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当前,全球结核病发病率下降缓慢,给实现终止结核病目标带来了严峻的挑战。2020年估算全球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人群近20亿,在无预防性治疗干预情况下,其中有5%~10%的感染者在一生中会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在结核病高危人群中发病率更高。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号召推广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的预防干预,以实现结核病发病率快速下降的目标。笔者就LTBI流行和预防性治疗的现状、高危人群发病风险、筛查方法、干预和管理建议等进行论述,为制定我国LTBI干预和管理策略及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所致的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的慢性传染病,潜伏结核感染(LTBI)高危者是结核病预防的关键人群,针对LTBI的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的预防性治疗能有效减少活动性结核病(ATB)发病率。但现有的诊断方法诊断LTBI的特异度较低,因此建立快速、敏感、高效的LTBI诊断方法仍是目前结核病控制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就LTBI相关蛋白抗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为LTBI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磊  金奇 《中国防痨杂志》2021,43(3):201-203
关口前移是落实预防为主防控策略的重要举措,除了主动发现和早诊早治以外,针对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HIV感染者等高危人群开展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检测和预防性治疗也是实现"终止结核病策略"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我国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WHO)号召,在结核病管理工作的关口前移上取得了显著进展:2019年《遏制结核病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了结核病筛查的重点人群[1];2020年《中国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技术规范(2020版)》明确了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预防性治疗的目标人群和技术方案[2]。  相似文献   

4.
《中国防痨杂志》2019,41(1):118-118
<正>背景据估计,全球1/4的人口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者。鉴于这种巨大的潜伏感染基数,治疗LTBI是《终结结核病战略》和《高收入国家消除结核病计划》的关键部分。9个月的异烟肼治疗方案可以预防LTBI人群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但是LTBI者对这种治疗方案的依从性较差,并且该方案会产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外的成功经验,世界卫生组织号召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结核潜伏感染高危人群的预防干预,以实现结核病发病率快速下降的目标。但是,目前我国结核病的流行特征还基本不清晰,尚未形成成熟的系统性干预策略。国外研究估计中国约有3.5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是全球结核潜伏感染负担最重的国家。中国需要根据国情探索一条适宜高负担国家的结核病防控体系,包括潜伏感染管理。目前我国针对HIV感染者、学生密切接触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等部分高危人群发布了结核潜伏感染检测和(或)预防性治疗相关的工作规范、技术指南和专家共识等.  相似文献   

6.
儿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的筛查、治疗策略及流程各国不同,根据中国的国情,制定适合中国儿童LTBI的诊断和治疗流程,有助于我国儿童结核病的管理。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儿童LTBI的筛查、干预及预防性治疗流程,由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儿童结核病专业委员会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同组织来自儿科和结核病领域的专家,基于国内外儿童LTBI的诊治进展和临床经验,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的基础上编写该共识。该共识重点介绍了儿童LTBI筛查的重点人群、筛查方法、预防性治疗的指征和方案、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旨在提高儿科医生和结核病诊疗人员对儿童LTBI的认识,规范儿童LTBI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结核病仍然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是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后,未发生活动性结核病,但具有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文章针对LTBI治疗充分阐述利弊,并结合中国结核病现实状况,提出在中国需要进行逐步的完善相关人群的预防治疗,逐渐由点到面推广LTBI的治疗,把结核病消灭在LTBI状态,降低结核病发病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5年消灭结核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儿童时期的LTBI多由成人传播而来,能够反映所在地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流行和疾病控制情况,以及成人结核病流行情况。加强儿童LTBI的管理对于全球结核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针对儿童LTBI的筛查指征及方法、预防性治疗方案的选择仍缺乏统一的标准及共识。笔者对WHO指南、不同国家指南及建议、相关临床研究等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临床医生深入了解儿童LTBI高风险人群及筛查流程;通过推荐相关预防性干预方案,推动儿童LTBI的管理和诊治。  相似文献   

