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目的:通过心理干预前后免疫参数的变化,了解心理干预能否提高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方法:运用病例对照实验设计,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统计方法,对120例(采集到血样者81例)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化疗期间经心理干预后,患者的各项免疫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NK细胞活性对心理行为的变化比较敏感,干预后明显提高;实验组免疫球蛋白三项指标化疗前后比较稳定,但对照组化疗后明显下降。癌症患者的愤怒表达和掩饰性性格特点与NK细胞活性显著相关;影响免疫功能的因素随免疫参数的不同而异;各种影响因素以综合作用为主,部分因素间交互作用明显。结论:心理干预对提高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其机制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癌症引起的免疫抑制可加速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导致围术期癌症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手术作为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手术引起的过度应激反应同样会引起免疫抑制。麻醉药物可抑制围术期内由手术创伤及疼痛导致的过度应激反应,但同时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的免疫功能。本文将回顾不同麻醉药物与围术期癌症患者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营养与免疫不仅能够影响肿瘤细胞的发生、侵袭,而且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些年来,许多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于评估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且PNI在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中预后评估价值已经得到临床研究证明。本文就PNI评估癌症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0例确诊并实施胃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干预组(Ⅰ组30例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混悬液)、常规肠内营养干预组(Ⅱ组20例,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混悬液)、肠外营养干预组(Ⅲ组30例)。术前1天及术后1天、3天、7天抽取静脉血,检测 NK 细胞活性和 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IgG、IgM、IgA 各项指标。记录并比较反映三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的排气、进食、排便时间差异。结果:Ⅰ组、Ⅱ组患者术后经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术后7天 NK 细胞活性较术前1天均上升,P <0.05,且Ⅰ组 NK 细胞活性明显高于Ⅱ组,P <0.05。术后3天及术后7天Ⅰ组、Ⅱ组、Ⅲ组患者 CD3+、CD4+、CD8+、IgG、IgM、IgA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Ⅰ组术后各项免疫指标明显高于Ⅱ组、Ⅲ组,其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后两者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减少。结论:肠内营养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胃恶性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肠内营养支持(enteral nutrition,EN)、肠外营养支持(parenteral nutrition,PN)对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住院时间及免疫功能的指标。结果 EN组患者术后肠道通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PN组(P均<0.05);EN组患者术后1 d及术后7d IgA、IgG、IgM、CD3+的水平及术后7 d CD4+的水平均显著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1 d及术后 7 d的NK细胞、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水平及术后1 d CD4+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N对促进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及提高免疫功能均优于PN,且住院时间较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强化L-丙氨酰-L-谷氨酰胺(LALG)的肠外营养对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68例恶性肿瘤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肠外营养,治疗组除给予肠外营养外,按每日0.3 g/kg补充LALG。分别测定在用药前和用药后第15天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组在肠外营养后前清蛋白(pALB)和转铁蛋白(TRF)水平比营养支持前明显上升[(24.9±8.06)mg/dl比(27.3±6.05)mg/dl;(1.62±0.43)g/L比(2.06±0.3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IgA、IgM、I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IgA和IgG水平均高于治疗前[(2.85±1.43)mg/L比(3.63±5.36)mg/L;(0.95±0.43)mg/L比(1.13±0.0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IgA、IgM和I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CD+4 值高于对照组[(39.19±4.23)%比(36.62±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CD+4/CD+8、CD+8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ALG与单纯肠外营养联合比单纯的肠外营养更能明显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化疗期间肠外营养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收集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自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间收治的63例接受化疗的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化疗同时给予肠外营养)36例和对照组(化疗期间未给予肠外营养)27例。观察两组患者化疗疗效、平均化疗周期、无进展生存期,检测化疗前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和淋巴细胞亚群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平均化疗周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显著优于对照组;化疗后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显示观察组患者免疫功能得到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  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期间给予适当的肠外营养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患者易于耐受化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评价口服营养补充(ONS)疗法对卵巢癌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和常规静脉化疗后的营养状况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提出合理的营养供给方案。 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选择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确诊卵巢癌患者共 102 例,均采用手术切除和常规静脉化疗。 然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51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指导,试验组应用 ONS(Ensure®,250 ml,1. 06 kcal,每毫升含 0. 0356 g 蛋白质,美国雅培实验室生产)3 次/ d,连续 15 周。 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3 周、9 周和 15 周的体重、体质指数(BMI)、血清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以及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评分。 结果 对照组 48 例和试验组 49 例最终完成临床随访。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 05)。 试验组随访 9 周和 15 周的体重和 BMI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G-SGA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卵巢癌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和常规静脉化疗后营养不良的风险较高,常规进行 ONS 对提高机体营养和免疫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电化学治疗对肿瘤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例晚期癌症病人接受电化学治疗(ECT),治疗后所有病例的肿物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其中4例出现ECT后的远隔效应,即运高电化学治疗电极的转移灶减小。免疫参数(OKT3,OKT4/OKT8,自然杀伤细胞活动度NKA,淋巴细胞转化实验LTT)在ECT前后发生明显改变。所有这些均提示ECT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术后24 h开始使用免疫型肠内营养制剂瑞能;对照组(56例)术后使用常规的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第1、8天分别检测免疫指标和炎症反应指标:①CD3、CD4、CD8、CD4/CD8、NK细胞、IgA、IgG、IgM;②CRP、TNF-α、PGE。观察术后人工肛门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会阴部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术前与术后第1天,两组免疫指标与炎症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8天,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NK、 IgG、CRP、TNF-α及PG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人工肛门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会阴部伤口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性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1.
