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雷杰  肖遥△  罗茂璇 《天津医药》2021,49(5):520-524
摘要:目的 探讨稳定性[ ]板联合正畸对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安氏Ⅱ2类错[ ]女性颞下颌关节(TMJ)的影响。方法 选取15例伴TMD的安氏Ⅱ2错[ ]女性为试验组、15例安氏Ⅰ类错[ ]女性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稳定性[ ]板联合正畸治疗;通过锥型束CT分析对照组及试验组在治疗前后髁突位置和结构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TMJ前间隙(Sa)、上间隙(Su)和内间隙(Sm)大于对照组,而后间隙(Sp)、髁突内外径(M-L)和髁突高度(Hc)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各阶段颞下颌关节测量结果显示,与T0期相比,T1期Sa减小,Su、Sp、髁突前后径(A-P)、M-L增大(P<0.05),而T2期Sa减小,Sp、A-P、M-L、Hc和关节窝深度(Hf)均增大(P<0.05);与T1期相比,T2期Su减小,而Hf相对增大(P<0.05);试验组T1、T2期髁突后移位占比均低于T0期(P<0.016 7)。结论 伴TMD的安氏Ⅱ2女性患者TMJ的位置和结构与正常人群存在差异,稳定性[ ]板联合正畸治疗对该类患者有益,治疗后其关节前后间隙和髁突结构改善良好。  相似文献   

2.
李佳  张娟  李泽奎  高平 《天津医药》2016,44(4):490-493
摘要: 目的 应用锥形束 CT (CBCT) 分析夜磨牙患者颞下颌关节 (TMJ) 的骨性结构特征。方法 30 例夜磨牙患者 (夜磨牙组) 和 30 例健康成年人 (对照组) 均在牙尖交错位进行 CBCT 扫描, 使用 Invivo5 软件对 2 组左、 右侧分别进行 TMJ 重建影像和如下相关项目测量。(1) 轴位测量。主要有髁状突前后径、 髁状突内外径、 髁状突水平角。(2) 矢状位测量。主要有关节窝深度、 关节结节斜度及关节上前后间隙。(3) 冠状位测量。髁状突受力角。结果 夜磨牙组和对照组组内左、 右侧 TMJ 各测量值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夜磨牙组与对照组在前后径、 内外径、 关节窝深度、 前间隙和受力角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与对照组比较, 夜磨牙组髁状突的前后径、 内外径减小, 前间隙、 关节窝深度、 受力角增大, 其余 TMJ 测量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夜磨牙患者双侧 TMJ 骨性结构基本对称; 髁突在关节窝位置无明显改变, 髁突前斜面吸收, 髁突有变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赵二军  张东妹  马永平  焦国良 《河北医药》2010,32(17):2364-2365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TMJ)疼痛与颞下颌关节内紊乱(TMJID)及关节盘形变的关系。方法对44例单侧关节疼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88侧关节完成开闭口斜矢状位PDW成像,以非疼痛侧盘突关系做自身对照,评价关节疼痛与TMJID及关节盘形变的关系。结果 44个疼痛关节中,30个关节(68.2%)表现为TMJID;盘变形为35个关节(88.6%)。TMJ疼痛与TMJID及关节盘形变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TMJID与关节盘形变均是颞下颌关节疼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与牙合创伤症的调磨的疗效。方法 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针灸理疗)30例和观察者(牙合创伤症的调磨加局部理疗)30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运动,患者满意率及复发率等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经临床疗效观察发现,治疗后观察组的下颌关节运动好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却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病变的实质是退行性变。而退行性关节病与组织所受的负荷异常密切相关。颞下颌关节是负重关节,其负重主要来自于咬合功能相关咀嚼肌的收缩。渐进性咬合紊乱导致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改建异常的结果。牙合创伤症造成渐进性咬合关系紊乱,是造成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正确的调磨,恢复或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磁共振影像学技术观察青年人颞下颌关节在安放Forsus矫治器前后的髁突改建以及关节窝位置变化情况。方法 12例安氏Ⅱ类骨性错牙合下颌后缩青年患者,在安置Forsus矫治器后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拍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MRI片进行观察分析和测量。结果 12例患者MRI结果显示在髁突后上部发生了髁突软骨的增生,有髁突改建的表现;2例可见到关节窝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建,改建部位在关节后结节的前缘下方,治疗前后髁突在关节窝中位置无明显改变。结论 Forsus矫治器主要刺激髁突产生适应性改建,关节窝改建不明显,且矫治结束后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无明显变化,Forsus应用于青年人不会对颞下颌关节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东  常攀辉 《天津医药》2006,34(5):292-294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治疗前后下颌关节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方法:将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关节腔灌洗+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组(透明质酸钠组),单纯关节腔灌洗治疗组,10例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前后下颌关节液NO含量变化.结果:无症状志愿者1例检测出微量NO(0.17 μmol/L),治疗前两组关节滑液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透明质酸钠组比单纯关节腔灌洗组NO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对NO有抑制作用,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对关节盘前移位和骨关节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畸减数治疗对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的影响。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于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拔牙患者和非拔牙患者各30例,拍摄治疗前后锥形束CT,并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9.0软件,对颞下颌关节进行测量对比分析:髁状突长轴径、前后径及髁状突水平角;关节窝深度、宽度;关节结节后斜面倾斜角;髁状突长度及高度。结果 2组的髁状突长轴径、前后径及髁状突水平角、关节窝深度及宽度、关节结节后斜面倾斜角、髁状突长度及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减数治疗在标准直丝弓规范化治疗程序操作,虽然有大幅度移动牙齿位置改变咬合关系,但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在正畸过程中对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技术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分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拍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开闭口位MRI图像,显示关节盘的形态和位置,结合临床检查对颞下颌关节病进行分类诊断。结果 8例患者中有关节盘移位者5例,诊断可复性关节盘移位3例,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2例,咀嚼肌紊乱病2例。