05),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S-Tg水平升高可能是PTC发生LNM的独立危险因素,且PS-Tg水平升高可解释约15%的PTC LNM风险。结论 PS-Tg水平升高可能是PTC患者颈部LNM的危险因素,对术前LNM诊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及EORTC-GUCG评分对膀胱癌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9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EORTC-GUCG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比较不同风险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采用ROC曲线确定PNI预测复发风险的截断值,比较不同PNI患者的RFS。结果:肿瘤数量、肿瘤大小、肿瘤分级、T分期是影响膀胱癌患者EORTC-GUCG评分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肿瘤分级是影响患者PNI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EORTC-GUCG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分别出现2例、23例、13例复发。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危组RFS最差,中危组次之,低危组最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PNI对RFS评价的曲线下面积为0.757,最佳截断值为53.3。PNI<53.3组与PNI≥53.3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3.1%、59.1%,生存曲线显示,PNI≥53.3组患者RFS显著差于PNI<53.3组(P=0.001)。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中,PNI<53.3的患者分别为13例、34例、5例,PNI≥53.3的分别有6例、22例、16例。生存曲线显示,在低危组内,PNI<53.3组与PNI≥53.3组患者之间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106),在中危组及高危组内,PNI≥53.3组患者的RFS明显更差(P=0.000,P=0.031)。结论:53.3可作为PNI的最佳截断值,用于评价NMIBC患者复发风险。将PNI与EORTC-GUCG评分相结合,对中危及高危患者的复发风险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85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时间依赖受试者生存曲线(ROC)将患者分为高LMR组和低LMR组。分析直肠癌患者LMR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用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根据ROC曲线,LMR最佳临界值为4.21,其中高LMR组58例,低LMR组27例,高LMR组与低LMR组之间的脉管癌栓发生率、癌胚抗原(CEA)水平和TNM分期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术后是否接受放化疗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术前CEA水平、脉管癌栓、LMR水平是影响直肠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高LMR组与低LMR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4%和40.7%;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8.6%和25.9%;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和LMR是影响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LMR与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分期相关,且LMR是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与远期生存呈正比关系,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淋巴结跳跃转移(中央区无淋巴结转移,颈侧区有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21例行甲状腺全切+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跳跃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本研究PTC跳跃转移率为8.3%(43/521),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OR=3.401,95%CI:1.770~6.536;P=0.001),年龄>45岁(OR=2.856,95%CI:1.488~5.482;P=0.002),单侧癌(OR=3.424,95%CI:1.182~9.920;P=0.023)是PTC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跳跃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比较cN1b的PTC患者和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的cN0 PTC患者跳跃转移情况,发现肿瘤位于上极cN0的PTC患者出现潜在跳跃转移的可能性高于cN1b患者(P=0.022)。  结论  PTC颈侧区淋巴结跳跃转移并不少见,术前、术中针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状态的评估很重要,尤其是肿瘤位于上极,年龄>45岁的单侧PTC患者,必要时需行患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云南地区人群FOXE1基因rs944289多态性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云南地区无血缘关系汉族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i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88例、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TA)患者84例和正常对照者(normal control,NC)92例,抽提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应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方法检测FOXE1基因rs944289多态性.结果:rs944289基因T位点携带者转移的几率较C位点携带者高4.84倍(OR=4.84,95%CI=1.597-14.668,P=0.005).rs944289 C>T基因多态性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遗传易感性与甲状腺腺瘤及健康人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06).并且在女性中的分布有显著差异.PTC组与NC组FOXE1基因rs944289序列CC、TC及TT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22).结论:FOXE1基因rs944289多态性中的T等位基因可能是PTC易感且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后淋巴细胞数与单核细胞数的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对接受全麻手术的合并高血压的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进行肺癌全麻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术后LMR值预测患者手术预后的ROC曲线获得LMR的最佳截断值2.14。根据患者术后LMR分为高LMR组(≥2.14,n=67)和低LMR组(<2.14,n=148)。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差异。应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合并高血压的肺癌患者全麻手术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NM分期、术后LMR和术中出血量均是合并高血压的肺癌患者OS和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低LMR组患者3年和5年OS率分别为68.8%和45.4%,而高LMR组分别为86.0%和71.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及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为基础的炎症预后指数(inflammatory prognostic index,IPI)对评估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患者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09月至2018年09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EOC患者240例,采用随访方式追踪患者术后生存预后,并计算IPI=NLR/(ALB×LMR)。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IPI截断值,并根据截断值进行分组,比较高IPI组和低IPI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化指标情况。用Kaplan-Meier(K-M)法分析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对影响患者存活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根据IPI截断值将240例EOC患者分为高IPI组(n=137)和低IPI组(n=103)。