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2例青壮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其中44例采用DHS内固定(DHS组),48例采用PFNA-Ⅱ内固定(PFNA-II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情况。结果:PFNA-Ⅱ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DHS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Ⅱ组术后1周、1个月Harris评分较DHS组高,但术后6、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Ⅱ和DHS内固定手术方法对于青壮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均能够获得良好的骨折愈合和远期临床治疗效果。PFNA-Ⅱ钉较DHS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短期恢复快的优点。DHS更适用于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对于不稳定型骨折,PFNA-Ⅱ钉为首选内固定方法,DHS可套用合适的TSP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板(PFLP)、股骨近端防旋螺钉亚洲改进型(PFNA-Ⅱ)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6年4月手术治疗的18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FLP组59例、PFNA-Ⅱ组8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41例,比较3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优良率。结果 PFLP组切口长度(15.1±1.8)cm,手术时间(82.7±11.8)min,术中出血量(337.6±55.4)ml,术后负重时间(44.5±4.6)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8%(4/59),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86.5±4.6)分,优良率84.7%(50/59);PFNA-II组切口长度(9.3±0.7)cm,手术时间(73.7±7.4)min,术中出血量(174.0±36.2)ml,术后负重时间(24.3±2.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9%(5/85),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89.6±5.5)分,优良率88.2%(75/8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切口长度(13.3±1.0)cm,手术时间(54.4±9.1)min,术中出血量(388.1±53.1)ml,术后负重时间(7.1±1.3)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9%(2/41),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92.2±5.9)分,优良率92.7%(38/41)。3组中,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负重时间最短、Harris评分最高、术中出血量最多,与PFLP组、PFNA-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Ⅱ组切口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与PFLP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ENA-II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其临床效果优于PFLP。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InterTan和PFNA-Ⅱ髓内固定系统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一科采用InterTan(InterTan组,n=20)和PFNA-Ⅱ(PFNA-Ⅱ组,n=22)治疗的高龄(≥8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比分析2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情况。结果 InterTan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显著多于PFNA-Ⅱ组(t=2.331、3.948,P=0.035、0.016);InterTan组局部及全身并发症7例(35.0%),置入物相关并发症发生5例(25.0%),PFNA-Ⅱ组分别为8例(36.4%)和6例(27.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12个月,中位数6.8月,InterTan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4.0±3.2)周,稍短于PFNA-Ⅱ组的(14.5±3.3)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terTan和PFNA-Ⅱ髓内固定系统均可用于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即时稳定性,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但PFNA-Ⅱ髓内固定系统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等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与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玉环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2组。A组使用PFNA-Ⅱ内固定,B组应用Inter Tan内固定。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术后开始下地时间、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程度、股骨颈短缩及并发症等。 结果 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方面优于B组;B组在术后开始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程度、股骨颈短缩及并发症方面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PFNA-Ⅱ和Inter Tan均为微创髓内固定,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各具有优势。PFNA-Ⅱ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创伤小,术中出血少;Inter Tan固定更牢靠、加压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优势及稳定性,早期并发症少,骨折愈合时间短,有利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8,(1):81-83
目的:研究对比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PFNA-Ⅱ)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CRP、IL-6、Harri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DHS治疗,观察组则行加长型PFNA-Ⅱ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CRP、IL-6、Harri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274.5±85.6)ml、(12.3±2.1)周,低于对照组的(364.2±91.8)ml、(14.1±2.3)周(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00%(0/43),低于对照组的13.95%(6/43)(P均<0.05)。结论:加长型PFNA-Ⅱ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CRP、IL-6水平,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安全性较佳。  相似文献   

6.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4):326-329
目的:探讨InterTAN拉力螺钉前倾角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闭合复位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4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拉力螺钉与股骨颈轴心线在髋关节侧位片上夹角的大小,分为拉力螺钉前倾角正常组和非正常组,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VAS评分(2.30±1.21 vs.2.24±1.3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83.92±3.81 vs.81.76±5.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X线片,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3.56±7.12 vs.3.62±4.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倾角非正常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虽然高于前倾角正常组(16.67%vs.8.00%),但P=0.69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nterTAN拉力螺钉前倾角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或变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动物骨多肽类药物在骨折愈合方面对于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0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2组患者均行PFNA,观察组术后应用动物骨多肽注射液继续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以进行对比,比较2组患者术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手术优良率及骨矿物质密度改善,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104例病例均得到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明显缩短[(11.37±1.35)周vs. (12.85±1.76)周],术后疼痛症状的缓解程度[(0.21±0.11) vs. (0.83±0.13)]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86.35±10.51) vs. (75.61±11.32)]也优于对照组,同时,不同部位骨密度测量值也较对照组有所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3.8% vs. 7.