结论 MRI技术可清晰显示关节盘的形态和位置,应用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分类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MRI比较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可复性关节盘移位前后的影像学改变,探讨再定位咬合板的疗效。材料与方法:收集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患者11例(16侧患病关节),经临床检查和MRI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使用上颌再定位咬合板进行诱导治疗。治疗结束后依据症状改变评价治疗效果,进行MRI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关节盘在开口位和闭口位上的位置和形态变化等。结果:①治疗后患者的关节症状消失(6例)或明显缓解(4例);②治疗前患病关节闭口位时关节盘在髁状突前方,关节结节前下方,开口位时,关节盘回到关节窝正常位置,关节盘可变形伸长,后带膨大,信号基本正常;③治疗后9侧患病关节关节盘后带位于髁突顶部,盘分界线与髁突十二点位垂线形成的夹角在前后10°之内,恢复正常盘-髁关系。结论:上颌再定位咬合板结合临床影像学可有效协助前移位关节盘复位;消除因关节盘前移位所致的关节弹响;缓解关节疼痛症状。治疗后患者关节盘位置和形态均趋于正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与运动疗法相结合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疗效。方法:选择TMD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Fricton指数法)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功能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颞下颌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下颌运动分、肌肉压诊分、肌肉触压痛指数、颞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及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光与运动疗法相结合可明显缓解TMD的各种症状,尤其是在改善下颌运动和缓解肌肉疼痛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肌功能训练对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伴耳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伴耳痛的患者15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7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玻璃酸钠联合肌功能训练治疗,81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肌功能训练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结束后第4、12周的耳痛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最大开口度(maximum opening,MMO)和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Fricton指数)。结果:治疗结束后第4、12周,研究组患者的耳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MMO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Fricton指数中的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诊指数(PI)和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联合肌功能训练治疗颞下颌可复性盘前移位伴耳痛具有确切的短期和中期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摘要:在正畸治疗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发生、发展与某些咬合因素有关,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存在着争议。其中功能[ ]学对颞下颌关节(TMJ)的影响成为当今口腔领域讨论的热点和重点。本文针对错[ ]畸形与TMD的关系以及功能[ ]理论在正畸诊疗TMD患者中的应用及相关热点问题进行综述,为治疗伴有TMD的正畸患者以及正畸治疗中应对关节问题的考量提供临床指导,使患者达到功能咬合,实现口颌系统的稳定,进而减少TMD的发生或缓解TMD的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全牙弓(牙合)垫(ADRCOS)和后牙区(牙合)垫(PTCOS)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探讨PTCOS治疗TMD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7年7~9月收治的TMD患者60例,所有患者符合(牙合)垫治疗适应证。按治疗方法不同,60例患者分为ADRCOS组和PTCOS组,每组30例。临床治疗2周后复诊,检查两组患者颞下颌关节弹响、关节疼痛和下颌运动异常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ADRCOS组和PTCOS组患者的TMD症状都明显改善,其中关节弹响的治愈率分别为23.33%和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DRCOS和PTCOS治疗TMD临床疗效都很明显,PTCOS对TMD关节弹响症状的疗效优于ADRCO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白介素-1β(IL-1β)、膝关节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3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64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药物加抽吸治疗,观察组采用TKA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IL-1β水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KS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及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2周及3、6个月后,IL-1β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VA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膝关节KSS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大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KA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能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有效降低IL-1β水平,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陈莹  谢碧玉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6):124-126
目的观察下关穴围刺配合推拿整复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6月入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推拿整复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下关穴围刺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评价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评分。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ROM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VAS、ROM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下关穴围刺配合推拿整复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