刘玲辉  陈志伟  刘晓岚  许斌 《癌症进展》2019,17(11):1289-1291,13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80例肝癌患者分为微创组(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和开腹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每组4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DBIL)水平及外周血CD3^+、CD4^+、CD8^+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切口长度、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腹组(P﹤0.01);术后1天、术后3天,微创组患者的血清ALT、AST水平及外周血CD8^+水平均低于开腹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的影响较传统开腹手术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拟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78例,分为3组(n=26),Ⅰ组:全凭静脉麻醉+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Ⅱ组:全凭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Ⅲ组: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PCEA。观察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时点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百分比的变化。记录患者第一次补救镇痛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下床时间、术后呕吐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T0比较,3组患者在T1、T2时点CD3+、CD4+、CD4+/CD8+及NK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CD8+明显升高(P<0.05);Ⅱ组和Ⅲ组在T2及T3与Ⅰ组比较,CD3+、CD4+、CD4+/CD8+及NK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CD8+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Ⅱ组和Ⅲ组患者术后恢复明显优于Ⅰ组(P<0.05),其中术后呕吐和患者满意度Ⅱ组明显优于Ⅲ组(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并行硬膜外术后镇痛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较小,术后恢复快,有益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癌痛与抑郁和免疫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科室从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3例晚期肿瘤患者,37例癌痛组,36例无癌痛组,进行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免疫功能等的调查分析比较。结果:癌痛与无癌痛的两组患者抑郁的发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痛程度与抑郁程度有相关性(P<0.05);癌痛与无癌痛的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痛与无癌痛的两组患者CD3+、CD4+、CD8+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的发生与癌痛相关,抑郁程度和癌痛程度也有极大关联。癌痛可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对免疫功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对晚期肿瘤患者癌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常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照组单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结果:治疗组缓解率为38例(95.0%)高于对照组31例(77.5%)(P<0.05),两组治疗前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明显增高(P<0.05),SAS和SDS明显降低(P<0.05)。两组均无失访案例,随访时间2~40个月,对照组存活20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观察组存活30例,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33)。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痛的疗效肯定,并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改善免疫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乌苯美司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01月01日至2018年01月01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晚期胃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化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乌苯美司口服。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以及观察组的疗效与CD13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的数量和NK细胞活性增高,CD4+/CD8+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7.50%和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6.6月和5.7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生存期(OS)分别为11.9月和11.6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研究分析观察组患者OS与CD13的高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乌苯美司联合化疗能提高晚期胃腺癌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红细胞免疫等状况较正常人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低下。目前早中期患者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仍然是手术切除治疗。虽然切除肿瘤可以逐渐消除瘤体本身造成的免疫抑制,但手术创伤引发的机体应激反应、神经内分泌变化、疼痛的刺激以及麻醉药物的使用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反而会加重免疫抑制。因此针对围术期内多个治疗环节加以改进,可以有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减少肿瘤复发、转移的几率。具体措施包括术前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番茄红素、胸腺肽等药物以及预先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以提升免疫力;术中更多的运用微创胸腔镜技术并在全身麻醉时联用硬膜外麻醉;围术期采用多模式联合镇痛,术前给予氟比洛芬酯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开展超前镇痛,术后给予静脉持续自控镇痛时辅用地佐辛等药物或与肋间神经阻滞相结合,或改用硬膜外自控镇痛、自控椎旁神经阻滞等方法镇痛;此外术后建议给予患者早期营养支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需要输血时使用辐照成分输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免疫增强型肠外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19年12月80例在本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给予肠外营养剂的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液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外营养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白蛋白(albumin,AL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水平均比治疗前升高,体重、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PAB、TRF、ALB水平及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占比、CD4+/CD8+细胞比率及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水平均比治疗前升高,CD8+细胞占比降低(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D4+细胞占比、CD4+/CD8+细胞比率及IgA、IgG、Ig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细胞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外营养治疗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的疗效,并分析对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食管中下段癌患者8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0)。观察组行胸腹腔镜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放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分别于术前、术后1月检测患者的肺功能,于术前1天、术后7天检测患者的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留置胸引管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喉返神经损伤、吻合口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心律失常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月肺功能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减轻对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富 《现代肿瘤医学》2020,(14):2474-247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乙肝病毒DNA载量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连续性收集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性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集健康成人8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免疫功能差异。此外,测量观察组患者乙肝病毒DNA载量,分析乙肝病毒DNA载量与患者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D4+T细胞含量显著降低(0.21±0.08 vs 0.29±0.09,P=0.000);CD8+T细胞含量、Treg细胞含量增高[(0.29±0.07 vs 0.23±0.06,P=0.000)和(0.12±0.04 vs 0.08±0.03,P=0.000)]。Pearson线性相关性显示乙肝病毒DNA载量与CD4+T细胞含量负相关,与CD8+T细胞含量、Treg细胞含量、肿瘤直径显著正相关(P<0.05)。与TNM分期为Ⅱ期的患者相比,Ⅲ期的患者乙肝病毒DNA载量显著增高[(6.16±1.51)×103 IU/ml vs (5.47±1.36)×103 IU/ml,P=0.035]。结论:乙型肝炎性原发性肝癌患者高水平乙肝病毒DNA载量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与患者TNM分期和肿瘤直径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研究直肠癌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发生术后感染的情况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入住我院的68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已确认需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开腹组:选择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组:选择使用腹腔镜手术)。根据所采用的术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患者各34例,在术后对所有患者的恢复情况、感染情况以及免疫功能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要短于开腹组,而且其术中出血较少,肛门开始排气时间也较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实验中,手术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发生,开腹组的总感染率为32.35%,腹腔镜组的总感染率为11.76%,开腹组感染率明显要高于腹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7 d腹腔镜组的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干扰素-γ、白介素-2水平明显要高于开腹组,而白介素-10水平要比开腹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较于开腹手术方式具有较低的术后感染率,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也较小,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