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为了提高核电站事故医学救援和辐射防护水平,减少核电站事故的损失,有效保障公众和职业人员的身心健康。方法 通过对核电站辐射源项和历史上重大核电站事故的分析,探讨应急机制的建设。结果 核电站事故对人类的危害不容忽视,应从应急响应体系、人才队伍、技术装备、辐射防护手段等方面加强研究和完善应急机制建设。结论 审慎、科学地发展核电事业,加强核电站核事故医学救援和防护。  相似文献   

2.
核电事故中的辐射防护及劳动卫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电站是解决能源的重要途径,但核电站事故可以给人们带来危害,为了防止核事故发生,保护人员健康,应采取正确的核辐射防护措施,对核电站安全发展,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东京电力公司(TEPCO)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集以下三个特征于一体:自然灾害(日本观测史上最大规模的地震和海啸)与重大核事故(7级事件)并发,核电站各机组同时发生一个以上事故,整个事故在很长的时间跨度内持续发展[1]。事故处理及公众防护空前复杂、艰巨和漫长。文献[2]介绍了撤离和隐蔽的一般特征、相关国际准则以及日本的应急准备安排,初步评述了该事故发生后2011年3月11日至6月30日期间采取的撤离和隐蔽行动及其演变。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核电厂周围人群核电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核电站周围公众对核电站的认知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田湾核电站周围30公里内的居民共计12645人,调查内容包括核电的能源特点、核电站的安全性及核电事故的可能后果等。数据录入的软件环境为Epidata。运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T检验、非参数检验以及相关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的平均分为16.46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居住距离以及居住年限是影响公众对核电认知的主要因素。居民对核电的关注度曲线与其距核电站的距离呈正置的"U"型关系。结论 核电的公众认知度较低。公众对核电的正确认知不足,存在夸大核电危害和无视核电可能危险的两种倾向。普及核电相关知识对提高核电的公众接受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思考在核电站事故时,如何有效做好场外应急应对。方法 从应急工作人员职责与防护、应急区内广大居民的防护两个方面进行讨论。结果 提出了场外应急的具体应对措施。结论 核电站事故场外应急,是件复杂且情况随时变化的系统工程,在实施场外应急时,应重点强调对应急区内广大居民的保护和对应急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6.
国外提供的主要经验启示,保护公众包括救援人员和救治伤员是核电站事故出现的主要医学问题,而核电站事故场外应急医学救援工作在国内尚属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核电站是解决能源的重要途径,但核电站事故可以给人们带来危害,为了防止核事故发生,采取正确应急措施,影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它对研究核电站安全发展,保护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3起严重核电站事故表明:对公众的社会心理影响是严重核电站事故的最严重影响之一.当严重核电站事故发生时,受心理急救影响区域的个人/群体可能会经历各种应激反应,及时有效的心理急救可以帮助受灾者度过危机,积极的应对当前的生活.本文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现场工作者心理救助指南等国内外相关指南、标准,结合核事故心理影响的特点,介...  相似文献   

9.
核电站重大事故时对公众的应急卫生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在秦山和大亚湾建立核电站。据悉秦山核电站将于1990年运行发电。为了保护从业人员的安全,减少核事故对公众的辐射影响,在核电站的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及管理过程中应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和保证工作质量;以避免或减轻事故所带来的不良后果。1 应急计划和事故时期的对策所谓应急  相似文献   

10.
为简述并探讨福岛核事故10年来造成的应急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剂量及其健康影响,全面梳理评估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最新报告和其他重要研究成果,并追踪含氚废水排放等近期热点问题。结果显示,由于福岛事故造成的公众受照剂量较低,无法观察到白血病和甲状腺癌等发病率的增加;事故救援人员中已经有4例因患白血病、甲状腺癌被认定为工伤;福岛县及周边地区生产的大部分食品放射性铯浓度已低于100 Bq/kg的新标准限值。福岛事故中一些应急防护行动未能有效实施,导致部分公众接受了本可避免或降低的照射;同时,部分过度防护措施又造成弊大于利,并引起社会心理效应。此外,我国应持续关注和监测评估日本核污水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核能和平利用已有将近80年的历史,我国的核能发展也在积极稳步的推进.截止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共发生了 3起影响巨大的核电站事故:美国的三哩岛核事故,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日本的福岛核事故.但是,我国公众对这3起核事故所知甚少.本文介绍一些关于这3起核事故及其相关的图书,帮助公众从非专业的角度来了解核事故.  相似文献   