两组在FIGO分期(P=0.003)、CA-125水平(P=0.000)、LDH水平(P=0.003)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IPI组生存率显著低于低IPI组(P=0.000)。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OR=1.063,95%CI 1.004~1.125)、CA-125(OR=3.353,95%CI 2.976~3.779)、NLR(OR=1.885,95%CI 1.827~1.945)、LMR(OR=1.125,95%CI 1.030~1.229)、ALB(OR=1.092,95%CI 1.042~1.145)、IPI(OR=2.804,95%CI 2.717~2.893)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IGO分期、CA-125、NLR、LMR、ALB、IPI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以NLR、LMR、ALB为基础计算的IPI可以作为EOC患者术后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RAF基因突变与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为PTC的甲亢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术前超声特征:结节回声、大小、个数、边界、钙化情况、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否。记录术后病理特征:癌灶直径(多个癌灶取最大直径)、癌灶个数、是否侵袭被膜、颈部淋巴结转移个数、区域、复发危险度分层及TNM分期。收集患者术后病理蜡块,提取DNA,行普通PCR扩增后,用单纯测序法测得患者BRAF基因的突变率,分析BRAF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超声、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甲亢合并PTC患者BRAFV600E基因突变率为51.25%(41/80);各组间比较显示:超声结节边界不清组、病理侵犯被膜组、淋巴结转移组、复发危险度分层中高危组以及TNM Ⅲ-Ⅳ期组BRAFV600E基因突变率均明显升高(均P<0.05);癌灶直径较大组BRAFV600E基因突变比率明显升高(P=0.002)。结论:甲亢合并PTC患者BRAFV600E基因突变率为51.25%,基因突变与癌灶直径大、被膜侵袭、淋巴结转移、复发危险度及TNM分期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与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对我院848例首次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病理是否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分为观察组(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与对照组(非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女性比例更高(95.6% vs 80.6%,P <0.01),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Tg - Ab 及 TPO - Ab)升高率、术前甲状腺癌诊断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在术前超声检查漏诊率、术中冰冻确诊率、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肿瘤病灶多发率、甲状腺被膜侵犯率、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期内复发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并非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OR =1.286,P >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并发桥本氏甲状腺炎好发于女性,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有助于桥本氏甲状腺炎术前诊断。并发桥本氏甲状腺炎并不增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前及术中诊断难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也无明显影响。并发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可按常规甲状腺癌诊治规范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超声特征和内分泌指标等信息与隐匿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occult 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OCLNM)之间的联系,并建立预测评分系统。方法:对2016年01月至2018年01月期间的随机选取的283例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术与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PTC患者信息进行归纳,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预测因子。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评分预测系统。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男性、中下部存在肿瘤、峡部存在肿瘤、超声所测肿瘤最大径、存在微钙化、CDFI可见周边型血流信号以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是OCLNM的独立影响因素。利用以上因素建立评分预测模型:预测评分Y(P)=1/[1+exp(1.001+0.079×年龄-0.764×男性-2.739×峡部存在肿瘤-1.244×腺体的中下部存在肿瘤-0.117×肿瘤最大径-1.041×存在微钙化-0.728×CDFI可见周边型血流信号-0.016×血清TG)]。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5。通过评价发现0.257作为截止值时预测OCLNM效果最佳,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7.5%和61.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6.9%和89.4%,预测准确率为71.0%。结论:当Y(P)≥0.257时,预测PTC患者发生OCLNM风险较高。通过评分预测系统的建立,利用临床中术前易得到的相关信息预测PTC患者的OCLNM。为术前无法确定OCLNM的患者确定合理的手术范围,减少不必要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CLND),最大化患者在治疗中的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对患者因壶腹周围癌而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40例手术切除治疗的壶腹周围癌病例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术前NLR、PLR、LMR、PNI对术后胰瘘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筛选出30例术后临床胰瘘(B级瘘和C级瘘)患者,累积发生率为21.43%(30/140),其中C级瘘为8例,发生率为5.71%(8/140)。术前NLR、PLR、LMR、PNI预测术后胰瘘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49、150.79、2.48、44.8。进一步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术前合并糖尿病、NLR≥3.49、LMR<2.48及PNI<44.8是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前高NLR(≥3.49)、低PNI(<44.8)的患者术后发生严重的C级胰瘘的可能更大(P<0.05)。应用胰瘘风险评分系统(FRS)对患者进行分层,其中21例处于高风险层次,进一步分析得到处于高风险层次的患者当同时合并术前高NLR、低PNI与低LMR中多项不良因素时,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可显著升高(78.57%,P=0.016)。结论:术前高NLR、低LMR、低PNI对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并发胰瘘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术前NLR、PNI水平与胰瘘的严重程度等级(B级瘘、C级瘘)具有相关性;处于FRS评分高风险层次的PD患者,当同时合并术前高NLR、低PNI与低LMR中多项时,术后发生胰瘘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附素(E-cadherin)和角蛋白19(CK19)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广元市中心医院行外科手术的PTC患者130例,随访患者复发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所有PTC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E-cadherin和CK19的表达。结果:肿瘤组织中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为41.54%(54/13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且与肿瘤腺体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数量有关(P<0.05);而CK19阳性表达率为66.92%(87/13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与肿瘤大小、腺体包膜浸润、TNM分期有关(P<0.05)。