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动物骨多肽类注射液能有效地促进骨折的愈合,同时能够有效消肿止痛,缓解患者的病痛,加快术后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并能有效降低术后再骨折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固定术后的一种良好的补充用药,值得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顾长水  张翔  庞呈祥 《北京医学》2024,(3):210-214+221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行PFNA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76例,根据术后6个月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情况分为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组和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老年患者PFNA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因素。结果 176例患者中男96例、女80例;年龄66~85岁,平均(75.8±4.1)岁。176例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为(92.3±3.7)分。PFNA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24例(7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骨密度<-2.5 SD(OR=3.117, 95%CI:1.260~7.710, P=0.014)和术后开始负重时间> 7.7 d(OR=2.519, 95%CI:1.061~5.980, P=0.037)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差。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骨密度降低和术后负重时间延长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Gamma钉、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联合压力交锁髓内钉(InterTan)对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52例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髓内固定方式分为Gamma钉组、PFNA-Ⅱ组、InterTan组,并比较相关参数。结果与Gamma钉组比较,PFNA-Ⅱ组和InterTan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出血量及围术期输血量减少(P<0.05);InterTan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Gamma钉组和PFNA-Ⅱ组(P<0.05);术后1个月和12个月InterTan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Gamma钉组和PFNA-Ⅱ组(P<0.05);以上指标其他组间比较,以及术后24个月3组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PFNA-Ⅱ和InterTan手术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及术中出血量;而InterTan愈合时间较短,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半髋关节置换(FHR)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外侧壁非完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外侧壁非完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7例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FHR组),37例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PFN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64例患者均获6~12个月随访,与PFNA组相比,FHR组患者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短,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但FHR组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较PFN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R组术中出血量多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R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外侧壁非完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疗效可靠,术后可更早、更快恢复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FNA-Ⅱ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4例不同分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Evans-Jensen分型:Ⅰ型29例,Ⅱ型22例,Ⅲ型23例)采用PFNA-Ⅱ治疗,评价临床疗效。结果:74例病例均获得12~36个月的随访,平均20个月。依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分别对关节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关节畸形4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优(90~100分)37例,良(80~89分)30例,中(70~79分)5例,差(小于70分)2例。结论:PFNA-Ⅱ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30例PFNA-Ⅱ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71.2岁。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5个月,1例于术后3个月因心梗死亡,其余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伤口感染。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评定,优良率93%。结论 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InterTan或PFNA-Ⅱ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7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分别使用InterTan或PFNA-Ⅱ手术固定,按照手术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InterTan组(39例)和PFNA-Ⅱ组(5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臂透视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等,进而对比分析两种内固定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1.8个月(5~17个月),其中PFNA-Ⅱ组12.6个月(6~17个月),InterTan组10.2个月(5~13个月)。PFNA-Ⅱ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型臂透视时间、术后引流量方面优于InterT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方面优于PFNA-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InterTan在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方面优于PFNA-Ⅱ,而PFNA-Ⅱ的患者手术创伤更小。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史艳光 《四川医学》2014,(7):806-808