12.
After the Chernobyl accident, a National Emergency Plan of protective measures for radiological emergencies has been set up in Italy to cope with nuclear risks which require actions at national level. Since the Italian nuclear power plants are, at present, not operational, the most relevant nuclear risk source identified in the National Emergency Plan is related to an accident occurring in a nuclear power plant near the Italian borders. However, risks related to severe accidents to other nuclear facilities present in Italy, such as provisional radioactive waste deposits or research centers are not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Plan. In this paper the hypothetical radiological impact of a severe external event in a spent fuel storage pool has been evaluated, as this event appears to be one of those with the most severe consequences.  相似文献   

13.
苏虹 《疾病控制杂志》2011,15(5):367-371
核电站已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核事件的发生则会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如何针对核事件的危害而采取有效预防和应急,已成为全球发展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将从世界重大核事件的回顾、核事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核事件的医学应急和公众防护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辐射环境航空监测具有快速、高效、覆盖面大的特点,是核事故应急监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重点介绍了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事故、美国三哩岛核电站核事故及日本福岛核电站核事故后开展的辐射环境航空监测行动。辐射环境航空监测技术在确定辐射污染范围、辐射环境调查及为国家相关部门快速提供技术支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核事故应急响应行动中重要组成部分。建议有序开展核应急航空监测新型装备技术研究、核事故应急航空监测分析研判研究;有效应对核事故,开展全国核设施周围详细辐射环境水平摸底的航空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某新运行的核电站不同距离范围内居民对核辐射风险认知水平,探讨影响对核电认知的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该核电站所在地区50 km范围内外共2017名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核电站所在地区核辐射风险认知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调查问卷。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952份,在辐射知识认知情况方面,认为在医院做影像检查时受到电离辐射照射、认为不同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不同,50 km范围内均高于50 km范围外的正确回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核电站认知情况方面,认为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我国居民健康有影响、担心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和损害身体健康的比率,50 km范围内均高于50 km范围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核辐射应急认知情况方面,认为发生核事故时应当服用稳定性碘的正确回答率、对中央政府和当地政府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能力认可率的比较,50 km范围内的调查结果均高于50 km范围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核辐射影响认知情况方面,认为核电站对所在地区环境影响较大、希望了解核电站的相关信息,50 km范围内均高于50 km范围外的正确回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核电站周围居民的核辐射知识的宣传教育,提升核辐射知识的正确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6.
核事故无国界, 核应急无小事, 核事故应急管理是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坚实后盾。为确保核安全, 配合做好核应急工作, 对国内关于核事故应急能力及其评价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 在对核事故的概念和定级进行概述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核事故应急组织体系、核事故应急响应指挥和协调机制等的现状, 探讨了核事故应急组织应急管理能力的构成及其评价方法, 提出了分级探讨核应急能力及其评价方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7.
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事故的今昔对比及引发世人的深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重点介绍历史上发生的多起核事故中最为严重的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2011年福岛核事故。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切尔诺贝利和福岛两次特大七级核事故的发生及抢险、核事故的剂量及对健康的影响。结果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与福岛核事故的发生时间先后相距25年。就近期辐射损伤而言,福岛核事故可能仅次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人员的危害。从远期效应测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抢险人员、附近居民、受放射性污染的不同年龄段人员带来的健康危害的现状也可能是福岛人明天的预警。结论 切尔诺贝利和福岛这两次特大七级核事故对当地居民健康及核工业发展等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惨痛的,只有尽可能遏制核事故的发生,才能确保核安、辐安、民众心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