9.
2021年7月9日中国防痨协会发布《T/CHATA 015-2021儿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检测和预防性治疗》标准。笔者现就该标准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筛查人群、筛查方法、诊断标准及抗结核预防性治疗等方面进行解读,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儿科医师及结核病诊疗人员对儿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认识,规范儿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针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高危人群开展预防性治疗是降低结核病发病率的直接手段,也是实现终结结核病流行(End TB)全球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结核病高负担国家,我国如何通过开展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人群的预防干预,实现结核病发病率快速下降的目标,值得探讨。其中,准确掌握我国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负担和流行特征是讨论策略可行性和科学性的前提。在缺乏全国范围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的背景下,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全国结核病报告发病率为辅助变量,利用多中心的基于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和小样本空间统计模型,开展了全国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的估算。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5周岁及以上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18.1%(95%CI:13.7%~22.4%);15周岁及以上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20.3%(95%CI:15.6%~25.1%),呈现随着年龄升高而增长的趋势,同年龄段内男性高于女性。领域内专家针对估算结果进行了广泛论证并形成了《全国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估算专家共识》,以供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者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病,快速诊断与合理治疗是控制结核病的关键,然而对于潜伏性结核感染仍缺少诊断的金标准。目前,结核菌素皮试以及IFN-γ释放试验被视为诊断是否感染结核的有效方法,它们通过间接检测受试者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免疫反应做出评判,但这两种方法均存在缺陷,也无法明确区分潜伏性感染和活动性结核。流式细胞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已经在医学临床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细胞因子技术在结核感染的诊断及疗效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结核感染诊断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是一种对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刺激产生持续免疫反应的状态,因其有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LTBI的筛查和预防性治疗是结核病综合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尚无LTBI的直接诊断方法和统一的治疗方案。除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两种常规检测方法外,我国新研发的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该制品名称是国家药典委员会确定的药品中文通用名称,“EC”为重组融合蛋白“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也可用于检测LTBI。异烟肼单药预防性治疗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案,但含利福霉素的治疗方案因疗程较短,依从性较高,优势更明显。现阶段我国在LTBI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预防性治疗覆盖率低,应积极开展LTBI相关研究,探索符合国情的预防性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加强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人群的有效管理,是实现结核病防控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目前,我国LTBI管理存在高危人群对结核病发病率贡献率偏低、发病风险特征尚未明确、现有筛查手段普遍存在局限性、预防性服药推广困难等问题。为改善上述现状,笔者提出LTBI全人群防控策略,通过加强全社会健康教育,尤其是国家政策引导及采用适宜在全人群中普及的公共卫生手段,降低疾病对全社会的危害。作为患者管理策略及高危人群策略的重要补充,科学可行的LTBI全人群管理策略,包括充分借助现阶段创新技术手段开展主动筛查、人群监测等措施,对于制定新时代我国结核感染控制规划和政策,逐步实现“终止结核病”战略目标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拮抗剂治疗的患者结核病预防性治疗情况。方法 搜集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中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接诊的应用依那西普或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或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981例。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并发基础疾病情况、结核病既往史、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筛查情况、胸部X线摄片(简称“胸片”)或胸部CT扫描结果、结核病预防性治疗情况。分析应用TNF拮抗剂的RA或AS患者筛查LTBI和非活动性肺结核的比例,进行结核病预防性治疗的比例以及采用的治疗方案。结果 981例研究对象中应用依那西普者779例(79.4%),应用英夫利西单抗者202例(20.6%)。仅有25.7%(252/981)的研究对象进行LTBI筛查,阳性率为18.3%(46/252)。2.8%(27/981)的研究对象诊断为非活动性肺结核,其中,有结核病既往史者19例。712例(72.6%)研究对象进行了胸片检查和(或)胸部CT扫描,报告非活动性肺结核者13例(1.8%)。共15例研究对象进行了结核病预防性治疗;并发LTBI者中有6例(13.0%,6/46)进行结核病预防性治疗;诊断为非活动性肺结核者均未进行结核病预防性治疗。进行结核病预防性治疗者中,应用异烟肼单药预防方案者9例(60.0%,9/15),疗程1~18个月不等。结论 中国部分地区目前应用TNF拮抗剂治疗的RA或AS患者的LTBI筛查比例低,进行结核病预防性治疗比例低,预防对象选择标准不一且预防方案不规范。  相似文献   

15.
结核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防控形势严峻,研究其发病风险的检测有助于结核病的防治。我国结核感染人数众多,绝大多数患者为潜伏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是内源性发病的库源,5%~10%的潜伏感染者会在一生中发生结核病。对LTBI患者进行风险性预测和干预治疗,防止其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在结核病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尚无诊断LTBI的金标准,也没有权威发布用于预测感染后发病风险的生物学预警指标。本文从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免疫组学3方面对LTBI进展到活性结核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结核病发病风险的检测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 is a clinical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a positive tuberculin skin test in the absence of clinical or radiological signs of active tuberculosis disease. It has been estimated that one third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is latently infected with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d serves as an enormous reservoir for future cases of active tuberculosis. The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individuals with LTBI and a high risk of progression to active tuberculosis are effective means to control the spread of tuberculosis. Furthermor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host-pathogen interactions that result in latent infection could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 for future drug or vaccine development. This chapter review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molecular genetics, natural histo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TBI within its historical context, including the impact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Current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are also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