目的:探讨动态调整复位在 PFNA-Ⅱ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 PFNA-Ⅱ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应用动态调整复位法治疗2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23例均获随访,时间10~1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根据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5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为91.3%。结论动态调整复位法方便进钉点的确认及定位针置入,然后内收髋关节同时调整牵引力,使骨折更好的复位,在使用 PFNA-Ⅱ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中,方便实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10月期间98例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PFNA微创手术治疗49例,PFN手术治疗49例,通过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等,对两种术式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PFNA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0.5±8.5)min、(170.2±77.5)ml、(10.6±1.1)周,PFN组相应指标为(90.5±11.6)min、(265.6±70.5)ml、(14.8±1.2)周,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6月相关并发症发病率(12.2%)明显低于PFN组(30.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6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87.8%)明显高于PFN组(73.5%)(P<0.05)。结论采用PFNA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髋关节功能,并缩短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且操作简单,是目前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Ⅱ)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1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72例接受PFNA-Ⅱ手术治疗(观察组),64例接受动力髋螺钉(DHS)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相关指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 PFNA-Ⅱ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明显优于DHS。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应用股骨重建钉(femoral reconstruction nail,FRN)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roximal femoral anatomic locking plate,PFALP)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扶拐下地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不良事件等的差异。结果:FRN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和扶拐下地时间均少于PFALP组[(62.4±19.3)min vs(79.1±22.7)min,P=0.02;(41.3±13.7)d vs(71.2±16.0)d,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PFALP组[(190.2±45.9)m L vs(161.0±39.3)m L,P=0.04];两组患者平均输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2±96.4)m L vs(106.2±94.4)m L,P=0.38;(82.7±11.5)d vs(89.7±11.3)d,P=0.06]。术后3个月,FRN组患者平均Harris评分优于PFALP组[(81.10±7.25)分vs(75.26±8.17)分,P=0.02];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61±5.20)分vs(83.28±6.92)分,P=0.21]。FRN组和PFALP组患者分别发生不良事件2例和5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结论:FRN和PFALP均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有效方式,FRN较PFALP手术时间和扶拐下地时间更短,但PFALP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FRN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主钉长度对A1、2 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 年4 月-2015 年4 月本院收治急A1、2 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组和B组各30 例,分别选择240 mm 主钉和170 mm主钉行PFNA-Ⅱ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水平、股骨前皮质主钉抵触率、随访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A 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4.82±11.54)min,显性失血量为(156.34±35.16)ml,隐性失血量为(258.86±51.95)ml,住院时间为(9.76±1.26)d;B 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5.31±7.89)min,显性失血量为(94.70±17.33)ml,隐性失血量为(176.25±40.71)ml,住院时间为(9.51±1.20)d,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患者手术时间、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A 组;A组患者输血率为46.67%(14/30),B 组患者输血率为20.00%(6/30),经χ2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患者输血率低于A组;A 组患者股骨前皮质主钉抵触率为53.33%(16/30),B组患者股骨前皮质主钉抵触率为13.33%(4/30);经χ2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患者股骨前皮质主钉抵触率低于A组;A 组患者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0.76±4.33)分,B 组患者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1.23±4.42)分,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B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经χ2 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240 mm 主钉,选择170 mm 主钉行PFNA-Ⅱ术式治疗A1、2 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 有操作简便、微创及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势,且未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和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解剖型髓内钉(zimmer natural nail,ZN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围手术期的处理方式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16 年5 月 至2017 年5 月收治且获得完整随访的5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PFNA组28 例,ZNN组31 例。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内固定并发症、术后尖顶距和末次随访髋关节评分。结果: 平均随访(10.8±4.0)个月(6~19 个月), 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2.7±14.2) min,术中出血量为(56.8±20.6) mL,骨折愈合时间为(4.6±0.8)个月,术后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为3.6%,术后尖顶距为(17.7±5.5) mm,末次随访髋关节评分为91.8±3.6。ZNN组手术时间为(73.6±18.3) min,术中出血量为(68.7±31.6) mL,骨折愈合时间为(4.5±0.7)个月,术后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为3.2%,术后尖顶距为(16.5±4.7) mm,末次随访髋关节评分为92.2±3.8。两组相比,PFNA组在手术时间方面较ZNN组短(P<0.05),而在其他评价指标,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和ZNN内固定术都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术式,PFNA的操作更简捷;ZNN的前弓设计可能更适合部分股骨前弓弧度较大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马炜  李一凡  潘檀  李学军  李立  干阜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9):1188-1190,1193
目的:对比侧卧位和仰卧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例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侧卧位和仰卧位PFNA治疗。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测量术后尖顶距及调查计算随访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其疗效。结果:侧卧位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2.6±7.4)min,仰卧位组为(97.5±38.82)min,侧卧位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仰卧位组(P<0.01)。患者随访时间为8~21个月,其中18例患者随访时间超过1年。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评分,结果显示侧卧位组和仰卧位组分别为(84.9±3.45)分、(87.2±5.6)分,2组尖顶距分别为(20.2±4.89)mm、(21.5±4.86)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仰卧位,侧卧位PFNA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简化了手术操作,长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