E-cadherin在PTC组织中的表达与CK19呈负相关性(rk=-0.239,P=0.026)。14例(11.38%)患者术后复发。E-cadherin阳性表达者无病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另外,CK19阳性表达者无病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腺体包膜浸润、E-cadherin低表达和CK19高表达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肿瘤组织中E-cadherin低表达和CK19高表达可作为PTC患者术后复发的预警标志物,有助于筛选术后复发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多模态超声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及术前BRAF V600E基因检测,探讨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高危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毓璜顶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6例PTMC患者(114个病灶),术前均行常规超声、CEUS、SWE检查及BRAF V600E基因检测。根据术后病理分为颈部淋巴结未转移组和转移组,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TMC患者CLNM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病灶内钙化类型、病灶增强水平、峰值强度(PI)及弹性模量平均值(Eavg)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F基因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患者、病灶内微钙化、超声造影呈等或高增强,CLNM风险更高(P<0.05),三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92.3%)及准确度(73.9%)均高于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微钙化、CEUS呈等或高增强可以独立预测CLNM,而术前BRAF基因突变结果并不能作为预测CLNM的危险因素。基于临床资料和多模态超声特征联合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在术前评估PTMC患者CLNM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预测效能,能为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e quantification,VTIQ)技术联合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S-FNAB)对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中央区肿大淋巴结性质判定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经病理证实的PTC合并HT患者的174枚颈部中央区肿大淋巴结,术前均行VTIQ及US-FNAB检查。VTIQ技术通过测量横向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来表明淋巴结的软硬,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求取最佳诊断界值。使用US-FNAB细胞学结果判断淋巴结性质,将VTIQ、US-FNAB及VTIQ联合US-FNAB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比较各自的诊断效果。结果:174枚颈部中央区淋巴结中,PTC转移淋巴结92枚,反应性增生淋巴结82枚。PTC转移淋巴结SWV平均值显著高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P<0.001)。根据ROC分析结果,SWV平均值诊断界值为3.29 m/s,此时准确率为78.16%,特异性为78.05%,敏感度为78.26%。US-FNAB诊断准确率为86.21%,特异性为100.00%,敏感度为73.91%。VTIQ、US-FNAB及VTIQ联合US-FNAB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curve,AUC)分别为0.782、0.870、0.874,US-FNAB、VTIQ联合US-FNAB与VTIQ比较诊断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FNAB与VTIQ联合US-FNAB间诊断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TIQ联合US-FNAB对于HT合并PTC颈部中央区肿大淋巴结性质的判定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结构域蛋白14(tripartite motif containing 14,TRIM14)在甲状腺良性结节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TRIM14表达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92例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为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组织标本以及5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组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入组标本中TRIM14表达水平,并分析TRIM14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PTC组织中TRIM14表达阳性率为88.04%,甲状腺良性结节中TRIM14表达阳性率为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RIM14表达与PTC患者T分期及肿瘤危险度分层相关(P<0.05)。结论:TRIM14高表达于PTC组织中,有望成为新的PTC肿瘤标志物。TRIM14的表达与PTC患者T分期及危险度分层相关,提示TRIM14可能影响PTC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明  汪静  周详  李成  王喜青 《现代肿瘤医学》2021,(15):2612-2615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及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对PTC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PTC患者69例,选择20例NG患者作为良性对照,对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血清VEGF对PTC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观察血清VEGF水平与BRAFV600E基因突变在PTC中的关系,采用MACIS评分系统对PTC患者进行预后评估,并分析血清VEGF水平与预后指数的相关性。结果:VEGF在PT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明显高于NG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血清VEGF水平对于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9,灵敏度为0.698,特异性为0.750;血清VEGF水平与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无显著相关性(P=0.177);血清VEGF水平与预后指数间不具有相关关系(r=0.065,P=0.600)。结论:血清VEGF能够有效区分PTC及NG,对PTC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HT合并PTC患者中央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预测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PTC伴HT患者发生CLNM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的4 171例PTC患者的资料。最后,共纳入671例PTC合并HT患者。其中,468例患者组成训练组,其余203例患者组成了验证组,以验证模型的性能。预测因子选择采用LASSO回归模型,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建立了预测CLNM的列线图,并进行了内部验证。结果:LASSO回归模型显示,有17个变量可能是影响CLNM发生的因素(P<0.05)。随后,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低、结节性高回声、肿瘤大直径、肿瘤多灶性、甲状腺外扩张(extrathyroidal extension,ETE)、颈部淋巴结肿大、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独立预测因素构建PTC合并HT患者发生CLNM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通过建立预测模型,训练组发生CLN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4(95%CI,0.725~0.824),验证组发生CLN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1(95%CI,0.712~0.850)。列线图对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以及合并数据集均显示出良好的校准和鉴别能力。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有良好的预测作用。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合理的参考,帮助临床医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